现代风险管理和风险经理职业的兴起
黄丽珠
促进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制度和技术方法在中国新兴的风险经理之间交流,同时促进中国风险经理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其职业认同感和事业感成为日前在京召开的“首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论坛”的主旨。此次论坛是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来自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中信证券等机构资产风险管理部以及来自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外风险管理专家、学者20多人与会,并就现代风险管理、风险经理职业的兴起、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管理以及资产负债管理和资本配置等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讨。
风险资本管理
银监会推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后,国内银行业开始逐步确立刚性的资本约束机制。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后,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有了实质性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如何在资本约束和风险管理约束下稳健经营,实现持续盈利目标,达到股东、监管机构、客户和公众的基本要求,是国内各家商业银行面临的新挑战。
风险资本管理在国际银行业已经是成熟技术,但对国内银行业却是全新的课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框架是以风险资本为核心的RAROC管理。即为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主要用于同业比较和商业银行市值管理;银行内部各经营单元绩效评估与资本资源在各经营单元的配置;银行各项业务的经济效益评估和资本资源在各项业务之间的配置;客户和产品定价等。
以风险资本为核心的RAROC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内在要求。在现实条件下,国内银行业推行以风险资本为核心的RAROC管理既可行,也十分必要。中信实业银行风险管理部业务主管冯燮刚认为,目前在业界关于RAROC管理和风险计量有两种说法值得商榷:
1、计量就是用数理统计工具去处理一堆数据。在现实世界,任何变量都有随机性。风险计量的任务是基于对决策变量的科学分析,把推动决策变量决定性移动的动力因素和引起决策变量随机变化的随机因素区别开来。因此,风险计量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理论模型。按照理论模型处理形成数据,并在数据支持下确定参数;投入使用后,依靠理论模型积累数据,并更新参数。
2、银行业没有数据,所以,无法进行科学的风险计量,更谈不上RAROC管理了。一般人认为,建立数量模型,必须依靠大量的数据,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实际上,数据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数据的质量。
全面风险整合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EWRM或ERM)是现代风险管理的最新发展。包含两个基本含义:一是风险管理要覆盖全面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来自不同风险种类、不同地理区域、不同业务部门和不同的管理层面;二是强调这些全面的风险因素应站在机构整体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汇总和整合。这种汇总和整合本质上强调的是针对风险重叠的处理以及针对风险相关性的处理和组合投资多样化分散风险的效用。为全面风险整合管理创造条件的是覆盖整个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以统一货币单位量化风险并在各风险因素间具有可加性的VAR风险量化技术,前者提供了组织制度保障,后者提供了全面统一衡量和整合风险的技术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室(FRMS)主任陈忠阳博士认为,根据以上原则,我国目前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各类金融机构对全面风险管理重视不足,银行偏重信用风险而忽视市场风险,证券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重视市场风险而对交易对手风险认识不足,因而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手段;二是对风险的重叠认识不足,进而管理手段缺乏针对性,突出的表现是不良贷款的形成因素中借款企业信用变化因素与银行内部管理因素分析不清,区分不明,进而将大量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归咎于信用风险,而忽略银行内部控制落后而造成的操作风险;三是整合管理落后,尤其是站在整个机构资产负债组合的角度对各项资产负债的风险相关性和风险贡献度的分析欠缺,从而导致对经济发展周期和宏观调控的适应性差;最后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条件都不成熟。
风险经理职业的兴起
从1996年JP摩根首次提出简单可行的“RiskMetrics”方法以帮助企业量化市场风险开始,风险管理职业就逐渐形成并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近十年来,风险管理既是革命的十年,又是进化的十年。每年由于风险管理失误而导致巨大损失的新闻都出尽了风头。为什么这些损失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呢?与会新加坡OCBC银行市场风险管理部总监蒋庆丰认为,风险管理必须从一个健康的风险文化基础和高级管理层的接受开始,因为风险管理不仅对一个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而且对其生存也非常重要。
我国商业银行在近几年才刚刚开始推行风险经理制。目前,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都在推行风险经理制。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经理制与国外同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外一些先进的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领域都推行了风险经理制,突出了风险经理制在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共同特点是:风险经理一般都是由有较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且掌握风险识别、控制技术的人员担任;风险经理不仅要承担审批的职责,且要承担一定数量客户风险和资产质量的动态监控的职责;在审批方式上实行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双签”审批和委员会会议审批的审批制度;采取授权到个人的授权管理方式;采取垂直管理的管理方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的风险经理制并不能等同于国外商业银行的风险经理制,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这一制度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建设银行管理部高级经理许建东认为,一是由于风险经理制实施的基础平台的差异,风险经理制的推行效果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与风险经理制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还很欠缺。三是在风险经理的定位和作用的发挥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限制了风险经理作用的充分发挥。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IRB)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以银行改革为重点的金融改革,在外部注资、不良资产剥离和公司治理结构等步骤基本完成后,风险管理水平的根本提高将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在中国银行业IRB体系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高级管理层事实上的抵制、核心人才的缺乏、落后的管理基础、文化和理念的约束以及由于国内商业银行改革滞后的现状,使监管当局对于新资本协议处于一种两难境地。
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部高级经理助理吴建政根据中国银行业技术及基础管理普遍落后的现实,建议国内内部评级体系开发采用以下模式:首先,监管当局的积极作用。必须给出明确无误的信号。至少应尽早明确违约的基本定义;另外,监管当局应促进国内银行采用合作开发或独立开发等多种模式进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其次,合作突破数据源的障碍。借鉴西欧部分国家的经验,国内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选择合作开发无疑是多赢的选择。第三,基础法:现实的选择。根据国际银行的经验,第一步应集中精力进行基础法关键技术的开发。
第四,高级法:数年后的目标。基础法实施后,有条件的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综合管理水平选择开发高级法(测算LGD、EAD和M),最终实现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管理的最高标准。
吴建政认为,内部评级体系将成为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尽管目前中国银行业在建立内部评级体系方面面临诸多困难,但明智的选择应当是及早着手,选择适当的开发模式,缩短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与会的一位外籍专家提出:对于企业经营而言,风险管理的意义应该远远不止监管成本那么简单。风险管理可能成为并将成为公司持续经营和发展的一个真正的竞争优势。作为“首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论坛”,已经为中外业界专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放式研究与交流的平台,这种交流今后应更多、更广泛,也应更深入,以促进风险管理国际最佳方案与中国金融改革紧密结合。(金融时报)
(声明:本站所使用图片及文章如无注明本站原创均为网上转载而来,本站刊载内容以共享和研究为目的,如对刊载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站站长。本站文章标有原创文章字样或者署名本站律师姓名者,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