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资企业 |
|
|
直面外资并购 |
出处:法律顾问网·涉外www.flguwen.com
时间:2010/9/17 10:50:00 |
一外资全线出击 面对外资并购浪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孰是孰非?据估计,在新一轮的并购浪潮中,我国大型骨干企业可能会在5~8年之内被外资并购,使之失去原有的品牌、知识产权和产业乃至于市场,我们的经济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笔者认为,当前外国跨国公司大规模的并购、蚕食我国大型企业,直接影响到我民族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形势非常严峻。 大批跨国公司已经制定了在短期内吞并中国民族企业、垄断中国市场的秘密战略,并在逐步实施。如零售业、服装、化妆品、化工产品、工程机械等许多行业。这些行业的外国跨国公司是通过对我国的企业并购来占领市场,逐步废掉原有的中国本土品牌,达到最终用自己的品牌垄断中国市场的目的。按照经济学中的“幼稚产业论”,如果在本土企业未成熟的时候允许外国跨国公司大量并购,将会彻底摧毁该国的产业经济。由于跨国公司在规模和技术上已经占有绝对优势,很可能会带来行业垄断,这样非常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 长期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约占总体利用外资规模的60%~70%,并呈持续增长的势头。近年来,跨国公司已开始大举进军我国大型制造业,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0家工程机械公司,已有9家全面进入中国,并购重点直奔我国工程机械业、电器业等领域的骨干企业、龙头企业。 大连电机厂外资并购案、西北轴承厂外资并购案、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外资并购案、无锡威孚外资并购案、锦西化机外资并购案、杭州齿轮厂外资并购案......。在这些引资并购中,中方痛失品牌、市场和产业平台的残酷现实一再重演。针对这一问题,有专家指出,近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中有一个严重的错误倾向,各地方把吸引外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国企改制的主要途径。在地方政府鼓励下,跨国公司乘机加紧并购我国各地方的行业排头兵企业。他们凭借“500强”的优势和公关能力,廉价收购我国骨干企业的优质资产、独有品牌、核心技术和制造能力,将其纳入合资企业,力图控制企业经营权,逐步迫使中方退出,最终达到消除潜在竞争对手、垄断我国市场、压制我国技术进步的目的。 机械行业的外资控制力可以说到了危险的地步。这些企业是国家花费大量投资扶植成长起来的行业龙头企业,存在着大量合资并演变为独资的情况。比如,轴承行业的西北轴承,化工机械行业的锦西化机,油嘴油泵行业的威孚,电机行业的大连电机,齿轮行业的杭州前进齿轮箱公司以及常州变压器厂、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等。这些在我国制造业中居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几乎无一幸免被外资收购。此外,哈药、哈啤、青啤、华凌管线、华北制药、熊猫电子等中国各产业的领导企业,也先后走入“国退洋进”的征程。 二、名花笑靥难再 1999年的南孚电池,其碱性电池产销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五并且扩张速度世界第一。在南平地方政府“做大做强南孚”的冲动下,南孚数家股东以南孚电池69%的股份出资,与摩根斯坦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建“中国电池有限公司”,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由于“中国电池”一家中方股东经营不善,陷入巨额亏损,摩根斯坦利成功收购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8.25%的股份。随后摩根斯坦利先后从两家中方股东手中大量增持“中国电池”股份,直到拥有72%的控股权。2003年,摩根斯坦利改变了原定海外上市的计划,转手以1亿美元价格将所持“中国电池”股份全部卖给了南孚的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之前吉列公司进入中国10年来,在南孚的强劲市场攻势面前无法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及南孚的10%。但南孚被控股之后,为了避免和大股东吉列冲突,被迫从增长迅速的海外市场退出,如今一半生产线完全闲置。 中国感光材料产业支柱之一的民族品牌乐凯胶卷,2003年10月与柯达合资,柯达以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胶片20%的股份。柯达至此完成在中国市场并购合作的“三级跳”: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向中国政府提出“全行业收购计划”;1998年与中国政府达成“98协议”,投资12亿美元与中国的7家感光企业中除乐凯之外的6家进行合资合作;2003年与最后一个中国对手乐凯合资,中国的7家感光企业全部进入柯达阵营。在整个产业向数码领域转型的背景下,乐凯胶卷近年来的利润和市场份额持续下跌。 三、斩首如探囊取物 外资频频并购的案例大多分布在盈利能力很好的制造业、流通业以及高科技产业,如汽车、电信、啤酒、饮料、日用品、机械、大型综合超市、医药行业等。在饮料行业,外资饮料已经占领我国饮料市场90%以上的份额,在洗涤用品市场上,美资宝洁公司如今占有中国洗发品市场60%以上的份额。中国流通领域的零售企业15强中,外资企业占了10强。 徐工被凯雷收购,不啻于一场行业地震。原本以卡特彼勒和沃尔沃为代表的外资巨头、徐工为首的大型国企以及三一重工等新兴民企“三分天下”的行业格局,从此成为外资的“一股独大”。有评论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半壁江山沦陷了。”据凯雷购并徐工的顾问介绍,作为一家财务投资者,凯雷的强项并不是产业运作,将来肯定会选择套利退出。“最有可能的方式是,把徐工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徐工科技与并购主体徐工机械合并,寻求海外上市获利退出。” “外资并购:99%中国品牌被贱卖!”这是10月19日人民网上一篇文章的题目。文章说,国内的品牌出售其实更像是一种拥有溢价能力的净资产的收购,品牌的无形价值几乎被完全忽视。这样的结局不能不让人叹惜!中国的本土品牌99%被贱卖一点都不夸张! 世界著名的可口可乐品牌值244亿美元,雀巢咖啡品牌值85亿美元。《中国名牌》总编辑李为民曾说:“一旦某品牌真正成为名牌,牌子就会获得一种独立的、甚至支配企业的生命力。”然而,就是支配企业生命力的品牌往往被白送给了外资。国内被外资收购并购的企业,没有几个对品牌进行过评估,大多是对资产进行评估。品牌的无形价值几乎被忽略了。 品牌也是资产,这是国际公认的。净资产5亿多的雪津啤酒转让价高达58.86亿元,近乎一个“神话”,这就是“品牌效应”。但这只是特例,在国内再难找出第二家。据介绍,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企业兼并和收购竞价之比不超过1∶7或1∶8,而现在国际上,公司竞价20倍至25倍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法国达能集团以25亿美元收购欧洲纳比斯公司,相当于其资产的27倍。雀巢公司以3倍于股市价格26倍于资产总额的价格收购了苹果公司。而我国徐工品牌价值被评估不低于60亿,但却差一点以20亿的价格卖给凯雷。 四、解铃还须系铃人 外资所带来的安全威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自身的因素造成的,部分法规对于可能造成产业安全问题的外资并购仍缺乏必要的屏蔽。这与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的做法大相径庭。虽然经济民族主义遭受批评,但是各国都在批评他国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这些保护主义的做法。无一例外的,这些国家都设立了相应的法律,来解决这一类问题。相关部门出于利用外资改组国企的目的,对外资并购内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大开绿灯,对其引发的后果却缺乏足够的预警与监管。“我们需要建立一套产业安全预警机制,就像一个家庭需要有一套家庭财产和人身安全预警机制一样。”清华大学经济安全研究所所长雷加说。他建议对某些行业和某些国家要特别关注。雷加说:建立这种机制,一是需要考虑我们的产业发展进程,二是需要考虑我们的产业组织特征,三是需要考虑我们的政府组织,特别是信息传递机制,四是需要建立一套精干有效的预警咨询组织。这一机制至少应具备三个功能:一是能对各个产业目前的安全状态做出评估,二是能对各个产业未来若干年的安全趋势做出预测,三是要能够及时将相关安全信息传递给我们的企业。从系统结构上看,在国务院层面上,应建立重点产业安全预警机制;在行业层面,应依托各个行业协会,建立行业安全预警机制。 应重点关注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行业,因为这些决定中国发展的能源安全;关注有色金属行业,因为我们某些重要有色矿产资源供给的对外依存度已经很高;关注港口水运产业,因为在该行业我们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已使内资企业的控制力逐渐降低;要关注机械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防止外资通过并购龙头企业控制某个机械制造行业整个产业链;要关注汽车制造业,因为该产业的本土资本自主品牌竞争力和市场控制力趋弱;要关注高端计算机整机行业,因为它关系到重要部门的信息安全;要关注国内市场需求大的家电、手机、造纸、医药、批发零售业等产业,因为这些产业既关系到国内市场供给的稳定性,又涉及到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要关注纺织业,因为该行业是我们的出口大户,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相当程度上是纺织业的低成本优势。这些产业既关系国计,又关系民生,在这些产业安全上不能有任何大的疏忽。
(声明:本站所使用图片及文章如无注明本站原创均为网上转载而来,本站刊载内容以共享和研究为目的,如对刊载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站站长。本站文章标有原创文章字样或者署名本站律师姓名者,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
上一篇:直面外资并购
下一篇:我国将出现并购高潮 并购环境亟待改变
|
|
在线咨询 |
|
联系我们 |
电话:13930139603 13651281807
QQ号:373036737
邮箱:373036737@qq.com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