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资质挂靠乱象调查:一张证书催生腐败链
33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哈尔滨大桥坍塌事件像一面镜子,直接照出的就是建筑业资质挂靠乱象。
《华夏时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建筑业资质危险挂靠、工程层层转包,早已是业内不成文的秘密,如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使用无资质的劳务包工头、将劳务层层分包、拒签劳务合同等。
“一旦发生工伤,建筑企业就不承认劳动关系,把责任推给包工头、分包工头。”中国建设管理与房地产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才亮向本报记者介绍称,为承揽工程,不少建筑企业不惜重金“买卖资质”,参与招投标。
公开数据显示,至2011年底,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4000多万人,但获得资质的不足1%。
“如此庞大的建筑从业者,真正拥有资质的却寥若星辰。”王才亮说,资质挂靠泛滥事出有因,但都和利益脱不开关系。
眼花缭乱的工程转包
“至今,还没得到一分钱的赔偿。”四川籍农民工陈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此前,他在韩建伟业竞标的北京良乡伟业家园东里13#楼宅工地上班,右手五个手指全被锯断。
据陈波介绍,他的同乡青永香只从王永炎手中承包了木工,而王永炎从河北昌盛还承包了钢筋、砌筑、土石方、抹灰和保温等多个工种。
记者在陈波上班的13#楼大门前看到,工程项目名为东关伟业嘉园经济适用房住房5#、6#、9#、10#、11#、12#、13#、18#楼宅,建设单位北京韩建伟业,负责人梁会凤,施工单位北京韩建集团,二者是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关系。
记者了解到,其中9#、13#住宅楼工程,被分包给河北昌盛。
“河北昌盛是一家外省建筑企业,有资质。”房山区住建委副主任张劲楠向本报记者证实。不过,记者从北京市住建委官网查到,河北昌盛资质等级仅为砌筑作业分包一级。
在回答如何解决陈波的赔偿时,韩建集团办和韩建集团安全办的工作人员均告诉记者,子公司韩建伟业有独立法人资格,该楼盘为子公司独立操作,与集团无关。
8月30日,本报记者致电韩建伟业负责人梁会凤。“这得找河北昌盛。”梁会凤称。陈波的代理人杨红开介绍,河北昌盛并没有同农民工签署合同。
记者在北京通州、朝阳、房山多个建筑工地获知,与韩建伟业一样将工程分包建筑劳务企业,再承包给自然人,自然人再分包给若干自然人的工程并不少见。
“在房地产业因建筑资质发生的问题不少。”长期专注于房地产法律领域的律师张仁藏说,2009年震惊全国的“上海倒楼案”,资质造假就是一个重要原因。
火爆的挂靠生意
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将资质出借给没资质的和资质低的企业或个人,试图利益最大化。记者获悉,不少中小建筑企业常为资质问题犯愁,尤其是民营企业,不得不重金租证。
“大部分挂靠建筑企业,就是一个壳公司,坐收渔翁之利,劳务队如何经营一概不问,如有工伤、质量等问题时,找不到谁负责。”曾挂靠河北廊坊某建筑企业的四川劳务包工头向海称,“资质挂靠”就是借用资质,没有资质的自然人做老板,就挂靠有资质的企业,再组织队伍施工。
向海对记者介绍:“一般资质挂靠,按照1%到10%收取红利。”凭借挂靠,劳务自然人利用资质去投标,投标成功后,开发商付给施工队伍的款项须经过壳公司的账户,按照约定扣钱,剩下部分再转账给中标人。
就有资质的个人而言,现在一级建筑师证挂靠“行价”每年12万元以上;一级建造师2万至4万元,二级建造师1.2万元左右。
事实上,“证书挂靠”已潜滋暗长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证书持有者通过“挂靠”获利,企业“租来”证书实现资质达标,中介机构则通过资质转租收取服务费。据悉,在建筑业,管理费收取一般按中标金额的1.5%-3%,中标者将中标金额的8%-15%作为费用。
“建筑业是腐败高发领域。”王才亮说。
记者调查发现,证书挂靠者以高校教师居多,挂靠企业则多是民营建筑企业。
“各类注册工程师将证件挂靠在一家建筑劳务公司,不用到公司班,就能获得丰厚的报酬。”王才亮告诉记者。
艰难的监督之路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建筑业资质乱象滋生,根源还在监管不力上。
“按照现行制度,建设部门招标一项工程,建设部门既是招投标活动的具体实施人,又是实施监督管理的责任人。”张仁藏说。
记者查阅,《建筑法》明确禁止挂靠、转包行为。目前,行政主管部门主要依靠《招标投标法》、《建筑法》及有关部令和地方法规等监督招投标工作,但实际缺乏实施细则。
“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彼此没有联系,各行其是。”向海无奈地说,农民工赔偿要看老板是否发善心。
住建部的官员则坦言,加大清查建筑业的资质问题,势在必行。据住建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近日出台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企业新申请资质时弄虚作假的,不批准其资质申请,企业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项资质。
据悉,2011年,住建部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建筑市场监督执法检查,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18939家企业进行了处罚,对1005名注册人员进行了查处。
但问题依然存在。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法律援助与公益事务委员会秘书长时福茂律师称,挂靠者和企业仍私下签协议,“人证分离”很难被监管。
“建筑招投标之所以乱象频出,原因在于体制和监管。”张仁藏说,要消除这种挂靠怪象,还需制度性变革。
(声明:本站所使用图片及文章如无注明本站原创均为网上转载而来,本站刊载内容以共享和研究为目的,如对刊载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站站长。本站文章标有原创文章字样或者署名本站律师姓名者,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