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金国到黄金资源大国的转变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中国是一个黄金大国吗?或者,依据另一个传统看法,中国是一个贫金国吗?对这两个完全相反的观点,武警黄金部队黄金研究所的总工程师卿敏更愿意用数据来回答。2008年3月世界官方黄金储备显示,美国仍以8133.5吨的黄金储备高居世界第一,远超过德国3417.4吨世界第二的黄金储备量。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国家黄金占外汇储备比例分别为79.8%和68.9%。而中国大陆的黄金储备量只有600吨,且仅占中国外汇储备的1.1%。在世界黄金储备量前10名的国家中,唯有中国和日本黄金占外汇储备率低得惊人(日本为2.3%)。一览之下,超低的黄金占外汇储备几乎都是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印度也只有3.6%。或许也只有印度该另当别论,这个国家不但出产黄金,而且民间储金量极大。
从这个角度,中国人真不是一个“拜金”的群体,目前中国年人均消费黄金不足0.2克。以13亿人为基数,年人均消费1克算,中国每年就需要1200吨黄金,而在去年,中国黄金产量刚刚攻上273吨的历史高点,跃居世界第二。即便如此,平均到每个中国人头上,这一黄金拥有量之稀薄,几乎还不如中国本来就含金量很低的黄金矿石品位。
从目前中国黄金储备和人均黄金消费看,中国的确不是一个黄金大国。传统上中国被认为是一个贫金国也有诸多理由:中国古代金矿产地相对较少,近代又因列强的掠夺而流失了几千年来积累的大量黄金白银。甚至有另一个来自考古学上的证据指出,中国众多出土墓葬的发现中,除了唐代,金器出土相对较少。但是卿敏认为,这些理由都不足以真正说明中国是个贫金的国家。“金器发现较少,也许有考古发现力度的问题。”卿敏解释说。采金史显示,金器的出土地和开采地往往未必在一个地方,黄金多数存在外来输入的问题。历史上中国虽然产金量并不是很大,但也有绵长的历史,有过很大的产量。不同的角度和数据,对于中国黄金资源的看法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从采金和用金历史看,中国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金”的记载,只不过那时候“金”并非专指黄金。到了战国时期,文献中提到的金已经专门指向黄金了。到了汉代,中国政府的藏金量达到70万斤,相当于17.92万公斤,大约和罗马帝国的黄金藏量相当。这都说明中国古代在黄金的使用量上,并不存在贫金的问题。此后,中国黄金的开采量随着和平和战乱、一统和分裂等政局而发生变化。唐代中国黄金的主要产地是南方,主要是今天的湖南,“金产六州,冶十一”。到了宋代,金矿分布于25个州,年产量1万余两,其中9600两就产在今天山东的登州和莱州。专家们表示,中国黄金主要产自山东,这一情况直到今天也没有变化。
从元代开始,黄金产量已经比北宋有了更大的发展,3万两的黄金开采量,高出宋代采金极盛的黄佑年间一倍,主要原因在于产地从过去北宋所能控制的山东传统产区,扩大到了今天的吉林、辽宁、新疆和云南等地。而中国封建时代黄金开采的鼎盛时期则是清代——中国历史上领土最大的朝代之一,今天大量出产黄金的陕西、甘肃和新疆等地都开始大量产金。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国黄金产量达到43.2万两,占当年世界产量的7%,仅次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俄罗斯,居世界第5位。从这些数据看,中国虽然无法和南非相比,但也绝不是一个黄金资源贫乏的国家。卿敏认为,中国之所以被很多人认为是个贫金国,最主要还在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黄金开采量。50年代,中国黄金年产量仅为4.07吨,而此后长达30年,年产量始终极低,直到1979年才突破20吨大关。新中国成立30年间中国黄金工业总共才生产了277吨黄金,平均年产量不足10吨。
开采量是一回事,资源量则是更关键的实力后盾。卿敏说,虽然中国的黄金产量长期比较低,但并不能说明中国黄金资源量贫乏。经过多年勘探发现,中国其实有非常有利的金矿地质成矿背景。“1949年以前中国黄金矿探明的储量低,是当时对地质情况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没有专门的黄金勘探单位。”卿敏说,自从黄金部队成立后,中国黄金的储量和产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前几年中国的黄金产量是全球第4名,如今已经超过美国,以273吨的产量跃居全球第二。这个巨变背后,是中国黄金资源量的急剧增加。武警黄金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找金潜力为1.5万吨左右,目前已经探明储量超过6000吨,大多数集中在西部。而西部现在黄金保有储量(已经探明,尚未开采)仅占全国保有储量的32.63%,尚蕴含巨大的找金潜力。武警黄金研究所的许多专家都表示,所谓中国是个贫金国家的说法,应该被中国是一个具有很好黄金资源前景的资源大国所代替。
(声明:本站所使用图片及文章如无注明本站原创均为网上转载而来,本站刊载内容以共享和研究为目的,如对刊载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站站长。本站文章标有原创文章字样或者署名本站律师姓名者,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