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区政府发文要求干部卖房
据3月30日《经济参考报》报道,由于商品房滞销,山东潍坊寒亭区政府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副科级以上干部替开发商卖房,半年内每人至少销售一套住房,并制定了具体考核办法,完不成的要扣工资。
■直评
政府替开发商卖房不务正业
工作可以放一放,但卖房任务不能放。在红头文件的高压之下,领导干部不得不放下本职工作,四处“吆喝”卖房。很难想象,当一个区的副科级以上干部都在忙于售楼时,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职能部门的正常服务,又将受到多大的影响。更让人怀疑的是,领导干部在高压之下,会不会被逼出腐败之举——利用职权,搞权钱交易;利用公款,搞内部福利。一些强势部门已经考虑在所属干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由单位出资购买,至少表明这样的担心并不是毫无理由。
然而,越来越多的公权力披上马甲,甚至光明正大地替商人服务,为利益群体代言,暴露的是权力的滥用和公共服务角色的错位。前有湖北汉川市政府下发红头文件,给市直机关和各乡镇农场下达喝小糊涂仙酒的政治任务,后有贵阳市白云区下发红头文件,在全区开展番茄新品种品尝活动,要求干部职工每人购买100斤番茄。凡此种种,表明权力经常“不务正业”,背离本来的职能,最终损害的是百姓的利益和政府的公信力。
摘编自《广州日报》3月31日文/李龙
■辨析
区政府咋成了房产商销售部
为了拉动房产销售,达到所谓“促进房地产业加快发展”的目标,不少地方政府不惜动用地方公共资源,采用“购房赠户口”和“购房赠教育机会”等方式帮助房产商促销。而在缺乏户口和教育优势的地方,政府则赤膊上阵不顾形象,赤裸裸地加入了房产推销的行列。
一个堂堂的区政府为何会变成房产商的“销售部”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也很浅显:无利不起早。首先,它暴露了我国当前在许多地方普遍存在的土地财政弊端。事实上,房地产市场的疲软意味着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柱,不仅面临经济困难,而且还会直接影响主要官员的政绩和升迁。
其次,这也充分暴露了一些地方“官商一体”的现状。在许多地方,政府和官员在行使公共权力时,还没有真正把握权力界限,更没有正确认识行政权力远离商业活动的重要性,还没有珍惜政府公信力的意识和自觉性。因此,利益的诱惑和自律的欠缺促使地方政府和官员在不知不觉中与商业活动结合在一起。
让干部直接从事产品销售,不仅与公共权力的性质严重不符,而且还会因为权力与商业的强力结合,给干部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事实上,寒亭区政府的卖房文件已经催生了腐败苗头——一些强势部门甚至考虑在所属干部实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由单位出资购买,购房资金哪里来,购来的房产如何处置,都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3月31日文/直言
■纵论
权力干预房市应有底线
潍坊寒亭区的这个红头文件极为刺眼,是因为连最低条件的遮羞布也撕得一干二净,不再对托市加以任何遮掩,也看不出什么技术含量,反正只要卖掉房子,托起楼市便万事大吉。至于这样做是否合乎房市本身发展规律,是否有损政府威信,则根本不在考量之列。
对地方政府来说,房价若大幅下跌或滞销,不仅仅是GDP增长迟缓的问题,更是若干个投资项目断奶的严重威胁。
当然,地方对发展的冲动与期望,并不意味着对房市干预的必然正确性。房市终归属于市场,其发展不仅仅有益于地方财政,更在于促进整个市场体系的健康与可持续,在于社会分配公平的全局。就现有房市环境来看,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并非不可为,但干预理当确定明晰底线,否则,就无法避免官商合谋下的房价裸奔。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当前最应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当是,界定行政权力对房市干预底线,尤其应令权力对市场的自由与充分竞争保持足够的尊重与敬畏,而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声明:本站所使用图片及文章如无注明本站原创均为网上转载而来,本站刊载内容以共享和研究为目的,如对刊载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站站长。本站文章标有原创文章字样或者署名本站律师姓名者,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