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顾问网.涉外编辑部按:美中关系发展委员会与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污染帮助中心共同举办的美中青年环保法律专业人士交流见习项目申报工作结束,经过初审、复审,项目组已经确定了最终交流人员。本站首席律师赵丽娜参加了该项目申请活动,获得了宝贵的与环保法律实务以及美中关系发展委员会最近距离的接触。本站编辑部特邀赵律师谈一下申报感受。
(美青年环境法专业人员交流与见习项目简介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www.ncuscr.org 与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www.clapv.org 合作,对中国和美国的环境法专业人员间的双向交流提供支持。该项目受到美国国务院教育与文化事务局资助。该项目旨在为年轻的(一般指42岁左右或以下)环保律师、政府官员、环境法学者、民间组织代表、以及其他环境法专业人员提供能力提升的机会,该项目从全国选拔10人参加为期2周访问,其中六人留美4周见习,与美国环保律师所、相关机构法律诊所交流和共同工作。)
口述人:赵丽娜律师,记录整理人:王海宁
一、犹豫了三天后,终于决定申报这个项目。
2011年1月,年底年初杂事很多,几个手头案子需要处理。接到律师同行S君的信息,问我是否参加美中关系发展委员会和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帮助中心的环境法专家交流项目,他是竭力鼓励我参加的,因为他说我英语和口语在律师中是很不错的,又比较关注公益事业和环保法律,他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展示和锻炼的机会。S律师是我2009年在中国政法大学参加第九期环保法律实务研修班的同期同学,这个消息对于关注环保法律和资讯的我来说,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挑战。但是看了一下具体要求,感觉自己照环保专家的要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1月14日左右,我的犹豫终于清晰了,由不自信的态度转变成:重在参与,在这个申请的过程中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我决定申请这个项目。
二、竭尽全力写申请。
挑战极限这个词,用在我申请过程中是非常恰当的。项目组要求申请者可以用中文申请也可以用英文申请。最终,我还是决定用英语提交申请,我的考虑是第一,全面锻炼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第二,是对美方的一种尊重;第三,争取口试机会,这样才让这次申请机会被最大化地利用。
由于白天还要工作,真正动手写申请基本都是晚上甚至凌晨进行的,初稿完成后,接受海宁的建议找美国本土人帮着把把关,免得出现中美表达方式差异带来的,这边慷慨激昂,审核者笑得前仰后合的尴尬场面。
但是专家组成员王煜博士说美国本土人士看了我的申请觉得没法修改,内容比较虚空,美国人看重实际的成果和内容,不重你取得的哪些虚空的名号。听了她的建议我再修改,那文章几乎可以长到2000字,但是美中发展委员会要求英文申请不超过600字。于是绞尽脑汁地压缩修改编辑,在这个过程中,海宁以及专家组成员、耶鲁大学科学家颉彦华、金。。博士给与了我极大的支持,他们在百忙中抽时间帮我帮我审稿,看拼写和修辞,文章起承转合方面是否有问题。
1月20日截止,我是在北京时间1月19日上午发出去的。那一个多星期,我几乎天天凌晨2、3点多睡。所以发出书面申请后,我长出了一口气。
三、马不停蹄练听力和口语。
隐隐感觉会进入复试,而且当时我想,即使不能进入复试,借这个机会好好练一下口语也很不错。
有侧重性地选了波士顿法律里与环保案件有关的剧集反复收听,虽然天天练听力,但是我并没有太多机会张嘴练习口语。就在1月20几号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每天晚上跟读和录音自己的英语发音,纠正、修改。
由于环保诉讼经验有限,又不是环保法律相关专业毕业,所以在陈述相关背景和职业规划时,实在是乏善可陈。写完申请后
四、收获最大的是口试前后与美中关系发展委员会项目官员的沟通。
我有几个感触,首先是美国项目组对该项目非常认真、守时。大约是1月27日,我接到了美方来信,提供了一个时间段供我选择。家人倾向于我迅速考完尽快结束这种没黑夜没白天的日子,而我考虑到家里没有固定电话,手机接听信号不能保证,于是选了腊月二十九这天进行口试交流。
后来包括海宁、专家组成员和S律师都问过我口试的感受。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象拧紧发条的玩具,迅速和机械地运转了40多分钟,又象被猛地推入有游泳池中,先是由于长期没有下水,手脚抽筋呛了两口水——有点紧张,大脑意识高度集中却无法凝聚到主考官的话语上。大概5分钟后才彻底适应了。
申请环保法律的硬伤对我而言就是实践和理论都乏善可陈,好在D的鼓励让我放松了一些,列举了两个自己经办和参与的环保案件,提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以及感受。
应该说,整体表现是优秀的,但是还没有优秀到“环保专家”的地步。
之所以说最大的收获是跟的沟通呢。
美国项目官员他很敬业;
作为一个美国人,问及我经办的案件和对环保问题的认识的时候,我提到自己通过网站界大国河北省其它市的关于环保的法律咨询还有诸如贵州等环保法律问题的咨询。他却一口气列举了中国环保问题严重的若干省:贵州、甘肃、云南等。他对个案的追问,让我深深体会到王煜博士说的“美国人不信假大空那一套,话不贵多,贵实贵真。”
美国项目官员很有人情味。
最终落选,虽然是我已经预料到的事情,但是过了2月底,却仍然没有消息。我不免对美中发展委员会这个项目组的诚信发生质疑,无论结果如何,应该有一个交待吧。
3月4日中午,美中关系发展委员会项目组官员给我来信了。委婉而充满鼓励地告诉我结果。
那封信让我感觉虽然没有被选上,但非常温暖,了无遗憾。我跟海宁说:正如我们半个月预料和分析的那样,我这次申报环保法律项目,就像2000年北京申奥一样,美中关系发展委员会用了很积极和肯定的语言鼓励了我的努力,但是却客观地将我屏蔽在最终访美见习者名单之外。
五、虽败犹荣。
我本来不想写什么感受,但是海宁说的一句话,让我深受触动“成功者有资格宣讲它的付出和努力。而失败者的付出和努力是更有价值的东西。你应该把这个失败的经历写出来。很多环保法律专业人士都没有你这个胆量和经历参加全程选拔过程,下次申奥你一定会成功”
说没有失望和酸楚是假的,但是绝对没有一点对成功者的嫉妒,没有对自己所有的努力和付出的遗憾和后悔。特别是项目官员最后一封信,上传了一个他的手写签名。让我感觉整个项目申报审核过程虽然没有面对面,但是它实实在在发生过。
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一如既往地关注环保法律,只是以后又多了一个关注的机构:美中关系发展委员会。
尽管与这个项目失之交臂,但是我相信和美中关系发展委员会的缘分不会仅仅是擦肩而过。
(声明:本站所使用图片及文章如无注明本站原创均为网上转载而来,本站刊载内容以共享和研究为目的,如对刊载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站站长。本站文章标有原创文章字样或者署名本站律师姓名者,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