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学是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研究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对象的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在我国法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必须适应于总的经济状况,必然是它的反映。在国际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其主体的活动和关系总是要涉及到各个方面和各种法律体系,在客观上形成种种相互交错的关系,引起各种跨国性的法律问题,绝对会沿着法学家人为的分科界限去发展。这些跨越国境而发现的种种法律关系,广泛涉及到国际法和国内法、公法和私法的各个部门,作为综合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而形成有机联系的统一法律体制,有其本身的独立性和特点,正是跨国经济关系多样性、复杂性的客观反映,不是人为的揉合,从而以国际经济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际经济法学也具有其自身特点和独立性。它既不同于仅以研究国家(及国防组织)间关系为对象的国际法学,也不同于以研究涉外民事关系中冲突规范为对象的国际私法学,有其本学科固有的科学规定性,不是出于法学家人为的设计。如果忽视这点,拘泥传统观点,把国际经济法纳入国际法或国内法某一法学分科,是无异把本来属于统一的国际经济关系,人为地加以割裂,必将导致理论上的混乱和法律适用上的困难。因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首先要问的是,客观现实的“问题是什么?”而不是“法是什么?”“法从何所出?”只有立足于这一基点,运用综合的方式,着重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相互联系,去探索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法律问题,才能摆脱传统观念的拘束,面对现实,解放思想,扩大视野,在广度和深度上开拓这一新兴法学研究领域及研究方法。 再证之科学发展的历史,几种相关学科交叉而综合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或称边缘学科,或称交叉学科甚至称为综合学科者,其例并非鲜见。在自然科学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不断出现新的突破,终至形成各种跨学科的新兴学科者,有物理化学、仿生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生物物理学等等。在法学中也不乏先例,如国际海商法学又是在长期实践中,随着海商事业的发展,综合国际海商和条约及各国海惯例商法而形成一支独立的法学分科。所以,国际经济综合国际法和国内法两种规范发展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分科,又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际经济法学研究对象的范围,广泛包括国际有关商品与资本流通的各种法规、法制及有关的法律问题,还可细分为关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货币、国际技术转让、国际税收、国际劳务协作乃至国际经济组织等的法规及法制的问题。但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的法学学科,在研究方法上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 理论联系实际。这是研究一切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国际经济法是法学领域中一门实用学科。国际经济交往中要涉及到各国政策和利益,而由于各国利益不一致,诸多矛盾,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其情况尤为严重,因而,使国际经济关系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极为复杂,难于解决。研究国际经济法,必须避免就法论法,或流于纯法理的探讨,要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坚持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原则精神,运用科学方法,去发现矛盾,分析矛盾,找出主要矛盾之所在、问题的实质所在,并联系国内外司法、立法实践,用国际经济的基本理论,去解决矛盾,解决问题。特别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发展国际经济关系,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研究国际经济法,应立足本国,联系我国涉外经济司法实践及我国在对外经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使研究工作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及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二,比较研究,分析综合。运用比较法方法去研究法学,由来已久,是法学研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国际经济法是一门综合科学,广泛涉及国际法和国内法很多方面,而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存在着既有联系,相互作用,又有矛盾,相反排斥的现象;各国国内立法则更不一致,既有资本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法制,发达国家法制与发展中国家法制之异,即令在同一资本主义法制体系下,又有大陆法制与英美法制之别。国际经济法整个体制中,包括有关国际法规范与国内法规范,其中有从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从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产生的法律问题极为复杂。更何况当代世界经济的超国界发展,长期来在反映并发展商品经济所形成的具有共性的不少法律规范,已日益广泛。因而各国之间相互借鉴,甚至移植国外有益的法律、法规,也是促进本国商品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这就要求必须采用比较法方法,对比研究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各国法制有关规定的异同,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和综合。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辨其异同,明其得失,定其取舍,知已知彼,求同存异,既有利于妥善地解决现实的法律问题,又有利于国内司法,立法的参照借鉴;同时对国际经济法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又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三,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国际经济法是传统法学中的一个新的突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立论诸多分歧,体系尚待建立。因而,研究国际经济法及其法律问题,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证之实际,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法律问题往往难于解决、各执一词,导致争议长期不决,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利益和立场的对立,导致法制和法学观念的对立所使然。譬如发达国家往往坚持把传统的国际法中某些原则及传统的法律奉为经典,作为有力武器,并强加于发展中国家,企图用此来评论及解决问题。而这些原则却又是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前所建立的,是代表西方文明,反映发达国家利益的原则,是发展中国家所不能接受的,如关于国有化的合法性问题及补偿标准,所谓“国家契约”的性质及法律适用问题,对外国投资者的待遇标准等等。因而,研究国际经济法,不仅要摆脱传统法学分科论的拘束,还必须对某些传统的国际法原则、某些传统的法理再认识、再评价,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批判,提出有据的论证。这不只是有利于解释和解决面临的现实法律问题,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不但突破,在理论上开拓创新,有利于促进反映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国际经济法体系的建立和这一门新兴法律学科的发展。
——(摘自《国际经济法概论》,主编:姚梅镇,修订主持人:余劲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