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前中美双方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中方已决定向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这意味着外资保险公司将介入近千亿元规模的中国交强险市场。这一事实会否对国内保险业格局造成冲击?
国际商报报道 “如果说外资提供的服务和工作效率比国内好的话,我会首选外资交强险产品。”上海车主季先生的这番话或许会让许多国内车险公司感到压力。
根据日前中美双方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中方已决定向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这意味着中国保险业的全面开放。国际保险巨头将介入近千亿元规模的中国交强险市场。
然而,面对“外国鲶鱼”的来袭,无论是国内保险公司还是业内专家并不担心。他们普遍认为,交强险网点建立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及投入,在国内市场格局已很难改变的情况下,具有相当规模的中资公司并不会因此遭受冲击。
外资青睐赔本买卖?
交强险,即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中国内地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施的强制保险制度。
资料显示,从2005年开始,除合资寿险公司外方股比例不得超过50%、外资产险公司不得经营法定保险以外,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已享受国民待遇。而交强险正在“法定保险”之列。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一直未开放交强险市场是因为“这是强制保险,强制属于立法通过的政策行为,而政策业务对外开放争议很多”。
但以“不盈不亏”为原则的交强险近年来却连现亏损。根据保监会最新公告,2010年交强险以72亿元的亏损创下交强险最严重年度亏损,而业内对2011年交强险经营情况也不乐观。平安财险预测,2011年交强险赔付成本将同比上升3.8%左右,保单亏损将会进一步扩大。
为何交强险业务亏损不休?国内某大型保险公司车险业务管理部有关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说,费率调整机制和全国统一的基准费率问题是造成业务本身亏损的两大原因。“目前使用的交强险费率仍是2008年2月发布的全国统一费率,没有依据行业经营结果、按照‘不盈不亏’的原则进行适时调整,造成当前费率水平与日益增长的赔付成本不相匹配。而且,不同地区在人伤赔偿标准、法律维权意识等方面差异很大,而全国统一的基础费率常会导致交强险经营结果在各地表现迥异。有些地区交强险赔付费远高于交强险费本身”该人士说。
但这个看似赔本的买卖,为何会引起外资的极大兴趣?“其实并非所有保险公司的此项业务都亏损,而且外资财险群体市场份额为1%左右,且客户主要为本国在华独资或合资企业。借助交强险的开放,外资份额能增加1%达到2%。”郝演苏说。
更重要的是,“交强险是强制性险种,是获取车险业务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外资主体更多是希望在承保交强险的基础上可以争夺商业险份额,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进而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上述保险公司人士表示。
引入竞争利大于弊
面对即将来袭的外国车险产品,国内车主的选择范围无疑更大了。
季先生对国内车险理赔服务不甚满意:“有一次发生撞车事故,对方全责,但这家保险公司没有与4S店开展定损业务,因此只能去定损点。由于人多,两天时间才办好。之后到4S店修车,我们自己拿钱先垫付费用,再拿发票与对方车主跑回定损点,来回跑了很多冤枉路。”
北京车主高先生则对本报记者坦言:“一年前我的左侧车门被刮,对方全责,但我怕折腾,到现在也没去修。”
两位车主都表示,如果外资公司在工作效率和产品服务方面能比本土企业更好,即便价钱高一点,还是会考虑外资交强险产品。
同样是车主,上述保险公司人士却表示,他不会考虑购买外资产品。因为,“外资机构的网点铺设较少,不如中资公司分布广泛,这为车辆后期维修带来一定的麻烦。而且在目前政策下,外资主体如果想经营商业车险,需要找中资财险来合作,各自承保商业险和交强险,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外资主体的经营成本,影响利润的获取。”
郝演苏也判断称,此事对中国保险业影响较小。“国内车险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同时外资服务网络有限,外资经营交强险之后,国内车险市场格局很难改变。”“外资的涌入将带来更多的机遇。”上述保险公司人士认为。首先,外资主体带来了运营模式以及客户服务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国交强险经营模式、经营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次,外资主体的参与也将进一步加强本土保险主体的竞争意识和能力,从而使本土公司不断完善自身的经营能力和服务品质。
(声明:本站所使用图片及文章如无注明本站原创均为网上转载而来,本站刊载内容以共享和研究为目的,如对刊载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站站长。本站文章标有原创文章字样或者署名本站律师姓名者,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