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3日~17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将处于微妙时期的中美关系摆在了聚光灯下。其中,中美在经贸领域出现的矛盾和摩擦更被视为双方需要重点沟通的领域。事实表明,与中美经济上的相互需求相比,矛盾和摩擦并非主流。只要双方丢掉有色眼镜,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中美经贸快速发展的势头将不可阻挡。
国际商报报道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月13日~17日的成功访美在经贸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中美两国政府高层领导人不仅重申合作共赢,体现出通过对话妥善处理矛盾的积极态势,还发表了加强两国经济关系的共同文件。随访的中国经贸代表团则在美举行了70多场活动,签署了总额为386亿美元的经贸协议,涉及新能源、农产品、通讯设备、计算机及零部件、医、轻工产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中购买美国862万吨大豆,价值43.1亿美元。
习近平此次访美再次表明,中美两个大国尽管不断产生经贸摩擦和矛盾,但与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需要相比,与双边贸易和投资的持续增长相比,仍然是次要的。中美两国经贸合作仍然具有光明的前景。
2011:合作带来双赢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中美贸易额达到4466.47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5.9%。其中,中国出口3244.93亿美元,增长14.5%;美国出口1221.54亿美元,增长19.6%。2010年和2011年累计美国对华出口增长58.1%,美国的五年倍增计划已完成过半。按美国方法计算,这部分出口增长直接创造134.5万就业岗位。此外,由于中国产品价格较低,近两年中国的出口每年为每个美国家庭平均节省1500美元以上。同时,2011年,美国市场占中国出口总额17.1%,直接支持了出口产品生产和贸易企业大约1/6的就业。
2010年~2011年,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吉利收购沃尔沃、天津钢管投资10亿美元在得克萨斯州建设钢管厂、鞍钢投资1.75亿美元在密西西比州建设螺纹钢厂、三一重工投资3000万美元在佐治亚州建设工程机械厂、太平洋世纪汽车斥资4.5亿美元收购通用汽车麾下奈克斯特零部件公司等事件,标志着中国企业大规模投资美国的时期正在到来。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最近两年在美非金融直接投资额达到23.1亿美元,按美国方法计算,直接创造约3500个就业岗位。根据美国亚洲协会估算,中国2010年在美直接投资达到53.5亿美元,2011年大致保持同一水平。按此计算,两年中国共为美国创造了1.6万个就业岗位。2010年~2011年,美国对华实际投资合计53.86亿美元(不含其通过自由港对华投资),在中国也创造了大量就业。
据美国海关统计,2011年美中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达到5032.14亿美元。其中,美对华出口1038.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1%;从中国进口3994.44亿美元,增长8.1%。中国已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比第一大贸易伙伴加拿大的双边贸易额5974亿美元仅低18.7%。中国是美国最大进口来源地,占其进口总额17.9%;也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次于加拿大、墨西哥,占其出口总额6.9%。
2011年,中美双边贸易的增速远远超过了美国全球贸易的增速。同2002年相比,9年来美中贸易额增长240.7%,年均增长14.6%。其中,美国出口增长365.5%,平均年增15.5%;进口增长218.5%,平均年增13.7%。同期,美国对全球贸易总额累计增长了99.9%。其中出口累计增长115.2%,进口累计增长90.8%。因此,尽管两国关系包括经贸关系不时出现矛盾和摩擦,双边经贸合作却始终呈现高速增长。它的深厚经济基础在于全球化结构下两国经济的高度互补性和互惠性,这一客观规律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尊重事实化解矛盾
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矛盾和摩擦虽然是次要方面,但也必须高度重视,妥善解决。
多年来,围绕中美贸易的热点问题,在美国形成了比较有影响力的两个群体:一个是行政部门和商界,另一个是相当一部分议员和利益集团。前者主要关注自主创新、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贸易补贴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上,中美双方一直保持良好的的沟通和磋商,并不断取得进展。后者则相当顽固地责难中国巨额顺差和夺走美国数百万人的饭碗。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则是两个群体的共同点,只不过程度有别。这些方面,双方虽然也始终保持良好沟通,但成效不大。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责难是否成立本身是个问题。因此,妥善处理中美经贸矛盾的核心在于尊重事实。一、贸易不平衡不是大问题。
中国并不是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增长点。2011年,美国全球商品贸易逆差达到7370.57亿美元(未经季调,下同),其中对华逆差2954.57亿美元。于是美国DailyCaler网站2月10日称,“美中贸易逆差处于世界历史最高水平”,接近3000亿美元。但事实是,美国对华逆差的净增量223.94亿美元只占其全球逆差净增量912亿美元的24.6%。逆差的主要增长点不是中国,而是能源。由于国际市场原油全年均价从上年的每桶74.67美元涨到99.78美元,进口金额净增了795.37亿美元,占逆差净增额70.36%。中国占美国全球贸易逆差的比重反而从上年的42.3%下降到40.1%。2011年,中国占美国全球贸易逆差比重下降的原因是美国对华出口增幅(13.1%)明显高于从中国进口增幅(8.1%)。而这些却被忽略了。
账面逆差不是真实逆差。现行美方统计数字只是海关的原始记录,沿用的是早已过时的边境法,并没有进行分析。在全球化分工的现代,这样的统计方法严重高估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以富士康加工苹果一款IPAD为例。IPAD在美批发价为299美元,而其设计、营销占到163美元,从日本、台湾、菲律宾进口的零部件133美元,富士康加工组装得4美元。但根据美方统计,每台IPAD按中国出口150美元计算,为实际数的37.5倍,这其中包括了从日本、菲律宾、台湾的进口,也包括了苹果自己的一部分设计费。
法国《费加罗报》曾发表世界贸易组织(WTO)一份研究报告表明,2009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2268亿美元中,属于在中国加工的只有约1100亿美元,约占48.5%。
WTO已经启动按属权法重新统计国际贸易平衡。如果按此标准,2011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将不是美方统计的3993.35亿美元,而是1936.77亿美元。扣除美国对华出口1038.79亿美元,逆差897.98亿美元。
实际上,在解决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上,美国大可主动增加对华出口。按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美国对华出口为1222亿美元,日本对华出口为1945亿美元。奇怪的是,美国对华出口的前十大品类中,有七类商品属于初级产品,依次为:农产品、化工、废钢及其他废金属、食品、初级金属压延品、纸张和矿砂,好像是个发展中国家。按美国海关统计,2011年前三季度机械、电子、电气设备、运输设备对华出口合计395.59亿美元,同期日本同类产品对华出口合计746.26亿美元。美国为日本的53%。而从制造业规模看,美国却是日本的两倍,这说明美国自身的原因是主要的。如果美国对华出口可以达到日本的水平,则可增加723亿美元。逆差可以在上述基础上相应减少,只剩175亿美元,贸易不平衡问题便解决。
如果按照美国经济规模是日本的2.5倍推算,美国对华出口应达到4862亿美元,处于巨额顺差状态。美日面对的是同一个中国市场,同一个准入,同一个人民币。美国难道不应反思,问题其实出在自己的市场开拓力和竞争力上?
二、中国没有夺走美国就业。
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2010年3月23日发表的《中国不公平贸易夺走美国人饭碗》文章在美国国会和工会被广泛引用。报告的计算方法是:美国每出口10亿美元算成增加就业6000人,进口10亿美元则减少就业6000人。由此,每10亿美元逆差算成夺走6000人饭碗。依次计算,2001年~2008年中国共计夺走美国241万人就业。按此逻辑,加上2009年~2011的3年,美国被中国夺走的饭碗在350~400万之间。
在大选年,无论美国共和党要夺得白宫,还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要保住白宫,关键是就业,即当前8.3%的失业率能否降到8%以下。于是中国自然成了美国“同仇敌忾”的目标。
但他们在这样做的同时,是否想过,这样的计算其实是不成立的。美国目前就业状况同贸易平衡并无关联。2011年美国贸易平衡与就业的变化,就可以发现相反的结果。(见表一)
有趣的的是,美国商品贸易逆差在2011年增加了14.1%,物质生产部门就业不仅没有被“夺走”,反而增加了2.5%。相反,服务业贸易顺差增大了24%,就业却只增加不足2%,其中主要还是靠与商品生产和贸易有关的贸易、仓储、物流、零售(特别是汽车零售和经销)。真正属于服务行业的信息、金融和政府部门,不是负增长,就是勉强零增长。所以,“顺差创造就业,逆差创造失业”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最近的历史也可证明这一点。(见表二)
1999年和2000年,美国贸易逆差连续大增,就业也同步增长。2001年逆差减少,就业却大幅下降。2002年和2003年逆差复增,就业状况反而好转了。2007年和2008年也是逆差增加的年份,就业也在减少。2009年逆差大减,就业状况则惨不忍睹。
因此,可以明确地得出结论:决定美国就业变化的不是贸易平衡,而是经济周期。因为凡是就业大减的年份,都是衰退之年,无论贸易逆差如何减少。
2000年~2003年,美国制造业产量累计下降5.01%,同时生产率累计提高15.15%。由此得出就业应减少17.56%或302万人,而实际则是减少了16.63%,286万人。两个结果非常接近,误差仅0.93个百分点。
2007年~2009年,美国物质生产累计减少9.6%,同期生产率累计提高5.9%。由此得出物质生产部门就业应减少16.07%,或358.9万人,而实际减少了16.14%,360.5万人,误差仅0.07个百分点。
事实上,“中国制造”在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报告的一个根本失误在于忽视了一个简单事实,即进口也创造就业。
2010年,美国玩具进口214.3亿美元,占表观消费量96.53%。其中,从中国进口222.0亿美元,占表观消费85.48%。该年一季度,美国玩具零售业就业人数为14.07万。按此比例,其中12.03万是经营“中国制造”,即由于从中国进口而创造。
沃尔玛2011年全球销售额约4200亿美元,雇员210万。即每销售一亿美元需要就业500人,无论商品产自何处。由此,沃尔玛每销售100亿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便创造5万人就业岗位。
2010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对中远的表彰决议,表彰其集装箱直挂波士顿港给当地创造了数千个装卸工时。显然,中远集装箱装的是从中国的进口货。而更简单的事实是:长滩港58%的就业是装卸从中国来的产品。
三、中国汽车零部件是个问题吗?
2012年1月31日,美国俄亥俄州参议员歇洛德·布朗发表文章称,美国对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贸易逆差在10年内增加了10倍,2011年达到99.5亿美元,从而加剧了大湖区的失业。次日,要求奥巴马政府采取严厉措施的呼声立即涌出。然而,这个指控却根本不能成立。
根据美国海关统计,2011年前三个季度,美国从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41.9亿美元;同期对中国出口汽车整车(含整套散件)44.8亿美元。美方顺差2.9亿美元。
2011年美国汽车及零部件进口达到232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1%。2012年1月,美国国内汽车月产118.72万辆,同比增加9.9%。即进口猛增没有导致国内减产,相反大幅增产。结果,汽车及零部件零售商、经销商和加油站就业总数从2011年1月份的352.44万增加到2012年1月份的362.17万,净增9.73万,或2.8%,高于同期全国所有行业就业平均增幅(2.0%)。
据美国海关统计,2011年前三季度折年率,美国对中国汽车出口达到125,264辆,比2003年增加22.1倍;金额59.7亿美元,增长19.5倍。我们是不是也该如俄州那般,强烈要求政府“采取严厉措施”呢?不必。其实从美国进口汽车的增长为汽车经销商、4S店、售后服务和汽车保险在中国创造了大量就业,在美国难道不一样吗?
四、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48%。
人民币汇率是个老问题,其实不过是“三人成虎”,事实并非如此。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不是衡量汇率水平的基本标准,基本标准应是国际清算银行每月公布的各国货币剔除通胀因素的、按权重计算对一揽子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该指数表明,2010年6月重启汇改到2011年年底的18个月中,人民币对美元实际升值了13.67%;自2005年对美元重新浮动以来升值了48.02%,而不是美国政客们说的31%。(见表三)
2005年6月美国参议员舒默提出汇率案时认定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15%~40%,现在人民币已经升值48%。而事实是,2005年美国的失业率是5%,2011年12月却是8.5%。
2011年,中国外贸顺差占GDP比重为2.13%,属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人民币还有理由升值吗?
丢掉有色眼镜大道就在眼前
中美经贸关系一直在合作与摩擦中向前发展。而摩擦产生根源在于美国某些人带着有色眼镜。如果丢掉有色眼镜,着眼于建设性合作,中美经贸就会立刻出现非常广阔的前景。
第一,中国可以帮助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和高端制成品在中国找到广阔市场。美国如果改变其对华出口产品结构落后的格局,迅速转向高端化,至少首先达到日本的水平,美国对华出口每年可以立刻增加700亿美元以上。如果美国主要机电产品对华出口占本国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到日本的水平,单机械、电子、电气设备、运输设备这四类产品每年对华出口就应达到1990亿美元。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最好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实实在在的市场开拓。
第二,美国应该更大规模地帮助中国企业“选择美国”。如果双方合作顺利,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将很快可以达到每年100亿美元以上,其中清洁能源是重点。美国没有必要视中国太阳能产品为洪水猛兽。笔者曾经帮助美国一家拥有超过光伏技术,即集束式薄膜太阳能板公司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中国企业同样可以投资美国,直接销售本土和第三国,并与中国产品错位竞争。双方在智能电网、社区综合解决方案、清洁煤发电、核电、生物能等方面的合作势头方兴未艾,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美国也应选择中国帮助它重塑制造业,对此中国显然有更多的经验。
第三,中美可以加快旅游合作。2010年中国国家旅游局曾期望,到2015年中国公民旅美人数超过百万。实际上,据美方有关统计,2010年进入美国短期停留的中国公民人数已经达到80万(旅游者只是其中一部分),平均每人消费6000多美元,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数。如果到2013年中国公民赴美旅游达到130万,则可直接创造780万个航班座位(包括美国国内航班)。如果按每人在美停留12晚,三分之二为夫妇计算,每天需旅馆房间1040万间,可创造4.16万岗位就业,需餐饮1560万顿,可创造就业约7800人,需旅游大巴座位1560万座,需新增旅游大巴2500辆,创造2500个司机岗位和相应的汽车制造、经销、加油站岗位,可创造5000个导游岗位。按每人平均购物2500美元计算,可增加零售额32.5亿美元,相当于美国零售总额在2011年基础上增加0.07%,折算增加10185个零售就业岗位等。
第四,走向草根,大力发展两国省州之间、城市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当中美经贸着力于这个层面,就会感到完全不同的氛围,感到大有希望。中美两国人民和企业完全可以既高瞻远瞩,把握长远,又脚踏实地,完成一个又一个实际项目。这种合作越广泛、越深入,中美两国互利共赢的关系就越牢固,越可持续。
(作者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任)
(声明:本站所使用图片及文章如无注明本站原创均为网上转载而来,本站刊载内容以共享和研究为目的,如对刊载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站站长。本站文章标有原创文章字样或者署名本站律师姓名者,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