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陶瓷业抗争反倾销“黑哨”
- 来源:商报网-国际商报 文章作者:杨倩
国际商报报道 第111届广交会上,日用陶瓷专区的陶瓷展品琳琅满目,色彩亮丽。然而,光鲜的背后,陶瓷业界人士心头的隐忧难以抹去:今年2月欧盟对华陶瓷餐厨具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企业超2000家,涉案金额达7亿美元,规模空前。
目前,案件正处于调查了解阶段,欧盟委员会将于明年5月作出初裁。一旦被课以高额惩罚性关税,中国的陶瓷餐厨具企业将面临退出欧盟市场的困境,错失这个出口占比近五成的巨大市场,进而影响到数以万计的工人就业。
但业界并没有坐以待毙。据悉,已有逾400家涉案企业参与应诉,数量“不同寻常”地高。多名业内人士均表示,此轮反倾销或将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加速洗牌的催化剂。
企业积极应诉
“这次参与应诉的企业超过了400家,企业积极应诉的态势一度使欧盟网站瘫痪。”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法律服务部副主任王健告诉本报记者。
“欧盟几年前就有动作,商会捕捉到了这一信息,即向企业提出预警,并组织企业学习应诉知识,未雨绸缪。”
3月20日,欧盟公布反倾销初选抽样结果,从上述400多家参与调查的企业中确定5家企业为抽样企业。广西三环企业集团就是被抽中的5家企业之一,欧盟市场约占该公司出口份额的1/3。该公司副总经理梁豫峰告诉记者,企业已经向欧委会递交调查问卷,并聘请了专业律师团队,参加行业无损害抗辩。
梁豫峰还表示,对此次反倾销他们早有准备,并构建了危机管理体系,此次应对也算从容不迫。“虽然难度很大,但我们在律师的指导下迎难而上。”梁豫峰说,“我们出口的多是高端产品,不存在低价倾销,希望通过应诉争取最佳结果。”
即便没有被抽中,一些陶瓷企业也积极奔走应诉。厦门生活构思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王小曼谈到反倾销时稍显激动,她强调:“我们公司不存在倾销的问题,产品定位在中高端,价格远超普通产品好几倍,按照欧盟对陶瓷征税以重量计价的方式,我们每公斤价格约为5美元。”
王小曼表示,公司希望通过努力争取到30%以下的单独税率,至少也要拿到平均税率。“我们请了北京的律师到工厂调查,虽然律师费用昂贵,也是值得的。”王小曼说。
眼下,反倾销调查尚处初步阶段,全程至少要持续15个月。王健认为,中国业界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反倾销无论对于起诉方还是应诉方,都是一场艰苦的战役。起诉方经过四五年才酝酿成功,应诉也是任重道远的事。”
行业洗牌加速
作为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国,我国产量约占全球的70%,却在全世界范围内频频遭遇反倾销。此案是继印尼反倾销调查之后,我国陶瓷餐厨具遭遇的第二起反倾销调查。之前韩国、阿根廷、巴西、埃及等国亦对我国日用陶瓷产业构筑起贸易壁垒,未来我国陶瓷业的出口形势将更严峻。“无论是对于陶瓷企业还是进口商而言,这都将是一个行业洗牌的机遇。”梁豫峰指出,陶瓷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微薄,平均利润率只有10%。征收关税之后,大多数企业将会陷入困境。
王小曼也表示,注重质量的企业会赢得更多生存空间,而一味靠价格取胜的小企业,终究敌不过大浪淘沙的命运。“三环正是在2008年金融风暴带来的第一轮行业洗牌中壮大起来的,当时许多小企业倒闭,国外进口商切断供货来源,不得不寻找新的供应商,从而为三环带来机遇。”亲历洗牌过程的梁豫峰如是说。
现在,三环已开始实施多元化策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随着中国陶瓷出口成为反倾销‘重灾区’,我们开始主打多元化策略,不但出口欧盟,产品还销往全球各地,以减少风险。最近两三年,我们还进军国内市场,如今内销份额已从6%增加到30%。”梁豫峰说。
一名欧盟反倾销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反倾销“寒流”频繁袭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欧盟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入世时的非市场经济条款将于2016年到期,在这之前中国还将继续承压。
(声明:本站所使用图片及文章如无注明本站原创均为网上转载而来,本站刊载内容以共享和研究为目的,如对刊载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站站长。本站文章标有原创文章字样或者署名本站律师姓名者,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