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中国数据泄密事件被立案调查
全球紧盯中国数据
中国政府对经济数据泄密事件展开调查,凸显出人们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通常混乱的统计数据公布方式感到担忧,因为泄密可能使知情人获益而令市场交易者感到困惑和无助。
在国际市场上,美国经济数据仍然是市场走向的最大原动力,不过中国已经紧随其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进器和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费国。对于中国工业产值、消费价格和房地产投资的月度数据,交易厅中的人们总是翘首以盼。不光在上海是这样,在香港、东京、新加坡等市场也是如此。随着全球经济日益交织在一起,有关中国经济的重大新闻常常能够引起美国和欧洲市场的波动。
国内和国际交易商都试图对中国经济数据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但普遍存在的泄密现象却令他们的努力受挫。泄密行为使知情人事先得到可能引发市场波动的信息,同时让其他人去捕风捉影。据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今天报道,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本周透露,共有5人因涉嫌泄密被立案调查,其中包括一名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工作人员。新华社称,很明显,数据被泄露给企业以谋取个人私利。内幕交易在中国是违法行为。
政府改进保密工作
在美国,政府会不遗余力地保护类似的数据。例如,事先看到月度就业数据报告的记者会被限制在房间内并关掉手机,直至限制令取消。为了应对泄密事件,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改进官方数据的发布程序。在4月份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他们将通过进一步缩小接触涉密数据的人员范围、缩短数据生产到发布的时间等办法完善数据发布制度,减少数据被泄露的风险。
泄露的数据会让知情人有机会预判市场对经济增长和通胀变化作出的反应,从而在交易中占据有利地位。而对其他人来说,基于泄露数据的市场传言则是个问题。
上海某外资银行的一位债券交易员说,市场不得不考虑传言的准确性。他说:“如果你认为可信度为50%,你的交易规模就相当于真正看到官方数据时所做交易的50%。”
这样的交易可能意味着市场在数据公布之前就已经对数据作出反应。上海某台湾证券公司的一位分析师说:“市场价格对于数据的反应比数据的公布提前了好几步。”2010年1月20日,也就是显示通胀率意外飙升的关键数据公布的前一天,中国股市暴跌了3.1%。到了1月21日数据公布当天,股市反而以平盘报收。当然,经济消息曝光前的交易行为在其他市场也很普遍,包括美国,但那通常是基于市场预测而不是泄露的官方数据。
统计系统仍待完善
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悉尼分公司的散户交易主管香农·布里格斯说:“中国经济数据的公布时间显然不像美国和欧洲那么明确。如果中国经济数据的公布工作能够更加确定一些,那么对所有人来说都可能是件好事。”
苏格兰皇家银行证券公司悉尼分公司的常务董事兼国内交易主管贾斯廷·加拉格尔说,中国越来越明白为金融市场提供信息的必要性,“我们不会再看到以前中国对经济数据的轻率态度”。不过他指出,即便如此,相关系统仍然很不完善,“我要说的是,中国经济数据常常被准确无误地泄露给市场”。
人们本来就对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可信度有所怀疑,而泄密事件会加剧由此引发的问题。国家统计局称2009年全国平均房价只上涨了1.5%,招致广泛批评,因为这个数据显然与人们对于实际房价快速上涨的感受相矛盾。国家统计局的对策是停止公布此类数据。
失业数据在美国是市场最关注的焦点,但在中国也被普遍认为具有误导性。在过去十年中,尽管经济增长率曾出现过较大波动,但中国官方公布的城市失业率却从来不曾低于3.6%或高于4.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也遭到了批评,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它没能体现消费价格的真正涨幅。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成为中国家庭感到不满的一个主要原因,以至于网上的一个笑话揶揄说:“统计局的同志们不买菜。”(记者汤姆·奥尔利克发自北京)
(声明:本站所使用图片及文章如无注明本站原创均为网上转载而来,本站刊载内容以共享和研究为目的,如对刊载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站站长。本站文章标有原创文章字样或者署名本站律师姓名者,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