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报道,一份来自欧盟商会的“战书”刚刚传递到北京欧盟商会秘书长丁凯警告:欧洲商会将同会员一起评估中国公车改革带来的影响,并有可能正式敦促欧洲国家政府采取反制措施。引发欧盟商会“抗议”的是工信部2月24日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公车采购目录,入围的25家车企、412款候选车型全都是自主品牌。欧盟商会的抗议是否有道理?
这次的“公车采购目录”依据的是3个月前出台的最新政府公车采购标准:“1.8升排量、18万元以内”和“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
依照这个标准,大部分合资B级车像帕萨特、君威、雅阁等主力车型,因为排量或者售价超标被排除在采购目录之外;不过,将合资车企挡在门外的主要还是研发费用比例不低于3%这条要求。因为合资企业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是将国外车型直接引入国内生产的方式,最多做一些本土化改造,研发投入很难达到3%。
对于欧盟商会发出的警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这种反应其实有些过激了。
徐长明:我们只是在购买环节采取了一些鼓励措施,而且这些措施对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都是同等的国民待遇,只是提出了一些要求,这是为了提升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而提出的。下一步只要外资企业达到这样的要求,完全可以进入中国的公用车领域。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方慈看来,公务车采购的数量其实很小。
杜方慈:政府采购大概只占我国轿车产量的2%,我觉得更多部分要依靠市场来做,不要把这点儿小量看成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去做。
业界估算,政府采购公务车市场规模大概在30万到60万辆之间,预计2012年政府公务购车支出费用在1200亿元左右。尽管总量不大,但对于像奥迪这样以政府用车为主要市场的品牌来说,新的采购目录仍然是个不小的威胁。
对于欧盟商会的率先反对,中国社科院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认为,考虑到当前欧洲经济,这种反应也可以理解。
曹建海:可能在欧盟看来,中国只是找一个借口把合资品牌封杀在采购目录之外,现在欧洲对这个事情特别在意,也反映了欧盟的汽车厂商和欧盟经济对海外的项目特别依赖。经济非常不景气,可以理解他们是非常愤怒的。
欧盟商会警告说,欧洲国家向中国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开放投资市场的情况可能将不再重演,并有可能正式敦促欧洲国家政府采取反制措施。但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桑百川认为,他们提出的这些贸易救济威胁有些过分。
桑百川:世界贸易组织有一个政府采购协议,我们入世的说要加快谈判,现在也在启动谈判。这件事我觉得欧洲有些过分,因为中国还不是政府采购协议成员,如果我们是成员的话,这种规定是不允许的。
其实,目前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采购都对本国汽车工业有保护。徐长明认为,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外资车企有些被惯坏了,过于娇气。
徐长明:世界各国,包括号称最开放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美国,他的政府用车都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我觉得中国都是过于开放了,对外资太好了,现在稍微有一点措施出来,他们就受不了。
桑百川也提醒,现在中国正在谈判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出台的公务车采购目录标准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个背景,否则可能会招致其他国家的贸易制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