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顾问网欢迎您访问!法律顾问网力图打造最专业的律师在线咨询网站.涉外法律顾问\知识产权法律顾问\商务法律顾问 法律顾问、委托电话:13930139603,投稿、加盟、合作电话:13932197810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法律文书 | 在线咨询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键字:

律师咨询电话13930139603

首 页 | 法治新闻 | 民法顾问 | 刑法顾问 | 普法常识 | 法律援助 | 社团顾问 | 商法顾问 | 律师动态 | 公益讼诉 | 执行顾问 | 经典案例 | 法律法规

国际贸易

知识产权

税收筹划

公司事务

土地房产

建筑工程

合同纠纷

债权债务


劳动争议


医疗纠纷


交通事故


婚姻家庭
商法顾问 国际贸易 | 银行保险 | 证券期货 | 公司法律 | 司法鉴定 | 合同纠纷 | 网络法律 | 经济犯罪 | 知识产权 | 债权债务 | 房地产  
商务英语及学习  
我的英语人生70后
出处:法律顾问网·涉外www.flguwen.com     时间:2012/8/6 14:22:43

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英语学习就放在一边,90%因为要谋生,10%还有对英语学习的方法和前途陷入相对的困境(一起学习英语的朋友一部分都进入了职业口译和同传阶段,自己却无力在前进下去),偶尔遇到一些事件激发对英语学习方法思考和探索,还有在创业失败后产生回归对学习英语的目标的重新定位。四年过去了,前不久重新拾起英语的操练,感慨万千,当看到和我十多年一样般大小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迷惑境况,忍不住脱口而出一些方法和经验真心希望他们能早日摆脱困境获得进步的喜悦,因为我深深体会到当初学英语过程中的艰辛 《那些已经基本摆脱英语学习困境的人我相信都经过一番时间上体力上精力上或者脑力上的鏖战,那些摆脱某个困境后对英语学习过程的描述轻描淡写或者一笔带过的人,或者没有细致入微的描述英语学习中自身获得的诀窍的人往往对后来学习者或许是一种误导,有些孜孜不倦刻苦异常自然而然的把握学习中的方法可能自身不太明白初学者要明白和理解相信应该脚踏实地是多么的难,还有的情况就是藏私,诀窍和方法只会留给子女,这也是人情可以理解的,自己花了十几年或几十年摸索出来的一点点东西怎么会轻易给别人》 多么希望能有人能教教自己该怎么继续下去,而且自己也到处拜求方法都没有实质的和系统的答案。 《 现在明白了,真正的通过在非母语环境练就成的双语者和或对学习语言各个突破的环节都洞若观火以及听说读写某个方面极强的人本来就屈指可数,生活中哪里碰得到,一般情况下学语言要大量的时间做积淀,高手可能都40 50或 60岁了,也有年幼时期学英语早的极其爱好英语并专业从事语言相关的职业可能三十岁左右英语就很牛逼的人也有。 前不久听一个老前辈的同声传译上课,看样子都六十多岁了,现在还在为政府做翻译,给很多国际领导人做过翻译,我花了几千块钱目的就是去打听学习方法和看看过来人学英语的过程,客观的讲他是一个太藏私听他闲聊的时候我就学了一个音标 (然后我和老婆逛街的时候不停的练习这个音,在此基础上慢慢领悟比较琢磨,还有这段时间常常看冯文乐的模仿秀总算发现了辅音该怎么发,之后朗读上突飞猛进,呵呵,也算是老前辈对晚辈的指点吧,内心感谢!前人学会一点东西要多少时间和领悟啊,回顾以往十几年的学习真正掌握的音标并能运用能获得在听力和朗读上有切实收益的只有两三个,但是就这几个音标可以让语音获得极大的改观应付英语正常速度广播以及电影听力都能基本应付,我指的是能看懂的单词基本都能听出来), 课堂上的内容都是废话,和我一起听课的学生都是在校的大学生,不提问,乖! 我课后揪住不放问他英语的学习过程,当年他的老师都是些名家薄冰 许国璋等等 回忆在北外下放劳动的农场里他们以周总理的教导为鼓励刻苦学英语的时候当时热泪盈眶,在毕业后从事笔译口译工作的过程中英语不断进步,几年后工作逐步能应付的来;我问他说什么时候在能够将外文报纸放成听力能完全听懂,他停顿了下说应该在四十岁之后了,当问到能否像外国人那样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融入,(这点给我印象最深)他突然笑说那是另一个世界,和你完全不同的世界!!! 他的言下之意我认为是极难,几乎不可能。 我更期望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双语者。》 现在重新捡起英语的学习,在网上发帖也是一种喜悦和希望和奋战在英语学习过程的朋友能一起进步。 以后慢慢讲述我学习英语的过程和经验从16年前说起,也许凌乱随记忆点点滴滴并佐图,但都是一个普通能力的人学习英语的实际过程,现在在高校混着,有闲时间,希望和朋友们一起进步,人生短暂,在奔四前也算圆自己一个小小的梦想吧。太巧了??!! 刚发完帖子吃饭的时候边看美剧《别对我撒谎》,2季22的时候听到一个习语,恰好是昨天晚上我去一个英语角时候一个美国朋友讲述的其中一个习语,还用他手机里面的扑克牌游戏来描述spade的意思。 经验1:积淀的东西不要担心用不上,迟早有一天你会碰到的,只要你进入英语的世界。举个例子早在16年前,在家乡的一所高校书店里淘到一本关于英语习语的书,有一句The world is your oyster,直到前不久我才第一次听到电影还是访谈里面说道这个习语,感觉真是久违!! :—) 因为随着听力语音逐渐突破,听力捕捉词汇的能力到位了,哪怕是多年以前记过的单词只要在潜意识流过痕迹的最后都会浮现出来。所以不要担心学了不用会完全忘记。 初学英语的时候有一些共同的心态 比如认得的单词越多越好,知道的习语越多越好喜欢卖弄一番。以后会慢慢讲述初期的时候怎样快速积累词汇。
刚才打了会乒乓球,接到友人胡博士的电话(胡君博士毕业刚进一家医疗器械公司上班,在同学中英语应试能力很强八年前的时候六级都是80多分,我们几乎所有的同学在考研完后就把英语丢了,当年我们考研的时候是有听力的测试,胡博士当时下了不少功夫练听力,学英语原始的目的都或多或少离不开考试,不管是国内,出国考试还是口译笔译考试,考过了也就彻底丢了)上午和公司老板一起和外商谈判(外商带有翻译),后悔书到用时方恨少,他说外商部分内容听的懂但是准确说出中文意思很难,还有的内容听不懂,外商带的专职翻译译文很流畅比较书面化,外商连续说5分钟左右,翻译作笔记,然后流畅的给出译文(目前英语应用能力强的大部分都是奋战在口译笔译前线的职业翻译们,毕竟以此为生计),胡博士想短期内恶补下口语,我说每天找些商务英语中可能有用的句子给他背背,培养下造句的能力,每个人基础和目的不一样,学英语的方法有时会稍有变化,但---经验2 初期不能盲目的死背,其中最本质的原因是背下的句子或文章绝大部分情况下会和中文潜意识链挂钩,而对应的不是英文的本意和语境。比如你记下单词forum 但是你的中文语境里面对应的可能是一只羊腿,或者是天涯,或者是亚运会等等,这点很难让人明白,但是随着第二外语学习的深入就会发现人的大脑实在很奇妙,能利用它的规律才是学习英语的康庄大道。背的好处是至少首先能在陌生的英语单词下面挂一个意思的钩钩,为以后打下基础,但随之也埋下无限的祸根。如果做翻译还好,但是对学口语危害太大了。 《正确的方法是“热诵”--林语堂, 先提一下,以后再深入讨论它的心理过程》。
 昨天建了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864480097 晚上自己朗读了一段商务精英的访谈放到了网上,以后会陆续把曾经的学习资料晒图(初学者在选择英语材料的时候没有计划和标准,曾经自己走了极大的弯路,我会在博客中解释哪些是应该采用的文章句子和听力材料并给以参考和建议,并不是所有外国人教材或者讲话都能当口语来参考和练习!!!就我看到的能用来做口语练习的还比较少。比如我录下大这段商务精英的访谈读材料就是很好的口语范本,我改天把文章拍照下来放到博客上,再例如有几盘磁带是绝迹的资料是托福的听力词汇但是是全英文的由慢到快的朗读一个单词然后说一个或几个句子界定不同的意思,然后给出几个近义词,而且是完全自然语调状态的朗读而不是一本正经类似我们的普通话),陆续我会经常朗读些选择性的外文刊物如economists和外文专业书籍考试的阅读文章比如八级考试考研的阅读理解并加以我的理解和词汇的解释,这样对于致力于英语的高阶学习者可以很方便,能带上mp3就能突破阅读上的词汇并能获得听力上的突破,听力的目标要能轻松听懂专业课的讲座和深层次专业的访谈,以及熟悉演讲能力极强的母语人士的语言风格比如 波士顿法律中的closing律师的陈词,词汇无大小高低,在高级阶段听力的词汇往往很多GRE的词汇极其常见,还要领悟简单词汇的外国人的习惯意义用法并转换成中文的习惯说法,这对突破高级听力有很大的帮助。2000年进城来读专升本的时候,是为了通过成人高考,之前准备了两三年,(那是最初学英语的阶段)潜在的目标是为了考研,当时的传说是专科生不能考研,所以挣扎着来到武汉,因为在专升本的班上来读书的相当一部分都是抱着考研的目标来的,其中有很多以后慢慢讲述考研的故事给大家听听也算是对考研的朋友一种激励还有不同人学英语的过程,过了四级在当时认为有一只脚就进了研究生的门槛,第一次考试班上过了四个,我是其中之一,那是第一次考四级,心情无比激动,我对应试一无所知,室友在考前一天晚上发现后,宿舍没灯了拉着我到路灯下告诉我要先看听力的答案再做题目(一笑),考试的时候给室友抄(结果他胆小没抄,是ab卷 我把客观题和词汇题的答案抄给他,自己有三分之一的词汇题和完形没做 最后胡乱填上,结果64分过了)很有成就感 经验3 英语初期要自己创造良性动力循环。因为初期是在黑暗中摸索,看不到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需要动力去打下基础。不管什么动力都行。 当时不像现在 英语的参考书要少的多,以后会把我原来的一些材料都展示在博客上。专升本毕业前期考研没有达到理想的高校,但英语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为没有按照应试的路线去学习英语,到现在为止我都不做模拟题(经历有一部分用在背词汇上去了,傻傻的观念认为词汇认得越多越好,到现在如果以现在的目标来看也不算浪费,但是学习者有阶段性的目标话不应该花大量时间背些超出托福的词汇, 托福的词汇的界定就是为了能在国外生存下来包括理解报纸等基本够用,基础的词汇熟练生词不影响文章和听力的理解,被影响了说明其它词汇还没有完全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所以很多人希望词汇越多越好,但是一种误解),考试的时候完全靠翻译过来后理解后作答,考研英语也才63分,而和在我带动下一起学习的室友附带下应试技巧考研英语在78分,我们是医学专业,专业记忆的负担很重,但是年轻,考记忆单词和朗诵小句子来提高英语,那个时候对语音的理解还极其肤浅,认为英语发音就是后部发声,现在还很多学习者进这个思维圈子。 毕业后再度备考研,因为有把握,所以英语上开始发力,已经有些不想从事医学研究。那个时候武汉出现了口译信息,当时还是室友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关于口译的广告,之后觉得口译能赚钱是什么金手指,被这个观念愚弄了很久,但是也算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开始去买口译的书籍 当时是外文书店刚进的一批上海的高级口译,当时吃饭都成问题,还是和室友咬牙买了一套,当时艰苦的时候没有地方住,夏天有段时间睡住在楼顶,用消防栓的水洗澡,冬天在路边的摊子买一件20元的薄袄子(一笑),当时认为要背,还有听写之类的,积极去找外国人说英语,遇到一个外国老太婆,简单的交流还可以,老太太很多简单的话还听不懂,当时她纠正了一个发音 FACT 中的梅花音,我自以为发的还算标准,后来发现完全错了,但是就这个发音的理解为以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研之后就开始对英语的强攻,那个时候同时也开始了对学习方法的进一步深入摸索,摸索是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去搜寻别人的话语,看别人的著作,请教别人,但由于自身的水平有限还是深陷许多错误的或者说不适合自身理论,还有的虽然是正确的理论但是自己往深层次的去理解还是想不通不能领悟,到研二的时候想转毕业后做翻译之类的就放弃了转博机会,开始了强攻英语,当时朋友都笑话我和他们不合群,其中一个小插曲,胡博士别人说我吃饭睡觉都在听英语,我补充道我洗澡的时候也在外放录音。 经验4 泛泛的听英语收效极其甚微,如果这样能学成英语突破听力了话,那才是天方夜谭,极少部分情况除外。当时英语的突破还是靠的快速朗读,只要大声快速朗读半小时左右,听力立马主观上提高不少(客观上也是如此,其中原理以后叙述) 有网友说昨天的录音有些生硬还提出些建议,非常感谢,现在录一段模仿过的独白,是美国劳工部长(美籍女华人)的讲述自己的家庭背景和自己的一些观念。本能的朗读和模仿后的发音还是有很大区别,原因以后叙述。 现在学英语基本上是出于对语言学习方法的兴趣好奇,能变成双语者当然是更好,也为了能了解西方文明和有一个平衡的世界观(这一点以后也会和大家分享下我的体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2bBkH4UdpA/
  模仿1 美劳工部长 八地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864480097
  学英语的过程和诀窍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english/1/169912.shtml
诀窍1 单词速记的不二法门:我给大家要讲的单词速记 绝对 绝对不是掌握单词,丝毫都不是,并且相对正确的学英语来说是一种阻碍(大部分情况和某种意义而言,如果要解释特殊的情况要相当长的时间来阐述和比喻其中的心理动力过程)而是一个邪门歪道,但是对于当今急功近利的时代,学英语为了应试这一普遍目的,我觉得还是说出来告诉大家,希望学习者能获得短时间的自我感觉上的进步和成就感,有利于坚持英语的学习。这是最初我在十多年前初期接触英语的时候由于无知而采取的一种不良手段,当初收到奇效后就在相当长的时间认为学英语不过如此,只要记忆力好多花时间而已(在对于应试和做翻译这样说也不为过)(一笑)。 大专一年级的时候大概18 9岁,我们70后的初中高中英语那就别提了,8开的课本,如果隐约回忆现在只记得第一篇文章是马克思讲语言英语怎么学习,还有在书后面有一篇阅读里面有一个单词印象很深pyrus , 但是恰恰就是马克思提到学习外语的时候必须忘掉母语的理论我在探讨英语的学习方法时候一直在思考的深渊回荡,一直搞不明白怎么可能忘掉母语,(怎样在学习外语的时候忘掉母语这个技巧以后再加以阐述), 经验5 天才或者能在学习中保持极强定力和自律的人以及有极强的语言吸收能力的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或多或少运用了马克思的提到的原则,以及从小在精通外语学习的长辈长期教导以及有双语家庭这些人都不是我们这些常人所能攀及的或者能在学习上作为比较参照的对象, 普通人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只能靠汗水和自救找到方法和信心。(无奈 一笑) 回到前面讲的速记单词的诀窍, 先谈几个原则 首先不要想着记住单词,一定要学会忘记,学会忘记才能真正有效的记住单词而且不忘的前提,因为你就算用常规的方法记住了,不久还是会忘记或者不能快速反应出来;在速记的时候要极快快,记不住不要紧,几次就记住了往往是最糟糕的事情,因为可能吃一顿饭后你就会忘记,记不住才是好事情(这点学习者和朋友们要多加领悟!!!),还要能将眼睛关注力和中文的意境融合起来,这三点就是速记单词的不二法门,我亲自经历了这一阶段,并且在所教的学生中验证了这一点,这是十多年的领悟贡献给大家,希望朋友们能获得收效, 很多同学也在背词但是不得要领过不久就忘了,如果按照这种方法,单词在一年或者几年之内是不会忘记的,而且熟练程度就像看到mother这样的亲切程度,而不是看到一个单词还想一秒钟或者几秒钟,具体的操作流程我会在博客上阐述并辅以图文。 有点事情,待续。http://blog.sina.com.cn/u/1864480097 八地的博客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MmBq5Af_UQ/ 今天早上七点开始的朗读 朗读的内容处理后陆续上传 经验6 初期英语学习的材料的选取最好覆盖前沿热点常用词较多句式复杂,虽然挫败感强,但是进步快今晨起来,撕了一页科林斯英英字典,上楼小读了一会,正反两面一共读了三遍估计半小时左右,时而老婆上楼来打断下(一笑),上面的单词基本都认识(有的单词熟悉,有的单词只是认得,有的单词曾经在记忆中闪过),第一遍下来单词和解释的意思和例句基本上都知道在说什么 (不用刻意去揣摩意思,伴随着朗读意思自动闪过----- 真正的阅读和听力都应该按照这个原则,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听中文的时候从来不会去东脑筋刻意想别人说的什么意思就自然而然领会了别人在说什么,而在英语学习快进入初级阶段的时候会出现一种瓶颈,很多学习者会说我都听懂了,可是不知道什么意思,有的过来人说是那只是听出单词的拼写,单词在脑海中停留短暂留不住单词的暂时记忆导致不能构建起句子的意思,需要更加努力熟练后就会突破, 有一定道理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这种现象同样在阅读中也会出现,单词都认识速度就是快不起来,不能像中文那样快速浏览或者一目十行----------以后再详细解释这种现象其中的原因。 ) 第二遍的时候领悟的意思就更多了,甚至得朗读的时候还能在中文的记忆中找到单词对应的生活事件和中文的习惯说法。 第三遍就基本上能前后单词的大概的位置和准确的意思都能确定下来,还能推测出生词的意思或者意思的范围。
 
  年少的时候有过几次背字典的经历和尝试,那时候用的是英中字典,最初是去记忆能快速认出单词的中文意思就算成功,到了研二研三的时候,曾经试图尝试英英字典,大本头的科林斯字典词汇巨大例句繁多,当时的无知的心太野,要求不光是认识,而是要把英英例句都脱口而出,结果几小时后以失败告终,那时候看字典的解释和例句还很吃力,要认真看才能看得懂,真是一种悲哀!!-----由此深刻的进行反思和进一步对学习方法的探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到中年才把儿时学舌的话语和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联系起来。可见普通人学习的过程会经过多少弯路。 建议朋友们遇到问题多思考多搜集信息为以后的思考打下基础,要放下面子和自尊,客观的对时下的学习处境进行评估,早日摆脱困境。 绝大部分获得成就得学习者恐怕都是“困兽”的学习方法(前几天在网上搜索季羡林的学习语言的历程和蛛丝话语,也是摸索后的过来人; 李阳说时光重来十年可以掌握十门外国语,钟道隆说学习贵在开窍,再看看他们的学习历程,对照下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速度,不言自明),他们都是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徘徊者。 字典的图片稍后传到博客上。 早上晨读半小时,两天一共两页纸的柯林斯字典。每页读三遍一共半小时左右,心得如下:朗读的时候一定要屏蔽掉母语,千万不要去读懂意思,实际上平均下来第一遍能像母语那样感知英文意思在20%,第二遍70%,第三遍95%。还能带动曾经潜意识见过或者听过的词汇,这些都是在不刻意去尝试理解的情况下完成的,如果带点意念去理解估计第一遍能理解80%,但是状态完全破坏了。要能做到在以后任何情况都能自然而然的理解朗读过的单词和吸收字典里面的句式,能在以后表达思想或者精准的对所描述的事物进行定位的话唯有前面说的方法--靠自然吸收,而不是背诵。今天还出现一种喜悦,朗读中有像母语那样强烈的吸收句式和词汇的欲望,现在可以肯定----能在以后听力理解中掌握字典上的词汇没有太大问题,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能全部都能脱口而出,还要假以时日。 今天朗读的时候比较分神,可能是因为喜乐吧,一下脑海出现美剧双面法。。。。 http://blog.sina.com.cn/u/1864480097 以后会将一些习语和词汇的听力上传博客和大家一起分享。曾经的磁带都潮了拿出来晒下太阳再回顾听下,虽然有的磁带没怎么听过,都的听得声音都模糊了。当时想都能听懂该多好啊,就像最开始学英语期望的是能和老外自由交流下,当时觉得都是个梦想,现在再继续努力吧。经验5: 单纯通过听写来突破听力,恐怕有相当大的极限,不光一般毅力的普通人难得坚持,而且到后来可能外国人用他们和自己本族人交流的速度和连读的方式说话的话,即使能听懂正常速度的广播也会有很多困难听懂他们的口音和跟得上速度。我在土豆网上的录音如果淡化部分连读的话也只是说话比较快的老外的偏慢语速。唯一通过口语突破听力恐怕才是自然而然而且强有力的途径。

早上读外文的教材《变态心理学》,脑海中弹出好像是TEC大会中一个女研究员的演讲的场景和声音,我的朗读风格立马切换到她的语气,呵呵,也是一种模仿秀吧,改天模仿一段上传博客,实际上当口腔和喉腔打通后,可以基本上模仿各种声音,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那个时候模仿张学友刘德华之类都不在话下,而且是基本的声线和高度和响度都让人叹为观止,简单的说就是冯文乐的那种水平。先忙,杂事,bate abate rebate celibate reprobate exacerbate placate vacate desiccate defecate imprecate eradicate abdicate vindicate adjudicate pontificate replicate implicate supplicate explicate fornicate prevaricate divaricate fabricate intricate extricate authenticate decorticate masticate domesticate prognosticate rusticate detoxicate intoxicate defalcate inculcate truncate suffocate dislocate reciprocate equivocate demarcate bifurcate confiscate expiscate obfuscate coruscate sedate antedate elucidate validate invalidate consolidate intimidate liquidate mandate inundate permeate delineate procreate nauseate agate propagate divagate delegate relegate negate segregate aggregate congregate profligate colligate fumigate frigate irrigate mitigate castigate instigate promulgate elongate homologate abrogate derogate arrogate interrogate surrogate objurgate expurgate subjugate corrugate emaciate depreciate enunciate radiate irradiate mediate repudiate retaliate conciliate affiliate humiliate palliate calumniate opiate expiate inebriate excoriate appropriate expropriate repatriate expatriate infuriate ingratiate satiate propitiate vitiate substantiate instantiate obviate deviate alleviate asphyxiate esphyxiate escalate palate ablate interrelate correlate conflate dilate invigilate annihilate assimilate ventilate mutilate flagellate vacillate refocillate oscillate titillate scintillate collate decollate bullate percolate inviolate immolate extrapolate interpolate prolate desolate insolate contemplate slate legislate confabulate perambulate ejaculate immaculate peculate speculate articulate gesticulate inoculate emasculate osculate adulate stridulate undulate modulate coagulate regulate jugulate pullulate emulate simulate dissimulate formulate accumulate granulate stipulate copulate insulate encapsulate capitulate recapitulate postulate expostulate amalgamate stalemate decimate sublimate inanimate primate legitimate illegitimate ultimate penultimate intimate intimate proximate approximate checkmate gemmate consummate catenate concaten concatenate rejuvenate magnate impregnate cognate vaticinate lancinate fascinate subordinate insubordinate emanate inordinate pollinate laminate foraminate effeminate disseminate eliminate recriminate incriminate indiscriminate fulminate abominate denominate germinate terminate exterminate ruminate indoctrinate procrastinate obstinate innate connate neonate compassionate dispassionate affectionate impersonate detonate incarnate reincarnate hibernate ornate importunate inchoate anticipate emancipate dissipate exculpate syncopate extirpate spate karate exhilarate disparate vertebrate invertebrate calibrate adumbrate lucubrate crate desecrate execrate hydrate dehydrate aerate deaerate berate deliberate reverberate lacerate macerate ulcerate incarcerate eviscerate inconsiderate preponderate moderate immoderate vociferate proliferate exaggerate accelerate decelerate agglomerate conglomerate enumerate generate degenerate regenerate venerate incinerate exonerate remunerate temperate exasperate recuperate vituperate commiserate inveterate iterate reiterate
  搜集了些单词,准备明天去找老外解释下,到时候把心得上传博客  这些单词基本都认识了,在听力中大部分都听得出来,但是不会用或者准确的背景含义,明天去找老外, 没想到什么好的材料,今天领导突然安排任务,要持续到12月,另外还有些杂事不得安宁,所以临时找些词汇让老外解释,其过程中还可以随机学些别的东西,如果忙完后,再打算学习快速阅读,到时候会准备些其他的问题或者习语再向老外请教,这类习语词汇最不好掌握,但是使用的时候效率极高,可以简单的表达复杂意思;现在近期的目的是为了活化原来所掌握的东西,学习和老外基本的对话表达,然后遇到问题一步步的来。但掌握字典上的所有词汇是一个基本的目标。能一目数行的话再深入文化和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现在看外文报刊太慢了,不能浏览。昨日住在学校,今晨推迟几分钟起床,六点十五起来,平时在家里的话一般都是闹钟定在6点,(that s the usual time i get up)避开早晨的车行高峰自己开车上班,一般到校加过早一个小时,七点开始晨读,因为武汉城市交通重建中,堵得一塌糊涂(第一次给老外联系的时候发短信,老外的回复是 i am sending you message when i got yours, the traffic is (a) killer,i am walking now, but pretty close...), killer 这个用法在后来开车送他回去的时候也现学现用了一次,还说了句脏话 a son of bitch 逗得老外直笑。 早晨洗脸的时候,想到了钟道隆教授(我的偶像)一次和老婆边走边聊,我说我基础比他当年要强的多,我也会学成他那样,老婆说人家老头闲着没事静得下心来,你多浮躁,怎么学的成----- 这是大实话,一语中的。 我常查看钟教授的著作和话语以及在实话实说中的访谈谈论学英语的方法。 钟教授的效率恐怕是常规学习方法中(大部分高校翻译,外语等专业采用的听写的方法, 顺便提一句这种听写方法和千万别学英语中的听写有着本质的区别,千万不能混为一谈,原因待续)最高效的,我相信他说的都是实话,他也是对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细节能实话实说的为数不多的过来人,当初他突破不了瓶颈,用圆珠笔扔进易拉罐来给自己定个期限的做法就可以折射出初期突破瓶颈的难度和无奈以及他超人的毅力和极强的自律,他说人家说他智商高是对他的侮辱(我觉得他至少是学习能力超过绝大多数人,他老人家是大学门门功课90来分,父辈是清华教授,一直在部队当兵锻炼--这点他承认当兵的锻炼对他学英语的帮助极大) 他反驳说--假定我智商高我都如此刻苦,那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刻苦呢? 我分析他突破听力的原因是在基础打的极其牢固的基础上,听力辨音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加上坚实的基础形成了很好的正反馈,所以当基本能听汉语一样听新闻后,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和做查词猜意思的游戏了,那当然是乐在其中, 在实话实说中听他现场说了几句英语,发音的成就远远不能和听力水平相比,发音能力极强的是娱乐界的王洛勇(我的偶像啊,我所见到的,在不模仿不看稿子不背诵的前提下)。 经验6 五官在学英语过程中的功能是相互关联但又可以独自分开自成体系!!!!,就像许多大学外语教授强项是阅读一样(比如何其莘教授谈到的阅读的方法我觉得是最科学的,大家可以自己搜索查阅)我认识一个同传朋友说自己的阅读就很差,钟教授的听力水平很难想象, 千万别学英语是我目前看到的最科学和最系统的学习英语的方法论述,李阳(我的启蒙老师和偶像)的方法是从人性的惰性下手引导学习者逐渐步入正轨和踏上自我摸索和自救的过程,他孜孜不倦的从事的是基础英语的普及,有些人攻击他,说就大声嚷嚷几个短句子就能速成英语是个商业骗子,可我自己或者说几乎所有人在初期的时候背几个简单的句子不都是重复了N次吗) 各种方法如果正确运用持之以恒最终都能达到听和基本交流没什么问题的目标,可能难在遇到问题不能自我纠正和自我鼓励坚持下去。 回到前面谈到的老人家能学成而老婆说我学不成的话题上来----- 陆谷孙说英语都是功利性的(我完全同意--为考试,为出国,为赚钱,为出名等等)-- 我觉得但至少不能让浮躁心和急功近利的念头干扰了正常的学习进程。 今日晨读一篇新的文章,和上次上传的文章都是同一本书,上外高级口译的阅读部分的教材,另外平时读的还有杜子华的考研的阅读理解,石春祯的阅读理解等,上午干活忙一上午,累,头脑重沉,想到李阳谈到有时候人的状态就是不佳,同样的水平情况下可能部分听不出来,这种现象就是生理影响到心理的例子,侧面也说明了在非英语的环境下学习英语的最后的意识文本和生就是母语的环境下掌握的语言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哪怕你说的地道和流利,甚至英语的水平比大部分母语人士还好,这个论题展开来说就很复杂了,以后详述。想到一个例子,英孚的总裁在访谈中说着流利的中文(网上可查视频),突然在说某个词汇的时候会稍稍犹豫半秒左右,然后一笑,再说出来,我猜测是他对准备说的用词有点细微的担心出错, 像大山,还有我见过的武汉北京雅思的bobby ,那就很汉化了,睡去Rebate: an amount of money that is paid back to you when you have paid too much tax, rent etc : in the end I manage to claim a tax rebate. 和discount有区别
 
  Celibate: not married and not to having sex, especially because of your religious beliefs : catholic priests are required to be celibate. Celibacy: a vow of celibacy 老外举例子 monk 我举的是hermit ( sort of )
 
  零碎的时间上传些词汇的解释
刚才监考,顺便听了下昨夜和老外的对话录音,能够做到感情融入,就是在听到一句话的时候能弹出老外的表情或者当时的场景,有时还有下一句的场景,就是千万别学英语中提到的能将图画和声音联系起来,但是由于我不是系统的按照千万别学英语的步骤来学的英语,所以现在在培养这种习惯,尤其是在看美剧的时候,这是一种较高级的技巧(尤其是长时间的持续练习中需要自我感知的能力极强),是将第二外语拟母语化的过程。
  晨读一小时,每日都看得到明显进步,上午工作的时候顺便听了下和老外的录音,深入的理解了许多除了语言还有文化,举例:老外说解释vindicate 时候 举例子说道kinght 时候我的意知道是什么,但是听成了nod,知道不对进一步核实,证明了以前对语音的理解,ai可以a,加上k不发音就造成了这种假象,当然由于整体水平能分辨出来,和老外核实一下就确定了; 而且这个老外地方口音有点重,但还算可以接受的,早上晨读的时候不知不觉的模仿起他的声音和技巧来了(一笑),不过进一步加强对辅音的理解(错的东西也可以用来提高自己) 初期学习英语的时候相当长的时间看不到进步是很正常的现象,当然也有方法的原因, 假定你的中文已经是中国普通高中生的水平,现在要你去接受采访,或者随机上台对公众演讲,就知道自己中文口语的实际水平了,我们应该向受过良好教育的老外,词汇丰富,逻辑清晰,带点幽默,的口语水平看齐,其实仔细反照下我们很多中文都听不懂,曾经和做翻译的朋友争辩过,他说怎么可能中文听不懂呢,实际上很多情况都是这样的,因为中文是母语,某些情况听的是大意和大致范围的定位(当然这是听力水平高的情况,因为是母语)并没有对每句话理解或者听懂意思。 对话中文化方面的例子,他说40%美国白人心理上还有对黑人的歧视和不舒适感。以后查些资料进一步慢慢了解美国文化。这几天比较累,刚才一口气睡了几个小时,起来喝些温水(睡觉起来后的习惯)感叹今非昔比,人生短暂。 娱人人说的基本同意,我描述的都是掌握英语中自然而然的心得体会,我指的是向高阶英语迈进中我认为是必须知道的经验或者唯一的某些途径,如果英语只是为了考个六级或者雅思之类的或者一般级别的口译证之类的,那就是optional了(前夜和老外对话中学到的,刚睡醒发帖子就能自动弹出这个表达方式,可见这几天没有白用功了,这个现象大家深思!!!!!!,当时是讨论美国大学入学考试cat中需要哪些科目,其中我猜有music, 他说是optional,如果一开始我们在对话或者听力或者阅读能将见到的词汇都想这样一次基本吸收并能在下一次适当的场景就能“本能的”运用出来包括听力和口语等, 那成功就有希望了)(一笑) 祝网友们心想事成,身体健康; 也祝家里的老婆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看下美剧,第二次晨读一篇关于监狱方面的文章,篇幅长好几页纸半个多小时左右才读一遍,都是些短句,短句意味着信息量大,第一次感觉不强,今天意思出来很多。
 
  讨论上面 xlzstya的话题,就字面的意思来看,初期学英语的时候能做到他那样大致方向是对的(仅仅就他的描述来说),可喜可贺,但是还有很多问题。
 
  应用英语的时候,相当多的时候是要双语转换,比如做翻译。所以很多做高级口译的之前都没有出过国,相当的时间要花在转换练习上,如果到国外常年定居,那就没有什么关系,早年认识一个打工的小伙子,一点都不懂英语,在国外呆过半年后,可以猜出别人在说什么意思,但是回国后还是想一步步的系统的来学英语。 很多在国外待时间久了,一般口语很利索语调也很好,但是整体的词汇和转换能力就差些,有些时候只是感知对方大概的意思,不能精确定位,一般的口语好距离做翻译还有极大的距离。 就像中国人现在要提高中文,恐怕还是要朗读和阅读大量书籍一样,并不轻松,何况外语。
 
 
  这几天觉得学英语对我来说是一种奢侈。(无奈)
今天找到曾经常读的杜子华的考研阅读理解,一口气读了十几篇,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可以把整本书的阅读都读完。 想到钱钟书南怀瑾那些人等人破万卷书的状态,很早就有个自己的解释,这些人文字般若极强,钱钟书看远东英汉大字典词条为乐,南怀瑾让人精读说文解字等,钟道隆听力突破后一目十行《想到很多人在前人总结的经验上变化出许多版本和衍生的技巧,(一笑)经典的东西哪容得更改,也许只有更经典的东西来颠破它,所以千万别学英语里面描述的技巧容不得丝毫的变更,有些人变更后说我也有进步,可是估计一辈子看不到能和前辈一样的成就(一笑) 》 当文字能力牢固后,这些前辈还掌握了思想的“主线”把其根基牢,见什么吸收什么,当然是过目不忘,这些人当然能破万卷书,至少是几千本,能旁征博引。 钱钟书小时侯贪玩,受伯父的指点,列了一个书单,精读之后逐渐爱上了读书。 当英语文字突破后,能和外国大学生一样的听说能力,这个时候再深入思想层面的东西,展开探索,世界就大起来,自己也就慢慢的小起来。 今日杂事多。 回复myfcb : 当然不是! 英语范围极广,你有目的性注重自身实用目的话,就因该直接针对目的选取教材。 就我知道和理解的,口语方面应该学习张冰姿编写的外贸教材,如外贸口语,温哥华来客,出访英伦等,另外对外经贸大学编写的教材,我有过印象,内容比较浓缩(非常好,外贸英语对话--诸葛霖),因该还有其它的等。 应付外贸方面应该足够了, 同时根据自身的选择,有目的性的摘抄些实用的句子认真模仿后脱口而出(自问自答自说自练,这算是权宜但较速成收效快的办法), 有耐心的话系统学习(仍旧以模仿和听力为主导,碰到专有词汇要彻底弄清楚), 实际上张冰姿说她的学生一册书模仿完后就去广交会做一般的口译了(当然别人的基础可能比你好,但要是真正掌握了一册书,口语足够应付一般的外贸活动)。有时间的话我会专门整理些句子上传。祝你成功!实际上如果屏蔽掉母语后在掌握的英语能力能够听的时候不费力看的时候能快速浏览(如果理解的时候考脑中快速翻译过来的话就很紧张,有时候精确理解定位语意恐怕也难),就为翻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通读通听,不然在做口译或者笔译的时候心理负担重或者很费神。 zztwtl 描述的情况主要是意境和单词没有挂上钩,花些时间转化吸收下会取得很大进展。
 回复myfcb: 一定要先听磁带模仿,不能看字母文字,能脱口而出后再查英英字典(具体步骤以后阐述),此为上上策。 杂事烦身,
 回复myfcb: 要听磁带声音去模仿,不能看字母文字,能脱口而出后再查英英字典(以后步骤再述,或直接参考《千万别学英语》描述的方法),此为上上策。 杂事烦身。下午上班处理文字,烦躁中坚持到最后一刻。(这是短期的工作,平时还是比较闲暇) 要是英语能强到去做个轻松的自由职业能养家糊口又不失自由的休闲时间,也算是物质层面上去提高英语的一个动力,虽然现在在武汉这个城市能立足下去,但距离现在倡导的自由和尊严的生活概念还有相当距离,希望通过努力能让老婆生活的好些,能为不久的将来有个孩子,能让他或她不像我这个70后的青年时期那样无依无靠,能够在少年时期就打下良好的自学能力,不至于像老爸这样为了学习方法而痛苦的摸索,希望他能够看看世界回来讲些故事我听。 少年和青年时期真是学习的大好时期,如果不浪费时间争分夺秒,之前方法上正确的话,做任何事情恐怕三年就会在周围同行人群中脱颖而出。可以说成功人士都是三年完成普通人三十年的事情。 看到许多学习者包括我自己,浪费大量的时间,学英语就算接近理想的状态和方法,也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何况方法不对或者没有坚持,某种意义上说坚持恐怕比方法更重要,哪怕走了很多弯路,只要有倔强生生不息的精神,老天有眼,总会开窍的。挖井半途而废当然没有了下文。 就常规学习方法而言-----很多学习者觉得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实际上还是脑袋运转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不够(虽然这样说让人沮丧,但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如果就我认识到的和经验来评估: 如果有高中基础(高中单词基本认识,基本会看着音标读出单词不离谱,一般句子能看懂),如果方法完全正确每天三个小时,二年左右英语应该打下很好的基础,能和外国人基本流畅的交流(造句速度较快,没有基本的错误,语音和语调不错,一般的报刊能比较快速的看懂大意,能跟得上美剧剧情个别单词不懂但大致听懂对话), 稍稍在再加以努力半年到一年,英语就可以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工具了。晚上烧了两条糖醋鱼,记得14年左右的时候做了一次味道非常好,当时是按照书上模仿的,以后总体上越来越差,味道不稳定,之后做了几百次不止(爱上了烹调),不断有意无意摸索方法,包括和厨师学艺(有时是偷学),为了练糖醋味用了一大水桶白糖不止,今天对糖醋味型的理解不断深刻,糖醋味做得好的时候喜欢吃的甚至不是鱼肉而是鱼骨头的渣子都吸得干干净净。 可见学习一个技巧要多少次数的练习和琢磨。带了一箱烹调书,待会上传晒晒,之所以提到学烹调的一些经历,就是想到不论学习什么到后来都是相同的,因为载体是人或者说人的大脑功能。饭后开始浏览普特英语听力中的访谈部分,猛的一听,第一遍基本上都跟得上节奏,知道每个意群在讲什么,第二遍就显山露水的多得多,有的边听心里基本上可以跟得上中文意思翻译出来,只不过没有组织语言(比如科普访谈),脱口秀平时听的少,因为平时都去朗读阅读理解去了,脱口秀都是些短句子,说话随意文化背景强,就是听懂字面意思,一下子也不知道别人为什么笑,但是有的脱口秀跨度大口音重,各有各的难度,到一定程度后要加大泛听的力度。在听力理解的心理构成主要是辨音和整合句子意思当然还有别的因素,这都是在潜意识里瞬间完成。听写完后应该模仿别人的发音,很多学习者说我听写不出来是什么单词,如果听写不出来但是总可以用字母把大概的音标注出来,反复大声模仿,以后类似的声音出现的多了以及随着喉腔打开语音连贯后会慢慢猜出很多词来,但恐怕要相当的时间和毅力。
 
  以后给自己加个功课,就是多朗读些访谈,今天稍稍试着复述一下,估计多尝试下会慢慢加强长度。 以前有过尝试复述的练习,害死人, 很多学习方法要合适自身的英语水平,能力不到的时候去尝试那才是叫痛苦。 我现在觉得,至少对我自己而言,能基本一遍听懂大意,单词基本无碍,能快速朗读,复述起来心里才能承受,而且可能会收到实际的效果(我尝试一段时间,试试看),当然有的人记忆力好强行背诵而复述,不过我觉得未必有很好的效果。(之前我的帖子里面提到的特殊的那些人群除外,我现在讲的都是大部分普通人学英语应该尝试的方法,那些能力超群的人和一般人没有可比性) 我个人意见,下面的普特听力中的访谈就是很好的学习材料:由csufor在 整理的原文:
  When I first heard about it, I thought this is the craziest thing; this can’t possibly even happen. How can you have something that anybody in the world can edit? How can you trust it? What’s even the point of it?
 
  More than 65 million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use Wikipedia each month. And instead of just accessing knowledge, they can author and edit it. The site’s 14 million articles are the result of anonymous contributions from people like Einar who don’t need any formal qualifications.
 
  “I have a list of something over a thousand articles. If anyone makes an edit in that article, it will appear on my checklist. And if I disagree with it, I will undo it and then if they disagree with my undoing, they can undo it. So that’s kind of the basic premises that anybody in the world who has access to a computer can get on and edit the information.”
 
  The idea is that instead of truth, knowledge and accuracy being agreed on by experts and handed down by an elite from above, it will slowly emerge from the masses and come up from below. But by challenging centuries of scholarship, this new form of people power has ignited a huge argument.
 
  “I despise Wikipedia, I loathe Wikipedia. I’m appalled by Wikipedia, I use it throughout the day. I think that the web, well its greatest miracle is of convenience, but the price they pay for being so speedy and available is in accuracy. ”
 
  “I challenge anybody to find a better, faster source of perfectly acceptable knowledge for almost all purposes that you would require as a normal citizen.”
 
  Wikipedia is a prime example of how the web seems to empower each and everyone of us. It offers something for free, it undercuts authority and enables ordinary people to shape knowledge together. In other words, it fulfills the levelling dreams of the web’s founding fathers. To understand how the web gave rise to Wikipedia, we have to understand the web’s roots in a culture of free will and self-expression that can be traced back 40 years.
 
  The levelling ambitions of the online world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counterculture of the 1960s.
 
  由csufor在 整理的生词:
  Loathe: If you loathe something or someone, you dislike them very much.
 
  Appalled adj
 
  very shocked and upset by something very bad or unpleasant
 
  appalled by
 
    I was appalled by what I saw.
 
  appalled at
 
    He was appalled at how dirty the place was.
 
    When I heard what had happened I was absolutely appalled.
选择材料的原则除了根据自身近期目标有所不同外,最终总的原则是选取和中文习惯反差大(包括描述事物的视角),但是又是英语母语人士常说或者(并)能接受或者(并)能描述深层次事物或者(并)带有某些语法现象或者(并)句型变化或者(并)在表述方式有一定逻辑、风格等,简而言之要取语言中精华的部分来操练。 愿所有学习英语的朋友少走弯路,早日抵达期望的目的地!图片文章是在土豆网上朗读的文章的部分内容,当时就觉得这篇文章结构复杂些,以上选取材料的原则估计就是那个时候慢慢发展起来的理念。
还有些情况要选择一些中国文化的材料但是翻译的很好或者干脆就是外国人编写的东东,目的除了交流,可能还有其他的好处,具体在摸索中。这一点是从王洛勇谈英语学习中获得的启发,当然之前也有些铺垫怎样突破语音: 除了本能的模仿以及随着汉语屏蔽说汉语的口腔肌肉松弛逐渐向连贯的英文发音靠近的办法之外(这种方法是大部分情况下语音的发展方式,以后阐述), 还有就是人为的通过口型舌位和用气的方式来掌握语音,这种方式是最快最高效的方法, 比如你虽然说的是中文或者接近普通话,但是要想练就二甲甚至一乙或者一甲的普通话标准,恐怕还是要学习相当的发音技巧和刻苦的练习,就像赵忠祥谈他初中的时候痴迷于听广播模仿老一辈播音员一样。 5年前左右,我掌握了几个音标,实际真正掌握并能自然运用的恐怕只有一两个,一次一个雅思考官(中国人,北外毕业的,估计现在50多岁了吧,是当时我见到的自然发音状况下水平最好的,雅思考官英语能不好吗)欣赏我模仿的一段发音,让我去他们的机构教新概念(之后再没有见过他,十分感激他对我的赏识和帮助,衷心感谢!!),他透露道必须口型舌位和用气都到位才能发出较标准的发音,直到现在我才慢慢领悟。 有些学习者大声朗读或者背诵句子像疯狂英语那样,会造成偶尔的声音嘶哑,休息后即可,但是不必担心,原因是口腔的发音器官是骨骼肌(印象中有4条小巧的骨骼肌),而不是平滑肌或者心肌,人体的肌肉组织分三类(平滑肌、心肌、骨骼肌), 骨骼肌经得起锻炼的而且是随意肌,能受人体意识的控制,但是长期不用的部分要调动起来要高度的技巧(就像有的人能运动耳朵,鼻子等),而且要放松说中文的肌肉发力的状况,不然效果很少或者没有,因为力量互相抵消了刚从老外那里回来,深受打击!!!临走的时候留下来吃了老外做的美国人的一种早餐叫什么pancake, 甜的腻人, 和受打击的心绞合在一起倍感沮丧,还好现在不像年轻的时候情绪波动大,现在长进一点的就是会反思反思再反思,今天自己表达坑坑挖挖,词不成句。。。。。 路上回来,思想上汇聚三个个问题,一个是钟道隆提到一句(印象中他是讲过这么一句), 也许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像外国人讲得那么好(估计前提是在国内没有现实生活环境的背景下),还有一个就是自己在学习方法上有一个错误自己一直没有面对虽然这个错误早已知道,问题的源头可能出在听的方法上面,就是听的习惯没有良好的掌握和巩固, 还有李阳谈到有时候状态就是要差些, 我从普特英语听力上下载两段视频,因为很多人的听写材料都没有听写出其中一个单词,我虽然听错了但声音还是比较接近也对的上单词,但是意思不对,还有一个视频其中的一个单词不能理解,问了老外后才明白。 分别是[商业新闻]社交网络轻松购物 中的第一段Santa has elves (精灵的意思) 我虽然认识这个词老外一说我就明白,可是要听出来那估计快接近钟道隆的水平了,其中原因有多方面。 还有一个就是 levelling of ambition ... 中的levelling (leveling)早上练习下复述,一小段话读几遍基本可以复述下来,问题很多,摸索中。 下周要接待个国外专家来讲学,网上突击了解一下相关背景知识和理论,昨夜获得很多经验。 昨夜老外谈到要进行辩论,认为它是提高口语的一个训练途径,他一发难提问,我必须立刻说出我的辩论的理由和观点,找理由还算容易,但是造句子要语法完全不错很有条理那就有难度至少对现在的的水平来说,毕竟主动开口说英语太少了,也才是最近才开始,下次再和他实战一番,说英语的时候胆子要大,不能怕犯错误,如果一开始就脑海里想着造完整的句子,往往适得其反,紧张的状况下会把原来储存的句子压抑住,这是个奇怪的现象,可能说着说着原来储备的句子会涌出本能调动最大化足够流畅的交流和辩论而且还是语法正确,这时候吐出来的句子就看平时是朗读或者听的是些什么材料了, 紧张的时候大脑处于停滞的状态,而不是发热的状态,需要的是发热的状态把要表达的意思转换成有条理的中文,再转换成英语就容易的多,但是这是通过翻译的方法来说口语; 如果是按照英文文本来脱口而出英语,那就要相当的功底,平时类似的材料要朗读的多,或者听的时候已经被同化吸收,造句子的思路就符合老外的习惯。 今早改换了朗读的方法,加强了连贯和弱化,声音变小了,但是速度变快了,有利于复述。 认识的老外声音没有我响亮,但是是从喉腔底下发出的声音。长期受中文的发音影响,改变过来估计还要靠听力的持续性的环境把细化的发音和语调掌握,除此之外恐怕只有完全打开喉腔和软腭之后掌握每个音标的正确发音后才能有很好的效果,老外那天夜里教了我R的发音,但是没有学会,world的发音也没有完全掌握,他说到就是美国的小孩上演讲课40%左右的家长送孩子去练习R的发音,可见其难。发音的时候,单词开头的一个字母的发音和或者开头几个字母的发音,比后面的要重要的多。能重读些最好。 这个诀窍分享给大家。 以后再进一步证实这个从老外那里获得的经验。
昨夜看到大教室里面外语老师在教学生英语课,老师在带着学生朗读, 看到我的帖子,回复的朋友极少, 多少有点失望, 曾经教一个学生,在上大课新概念的时候,一个女生突然要了我的号码, 课程结束后电话我请我去家教她, 我委婉的推脱说春节后才有时间,没想到几个月之后带着父母来等我, 之后英语由90来分到100分左右的水平在高考考了130多分,她妈妈当时就消息我表示感谢. 课上的不多,教教解题技巧和单词速记而已. 她不算是完全听话的,有时候也没有完全按照我说的做估计是其它高中的课程作业多了有些疲惫,当收到效果后信心愈强, 我奇怪的是在我上新概念的时候我对这些小孩子(高中生和少部分大学生)谈了学英语的方法,为什么就只有她会用抓紧的眼神急忙的要下我的号码. 这可能是直觉吧,就像我看到不能理解的东西就会去探究一番. 郭靖那种人才少有, 一颗平常心可以学到无上的武功, 钟道隆说的实在,勤奋当先,但学习贵在开窍(需深思), 钟道隆李阳等都是身边人,他们是我们的楷模.关于怎样提高一般英语考试成绩:绝大部分英语考试,高考,四六级,考博等等,都有相当的解题技巧在里面,稍加练习可以在短期内提高成绩,比如高中生英语平时在100分左右的,可以提高15分到20分左右, 当然也不是一蹴而就,但是相比提高英语实力来获得成绩的话,那几乎是不算耗费时间。 回首我经历英语考试历程,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刻意去通过做题来去准备考试,直接把文章看懂当成中文来解题,所以从来成绩不高,但是十分稳妥。但在经历考研后,我觉得考研在出题迷惑程度确实是厉害,在我熏陶下和我一起奋战的室友后期偏重应试,成绩不菲。 在教高中生英语的时候,发现了高考出题的许多漏洞总结之后估计可以出一本畅销书(一笑,再一笑),本来在论坛帖子里发帖是为了跟进英语的学习还有为以后出本英语学习方面的书做个零碎的记录, 但是很多学习者学英语都是为了考试,为了考试只要有相对考试目标的基础程度,通过走些捷径一样可以通过考试。 但是最近繁忙,待暑假后陆续写些技巧方便大家应试。为了尽快能听懂和应用,在前面提到选择材料的原则下,尽量听国外刚出现的咨讯,包括当
 
  天的报纸,近日的访谈,刚出现的讲座,正在使用的文件材料,等等. 在提高英语实力的范
 
  畴来说,不会走太多弯路,效率也会相对高很多. 语言现象虽然有实效性,比如五年前的英
 
  语或者10年前的英语,描述上和现在会有一定程度的区别,为了能尽快听懂,看的上眼. 最
 
  好选最近的文本加上之前提到的原则. 但经典的材料要学习,因为是语言学家经过筛
 
  选,语言的习惯用法涵盖的全面集中固化不变的实效性长. 比如高级听力我觉得就很好,
 
  声音清晰,词汇用法集中,句型也变化 刚才小读一会15年前买的一本英英朗文字典,当时买后几乎是束之高阁, 一直没有用,水
 
  平不够看的太吃力了很多解释例句单词不认识, 不知道什么时候把单词用刀片挖出来,贴
 
  在一张纸上准备走路的时候瞄瞄,那个时候估计是认为要看懂单词的定义,不然还是掌握
 
  不了, 估计贴了两张A4的纸,就没了下文. (字典拍照下周上传) 今天把字典的前言和说
 
  明书读了一篇,同时注意R的发音,虽然现在没有掌握,但是有充分的信心,不就的将来就会
 
  深化R的发音并能本能掌握不费力气,因为有过其它的经验. 学英语每个时期有瓶颈,要发
 
  现问题不断进步,自己的发音也是一步步走过来,虽然距离理想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但
 
  是已经触手可及. 在国内学英语,要把英语练就成接近母语的水平,除了阅读听力,最难的是口语其指标
 
  是能达到受过良好教育的健谈的外国人水平,这实际上也是英语最后成功的唯一指标
 
  (如果要求定的高的话), 因为听只要练习的时间到一定程度比如精听一千盘磁带之类
 
  的加上词汇的扩展(精听几十盘磁带后,后面的磁带耗费的时间就大大减少),最后听
 
  都不是太大的问题,阅读只要词汇到位也没有多少问题,虽然以上的看和听也都是极大
 
  的难关, 但是我觉得更难的是说,尤其是能语音标准并能按照外国人的思维去说。
 
  在国内练习的方法达到上述的标准到目前为止我估计可能有几个阶段,首先是听基本过
 
  关,然后能掌握在中文和学习英文的状态中切换,然后在英文的状态中深化词汇(不光
 
  是扩展词汇量还有真正掌握用法)并持续口语操练包括模拟情景练习。
 
  因为在国内的环境,避免不了中文的干扰,关键是不能持续在英文状态中(就算在国外
 
  也要积极主动的融入英文环境,持续往的被外文化同化),这是造成许多努力学习者最
 
  后难以看到曙光的原因。 以上谈的是在国内往高阶英语迈进的一个途径。(估计也是唯
 
  一的途径)早晨再一次朗读昨日的英英朗文字典的前言和说明,这一次加了点意念去理解,出来意思
 
  很多, 这种现象的原理最早始于看到千万别学英语里面谈到的一句话,就是在抄字典例句
 
  后大声朗读的过程(按照原本的要求只管朗读不管意思, 按照作者的说法当几乎抄遍整个
 
  字典后会仍然不理解全部意思的可能性为0, 这确实相当冒险, 我当时对此深信99% ,因
 
  为那个时候对语言的心理动力已经开始了解和体会, 但是没有完整的练习千万别学英语
 
  的方法, 到目前位置也只是采取权宜的学习方法来往千万别学英语的方法靠拢, 但是现
 
  在已经发现问题,可能要回归到千万别学英语的方法; 但是郑赞容当中提到一点,有时
 
  候可以试着揣摩或者淡淡的去理解下意思(但是不能破坏原有的方法), 那么这种方法的
 
  心理动力原理就值得思考--- 举个例子: 当你朗读中文的时候 如果中文的内容晦涩难
 
  懂,一下子也出不来意思,不知道自己读的什么,这个时候稍微放慢速度,试着揣摩,那么也
 
  会弹出其中的意思,这就是调动不常用的中文所积累的背景知识和意思的文本语境来和文
 
  字对上号, 所谓读懂或者听懂或者看懂并不完全是看懂字面的单词,我们中文基本都认识
 
  很熟悉,但是不是文章都能快速看懂和浏览, 原因之一就是自身所储备的记忆没有和文字
 
  同步对应, 所以有的人理解的记忆能力强,有的人有思想能破万卷书),  刚才有个网友问了两个问题。 一个医学生喜欢英语,问怎么把这两者结合起
 
  来,或者不结合起来,她趋向于选择结合起来的方式。 (我见过一个医学
 
  生,七年制的女学生,中途为了学口译主动转到五年制的本科,希望早点毕业
 
  去考北外研究生,结果如愿以偿,也见过一个学医的男生大二托福考了高分,
 
  口语也很棒,一直期望做高级口译,结果没有撑下去,过了多年后,回归到往
 
  做医生方面努力并计划移民。 我比较了下,两个人的最后的事业选择,主观上
 
  来说,在于七年制的女生在坚韧程度上要大于那个男生,在口译考试的准备
 
  上,女生坚韧的多。 ) 我在QQ上建议该网友还是选择结合起来的方式,如果
 
  要中途抛开原有专业,要冷静的看清楚自己是否是极其热爱英语或者口译并能
 
  为此付出大量时间和体力, 那种认为口译能赚很多钱的想法就我的经验来看
 
  不太成熟,一般情况下做翻译就是个技术活,谋生的原始成本很高,如果不是
 
  真有兴趣,不宜抛开原有专业。
 
 
 
  该网友的第二个问题问怎么学英语,引用她说的----试过听写,泛听,背
 
  诵过60多篇,反反复复看一个电影,模仿能达到原速,感觉背的再溜也不是她
 
  自己的, 感觉口语还行,听力只能听个大概...... 以上情况如果我没有
 
  猜错的话,是很多正在用功的学习者正在经历的一个“痛并期望着”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习者有一部分的英语会就此停滞在这个水平,如果按照常规的但
 
  又比较快速的突破该阶段的方法是练习口译,按照口译的听力方法去听逻辑关
 
  系和意思,而不是单词句子,在练习汉译英的时候慢慢比较两种语言,逐渐融
 
  合, 这个过程让人痛苦的是要相当有耐心和毅力,我自己当年刚一尝试就放
 
  弃了,所以到现在英语的实用水平太烂,(一笑)。 如果目的性不强,不
 
  如放慢步伐,心理上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从简单实用的开始,口语上一句句的
 
  字正腔圆的模仿,词汇上每个单词查懂英英字典,不求快只求彻底搞懂,听的
 
  时候要集中听声音等,还有别的地方可能没有提到过的,就是要琢磨下学习方
 
  法,怎样的状态才是效率最高的。 我给那个网友的回答时候正在拆洗电风
 
  扇,随手敲了几个字-- 早点突破发音,早点用英英字典,多热诵。
看文章或者理解某些听力的句子,如果为了进一步提高,那么看懂了听懂了可
 
  能还不够,如果用自己的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再去评价理解下并上升到更高的一
 
  个层面,哪怕是瞬间带一点意识和感悟,都会对长期记忆有极大的帮助,可能
 
  在需要的时候,大脑会主动提供给你很多句子词汇和素材甚至包括思维方式
 
  等,被同化的过程可能也伴随着去同化别人的过程。 比如看文章的话,能做到
 
  这一点,估计就是比较理想的精读了 描述一下自己看字典时候的详细过程(不是读字典的过程),以后会整个字典
 
  的单词都标注上来,有些可能发在博客上,这样好处之一是在记录的过程中弹
 
  出些问题都可以当时记录下来,不然忘的太快,另外好处也可以给大家一个比
 
  较,使得背字典过程不是那么感觉沉重。 中午狂欢了下,现在随手翻到b部
 
  分,从最后开始吧:
 
by product: 没想到结果会是。。。 (以后只是描述字典释义当中与中文习惯有差异的情况, 比如 副产品这个释义我就不列出来,而另一个意思我标注出来的是我自己怎么去吸收的某些过程, 比如我把这个名词当作一句话来理解,没想到结果会是。。。 这样符合中文或者说符合我自己的语言思维习惯,那么在造句子的时候才会弹出关键的英文单词, 可能大家还不是很清楚,往后慢慢就知道为什么这样去理解了,单纯看字面的释义哪怕是英文的,到用的时候恐怕还是调动不出来 ) 没想到开会后的结果是把这十四个人都放了啊 a by product of their meeting was the release of these fourteen men.
有些人会问,有些情况下这样做不一定准确啊。 我的回答是,一个意思表
 
  达的方式可能有几种、几十种、几百种, 大脑在说话的时候有个监控功能,
 
  会自动筛选出合适场景和语气的词汇, 非母语环境下学外语,首先能将词汇的
 
 
  意思储存起来,现在通过字典来吸收的好处是除了例句外对词汇之前还有定
 
  义,这样不必担心会出大错误。 一笑。 祝大家早日达到自己学外语的目
 
  标。
print character , 字符? byway 少见的? 非主流? byword 代名词
 
  宝马奔驰可能是老百姓眼里好车的代名词 byline (没搞清楚, 大家知道的
 
  话可以回个贴,我也学习下) bypass 不和你正面冲突 把你的力化解
 
  掉 中央担心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未必会贯彻执行一房一价的政策
 
  regulators worry that controls could be easily bypassed
 
 
 
  以上打?号的是因为看的很快,别看边敲击键盘,所以不过多的琢磨,英汉字
 
  典肯定不会这样翻译,但是这些会随着词汇的增长逐渐比较融合,而且学习的
 
  时候就应该这样去联想, 那些联想学习字典我曾经翻了一下,那已经给你了一
 
  个范围,那还叫什么联想学习法, 一笑,再一笑buzzword 转基因食品 食品安全 都算buzzword吧
  buzzer 非诚勿扰里面女嘉宾灭灯的那个东东 (想了半天才想到)
  buzz off 滚蛋(电影里面听到过一次)
  buzz 热火朝天的不停忙碌,伴有嘈杂声 想法太多头脑发热 内线电话 飞机低空俯冲
  buyer 商场里面负责搞采购的
 
  buyout 这个词麻烦点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查了下 What Does Buyout Mean?
  The purchase of a company's shares in which the acquiring party gains controlling interest of the targeted firm. Incorporating a buyout strategy is a common technique used to gain access to new markets an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ethods for inorganically growing a business.
 
  A buyout can take the form of a leveraged buyout, a venture capital buyout or a management buyout. Where the company being bought out is a public company, a buyout is often called a "going private" transaction.
 
今天非常烦躁,除了多年漂泊导致本性暴躁,还有直接的原因, 这个教英语的老外多次
 
  电话他不接,短信也不回复(老外上课的时候非常礼貌)。 学费也一次性缴了,还和他
 
  沟通过一次,告诉他中国文化里面,不回复别人的电话和短信除非有特殊原因大部分人
 
  都认为是不尊重或者主观上不愿意联系,他解释说是手机当时是died 在 recharge。 昨
 
  天今天联系也没见回复。 一气之下差点决定找人搞他一顿, 冲动是魔鬼(一笑)。介
 
  绍人短信来调停给他找理由,也许吧。 这段时间忙,完后再处理。 南怀瑾谈说人年轻
 
  的时候好色,中年的时候好斗,老年的时候喜欢倚老卖老。(一笑)。 这件事情我思
 
  考后,觉得正如这个老外自己说的----美国人不论是黑白黄棕等,都非常conceited,
 
  骨子里面瞧不起别的国家人种, 就我接触的除了那个加拿大老太太,其他的都可以察觉
 
  的出对国人的歧视,最初是语言差听不懂通过观察发现而来,随后听的出部分弦外之
 
  音, 这也是在当初一定时期后(初期学习者非常渴望和老外交流对话来学习英语)的相
 
  当一部分原因不愿意开口和老外交流来学习英语。 曾经的一个女生和我讲和老外拍拖的
 
  经历,她说国人和老外中间没有别的可能,要么同化完全归属,要么被同化完全归属。
 
  看到这个老外的女友(非常nice的中国女孩),她看到甜的腻人的pancake时候摇头叹息
 
  的时候,我在想他们将来的结果会是怎样。 然而学语言恰恰要被同化!!! 至于
 
  东西方文明,现在中英文俱差,没有多少话语,待将来能读些书后才有自己的一些看
 
  法。今早晨读,口腔肌肉紧张,高中毕业上大学的时候四大天王流行音乐,非常痴迷唱歌,
 
  自己买了本林俊卿的咽音来琢磨唱歌,不学还好,结果把软腭用力的方向练反了,而且
 
  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发现,一两年过后,软腭的下部靠近声带的附近的肌肉钙化了, 变成
 
  的白色, 钙化就相当于肌肉变成了骨头。 等到学病理的时候,一次看到病理书上讲钙
 
  化的概念(印象中长期骑马的某些骑手大腿内侧的缝匠肌可能会钙化),才彻底明白。
 
  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之后几年努力纠正,收效甚微。 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
 
  复。 当时练习朗读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纠正激活失效的肌肉,知道这几年才慢慢看到
 
  效果。 在朗读英语的时候口腔肌肉会呈周期性的松弛或紧张, 最重要的是能激活喉
 
  腔部分的肌肉和善于利用软腭连带的下部肌肉,成功之后可以几乎可以闭着嘴巴说话
 
  (令人匪夷所思吧,我现在都可以嘴巴只开一点点小缝隙读英语但是声音很大) 这是发
 
  音的秘诀之一。今早读上周读过的监狱的文章,意思出来很多(一般朗读新的比较难的阅读理解,就算
 
  第一次没出来大部分意思我也知道再读两次一般意思就出来了),普特的听力也读了几
 
  篇,以后有时间把普特上难听懂的单词琢磨下声音,不会的再请教老外。 今早开车
 
  想到前面帖子提到的学语言怎样屏蔽母语的干扰。 有些人会认为小孩子或者幼儿比
 
  成人学外语快是因为母语干扰少,实际上成人的学习速度要快的多这个话题先放一放。
 
  谈一个问题: 假设一个人,一个成人(假设状态正确,或者大病初愈之后那种状
 
  态),在一个没有人给予他相关语言的提示的生活环境中,不停的长期听英语也不查字
 
  典,他有没有可能听懂这门语言? 很多人说这怎么可
 
  能,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多年, 我现在是99%相信这是可能的,虽然我没有亲自见到过这
 
  种情况,所以留1%的怀疑(人的劣根性,如果什么都要眼见为实的话,就不会有人类登
 
  月了, 一笑)。 我猜测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人类的大脑本来就具有这种功能,神经回
 
  路就具有这种整合能力,这也是区别动物的一个特殊功能,动物有情感或者能懂意思,
 
  但大脑的神经回路不具备像人类这样的功能。 但是有人会问,我不停的听怎么也没
 
  见我能听懂简单的句子的意思? 问题就在这里,听的时候状态完全不同, 幼儿在听成
 
  人听多了之后,会在某一天突然说出小短句子或者词汇,(最近的周围同事两个幼儿表
 
  现出的例子,不禁让初为父母的同事感到惊讶,也侧面说明某些原理), 幼儿是完全
 
  没有母语干扰,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们会不像学英语的成人造句那造出句子,而是本能的
 
  表达出意思。 如果我们学外语的时候在听的时候能接近幼儿的状态,才是高效的听
 
  (虽然这个时候还是不懂意思), 再通过其他的方式填补上意思。 幼儿到了能说生活
 
  用语之后,进幼儿园和读小学,我记得我们读书的时候一样要早起上自习,大声朗天天
 
  读天天如此,还要学认字背课文到高中大学(所以对英语有不正确的速成概念的学习者
 
  要反观一下自己花了多少时间, 我们期望的是能花同样的时间能有类似母语学习的效果
 
  就很好了,实际上要是驾驭了正确的方法,成人学英语要快速的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通
 
  过母语知识积累很多,问题就出在方法上--假设我们花了相当的时间) 回到如何屏
 
  蔽母语干扰的话题,下手的一个方法之一是通过眼睛,眼是心灵的窗户,眼神的控制可
 
  以折射出心理的状态,眼神清亮,表情自然放松,才是接近那种状态(接近而已),---
 
  -这个话题很大,一时半会说不完。 还有情况是不断的用功,到一定程度也会和这种
 
  状态擦肩而过,这个时候需要把握。 等忙完了,会集中时间重整一个学习得时间表
 
  和方法调整。今早网友问听写的时候听不出来怎么办,就这种常规听写方法我觉得有两个处理办法(当
 
  然还有别的) 比较具有操作可能的是---- 一个是空出填写上大致的拼写(错的不要紧,
 
  只要按照你自己理解的声音拼写下来)来请教别人,还有一个是用听音查词的字典。 关于发音文字不好文字具体描述, 对于刚开始练习的学习者推荐几种下手的途径,其中
 
  之一是先模仿一长段标准的音频,比如慢速英语特别尽可能注意细微之处还有语调,稳
 
  固坚定之后,逐渐扩大声音同时长大嘴巴和口腔,同时要适应一口气把一长句子说完,
 
  口中出气少,注意小腹收紧的时机。 这算是第一步。 以上基本上概括了要点,发
 
  音极其复杂,但是能这样练习下去的发音水平,语音足够以后的学习使用。 如果要深
 
  化,后面还有进一步的程序和技巧。 小孩语音容易学会是因为听的功能和注意力
 
  和成人有很大区别还有口腔肌肉的发展方向弹性大,而成人长期说话比如带地方口音
 
  等,口腔肌肉本能的舒展和伸缩受到极大限制。 所以几乎要完全改变成人的口音和语调
 
  难度极大,尤其是在国内,除了少数人到国外有极其特殊的目的,或者专功口语长期和
 
  人交流可以做到语调和基本的发音和国外的本地人差不多, 但是深化语音比如达到像国
 
  外播音员的水平,那还需特殊的方法。 一直认为自己英语比起曾经在一起学英语的朋友来说要差的多,他们做的是职业口译,在他们面前略有惭愧,一笑。 范进中举比喻不恰当,我不是学英语专业的,多年来在混文凭,忙赚钱,走火入魔看是什么人了,原地推磨满头大汗,所学的不能变成房子车子,不能自娱自乐,那才叫悲哀,一笑。
buy 行动虽然很冒险,但是能争取到更多时间。
   信不信某种说法 (电影口语里常听到)
  buttress 想起很早前在口译里常出现的一个词 bolster bolster要比
   buttress常用些吧 bolster指的是增强信心 推动经济 鼓舞士气等 常接up
 
  buttonhole 让别人先住嘴听你先说 buttoned up 嘴巴很紧
 button 对应英式英语里面的badge
 
 
  看到butterscotch这类的词 我就搜下图片 直观些 学习实物名词这种方法比
  较好
 
 
  knows what side their bread is buttered on 搞清楚谁是你的老板 这个习
 
  语十年前就认得 还对老外卖弄过一次 初学英语的时候恨不得把背的东西都倒
 
  出来, 实际上就让词汇沉淀下来,放心绝对忘不了, 抓的越紧丢得越快,比
 
  较好的办法是不断拓展深度和适当增加词汇量的宽度,宽度是为了把目标拉
 
  高, 深度才是学以致用。butt 我记得的意思是枪托 烟屁股 笑柄 但是不知道还有大桶的意思
 
  罗列的这些词汇基本都认识,就算是听力放出来我基本上也能听出来, 但是融化掉和脱口而出造句子那还不行。抛开其他的层面,要是能在词汇的层面上将英语和中文融合起来,我觉得就很欣慰了。
 
  buxom 皮尔斯布鲁斯南的老婆好像是个buxom
 
  butt in 不好意思我打断下
 
  carcass 死动物的尸体(屠宰后准备食用的) 废弃车或者破旧房子的骨架残骸 这个单词不认识 只记得cadaver人的尸体 cadaverous 吸血鬼或者僵尸那种惨白的颜色
  
  看字典的时候,释义当中的词汇我也留心注意,包括和中文习惯反差大的例句 字典的例句和释义我想不是随便扔上去的,估计是语言学家和或电脑统计过的时效性和使用频率
 要是形容某个人巨有男子汉架势,那就用butch , 一笑。
 
 
 
  突然想起前天的一个在看字典时候的想法, 看到jabber这个词,就和母语一
 
  样,因为波士顿法律里面的一个很搞笑的老法官极其反感律师alen说话的速度
 
  和语气,所以提到了 gibber jabber 这个说法 jabber指的是说话极快但不清
 
  楚,(虽然律师alen说的清楚又非常快) 后来根据声音我又翻到了gibber 估
 
  计是这个字,因为g开头的该声音不多 gibber指的是害怕和受惊而说话急促不
 
  清, 文字上描述的意思好像和律师说话的习惯不符合, 律师说话快而且清
 
  楚,但没有什么害怕受惊。 不小心又查到了另一个词jibe --嘲讽挖苦
 
  的意思, 但是发音不太像。 刚才用google一搜,确定使用多的那就是
 
  gibber jabber 。 我当时想到的问题是,虽然看美剧知道gibber
 
  jabber 的意思,假如在特定的场景也肯定会用,但是对词汇理解到该程度的话
 
  是直接将声音和场景挂钩,除非出现的场景极其相像,不然用的话还是心里没
 
  底,而且不可能达到母语人士在不同情景和心情下将某些词汇的意思泛化随心
 
  所欲, 所以还是要查字典或者不查字典的话那就多请教外国人该怎么用。 大
 
  概在2002年的时候,认识一个打工仔,做宝石生意的,他说想提高英语,他在
 
  国外呆了快一年,他没读什么书,估计不会像我们那样脑海里面闪电般的拼写
 
  单词,他说可以猜得出老外在大致讲些什么,但是不细致,所以还要回来学单
 
  词然后在自己去国外做生意。 听懂和听准并且能翻译出来那是两回事,翻译出
 
  来和翻译的好那差别可能想当大,口语说的好也不一定能做口译,口译一般的
 
  好也未必口语好。正准备睡觉,突然翻到了前天看到的一个单词bureau ,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我第一反应是儿时记忆中家里的五屉柜,还沾沾自喜一下发现可以理解为中文里面常用的一个词汇“老板桌”, 结果发现了问题,我比较了下朗文和科林斯字典的释义,朗文里面说的是有几个抽屉的装衣服的柜子、大桌子或写字台,科林斯的比较准确,in British En, a bureau is a writing desk with shelves and drawers and a lid that opens to form the writing surface. 我用google图片搜索bureau , 才知道bureau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 估计这东西中国不常见或者没有。 能听懂除了bureau有办事处、司、局、处、署之外的意思,不通过字典很难知道还有这么个意思,就算知道了,理解未必准确,有人会说不常见不用去管,不影响听力大局,实际上很多所谓不常见的词汇在听力里面碰到的话,如果翻译起来,临场上那会让人脑袋一蒙,理解上拖延很多时间,心理负担很重, 而且如果平时词汇理解深刻,听力过程中会把前面听的东西记得很牢靠,说白了是会意,文字的束缚就少了,也不用刻意去想什么意思,难怪钟道隆教授的听力那么好,敢说“听遍全世界”,  %看了一下普特英语里面的一段商业新闻视频http://forum.putclub.com/viewthread.php?tid=272361&extra=page%3D1,其中有些人把第一句话里面的 snaked听成了 sneaked等等, 原因如下: 曾经有过研究,发现老外会把双元音前面的一个元音弱化,快速滑到后面的元音,强调后面一个元音,比如 what s your name? 里面的name 不是发成“雷目” 而是“力目”
刚才看碟子,听到两个词,一个是colourful ,一个是obscene
 
  obscene 是女律师看到自己父亲变成自残失忆惊恐躺在在病床上,为了结束父
 
  亲的痛苦,女律师想打官司给与父亲安乐死时候说的一句话; 我知道这个
 
  词是猥亵下流的意思,当时以为女律师描述的是自己父亲悲惨的状况用的词
 
  语,但是感觉联系不上,也以为obscene有底层,悲惨的意思, 所以查下字
 
  典,发现应该是伤风败俗导致人愤怒的意思,该剧场景里面指的是不应该有做
 
  出安乐死的这种想法或者行为,尤其女律师是个知名的大律师。 之所以理解
 
  有误,主要原因是不知道obscene的第二意思,还有一个原因是看到那个剧情中
 
  病人躺在床上就想起了多年前自己的父亲残废后在养老院痴呆后死去的情形,
 
  他最后萎缩成一团,让人抹不去的记忆。 就像说口语一样,脱口而出的词汇
 
  一定是最熟悉的词汇,所以听力练习和口语练习要分开,准备说什么样的话就
 
  多听怎样的材料,练习听力以轻松听懂意思为目标,分解不熟悉的词汇,提高
 
  辨音能力等,新闻报道播音等听力材料一般不适合口语来复述,至少首要目标
 
  是完全听懂,这一目标本身就很大了。
学好语音的最佳途径就是模仿,不断地模仿----- 学英语就是要多听--多说---多读---
 
  多看-----等等------看看学语言的方法里面说的最多的就是这种方法------ 如果
 
  说这就是学英语的方法,固然没错,而且是真理!!! (确实是实在话, 一笑 )
 
  但是说这话就我知道的有几种可能: 要么是过来人,大道至简不必废话(他们知道对那
 
  些想走超级捷径的人,一句话就可以给出答案),还有一种就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自己
 
  开始走弯路就很有信心而且坚信自己能搞定(如大多数学习者,包括我自己), 还有一
 
  种就是藏私(我最开始的帖子里面提到的), 还有就是人云亦云。。。等。。。
 
 
  要是英语是一个简单的技巧对于普通人容易掌握,用不着设立外国语大学,也不用漫
 
  天飞舞的培训和说教。 钟道隆说要苦学,也要巧学。
 
  多说---多读---多看---这种说了和没说一样的方法,缺点是没有建设性,没有具体描述
 
  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懒惰不算是学习中的困难,极其刻苦并能持之以并能很快摸索到诀
 
  窍和一定方法的人毕竟是少数,只要是普通人愿意并能划出一定时间来学习英语比如每
 
  天几个小时,他共同碰到的难题就是因该讨论和想办法解决的,原因是人都不希望或者
 
  少走弯路,期望回报,希望认为自己在基本正确的路上才会有信心和勇气去完成掌握英
 
  语的浩瀚工程)。
 
  只是一句: 多说---多读---多看--多听--- 该方法 可能适合许三多。
回复: Cecesunshine 首先要定个大概的目标水平,再制定一个计划比较可取. 语言是个
 
  无底洞,看自己最需要什么.
 
  回复: amelier 当然是能越长越好, 但十分钟二十分钟也行,最主要质量. 接近于
 
  美声的说法,有类似,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一点我思考琢磨了相当长的时间得出的结
 
  论, 甚至找到了张国荣说英语的音频来揣摩研究,张国荣曾在美国专门联系美声. 发音图
 
  没有错,能理解当然好,关键能没有理解错并且运用到实际, 理论和实际还有相当的距离
 
  操作起来的话, 而且估计很多书描述的恐怕是错的或者不准确的. 最好用比较权威的外
 
  语出版社和名家编写的发音的书或者最好是外国专家编写的语音教材.
 
  关于amelier 和Cecesunshine 的问题,有时间会慢慢讨论. 感谢小桥流水1125的建议和
 
  他或她分享自己的经验,我也希望能从更多的学习者的经验中学到东西.
英语考试的时候,一般来讲和平时的学英语状态有一定的区别, 为了避免挫败感和取得好
 
  成绩,平时就要完全按照考试的状态进行训练,不光要尽量用真题(不是全真模拟题, 全真
 
  模拟题还是模拟题, 还有什么打着某某考试命题研究组的擦边球的销售策略等等, 命题
 
  研究组当然不是命题组),还要用高质量的模拟题, 有些考试真题要做十几遍不为过, 有
 
  些学习者会问, 做过的答案都记得了,那下次再做有什么意义? 要是真题的话, 出
 
  题质量一般很高,比较严谨, 除了测试自己和锻炼外, 主要是摸索出题人的一般思路和策
 
  略, 这是取胜的关键, 当然大部份考试的套路基本差不多,除了题型风格不一样造成的差
 
  别外. 比如考研英语, 除了提高阅读实力外, 要反复琢磨出题人利用中国人通过单词
 
  的中文释义来学习英语单词的缺陷来立选项, 通过单词的中文释义来学习英语单词以及
 
  其它思维方面上理解英语文章的偏差会造成在两个模糊选项中很难确定哪个是最佳选
 
  项. 这说白了超出了测试语言的范畴. 话扯远了, 但是以上说的是考研阅读获得高分的
 
  一个途径或者捷径. 早上读了一页科林斯字典,只是寻回上周朗读过的科林斯的部分记忆,(寻回记忆---这
 
  个说法是我以前摸索英语学习方法时在“语言学家”这本小说网上的介绍而印象下来,
 
  主人公是个多语者,他提及到多年之后重新温习中文,偶尔拾起一本当年学过的教材来
 
  温习下提到的“寻回记忆”的说法, 他描述里面提及到的通过和亲身投入到所学习的语
 
  言国家进行和母语人士大量对话时学习外语的有效途径----- 这一说法我在我的一位同
 
  声翻译的朋友那里也交流过,他也认同; 之前对这种方法的机理还比较模糊,很快,后
 
  来慢慢理解并肯定了这一方法。 但是不是所有人在国外都能掌握外语,还是要身体力
 
  行不断实践。 ----- 这种方法姑且不讨论,现在关心的是在非母语环境有中文的环境干
 
  扰下怎样掌握外语。)
 
  刚才朗读科林斯,上两周读过的部分意思非常立体的呈现出来,就算若干年后,造句子
 
  用到的话可以稍转0点几秒自己弹出来,并且很肯定的大胆的用,不担心会错。稍有欣
 
  慰, 所以停下来,熬了点豆浆然后骑车去食堂买馒头,武汉近来干燥灰尘大,昨夜下
 
  了点小雨让人清新, 回来的路上弹出一个很好的话题----------字典是个什么东西?
 
  相当长的时间一直认为字典只是个查词释义的工具,后来发现名堂还不少。 其中有
 
  个问题纠结了很久很久, 当时接触到要用英英字典来学习英语的说法时,一直没搞明
 
  白一个问题,单词在文章里面也有环境,那和在字典里的环境有什么本质区别,看文章
 
  初步搞懂或者猜出单词的当时的意思不就完了或者记下当时的语境目的不就达到了(针
 
  对知道单词中文意思或者模糊的意思的时候)。 后来分析,估计要是通过文章来学
 
  习词汇估计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大量的持续阅读,因为其中要做相当重复的功对不熟悉的
 
  单词没有针对性和具体性,战线拉的太长初级水平的时候难得坚持(即使现在,对我来
 
  讲不是靠阅读来学语言,坚持阅读对我来说有相当的痛苦)。
 
  后来琢磨张五常的学英语的方法,觉得他的方法只是有相当的进步,但没有太多的实质
 
  变化。 字典除了做工具外,如果对学语言来讲,是个极其好的可重复的文本语境。一般情况下,只是根据自己的语调读一般般的模仿肯定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一种
 
  是全心全意的听得烂熟,这种熟是刻骨铭心的,就像听歌听到第一次一开口就唱得和原
 
  版的语音语调一样(只是响度和宽度不够不要紧), 这种模仿才算数。昨夜一个朋友外
 
  地长途一个多小时谈到人生和找工作以及外企的特点(自己也获益匪浅)(姑且称他赵
 
  君), 赵君给人的印象就是向往过着只拿钱基本不做事的生活,08年还在四处摆着卖奥
 
  运会的小纪念物的小摊, 现在就在南宁做着年收入十几万的销售代表,天高皇帝远没人
 
  管,工作就是偶尔电话下拜访下客户,一个月下来估计才几小时的工作量,基本上算拿
 
  钱基本不做事。 撇开这些人生话题不谈, 记得一次我开车,放着阿杜的歌碟, 他居
 
  然唱起来,模仿的语调和节律极像, 他本人说话的声音初次见到他的时候给人印象极
 
  深,就是接近小女人说话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让人极其不适应, 这和他模仿阿杜的
 
  声音形成极大的反差,(他唱的时候除了响度不够其它极像,响度是需要时间锻炼
 
  的), 平时也没见他怎么唱歌,之后我思考语音的学习方法,发现本质在耳朵和大脑,
 
  而不是在嘴巴!!! 造成他这种现象的原因, 以后描述。
 
 
  或者从发音一个个的琢磨学起,一个音反复琢磨反复练习,直到符合基本的舌位和口型
 
  和发力。但后者语调没有掌握,但练熟后对听力有很大促进,但在相当长时间内自己造
 
  句起来声音恐怕也不如人意,很生硬,其中一个次要的原因是因为练习的时候不是按照
 
  一句句来模仿,连贯性和弱化连读等没有适应。 主要的原因就和整体的听力的学习方
 
  法以及其他有关等等 还包括以上说的第一种方法。一个富翁想在自己的岛屿上安装原子弹来保卫他的领地,想打官司获得批
 
  准, 律师们私下描述这个富翁,称他们colourful, 这是一个简单的词但是
 
  描述准确,如果字面上来看丰富多彩的解释不太合适, 查下字典,应该取另一
 
  个意思---生动有趣且不寻常的(描述人) 在母语的环境下,有大量足
 
  够的重复次数和时间来掌握词汇,非母语环境下要是通过阅读或者听力来吸收
 
  估计不太现实,还是通过熟悉词典可能来的比较快。如果通过英汉词典来学习词汇,恐怕确实要有点钻牛角尖的精神,屏蔽中文完
 
  全用英语来学习英语那要把重点放在体会状态上,估计最后中英文会慢慢融
 
  合,抛开文化和思想不谈至少在语言的层面那就是最高的境界了(猜测)。 早晨起来小跑了一会,听了下前些时候自己录的字典词汇朗读,对自己的声音
 
  已经适应了,语音到底要到一个怎样的标准才算基本ok? 有了一个标准才好努
 
  力和坚持,但是自己当初和常规学英语的方法有些不一样,除了喉部肌肉受伤
 
  以外,在朗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至少自己觉得比一般学英语朗读下的功夫要
 
  巨大的多,虽然获益匪浅,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走了极大的弯路, 如果简单的概
 
  括走弯路的原因,就是一定要在发每一个音的时候要极尽可能的到位甚至夸
 
  张,刚开始要慢,反复重复一个音,就像我前些时候逛街时候练习all over
 
  the world一样来练习 L这个音,一定要在某一个词汇上反复练习到彻底熟悉和
 
  基本领悟发音的位置,因为只有反复练习一个音,肌肉才回在短时间内不断重
 
  复,随着次数的增加,一到肌肉开始发这个音的时候哪怕是别的单词,就会自
 
  动或者半自动的做好正确位置的准备,才能体会和中文对比的发音区别,随着
 
  积累的音增多,慢慢的会连贯发音起来,一口气能念很长的句子,也能轻松跟
 
  上美剧中哪怕最快的发音,而且每个音都很清楚,这个时候基本算成功了,实
 
  际上到了这一步,就比绝大多数人的发音要强的多了,,甚至包括在国外生活
 
  多年的某些人,没有注意语调的话,可能语调要差些,但是随着英语水平整体
 
  的提高,很快就会调整过来,而且语调也不是个太重要的问题,不知道语调读
 
  个平调就行了。今天跑去参加一个维权,刚才打开字典,看了下bust以及旁边的词汇,发现和联想起几个问题, 一个是词典包括网络字典的使用不同,一个是怎样去将一个单词内几个似乎完全不同的意思整合起来理解其中包括某些汉译英视角。
朗文和科林斯都有----打破, 警察突击搜查,破产,半身像,女人胸脯意思
 
  各自不同意思的包括:
 
  逮捕(科林斯字典),
 
  bust gut ,or bust, 竭尽全力,非要 , 降职军衔,越狱,关系破裂(如离婚),打断(如会议),坏了(如电视机) , (朗文字典)
 
  似乎朗文的要全面些, 但是往后几个单词,如:-buster, bustier, 朗文就没有这两个词汇,
很早前接触英语的时候,对英语单词出现一词多义的情况尤其是各个意思完全不
 
  想关的情况确实很头痛,只好强记, 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发现老外造句子的
 
  视角和中文有所不同,慢慢的发现一词多义情况下各个意思的潜在的关联(如
 
  果是语言大师,可能知道词源比较好理解,就算不知道词根,也可以大胆的想
 
  象发现其中的关联), 比如bust, 可以想象下是从一个大环境下的突破突起
 
  或者破损, 警察突击抓捕将坏时,带走坏蛋破坏了坏蛋聚集下的大环境; 破
 
  产是打破原有的稳定经营状况,“半身像”是将原有的雕刻大石凿出半身像,
 
  女人胸脯是凸起破坏了原有的平胸,竭尽全力bust a gut (gut有勇气,肠子
 
  内脏等很多意思)可以理解为用力气用的连肠子都振破了, 比较对应中文的
 
  “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 ,降职军衔想当于内部平衡的破坏。今天发现网上估计是老外办的网络字典,似乎释义非常简洁易懂而且例句新潮,似乎字典不能比拟,当然要大量比较才看得出来
  Dictionary entry overview: What does bust mean?
 
  • BUST (noun)
   The noun BUST has 4 senses:
 
  1. a complete failure
  2. the chest of a woman
  3. a sculpture of the head and shoulders of a person
  4. an occasion for excessive eating or drinking
 
 
   Familiarity information: BUST used as a noun is uncommon.
 
 
 
  • BUST (adjective)
   The adjective BUST has 1 sense:
 
  1. lacking funds
 
 
   Familiarity information: BUST used as an adjective is very rare.
 
 
 
  • BUST (verb)
   The verb BUST has 5 senses:
 
  1. ruin completely
  2. search without warning, make a sudden surprise attack on
  3. separate or cause to separate abruptly
  4. go to pieces
  5. break open or apart suddenly and forcefully
 
 
   Familiarity information: BUST used as a verb is common.
 
 
 
   Dictionary entry details
 
 
 
  • BUST (noun)
 
 
 
  Sense 1 bust [BACK TO TOP]
 
 
  Meaning:
 
  A complete failure
 
  Classified under:
 
  Nouns denoting natural events
 
  Synonyms:
 
  bust; fizzle; flop
 
  Context example:
 
  the play was a dismal flop
 
  Hypernyms ("bust" is a kind of...):
 
  failure (an event that does not accomplish its intended purpose)
 
  Hyponyms (ea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kind of "bust"):
 
  bomb; dud; turkey (an event that fails badly or is totally ineffectual)
 
 
 
  Sense 2 bust [BACK TO TOP]
 
 
  Meaning:
 
  The chest of a woman
 
  Classified under:
 
  Nouns denoting body parts
 
  Synonyms:
 
  female chest; bust
 
  Hypernyms ("bust" is a kind of...):
 
  chest; pectus; thorax (the part of the human torso between the neck and the diaphragm or the corresponding part in other vertebrates)
 
  Holonyms ("bust" is a part of...):
 
  female body (the body of a female human being)
 
 
 
  Sense 3 bust [BACK TO TOP]
 
 
  Meaning:
 
  A sculpture of the head and shoulders of a person
 
  Classified under:
 
  Nouns denoting man-made objects
 
  Hypernyms ("bust" is a kind of...):
 
  sculpture (a three-dimensional work of plastic art)
 
 
 
  Sense 4 bust [BACK TO TOP]
 
 
  Meaning:
 
  An occasion for excessive eating or drinking
 
  Classified under:
 
  Nouns denoting acts or actions
 
  Synonyms:
 
  binge; tear; bout; bust
 
  Context example:
 
  they went on a bust that lasted three days
 
  Hypernyms ("bust" is a kind of...):
 
  revel; revelry (unrestrained merrymaking)
 
  Hyponyms (ea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kind of "bust"):
 
  piss-up (vulgar expression for a bout of heavy drinking)
 
 
 
  • BUST (adjective)
 
 
 
  Sense 1 bust [BACK TO TOP]
 
 
  Meaning:
 
  Lacking funds
 
  Synonyms:
 
  broke; bust; skint; stone-broke; stony-broke
 
  Context example:
 
  'skint' is a British slang term
 
  Similar:
 
  poor (having little money or few possessions)
 
 
 
  • BUST (verb)
 
 
 
  Sense 1 bust [BACK TO TOP]
 
 
  Meaning:
 
&nb,sp; Ruin completely
 
  Classified under:
 
  Verbs of touching, hitting, tying, digging
 
  Synonyms:
 
  bust; break
 
  Context example:
 
  He busted my radio!
 
  Hypernyms (to "bust" is one way to...):
 
  destroy; ruin (destroy completely; damage irreparably)
 
  Cause:
 
  break; bust; fall apart; wear; wear out (go to pieces)
 
  Troponyms (each of the following is one way to "bust"):
 
  break down (cause to fall or collapse)
 
  Sentence frames:
 
  Somebody ----s something
  Something ----s something
 
 
  Also:
 
  bust up (smash or break forcefully)
 
 
 
  Sense 2 bust [BACK TO TOP]
 
 
  Meaning:
 
  Search without warning, make a sudden surprise attack on
 
  Classified under:
 
  Verbs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activities and events
 
  Synonyms:
 
  raid; bust
 
  Context example:
 
  The police raided the crack house
 
  Hypernyms (to "bust" is one way to...):
 
  assail; attack (launch an attack or assault on; begin hostilities or start warfare with)
 
  Sentence frames:
 
  Somebody ----s something
  Somebody ----s somebody
 
 
 
 
  Sense 3 bust [BACK TO TOP]
 
 
  Meaning:
 
  Separate or cause to separate abruptly
 
  Classified under:
 
  Verbs of touching, hitting, tying, digging
 
  Synonyms:
 
  rupture; tear; snap; bust
 
  Context examples:
 
  The rope snapped / tear the paper
 
  Hypernyms (to "bust" is one way to...):
 
  disunite; divide; part; separate (force, take, or pull apart)
 
  Troponyms (each of the following is one way to "bust"):
 
  lacerate (cut or tear irregularly)
 
  pull; rend; rip; rive (tear or be torn violently)
 
  rip up; shred; tear up (tear into shreds)
 
  Sentence frames:
 
  Something ----s
  Somebody ----s something
  Something ----s something
 
 
 
 
  Sense 4 bust [BACK TO TOP]
 
 
  Meaning:
 
  Go to pieces
 
  Classified under:
 
  Verbs of touching, hitting, tying, digging
 
  Synonyms:
 
  wear out; fall apart; bust; wear; break
 
  Context examples:
 
  The lawn mower finally broke / The gears wore out / The old chair finally fell apart completely
 
  Hypernyms (to "bust" is one way to...):
 
  crumble; decay; delapidate (fall into decay or ruin)
 
  Troponyms (each of the following is one way to "bust"):
 
  fray; frazzle (wear away by rubbing)
 
  Sentence frame:
 
  Something ----s
 
 
 
 
  Sense 5 bust [BACK TO TOP]
 
 
  Meaning:
 
  Break open or apart suddenly and forcefully
 
  Classified under:
 
  Verbs of size, temperature change, intensifying, etc.
 
  Synonyms:
 
  bust; burst
 
  Context example:
 
  The dam burst
 
  Hypernyms (to "bust" is one way to...):
 
  break; come apart; fall apart; separate; split up (become separated into pieces or fragments)
 
  Troponyms (each of the following is one way to "bust"):
 
  shatter (break into many pieces)
 
  Sentence frames:
 
  Something ----s
  Somebody ----s something
  Something ----s something
来武汉若干年,曾经有短暂的时间大概就半周一个月,突击背专业课的时候认为自己是
 
  比较刻苦,因为脑袋运转的频率高; 在英语学习方面刻苦谈不上(带着耳机泛泛听,朗
 
  读下文章怎么能算刻苦),但是时间却耗了相当多。 周围的人可能觉得我很勤奋,实
 
  际上只有自己清楚。 但是来汉到06年前这七八年,对英语学习比周围的人要执着,原
 
  因很简单,因为有需求期望它能给自己带来经济回报,当发现赚钱和你的专业或者英语
 
  等技术水平或者学历没有丝毫关系的时候,英语就扔在一边。 人的期望总比自己付出
 
  的要多得多。 钟道隆的方法只能望其项背,不敢过多的尝试,知道自己没那个动力和毅
 
  力, 王洛勇练口语先是木塞子,然后是石头咬在牙齿中间练习,石头都磨圆了。
 
  起始的动机决定一切, 假设你要象赵君那样将来过赚钱又有时间过自由生活的日子,只
 
  要你的动机足强,强到你气质性情的变化,自然能影响到别人让别人觉得你就是那一类
 
  人,强到自己会不停的专营你的目标机会和类似人群中才去,周围的人给予你的
 
  机会自然会往期望的方向发展,最终一定会达到,某种程度不一定要刻苦和勤奋。 那些
 
  赚钱发家的他们付出的脑力体力哪能和读书考研或者学英语相比。 一无所有到拥有一
 
  点点的人会说不公平的世界其实是公平的,有它公平的规律在里面, 还是要找到规律去办事。 division 这个词是在看一个新的美剧nikita的时候进一步理解它的意思,翻译过来叫组织,
 
  (剧情中指的是一个实际运作上已经脱离美国政府的原情报特工部门,暗杀、掌握机要秘密
 
  等为主要盈利的组织), 如果看剧情最多能理解到这个层面,而科林斯里面8条释义: 其
 
  中相关的意思有:
 
  第5:in a large organization, a division is a group of department whose work is done in the same geographical area or is connected with similar tasks.
 
  第6:a division is a group of military unit which fight as a single unit .
 
  而第六条释义准确的描绘出该剧中的组织的含义,这是一般英中字典以及较小的英英字
 
  典所不能达到的。
 
  当你能快速认出一个单词的中文意思,以及你能听出一个单词的意思或者看懂剧情,恐
 
  怕距离真正掌握该词汇和真正理解该词汇恐怕还有相当的距离。 举例说明: 实际运用
 
  中, 例如笔译中文到英文的时候, 常常不知道在几个英语近义词汇中选出真正能表达
 
  自己意思的那个词汇,那个时候才叫抓狂,当然翻译的时候可以借助网络和字典和请教
 
  别人, 这恰恰反映出我们平时掌握的单词绝大多数仅仅是混个脸熟而已。 这也是我们所谓能听出所有单词,也能跟得上每句话意思, 但是和听中文的感觉就是不一
 
  样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lilayang 不要泄气, 话不好听但是客观事实, 总比蒙在鼓里好, 这样反而对学习进程有个
 
  实际的估计,才准备打持久战,而不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 要求不高的话, 勤快一点少玩
 
  点, 倾情投入进去, 一样会有收获的, 有时候要调节自己的心态,就像那些打麻将熬夜
 
  的,那么投入,为什么学英语不能投入而把它当成痛苦呢,和况它将来会给你带来相当或一
 
  定的回报, 学外语无非就是一种习惯换成另一种习惯,培养新的习惯刚开始确实要憋一
 
  憋,过来就好了. 当初也是这样自己安慰自己的, 钟道隆初期的时候恨不得把收音机砸
 
  了,准备一个笔筒,听写完一直圆珠笔芯就扔进去,筒子满了要是还没学会就不学了, 都是
 
  这样过来的. 加油. 这两天睡得晚,今早起来晚了, 下午忙完后补上功课,朗读了下字典,(原来读书的时候学英语没有计划, 隔几天不学也没在意, 现在要学习钟道隆,就算忙到很晚也要找时间补上) 这几天事情基本忙完了,还翻译了些材料,不知道上头还有没有任务,盼早点解放有自己的时间; 武汉下雪,寒风刺骨(喜欢冬季),刚才去洗车同事都很费解,车子基本上都是自己洗, 我很勤快, 小时候母亲早上去上班大概4,5点钟,(母亲晚年得子,快40才生的我,母亲勤劳,我从她身上学到这个优点) 我就自己起来叠被子剁菜揉合糠之类的喂鸡,(印象中估计才几岁) 虽然在城市里,但那个时代还是可以自己圈个养鸡的小窝, 可没物业管你,(一笑), 劳动的习惯基本养成,现在也是洗碗做菜拖地洗衣, 劳动对自己学英语的道路起了很大作用,不然读书考研的时候难的坚持那么长时间(考研的时候每天起来沿着城市公路跑到公园在回来,然后洗个冷水澡,哪怕是冬天下雪), 寒风刺骨面对它也死不了个人,过一会身子就热起来, 放了个尼桑的小录音机外放英语声音很大, 捡了一盘过去常听的磁带, ... 虽然听得懂但是估计还是要每个词理解深刻听的深度才会接近母语, 钟道隆说听英语和中文感觉一样, 估计是真实的, 分析原因至少有两个: 一个是他不看原稿,完全逆向,对声音的感知是原原本本的,没有主观的因素, 我这样靠朗
 
  读来突破语音的情况,参杂了自己的发音在里面,钟道隆完全是靠耳朵, 第二 他的字典释
 
  义估计都翻烂了, 听到词汇声音一个个都反射出来而且是立体的不像我们只知道中文意
 
  思而已. 每个单词的立体感觉汇总到一起就能够拉长短时记忆的储备,前面听到的直接
 
  转化成语境能在记忆中停留相当长时间,进一步强化后面的听力内容, 听力好的人基本上
 
  对常规的内容都能边听边预测. 我的那位同声翻译的朋友在听力突破的某个阶段告诉我
 
  他开始能预测到听力内容的后面要讲什么了. 老婆为了不让我来回开车上班辛苦还
 
  要早期赶时间,就搬到学校来, 这样我也能腾出时间来学英语, 她是80后,小我十岁,比我
 
  还勤快,难得(一笑). 我预测一个是自己语音可能先突破, 同时能在用工后能进入状态
 
  切换的时候不会受中文潜意识的干扰, 这是我下一步要练习的目的. 前者可能要拉开嗓
 
  门操练(因为原来软腭靠近声带部分钙化需要强刺激, 就算没有钙化,一样要拉大嗓门,
 
  这一点我肯定是不会错), 后者可能要抽时间集中听一个小时,只是听声音而不是单词或
 
  者意思。 现在去读下书,  朗读的时候开始用力的时候,如果往下延伸,会感到两边腰部会酸胀,非常明 显,最早知
 
  道这一点是初中的音乐老师上音乐课时候提到的(她只是有感而发, 并不是让我们也能做
 
  到这一点),那是87年左右, 她唱的可能是花腔高音,而且 是我们当时英语老师兼班主
 
  任,并负责初中的音乐课,后来南下打工去了。当时很好奇,所以印象很深。 现在回想起
 
  来,她会唱歌的发声,但是英语口音现在回忆起来也是中文味道,这点反映出学唱歌和声乐
 
  并不和英语的发音直接挂钩联系。 今天开始多撕了几张字典,明天朗读后再思索下朗读时候应该是怎样的状态。最初的时候看字典,上下相连的词汇理解上意思都是平面的,如果试着换个视
 
  角来理解,能比较快的吸收一片片的词群,这中方法是慢嚼细咽的方式,如果
 
  要快速记忆词汇提高听力阅读等,那要看我最初的帖子,然后过度到现在的加
 
  深理解上来, 关于汉译英的视角虽然理解不深,但是以后会逐渐阐述。 那种
 
  靠词根来记忆单词的方式我是坚决反对的,昨天做饭的时候看到波士顿法律中的一个词,secede, 从当时的情形对白中感
 
  觉到是涉及比较大的官司,因为是一个法官本人提出诉讼,这个单词记忆中肯
 
  定是在原来GRE单词表中见过,但是印象不深,但是可以猜测出相关的意思,因
 
  为知道cede有割让土地的意思(当时弹出cede的意思,虽然知道意思,但是想
 
  不起来在哪里学到的这个单词),刚才翻字典查secede的意思的时候突然想起
 
  cede是在车上留的那本国外的读者文摘里面的一篇讲述中国近代史的文章里面
 
  出现的,那篇文章读了好几遍, 反思了一下,说明当时读文章的时候边读边领
 
  会的意思,视觉上关注的比重相对较少,相比而言secede是原来通过速记单词
 
  的放法来记忆单词的,重点在看到单词就能弹出意思,所以secede的样子熟悉
 
  但是意思淡弱,cede的意思明晰,但是在看到字典secede的时候才想起cede的
 
  出处。
 
  secede的意思是formally leave an organization, especially because
 
  there has been a disgreement about its aim etc 剧情中的场景是法官
 
 
  提出诉讼,要求小镇脱离美国联邦,虽然是美剧,但是还是难以想象老外思想
 
  的独立性。 实际上从刚才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英语单词构词的潜在规则(也是5月-08号的帖
 
  子提出的想法的一个佐证),这可能也是母语人士听音猜词能力的一个强有力
 
  的基础。 需要好好思考下。 词汇积累到一定程度大概就可以感觉的到这个潜
 
  规则,如果发音朗读基础好的话,就有可能只是听声音就能辨别出单词大概属
 
  于哪个范畴。  1: 如果把背字典看法律文献还是什么的,当做学习任务,也未尝不可。--
 
  --- 我已经过了为生存而奋斗的年龄,英语不是自己的专业,也不靠学英语
 
  来混饭吃,现在重新捡起英语的学习算是一个兴趣也是对未知的事物好奇,不
 
  算是任务。 学英语是难事还是易事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标准。
 
  2:但是挑战比较有难度的英语知识....----- 可能每个人的要求不一
 
  样,比如看字典我觉得对自己来说就是简单的基础,看字典反而是件轻松的事
 
  情,又不用去突击考试,又不是口译前的突击词汇,要是心态不急躁少些功利
 
  心,不想着几天就把字典上次单词都记住,那怎么会觉得是难度大。
 
 
 
  3:但是看您现在说,连 bang 的末尾音,才稍微搞清一点.....----我一
 
  开始在前面的帖子就说我自己才搞清楚几个音标,没说过我神马音标都懂,另
 
  外钟道隆讲座的时候说他自己讲座的时候有个原则,别人说过的自己不会说,
 
  很简单,那是别人的东西不是你自己亲自经历和体会研究过的东西,从你自己
 
  口里面说出来那别人去看书不就完了还听你的讲座干什么,另外要引用别人的
 
  话也要说明一下。 刚接触英语的时候就从听音标书籍(一个老外编写的,
 
  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跟读琢磨下手,效果甚微,我估计要是别人自学估计绝大
 
  部分人也是一样,音标的书很多,在国内学外语发音好的人多不多就要打个问
 
  号,要是看音标书就能比较容易的掌握发音并能运用到朗读或者口语里面来,
 
  有关发音的争辩就不会那么纠结了; 模模糊糊和彻底搞懂是一回事,彻底搞懂
 
  又能运用自如又是一回事; 纠正下中文的地方口音或者说好普通话都那么难,
 
  何况外语。 想起一个故事,当年在准备专升本考试前,一个好友为了逃避
 
  打工,(这个好友家境不错,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没能进入国企),偷偷从东莞
 
  回来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于是在一个农村租了个小房子,他有个复读机(让我
 
  无比羡慕) ,他说发现有一个元音发陕西人或者是北方那边人说的“我”,然
 
  后说去录像厅看外国录像的时候每次听到这个音就非常熟悉;在发音的学习过
 
  程中如果对一个音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理解的方式每个人可能不一样,有的
 
  人是瞬间记住夸张的声音,有的人之前看过发音图可能会对舌位口型或者用气
 
  有融会贯通的理解等等)的话,那么在以后听到该音的时候会本能的弹出来,
 
  可以是声音也可以是单词之类,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至少比较实用达到了听目的
 
  (说的方面姑且不谈),没有搞清楚的时候往往会在听的过程中模模糊糊,如
 
  果听那些模糊的磁带或者非常快的声音就不会分离出每个小音素。(并不是都
 
  要把每个音都听清楚才听懂所要听的内容,听力的理解和听懂每个音是相对的
 
  两回事,但是辨音能力是通往高级听力的其中的一个基础)。 我说的
 
  那个汉字对不对暂时不用理会,如果对那些有亲身实践真正的实践过的朋友有
 
  些帮助的话,那我就非常开心(一笑)。
 
 
  4:国际音标其实很少一部分才能找到和中文汉字相对应上的例子.....---
 
  - 我的帖子是这么说的---昨夜发现,bang的后鼻音带中文“安”的音,
 
  嘴角略分开稍稍往上翘,上下唇稍稍内翻即可。
 
 
  是带有“安”的声音,而不是就是“安”的声音, 这点要体会下。 嘴角略
 
  分开稍稍往上翘,上下唇稍稍内翻即可。---这也是我听到后自己模仿时候
 
  的状态。 发音的时候学得像不像与否的程度,每个人的嘴型舌位用气肯
 
  定和标准的要求稍有不同(以正确的音标书为标准参考的话) ( 我看到市场
 
  上很多音标书完全是尼玛的胡说八道, 有一个相对的参考标准---编书的作
 
  者自己能不能达到英语普通话的标准,自己不能说的标准还去编音标书只能说
 
  是抄别人的东西, 赖世雄老师的音标书值得学习), 听到一个人的语音面
 
  貌还不错不一定他每个音就理解的很深刻,整体语音水平和对说话句子的熟练
 
  程度等等都能影响到说话发音的整体面貌, 而抛开口语的角度而言,有的人
 
  在国内学音标语音有时候是为了提高听力,那要求又不一样了。
 
 
  5:您以后学发音也不用花几千块学几个音标.....----- 那是老前辈藏私
 
  不说真东西,我学费也交了,只学了个音标和核实了下该老同传的大致英语水
 
  平进阶的过程; 如果现在有真东西我还是原意花钱去学,学费多少另当别
 
  论,但是真知识无价。
 
 
  感谢孔雀东南飞001的回帖,希望网友能多多交流, 我发帖都是有感而发,初
 
  衷主要是本着真实前提下给与有过类似经验过程或者有些疑问的朋友一些参考
 
  性的帮助,自己的中文就很糟糕,有时候打字可能文字描述和想法稍有出入,
 
  但是一般都很谨慎,如果有描述错误会及时更正。 今天早上大声朗读字典后和几个同事和老婆一起去武汉一个嗨大的批发农副产
 
  品市场地方搞了一条传说中的鱤鱼(Yellowcheck carp, )和两条青鱼,一条
 
  鱤鱼花了400大米(后附上图片, 前几天变天的时候买了一只羊花了500大米,
 
  吃羊是绝对安全的因为羊吃的是草, 而现在食品安全是一个热点),最初是听
 
  钓鱼的同事评价这是淡水鱼中的极品,买鱼的时候围观的人不少,都啧啧的说
 
  下决心某天要搞上一条。 劈开看到鱼肉是黄色的,象三文鱼样。 喜欢的东
 
  西,能搞就搞(我的个性之一)。 回来和同事一起腌好, 三人欢天喜地, 其
 
  中一个看到我们买了受了触动,决定等下再回去买一条鱤鱼。 几年前停止
 
  英语的学习,到现在重新拾起,发现人有时候语只是为了考专升本和考研,那
 
  想到后来当个事情去搞,也没有现在对学英或者在年轻的时候很难知道自己想
 
  要什么和自己兴趣所在,最开始学英语的想法还会变化, 英语当然不是生活
 
  的全部, 就像刚才一直在边做烹调变和另一个年长的同事(也是一个烹调爱好
 
  者)讨论做菜到现在,对烹调的欢喜之心胜过英语。年少的时候还苦练书法,
 
  研究佛经, 到了大专读书期间,一次几个好友一起骑车上学的路上,谈到喜欢
 
  的东西都不能混饭吃, 一个喜欢听广播,熟知地理和时事(待会附上他姐姐当
 
  时用的一本原版复印的英语的读者文摘,当时我们当个很新鲜的东西,铺天盖
 
  地的单词不认识,都一一标注, 今早我还读了第一页的一篇文章,书还被老鼠
 
  咬了,有16年没有动了,现在发现它的价值, 其中还有外国人学习词汇的练
 
  习,待会一一上传)。
 
  一个痴迷佛经的自我解嘲学的是屠龙之术,但是这位几乎每天和这位兄才探讨
 
  到深夜,形成了一定的哲学观,在后来来武汉读书前一年的时候,这位仁兄
 
  一次经历使我知道了?的发音,( 实际上 ? 和 ? 的发音在几乎没有区别,除
 
  了稍重和软腭放开一点的区别,这一点专门和老外核实过,在听力和朗读中益
 
  匪浅)。 大多情况英语最开是一定是功利性, 但是非英语专业要能达到能为
 
  顺利的为专业服务还是有相当的难度,自身的专业要花相当的时间去考研做实
 
  验,人还要生活、谈朋友、找老婆、赚钱谋生,如果不是靠英语去赚钱,那来
 
  的那么多时间, 除了挤,或者某一特定的时间比如读书期间等刻苦学英语到一
 
  定程度。 就这几天,自己在英语上的时间才半小时到一小时,钟道隆说初期英
 
  语学习一定要在时间上到一定量,我现在分析认为是要肃清中文的潜意识,进
 
  入集中应激的状态作铺垫。鱤鱼--游泳力极强,性凶猛,行动敏捷,常袭击和追捕其它鱼类,一旦受其追击就难有逃脱者,属典型的掠食性鱼类。 其肉质鲜美,一向被列入大型上等食用鱼类。
 
  一同事的朋友用大篓子曾经捞到过一条鱤鱼,但是蹦的极其厉害,同事用肚子压住篓子口, 结果肚子被击破了。 鱤鱼一离开水后就死了,刚才和同事玩笑说可能鱤鱼在水中霸主当惯了,被人捕杀后觉得颜面无存,象武士道一样活不下去了。今天朗读的时候感到声带附近的肌肉稍稍撕开了一点,因为这几天读书的时间很少,肌肉退缩回去了些,以后加大音量过几天再看看变化刚才读这本英语文摘第二篇文章,有一个单词出现几次,但是不认识,在后面
 
  出现的时候,弹出一个意思,不能完全肯定但是估计也是相关的意思,立马翻
 
  字典(如果在文章中看几次也可以猜出意思), congregation: the people
 
  who are attending a church service or who regularly attend a church
 
  service are refered as the congregation. 而我猜的意思是像美剧里面
 
  常出现的为了戒毒、或者其它不良习惯的人聚在一起讨论自己经历来互相支持
 
  的聚会。 虽然猜错了,但估计读的时候中文干扰比较少,基本能同步知道意
 
  思的情况下出现的联想(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刚才便做饭边读第三篇文章关于一个盲人领养一个导盲犬的故事,出现一个单词我立马同步弹出语境,很欣喜,(附图),本来前几天朗读字典时候只记得是修剪指甲的意思,还有相关的词汇比 而文章中的意思是修剪草坪修的很干净整齐的意思,但是当时可以肯定字典上还有这个意思,只是自己弹出来的是印象最深的意思而已,马上找出那撕下的字典就像最开始帖子里面出现的那个spade习语, 第二天就在看美剧就出现了, 这
 
  种现象是巧合吗? (一笑) 学英语的时候设定一个目标,达到之后就
 
  算成功, 这一点很重要,如果目标高了,那就要有相当的毅力和钻研精神,不
 
  然很难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听 说 读 写) ,更不用谈全能突破了。
 
  在国内,鲜有人能把英语真正作为专业工具,能浏览外文文献(是浏览,不是
 
  小鸡啄米式的查词翻译),能去国际会议作报告和讨论辩论。 就算很多海归,
 
  英语开不了口的多的去了,原因是相当一部分在华人的实验室里。 一般的交
 
  流和阅读听力,很多高中生大学生的水平都可以达到,要是能跟得上国外的资
 
  讯,那就难了。 国家教育部如此设定教育方案,我看了下现在的高中英语教材
 
  和80年代90年代的比较进步了很多,强调了应用能力。 中央政府还有教育部都
 
  是希望国家富强和人才的培养。天下哪有没有缺憾的事情,能不断完善就是好
 
  的。刚大声朗读,感到耳后颈子部分会有张力, 认识到一定要把软腭打开,
 
  估计是自身的软腭下部钙化的原因所以感觉明显,需要强刺激才能激活, 有一
 
  点我可以80%的肯定, 就算软腭没有受伤的情况,也会多少有这样的感觉(有
 
  的人可能自身不在意而已),一直到打开喉腔,可能就会气到胸腔和感受到小
 
  腹的张力和腰部的发力(也不一定外国人说话都是这样)。
 
 
   英语口语语音到位并且长期练习的人,或者外国的老人都可以在下颌部颈
 
  子的部分看到两条平行的肌肉柱,青年人也有只不过有脂肪挡住了而已, 早些
 
  年我发现这一点,并且看到一学生幅国外的漫画,一个人身狗头的漫画像,就
 
  很清楚而且夸张的描绘了这个事实,外国人可能觉得理所当然, 我的同声翻译
 
  的朋友就把这张画保存下来,在课上给学生看,并且让一个学生去找一个老外
 
  摸她的颈子来验证是否真的这样,我自己后来在颈子的一侧就探测摸到很窄小
 
  的一条肌肉柱,恰恰是这一边我朗读发音的时候用力的多些而且是钙化程度小
 
  的这一边, 我在很多美剧或者电影看到国外老人都是这样,可以坚定的肯定
 
  这是口语努力如果方向不错的话最终的一个客观指标, 在中央9台杨锐主持的
 
  英语访谈的一本对话录里面,采访王洛勇,当我看到王洛勇用自己的手揪住自
 
  己颈子的一条肌肉时,我发现--真理和秘密都埋藏在深处,偶尔只能管中窥
 
  豹一下。 还有我说很多音标书完全是出于商业目的快餐,对学英语学习者来说就是误
 
  导,我认为就是胡说八道,中学的时候英语老师教发音虽然是误导甚至是极大
 
  的错误(尤其对青少年学生比较适合获得比较正确的发音的时机来说),但也
 
  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很多书都是借鸡下蛋抄袭拼凑,选择书籍一定要谨
 
  慎。 也不可尽信书。 有一次我稍稍翻了下赖世雄的发音解说,一些细致的地
 
  方有过体验的学习者就非常认同。 因为初学的时候听力不易深化,听的时候就
 
  是一团雾水,这个时候通过学下音标再朗读下,可以快速的接近要模仿的声音
 
  但是语音要连贯起来,那就要看正确的发音书籍并且就单独一个音来彻底琢磨
 
  实践,还有个办法就是有一定经验的老外亲自指导。  刚才看美剧,让我惊奇了一下,但也在情理之中,tarmac这个单词是钟道隆讲
 
  座时候举的一个例子,这是个合成词,tar macadam, 美国人喜欢用词简化
 
  (可能是个规律,常有这样的现象),就把沥青和碎石路两个意思合并在一起
 
  变成了tarmac, 钟道隆估计在当时的字典没有查到(字典也是随着新词汇增多
 
  而有所修订和增补),就牢记声音然后有一次问外国人,可能这个外国人和钟
 
  道隆一样是工程师之类的,就告诉钟道隆这个单词的由来; 我去年在和老外聊
 
  天的时候也问老外这个单词。 没想到居然在看美剧时候见到了。 凡是学
 
  过的东西迟早会遇到的,只要是阅读和听力的范围不断扩大, 尤其是老外说
 
  过的词汇,迟早会遇到的。 有些人会说,就算不知道这些词汇也可以听懂大
 
  意甚至可以猜出意思,但是那是基于句中其他的词汇或者句式和上下文想当的
 
  熟练才能听得很清楚意思,口译的时候常有不认识的词汇,但是口译是主要是
 
  表达主要大意(某些情况下),有很多方式可以规避某些不认识的词汇,但是
 
  做为实实在在的听的像母语一样,那还是要每个词理解熟练才行。 tarmac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那种沥青和碎石铺的飞机跑道, 美剧中翻译的当然正确,看了字典就可以猜测下别人翻译的视角和其他的习惯。自己在摸索和学习的过程中的经验和想法都会真实的发到帖子上来,互通有无,一起学习是发帖的一个初衷。 关于汉译英我没什么太多自己的经验,但是知道的一些原则和技巧会陆续发到帖子上来。如果在看英英字典来记忆学习词汇,就算似乎屏蔽掉中文,为什么预期效果不
 
  那么理想,预期效果指的是到了需要使用该词汇的时候,它不一定会自己弹出
 
  来,原来的猜想认为是不熟而已,但是自己喜欢挑战新的思路来看问题。
 
 
  常规的思路认为英语要反复熟练,孰能生巧,要话大量时间,从实际现象来看
 
  确实如此,但是从浏览英英字典来记忆词汇的时候,领悟了单词的意思,但是
 
  这个意思的神经记忆基础可能还是潜意识中文大环境背景下的产物,或许就
 
  是。 如果不是常年在国外沉浸在英语的环境并积极语言的实践,那么才国内中
 
  文环境下获得的英语记忆文本基础和前者有很大的差别。 简单的描述下,比
 
  如看英英字典某一个单词,从定义用法等都看懂(过程中没有接触或者闪现中
 
  文的翻译理解),但是看懂的意会的基础实际上还是属于中文的记忆中的东
 
  西,这些中文记忆的产物可能最终还是和中文的语言文字挂钩, 而我们在准备
 
  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时候,这些要表达的思想几乎都是在中文记忆背景的产物,
 
  要表达的时候肯定是文字性的东西,这些文字句子等很难挂钩到英英字典学习
 
  到的英语词汇上来,所学到的东西很难学以致用,用的时候一般情况都是拿出
 
  最熟悉的词汇(虽然这些词汇或者句子可能不是理想中的句子或者词汇)。
 
 
 
  曾经查过李阳说过的一些方法论中提到学英语是四两拨千斤的巧力,可能就在
 
  于此。
 
  这个思路的实践指导意义可能在于: 如果要求高的话,想要在词汇上比较能融
 
  会贯通,可能还是要借助中文的记忆储存来把英语的词汇化掉,理由在于--
 
  -如果单纯的通过英英解释看懂了词汇,如果不使用,记忆很快会淡化,淡化
 
  的原因是整个大的背景的根基几乎没有(如果通过正确的方法建立的这些根基
 
  记忆,可能方式上要严格严谨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外,最终可能大脑会不自觉的
 
  要开始两种记忆对等方面的融合比较, 举个例子或者是猜想,假设二十来岁突
 
  然出国,完全投入到国外的语言境多年,十多年或者更久,突然再回到国内,
 
  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可能有的人会主动或者不自觉的把两种语言的词汇来比
 
  较,最后逐渐开始融合), 如果在中文的环境中,每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
 
  不是持续性的话,这种英英记忆很快被淡化稀释掉,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学习的
 
  过程中多一道工序,开始中英文的融合,这样描述一下: 比如看英英字典,一
 
  个词汇的英语定义和句子看懂了,也知道描述的是什么方面东西和意思,但是
 
  如果不再多看几个例句,还是不能举一反三能主动运用自如或者用的时候心里
 
  没底,但是在看英汉字典前,可以预期汉语的几个方面释义是什么,虽然不一
 
  定能像英汉字典中的汉语释义那么用词准确,但是看了英汉字典后突然觉得更
 
  踏实更有底,就像捅破了一层纸一样, 那么这个时候开始融合中英文词汇的意
 
  思可能就进入到深层的记忆,(现在明白了一个著名同声翻译在一本书的前沿
 
  里面提到的到一定程度在提高英语需要提高中文的含义了,顺便说一下,如果
 
  是为了提高口语或者某些其他方面,不接触中文一样很好甚至效率更高 ),原
 
  来别人说什么要提高英语必须提高中文水平,那个时候对这个观点的理解和现
 
  在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大部分人的中文未必受了良好的训练,在这
 
  个融合的过程中,仅仅在词汇的层面上,也是英语对中文的一个小提高,我更
 
  在意的是在听的时候因为词汇的记忆理解融入到中文的深层记忆而获得听力的
 
  全面提高,能听的像中文一样。 这个时候我体会了下钟道隆老师说的他听英语
 
  就和听中文是一样的说法是个什么回事了。tincke的观点80%同意,因为学英语下手的途径每个人稍有出入,有些人通过
 
  语法下手,有些人通过听力,有些人通过阅读,有些人通过朗读,有些人这些
 
  方法混杂在一起,所以比如对于通过阅读下手或者听力下手的学习者,我以上
 
  提到的朗读方面的内容没有多大意义,但是当一个方法通透后,对人的五官的
 
  功用基本上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方法论上基本上都融汇贯通。以后我会慢慢
 
  学习怎样阅读和听力,有经验再和大家分享(实际上以前也稍有研究,只是没
 
  有实践, 但理解的方法估计不会错,只是深度不够)。
 
 
  cyberdarkwind的观点同意10%, 原因是就算有老外和你对话,主动性还是在
 
  自己身上。有自己的主动性和规划以及理解之后再通过持续和老外长时间交流
 
  (可能要相当长的时间)也会找到或者适应屏蔽中文的切换。
 
 
  谢谢天苍苍野茫茫ABC的建议,80%是自己英语写作水平太差而且不习惯自己造
 
  句子,一直习惯朗读来学习语言;20%是因为中文表达想法要快的多,能自由
 
  联想,节约时间,每天坚持发帖还是要花些小精力, 以后英语提高后会过度到
 
  用中英文对照表达思想(肯定会的)。
 
 
  今早晨读字典,意思显出来很多,理解也随之深刻,包括小学单词我都认真朗
 
  读,才发现千万别学英语里面所言不虚(稍有心理上的震动), 郑赞容说哪怕
 
  是you这样基本的单词都要往英语方面转化,否则永远都隔着一层。 今天看到
 
  了希望。 kgdka 提到的怎样屏蔽母语, 这个话题三言两语描绘不清,先基本讲一下以后
 
  慢慢阐述,之前的帖子记得说过,其中有一种情况----在不断用功精进的
 
  前提下,有部分学习者会和这种状态擦肩而过,或者在用功的时候停留一段时
 
  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功精进是其前提,沉浸在英语中,但又不烦躁能平静
 
  下心来接近一种定力,头脑和眼神清亮,这种状态一般都不会感觉到痛苦反而
 
  很开心,举一个我猜测的正面的例子: 钟道隆说学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别人
 
  觉得他学英语很痛苦,他自己说自己在偷着乐在,除了人生的理念和规划造成
 
  的原因外,直接的这种接近定力中的状态造成他会像去找答案破解谜底一样感
 
  兴趣,当然是很开心的事情, 然而在初期很多学习者在听写练习时候由于语速
 
  快或者模糊等原因,听的时候狂躁无比,沉静不下来反而破坏了状态造成恶性
 
  循环,而千万别学英语里面的第一部,从另一个侧面来讲本质是在练定力而不
 
  是英语,所有有相当一部份英语学习者实际上可以通过一口气听的练习来短期
 
  内激活一部分尘杂潜伏的词汇而迅速提高听力(在一定程度上) , 这个话题
 
  暂时先谈到这里,改日再继续。
 
 
 
  kgdka 关于学了英语多了以后我发现有时写中文语段变得语无伦次了这一说法
 
  很多用功到一定程度汉语被西化了一些,最多的是定语或者副词、状语等按照
 
  英语的习惯来, 稍稍看下翻译的技巧的书籍或者注意一下就行了, 英语水平
 
  很高的人能按照语意来对应翻译或者注意中英文的习惯就不太会出现这些情
 
  况,除非有时候翻译有特殊的要求或者口译中没有时间整合句子的情况。
 
 
  学英语一定要张口,哪怕暂时找不到和人对话,也要自说自话。 ---- 这
 
  种方法如果不太在乎表达方式、目的是注重能和外国人交流的话,值得提倡,
 
  早年我就吃过没有这样做的亏,周围练口译的朋友哪怕表达方式错的厉害,也
 
  在第一反应时间脱口而出句子,然后慢慢修正,而我从来不这样锻炼,认为要
 
  脱口而出的是外国人说过的句子或者语法正确用词到位才会开口,结果口语很
 
  差,不善于用翻译中文的方式表达, 前天非诚勿扰里面的乐嘉说,不要等到瞄
 
  准100%后在射击开枪,等你瞄到100%可能猎物已经不见了。 边大胆说同时还
 
  要修改修正表达方式扩充词汇,那就完善了,不然到一定程度估计也难再提
 
  高。
 
  今天忙活一上午,中午打打乒乓,洗车(洗车的时候决定明年抽时间去拜访下
 
  钟道隆,学点什么回来,在可预见的未来把自己探索领悟的方法表达出来,也
 
  算是有意义的事情, 我不是英语高手,是高手的话都去忙事情去了,估计也没
 
  时间来发帖子,如果我能学成英语那说明英语还是普通人能掌握,并能获得打
 
  开一扇另一个世界的大门钥匙,我能有今天也是英语带来的福气,事实上能把
 
  英语一般程度的学好,在人生中都能获得极大的利益,何况能把它融会贯
 
  通),洗澡洗衣,时间一下过去了,刚才朗读字典,读到do这个单词定义,我
 
  的天有一面多,心中划过一丝小烦躁,不过才一两秒,当发现do里面太多实用
 
  的东西之后,老老实实的读下去, 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现在的情况应该通过
 
  熟悉字典的词汇来提高英语,原来曾经就这个方法问题纠结很久,而且请教过
 
  一位英语极其牛逼的人,得到侧面的回答--我的理解---是这种方法能做
 
  到的话当然是极其高效的。 决定放假有时间后把原来的资料统统扫一遍。刚才饭后看电影 神秘代码(美剧估计是暂时消失了,估计是版权的问题),
 
  感觉想读下书,随手在纸箱子里面找了本跳蚤市场上买的一本考研阅读,2007
 
  年的一篇文章,还比较简单,读一遍就知道意思和脉络第二遍就和感觉中文差
 
  不多(今天精神比较好),但是有一个词stamina,第一遍的时候误以为是
 
  stigma(我只知道有“瑕疵”的意思, 刚才网上查下有 柱头、瑕疵、气门、
 
  眼点 的意思),第二遍的时候就自动弹出精力体力的意思(stamina,网上释
 
  义有--耐力,后劲,持久力,续航力) , 说明一个问题,潜意识里面以前
 
  掌握的单词到一定环境可以自动激发出来,除此之外,人脑有自动的逻辑系统
 
  的神经基础,要靠背景去吸收单词是最牢固的,联想到一种阅读方法就是先读
 
  极其简单的小说来打好基础,这也是有些专家提到的一个方法,我觉得可行,
 
  但是还是有阅读的方法,以后待续。 附上图片, 而下面的划横线的单词
 
  mania正好是前几天读过的,衍生的词群颇多(又碰到了, 一笑, 上面不是举
 
  了修剪指甲那个单词的例子吗,那一页是m开头的单词), 感觉亲切多了,阅
 
  读或者听力的时候都是这样的话,英语就差不多了估计。
 
 
  刚才有网友发消息,说学习这个真的很辛苦,再说参加了工作时间上也很难把
 
  握----这是大实话,也是学英语的一个最大的问题,不能回避, 我想到两
 
  个---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 先苦后甜--- 具体怎么处理,我
 
  也有些建议回复guitarmanzw: 非常感谢你的回帖,很真诚也真实。
 
  我完全同意你第一个帖子的前面部分(除了“避免误导大众,要想知道可能有
 
  人会因为您的帖子脑子一热狂学一阵子就歇下来。”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不
 
  是李阳的疯狂误导,我也不会有如今的生活,能站起来或者能跑一下至少有进
 
  一步的希望,不跑不动,难得有掉馅饼的机会, 看我帖子的网友如果不是重
 
  头浏览帖子,可能会被误导,但是那肯定不是我的本意,我在发帖的时候都是
 
  谨小慎微,身体力行的表述经验提供建议,对那些正在为理想奋斗的网友或是
 
  支持或是参考,);
 
  关于---在听力和日常会话交流方面的提高方法,希望得到您的指导.....-
 
  --- 一但涉及到具体的某个目标,不管是中期的还是短期的,要是在效率
 
  上有所要求的话,还是要量体裁衣, 但是就我的经验观察和方法论来看,不管
 
  是日常的会话和听力首先都要有个范围(虽然不是绝对的) 首先要选对材
 
  料,这是第一位的。 就短期要是想听力有所突破并且是靠听的办法来实现的
 
  话,首先选目标词汇相对密集在听的材料里面, 然后在身体状况比较好的情况
 
  集中精力听,身体好的状况对年轻人来说可能比较容易达到,要做到头脑清
 
  亮,年龄大的人最好控制下饮食和稍稍锻炼下,应该几天就能做好准备,(以
 
  上说的比较细,如果你觉得能持续的做到这点的话也可以进入下一步); 听的
 
  时候要集中,只听声音不要在大脑里面拼写单词,不要翻译,反复的多了能听
 
  到上文就能感悟出下文就差不多了,(如果你的语音早就过关的话,那就稍稍
 
  带点意念再进一步来猜意思) , 内容的难度控制在稍稍比你平时集中精力能
 
  听懂的水平之上为佳; 如果是有目的性比如考雅思,那就直接拿高质量和压
 
  缩词汇的材料来听,如果该材料生词太多那还是要查字典。 当然也有靠朗
 
  读来提高听力的方法,效率极高,但要求的方法难度可能大些,略。 该方
 
  法的效果根据材料选择和状态的把握而定,快的几天,慢的一个月也会有效
 
  果,前提是材料难度选择对,听的时间能做到几个小时也会有效果,困了可以
 
  睡,起来再听,听的时候要反观自己状态对不对,眼睛最好放眼四周不要局限
 
  在桌子或者某一个点,只要放在听声音起伏和短句不同的差异上来就行。
 
 
  口语方面,简单的说把你要说的内容总结下,自己和自己说话,要快,说错了
 
  在纠正,不要在同一个句型上反复重复,英语九百句应该比较实用, 如果你对
 
  口语水平内容有别的要求那就另当别论。 文字上来看你说的要求只是日常会话
 
  ,那么掌握一些基本的句型就够用,你说的李阳的听力掌上宝如果没记错的话
 
  是两个黄皮子的小书,上面收集的都是当年考试卷子上的句型,变化比较丰
 
  富,做口译都打下了极强的基础了, 另外同时好像还有两本白色带蓝色的
 
  书,就比黄皮子的实用性差些了,至少在考试阅读和听力方面。 在我心里,英语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一种技能,所有的一切技能,学到出类拔萃都是很简单的事情,正是由于简单,所以枯燥,所以大多数人不能学好。
 
  -------- 要是出类拔萃,行为上看是确实是简单,实际上怎么可能
 
  简单的起来,用个可能不恰当的比方说,工夫在诗外。
 
 
  我猜测下---你该段帖子是不是要说的“大道至简”道理, 如果是那样,
 
  那还是很难啊(一笑), 有多少人能做到大道至简啊, 这回到我前面帖子说
 
  的几种人不属于讨论范畴---简单行事并且绝顶聪明的人并且或者生下来人
 
  教就会的那种天才。 人有疑惑才会把问题高复杂。
 
 
  回复kanmeinvpk:  每个人的成长的环境和教育背景、接受到的思想都有所
 
  不同,我一直认为除了极少部分人是天生的基因可以在后天的逆境中一往无前
 
  或者生下来就会的,其他的智力水平没什么大的区别,如果说有差别的话那也
 
  是教育环境和自身吸收教育的程度而已,吸收的教育程度有相当的客观影响,
 
  山沟里没饭吃的孩子我就不相信能比城里在家教培优的环境成长的孩子接受的
 
  教育更好,成年之后每个人的力量消耗到不同方面而已,有的人去钻研考试,
 
  有的人研究赚钱,有的人去钻研泡妞,有的人钻研怎么去做官,只要有投入都
 
  有所得,那种面面俱到的能有几个,如果有的话,我也相信教他来自有比较优
 
  势的生长环境和教育背景; 我个人确实很迟钝,从我发帖的文字表达和
 
  逻辑混乱就看的出来, 回顾以往,自己消耗了巨大的精力在其他方面,如今这
 
  些方面的收获恰恰为今天的获得和以后的生活做好了一定的铺垫, 语言方面也
 
  是一步步在摸索,我没有靠做什么模拟题之类的,十来年前考四六级靠翻译理
 
  解过来做题,我也是在发帖的时候才捡起英语的学习,中间间隔了三四年之
 
  久, 但是现在让我去参加一般的英语考试包括GRE口译笔译之类的,只要愿意
 
  稍稍操练下,也可以考的过, 英语对我来说早就够用了, 我能快速看懂的基
 
  本上就能听懂,包括自己学的医学内容; 语言本来就是个无底洞;
 
 
 
  我发帖的题目--“我的英语人生 70后” 也是有感而发, 文字会让不同人
 
  有不同的理解和遐想, 比如有的以为我每天在不停的学英语在,这段时间恰
 
  恰不是,天天在忙工作杂事,在休闲娱乐,前几天还唱歌到凌晨,然后睡了几
 
  个小时在去打网球; 但是学英语的经历确实带给我许多回报, 十一年前来武
 
  汉,身无分文,没有任何人的资助,母亲早已去世,父亲不多久也在瘫痪养老
 
  院的病床上死去,学英语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考个四级以及后来考研谋生,我记
 
  得有过一次听力在语音上小突破的那一次,记忆犹新,年三十的晚上,喝了自
 
  来水,吃了一个馒头,在武汉的街道上走着听磁带,是新概念四,突然觉得单
 
  词一个个的蹦出来,不再连成一片片。 在我教学生的时候,当我看有的孩子
 
  看两遍文章就能复述下来,让我很是羡慕,有个好的环境和基础是多么幸福的
 
  事情,虽然他们未必觉得幸福。 我这样的70后,还算幸运的,至少有磁带,
 
  老前辈们恐怕连唱片机都没有,怎么学英语做口译的呢,他们智商一定很高
 
  吧。 一笑。
 
  学语言扣字眼要看什么时候扣和怎样扣字眼,我至少目前发现某一阶段突破瓶
 
  颈的窍门就在这里,45岁才开始学英语的钟道隆就说不可一字无来历,他可就
 
  是往死里扣(不夸张的说法); 我很反感那些喜欢比试英语武功的人,现在英
 
  语不好不一定以后英语不好,现在英语水平高不一定以后水平就很高, 高或低
 
  又有什么关系,付出多少回报多少而已, 同上--生活快乐健康才是最重要
 
  的!昨天看鲁豫有约,李小龙的兄弟, 看到李小龙面试时候说的英语,实际上在几
 
  年前我就搜索一些明星说英语的情形,当时搜到李小龙的一段音频(回首发现
 
  自己对英语的学习方法探究的程度确实花了不少精力, 再一次强调之前帖子里
 
  面提到有些学英语的特殊情形的人不用什么方法论,他们的情况不在讨论之
 
  列, 现在仅仅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讨论学英语的方法而已),鲁豫有约中李小龙
 
  儿时做童星的时候就可以听到他说英语,然后到美国念哲学,已经可以达到字
 
  正腔圆, 仔细仔细听这些明星,包括李连杰成龙等,他们是有相当的条件学英
 
  语,我估计可能有专门教这些明星速成一般口语的老外专家,但是他们说英语
 
  还是和母语人士说英语有一点点区别, 这个区别就是说英文的时候中文肌肉有
 
  牵扯,不能在位置上始终停留在英语为母语人士说英语那样,但是能达到他们
 
  那样的水平已经是非常不简单了,我指的是在一定的口语和词汇的范围。
 
  下午朗读字典也按照字正腔圆的读法来朗读,速度较慢体会到还是辅音没有做
 
  到腔圆, 可以看到李小龙的嘴型,嘴型到位基本上可以为做到字正腔圆做好铺
 
  垫,但是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关注口型的重要性,当时只是关注喉腔软腭下的肌
 
  肉,现在慢慢完善了,原来读英语感到有劲使不上,这估计是相当多的学习者
 
  如果注意体会就会发现的一个极其极其极其重要的现象,现在慢慢明白是怎么
 
  回事了,以后逐渐描述。 本来要讨论下李小龙武学成就的一些想法和十多
 
  年前一位朋友研究李小龙的特殊的体验,这些想发也影响到我学英语的过程,
 
  要陪老婆散步,改日待续。 今天读英文读者文摘的一篇文章,上次读过一遍,
 
  这次和读中文感觉差不多,发现这篇文章词汇还挺密集,现在朗读完全是随性
 
  而行,想读什么抓到什么就读,现在感到强烈的吸收英语的欲望,不是主观
 
  的,而是主客观混杂的感觉, 这实际是一种生理心理的现象,甚至还偏重生
 
  理, 这样说很难让人理解,先举一个例子, 千万别学英语里面提到(第几步
 
  搞忘了)会突然觉得喉咙发痒,要找老外说英语, 其中生理的因素我后来分析
 
  就是朗朗上口后说英语和说中文的肌肉(实际上都是那几条肌肉,但是用力的
 
  方向不一样)造成牵张的发痒, 还有一个是原原本本吸收了一些句子并融汇了
 
  一些造句的规律印象,潜意识在回荡,所以就会发生那种强烈的要招人说英语
 
  的欲望 (一笑),这样描述可能还是不能让人明白,估计也只能有这种体验的
 
  情况才好理解,而把说中文的习惯对应一些英文单词上去类似
 
  george_huang2008 写的那样去翻译(或者不完整的翻译)去说英语,估计不会
 
  有这种感觉,真正融会贯通后说英语完全是脱口而出,脑子里面预先构想的情
 
  况几乎不存在,反观对比下自己说中文就明白了。今天监考,带着耳机听了会英语,内容是economist.com里面文章的音频,推荐
 
  一下。 听文章的音频好处很多,其中有拓展词汇,阅读里面的词汇有些比口语
 
  访谈听到的词汇不常用,但是有长句句式,还可以了解前沿的一些资讯. 口语
 
  能造长句表达思想因该是口语高水平其中的一个目标,现在听这些文章,不像
 
  原来要去捕捉单词,几乎单词都能够听出来,但是不像以前那样刻意去捕捉单
 
  词,而是只听声音流(这点我认为是听力走向正途的方法),不能反应单词,
 
  而是能刻印出意思,(刻印这个词用得不太好,中文不好,没有时间考虑用什
 
  么词来表达这种状态,该日再具体描述),锻炼能模糊脑中回荡听到的声音就
 
  行了,而且要连续听,可能刚开始只能坚持几句话集中的精力就会分叉,但是
 
  只要放松带上一点点注意就可以回到正确的状态(这句话很重要,是我到目前
 
  研究后得出的听的方法的总结), 如果你集中,实际上很大程度都会偏离正
 
  确的状态,认真不一定就是好的吸收语言的状态, 举个例子,有些单词或者有
 
  些句子或者有些生活中的事件,在一瞬间而且是不经意的一瞬间得以刻在潜意
 
  识里面,到一定时候自动会弹出来,学语言要的就是人脑的这种功能。 以上
 
  说的是我个人认为通向至少是听力的核心的关键的技巧,算是送给朋友们圣诞
 
  的礼物吧,希望有志者都能摸索到正确的方法树立信心,早日走上康庄大道。
一件生活事件的精神分析: 今早去食堂,又遇见一个院领导(男,副院长),
 
  前天在食堂进门一瞬间遇见他,居然叫错称呼,叫成了另一个学院的一个领
 
  导,潜意识表面的原因是他们的姓的左偏旁都是单耳旁,然而另一个学院的领
 
  导恰恰是每天打乒乓球的球友,也是才认识的一个女书记,我分析原因是因为
 
  觉得这个男院长领导能力太软弱,和稀泥,虽然为人和气是个好人,女书记打
 
  球很有冲劲有赢球的欲望。 而今早再次遇见男领导,差点又叫错,但是话在
 
  嘴边吞住了。 早年专科毕业后,有段时间热衷于精神分析,甚至有一段时间
 
  半夜爬起来把梦都记录下来分析,后来发生的梦都能分析出我认为的本质的原
 
  因。
回到英语相关的联想方面来,人在应激或者突然应答下脱口而出是往往是最常
 
  用或者潜意识通过的路径最简洁不受干扰的词汇,简单的说就是最熟悉的东
 
  西。 有了这一指导思想后,今早读书,遇到不认识的词汇,一路带过保持状
 
  态,居然能保持很久(欣喜),虽然今天精神不好(想到说和听中文的时候,
 
  哪怕你身体和精神状况非常差,但是听说也没问题, 但是这时候听英语就不一
 
  样了,原因还是或多或少的潜意识在翻译, 一笑,需深思!!!),实际上之
 
  前第一遍读过很多生词今天第二遍就自动弹出意思来甚至还夹杂联想到生活的
 
  场景和中文对应的意思, 这种中文意思不是字典翻译过来的释义(字典释义准
 
  确但不一定符合一般人说话的习惯),而是自己口语话符合场景的释义,英文
 
  词汇最终要达到能和自己说中文的习惯的词汇融汇起来才能真正掌握,这是我
 
  认为在文字层面上的掌握词汇的终极目的。 举个例子:上次老外说我造的句子
 
  是legitimate(事实上我造的句子太中式),中文可以理解为你造的句子是对
 
  的,造的不错, 没什么问题,别担心了等等, 这种释义和字典上的释义表面
 
  上相去甚远,但这才真正鲜活起来。
英语的加速度: 学语言到了一定时候,速度越来越快了,那就是脱离中文后直
 
  接通过英文来学习英文,而且掌握了吸收和记忆的窍门, 现在觉得成功指日可
 
  待(只要嗓子不坏,身体健朗,时间有保证,现在每天就是读半小时到一小时
 
  的书,时间相对要熟练字典上所有的词汇还远远不够)。
计划在假期再扫荡一遍语法和多研究几个音标,以我自己的理解的一点点语法
 
  和自己知道的一点点翻译技巧还有其它贡献给大家。下午看了部电影,顺便复习了下单词,上图:
 
  看到这个躺椅想起了couch这个单词,大概在八年前在一个外教面前卖弄过(当
 
  时我们私下谈论女人,我说女人会read you thoughts 能把男人心思搞透彻,
 
  要小心,还能把你弄到couch上,意思是把男人搞疯掉需要看精神病医生, 当
 
  时老外大笑了很久,当时也不管意思对不对,只是把老外当靶子,会的词汇都
 
  倒出来,结果下次老外上课,突然要我上台做即兴演讲,汗),这个老外是个
 
  急诊医生,十分健谈,甚至有些夸夸其谈的感觉,我背的习语的意思指的是做
 
  精神病分析治疗的意思,刚才翻了几本字典,发现没有这个解释,有一本上面
 
  提到 couch doctor 指的是精神治疗医生的意思。 而我看的那本习语书,
 
  也是个老外编写的,我觉得挑选的都是比较符合实际生活的使用频率,以后附
 
  图,以及其它一些直接经历过的例子。回复grahamchiao 我只在十多年前那本习语归类的书上见过这个解释,刚才回来
 
  居然翻到了这本书,附上图, 另外突然想起车上还放了一本科林斯的习语小字
 
  典,估计应该有该习语的定义,一起附上, 建议初期和中期都不应该专门去学
 
  习语,原因是不实用, 当年初学英语的时候花了大量时间去背习语,算是一个大弯路。world is your oyster 在科林斯习语词典上的定义 附图
 
  有没有george_huang2008 说的---(Because oyster produces pearl, and its shell is hard and difficult to open, but once you cut and open it, you will get the pearl, this means you will get success after some hard work, and your future is full of hopes and happiness.
   
    This proverb means, there are good opportunities for you to strive for, you should go for it, and work hard to achieve it. )意思 需查大字典苹果佛说的---逻辑混乱,确实是如此,原因之一是小时候父亲强迫自己写
 
  什么日记小孩没有思想没有内容,怎么写得出来,所以养成记流水账的习惯,
 
  到中学也没有提高阅读能力,大学看医学的教材都很吃力,有的长句子要读
 
  半天才搞懂。 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思维习惯几乎都是以图像形呈
 
  现的,再就是和曾经那位研究佛学的兄才长期讨论抽象的东西形成的思维习
 
  惯,这和西方逻辑思维完全冲突。 要改正这一缺点,确实需要认真对待,培
 
  养逻辑思维,尤其说英语和写英语确实要如此。 刚才朗读,状态开始坚固,感觉有点用全身在朗读,而且越来越轻松不费力气
 
  (早年读书的时候由于软腭的原因,非常吃力,有时候读的浑身出汗)感觉一口
 
  气可以读上大本头的书籍十几页甚至可以读上一上午,而且沉浸在所读的内容
 
  里面,信念越来越坚定,说不定以后辞职在家好好专门读书算了。 奇怪怎么这
 
  么这几天就进入状态,这段时间读书的时间也不长,每天才半小时不到,待会
 
  路上思考下,(激动)  刚才看‘狮入羊口’(ppstream,汤姆克鲁斯主演),昨夜看了第一篇(现在
 
  看美剧都是挡住字幕,而且开始习惯不去弹出单词,如果脑中拼写单词要听出
 
  很多内容)虽然能跟上剧情但还是很多不能同步理解,只能猜测到对白话语
 
  转到什么方面来,刚才看第二遍意思则出来很多(和最近读书感觉一样),这
 
  说明以什么方式去听可以影响到听的结果。(记得一位朋友的说闭上眼睛可以
 
  听懂美剧,睁开眼看屏幕就听不懂了)如果集中精力靠翻译单词来听要听出很
 
  多内容来,但是脑袋发热快。 我那位同声翻译朋友早年学英语的时候练听力告
 
  诉我要猜,可我习惯靠图像思维来反应单词,接受不了他那种方法,现在回想
 
  起来他那样听的方式接近正确,应该是以声音直接反应出意思而不能通过闪现单词再转化成意思。 所以有的人一开始以记忆声音来学英语算是走上了一个捷
 
  径,但是在中国成长读书受的教育估计都差不多最后得的一个通病---单词
 
  拼写、不标准的读音、一知半解的语法(指的是没有完全活化的语法, 突然想
 
  到有的语法家通过语法来入门外语,我也曾经稍稍探究过,我猜测可能把语法
 
  钻研的极深,也可以切入英语的世界,这种方法估计也有相当的难度,不过话
 
  说回来,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难度,只不过看学习者性格和习惯适应哪种方法
 
  以及目标取向而已)混杂在一起,很难摒弃掉听力中的坏习惯(不是原原本本
 
  的吸收,而是在翻译着去理解,不是以句子和篇章来吸收), 时间不早了,看
 
  完电影后睡去,  顺便提一下,狮入羊口里面的那个教授和学生对话的时候,可以清晰地看见教授颈子下的肌肉柱, 大致在剧情中间的部分看的比较清楚。今天朗读时候把原来很早以前对纠正语音的一个猜测运用到实际朗读中,居然
 
  立竿见影,几分钟后辅音就有起色,响度增大,而且感觉用力靠后和居中,连
 
  贯性增强,分析原因就是起反方向的力量的消除极大的增强了说英语的肌肉用
 
  力的协同力量, 练习一段时间后录音再上传到博客。消除反方向的阻力,比正
 
  向加大模仿英语发音的力量要重要的多。如果按照正确的音标图示和朗读的方
 
  法,(前提是指导的书籍是正确并且描述一定的细节),也可以逐渐做到完全
 
  掌握发音,但是可能还是要一定的实践和自我领悟。 但是我觉得在没有相当
 
  的英文环境(比如在英语国家长期和母语人士交流)来通过听力的配合逐渐调
 
  整发音以及在该环境下屏蔽掉中文的习惯导致说中文的肌肉用力方向的自然放
 
  松, 通过研究舌位和口型和用力技巧来掌握发音是必不可少的。我说的掌握发
 
  音是让外国人都觉得几乎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口音。 除了好听撑门面之外,语音
 
  对于掌握英语有独特的重要性在于它的运动记忆功能非常高效。刚才再试了一下,结果还是一样,如果再这样练习几十次,每次都能有同样的效
 
  果,那就说明不是偶然的,估计以后还有可能向外国播音员水平挺进(只要受伤
 
  的软腭不出现什么意外阻碍的话), 刚才还领悟到一个曾经的疑问, 单纯的听
 
  声音模仿,一般的人是不可能达到外国人说话的那种效果,中文的肌肉牵制,
 
  可以让模仿的口音停留在一个极限, 人的耳朵直接听到外界的声音和听到自己
 
  的声音可能还是有区别,这是我凭经验的猜测,比如你捂住耳朵说话听到的声
 
  音和不捂住耳朵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还是有区别,这我没有去专门研究证实这
 
  一点,但是基本不去怀疑它。 一直看up close到现在,很激动,有新的发现。 开始只是看看中国人说英语的水平,包括在国外生活很多年的,李彦宏,韦唯,吴大维,何振梁等等,看到大山的访谈时间最长,一直到现在,发现一个问题,裤子还没来得及穿就冲到楼下办公室拿上三本字典牛津,科林斯,朗文, 当大山提到加入姜昆他们的相声小组时用了一个词mafia, 我瞬间一秒不到就反应出来他指的是姜昆他们说相声的那一小圈子人,mafia估计大家熟知的意思是黑手党, 但是我当时肯定字典上有别的释义,先翻开科林斯,有点不太契合,接着朗文和牛津,虽然出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呵呵。 具体明天附图详述。
 
   另外,像李彦宏,韦唯,吴大维这样不同教育背景和生活圈子里说英语都算是非常好的情况拿来参考,明天一一阐述,呵呵今天中午翻出很久以前的一本
 
  书,上面有几篇文章读的最多,突然想看看现在再读会有什么体会,今天一口气
 
  朗读的能力最强肌肉的弹性也最好。 读字典的时候,发现只要熟练吸收后,确实
 
  可以在以后的思维中运用到造句中来,而别的方法恐怕就算能听出来,要全方位
 
  的理解意思并能灵活运用也相当难;人的天性很难切实相信推理出来的东西,人
 
  喜欢眼见为实。早年通过英中对照来记单词后来总结的经验就是,1 用单词表,汇总完全不认识的单词和意思记忆的模糊的单词,中文可以缩减成自己习惯的口语释义,强迫自己快速循环----先读一遍单词声音,大体可以就行,不能错的太离谱,然后紧接着说出中文意思,同时在说中文的释义的时候眼睛盯住单词的整体印象,然后接着往下第二个,到第三个,第四个,等到第一个意思有点模糊的的时候就要重第一个再来过,一般成年人三个单词就可以循环了,然后遇到不认识的药马上看中文释义,然后放慢速度在往上三个再往下走,不能想意思 三个要点,一要快速,强迫自己快起来,二要在说中文意思的时候顶住单词,三把握自己循环的节奏和韵律, 其中第二点相对最重要。
  如果刚开始热身后,会出现单词弄混淆的情况,是进步现象;
 
  要学会忘记,要是想一下单词意思就出想来意思反而是坏事情。
 
  还有其他问题在实践中慢慢再述。 祝成功。
 
  以上说的不是学语言的正确方法!!! (参见最初帖子的相关内容) 只是为
 
  了应付考试之类的,而且对以后学语言后患无穷,除非慧力很强的人可以巧妙
 
  利用和转化。 急功近利也是人的本性。但往往欲速不达。上善若水533还有其他跟帖的网友说我有毅力,如果在五年前有人当面这么说,会觉得很掉面子,觉得自己很笨,因为那时候确实在花时间用功,但是有效时间并不多(前面的帖子做过描述)。
 
  现在说我有毅力是不符合实际, 我现在每天只花了半小时多读下书,耳机偶尔挂着听听英语而已,怎么能算有毅力,何况有原来的基础,而且不对英语排斥而已。
 
  但是有大块连续时间后准备沉静下来,那个时候可以说刻苦或者好学之类的还算说得过去,希望那天早点到来。
 
  一般普通人估计人生多读懂些后,可能会坐得住下来看书学习,晚上被学生请去聚餐卡拉ok后才回来,发现曾经在卡拉ok里给老师鼓掌变成了自己被学生鼓掌,人们往往感慨时间怎么越往后越觉得快,可能是因为无忧。
 
  将来有了孩子的话,一定会让他学历史,多带他去各地各处看看,外语就算是20岁后再学也不晚。
 
 
  春风拢袖暖提到-----二是你提到每天朗读可以提高听力,我觉得这点很有启发,这里的朗读是指模仿,还是也可以自己单纯的朗读一些文章呢?
 
  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听熟后模仿,因为模仿太花时间,自己除了上传的那一段赵
 
  小兰的音频是刻意模仿的外,其他几乎没有专门花时间模仿,都是自己朗读中
 
  校调读音,随着听力的熏染逐渐改变,偶尔琢磨下某个音标然后运用到实践中
 
  来,逐渐改变。 但是有冲劲的话,极其刻苦和正确的掌握音标能很快把语音练
 
  好(但这不太现实,除非有过来人指导,以及自我领悟力很强)
 
 
  现在确实能够读懂欲速不达的道理,所以决定从头开始,包括小学学过的单词
 
  都老老实实的把字典的释义都读过, 音标也决定从零开始。刚才监考,去之前把mp3里面听力的文章换成了波士顿法律的音频,安静的思考
 
  了几个问题,方法还要继续探索,发现越探索越发现做人还是老老实实获得的
 
  利益大,多年前研究佛经有一句话叫直心是道场,耐人回味。
 
  之前帖子里面提到学习者总喜欢把经典的东西变化些花样出来,往往得不偿
 
  失。
 
  现在自己的水平还是不应该看美剧或者电影等视频来提高听力。 绝大部分状
 
  态下,听觉和视觉还不能做到泾渭分明。 浪费巨大时间。 看电影等视频还是
 
  潜意识在偷懒(汗) 要老老实实的学会听和理解词义。 学会听是第一
 
  步,也是以后能听懂篇章的基础。 再就是还是要听密度高的听力资料,语音
 
  连连不断最好。刚在外跑了一圈回来,稍有疲惫,中午和一个60后谈人生,发现人奔事业奔前
 
  途原理都是差不多,所以有40不惑,30而立之说。 前段时间在驴子上下了个
 
  音频,是外国的一个作家写的一本很畅销的小说,叫“秘密”, 没怎么多听。
 
  简而言之,和学习或者学英语一样, 没有成功说白了本质最主要是首先都没搞
 
  清楚状况。 人生往往转了一圈,有了实践,才回到理论上领悟一番,幸运的
 
  人可能早些发现,有的发现的太晚也就破罐破摔。
回到英语上来,昨夜再次听了听王洛勇说英语,发现带着翻译状态造句时候说
 
  英语和直接脱口而出潜意识中的句子,两者的语调还是有一定差别,但目前还
 
  没发现这些有什么太重要的意义。 现在自己口语努力方向指导的方针,还是
 
  要在要表达英语的内容范畴内多听外国人是怎么说的,多听些专业访谈,6,7
 
  年前用朋友的电脑下并刻录了一些很好的资料,现在发现年轻的时候太冲动太
 
  有激情,听不懂的东西(专业领域的访谈和学术讲座)看不懂的东西(外文的
 
  专业教材或者阅读资料)真是舍得花钱搞上一大堆(赞, 一笑),现在发现真
 
  是太好的资料了尤其是现在美剧等东东都销声匿迹, 等会附图。 当时毕业后
 
  决定不搞英语的时候差点把它们弄丢了, 有两大盒刻录的光碟,够听上一阵子
 
  了,到时候把转录一些音频也上传分享给大家。 放假后做些整理,把自己的心
 
  得和学到的东西统统上传到博客,供大家分享。一开始“选对”好听力材料,内容难不要紧听不懂不要紧,但一定不要弄丢了, 战线拉长了就会很有效用,如果是有短期目标,那就针对性的选材料,这也是我感觉的一个经验。 不要浪费子弹,不要大炮打蚊子,语言就是个无底洞。  早上听了几分钟原来的一盘托福字汇磁带(最开始帖子的贴图发过照片,共有5
 
  盘),现在听懂该磁带没什么太多的问题,但是温故知新,还是有不少值得学
 
  习的地方,该磁带内容密集度高,由于不小心弄掉了书本,相当长的时间内听
 
  不懂磁带的内容,或者不能很好的分离出每个字汇; 其中好像有一盘磁带已
 
  经断了,曾经用胶水粘过一次,改天转换后上传,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词汇
 
  磁带,也是非常好的英语磁带,也是我听的最多的磁带之一。晚饭前读了会书,大概有五六篇文章,感觉进步多了(有一段时间没有读
 
  书),自己感觉读书上进步的指标是朗读时候领会意思的多少和越能接近通读
 
  说明在进步(哪怕是原来读了好几遍的文章,在读的时候原来读懂的未必这次
 
  就能同步的弹出意思,能够边读的同时不带揣摩意思的情况下依次同步领会意
 
  思才是比较理想的状况,就像读中文一样), 如果只是看文字朗读,初级阶段
 
  基本上应该是在中文的意识里面打转,很难达到理想的状况; 我猜测是整体
 
  实力在提升的情况下才会有这种进步的现象,这种提升不一定就是词汇等积累
 
  的多少,而是保持英语不受中文影响的坚固状态的持续程度。 昨夜看一个
 
  美国电影到两点,片名《当幸福来敲门》, 电影刚出来的时候看了一次, 这
 
  次看的时候边看边遐想,触动的感受比上一次强烈的多, 同时发现不知不觉
 
  的在看电影的时候容易注意到一些场景的小细节这两天忙于杂事,周二开始,前几天看美剧“别对我撒谎” (另有翻译 --“千谎百计” 似乎前者的翻译要有意味些 ) 里面碰到了前些时看美剧发的图片 whine 学到的单词开始再次见面, 今早在听另一盘托福字汇也听到了 confound , 侧面说明了它的有效选择性, 强烈推荐学习词汇的朋友精听下, 改日继续上传。  除了本身的状态、方法还有选择的材料内容外,还有些其它影响记忆速度的因素。 前些时候下载一些电子词典,其中科林斯的高级学习词典觉得挺好,只需要按下光标下移,只需要集中例句意思,这样主观感受要快的多。多下载些电子词典,有心得后再交流,待续。
  同事去开会,刚才看见她办公桌上的一本书《围炉夜话》,随手翻了下,颇有
 
  感慨,年少时候看这些古人总结的话估计没什么体会,其中有一句和学英语颇
 
  有关系,而且我觉得是直接的影响----- 饱暖则气昏志惰,饥寒则神紧
 
  骨坚。 气昏志惰的情况是记忆里最差的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出现
 
  的几率要增大的多。 记得大概在13年前左右,把同学姐姐送的一本四六级
 
  的一个很旧的单词表上的单词抄到几张纸上面,单词下面写上很小的中文,那
 
  个时候估计不怎么会读,反复看熟,当然还是不能形成条件反射,有的也只是
 
  知道大概位置, 在一个下雪天,我爬到一个满山有很多大石块小山上,母亲
 
  的坟墓旁边把这些单词撕成小条子, 看着单词马上就说出中文,能做到的就把
 
  这些小条子包裹起来塞到石缝里面,第二天再来检测,就两天的时间,这些单
 
  词一看就能说出中文的意思,直到几年后这些单词看着都能快速说出中文大
 
  意 做晚饭的时候,无意看到dvd里面的波士顿法律,relate 的这个意思再一次出
 
  现了,反应停顿了一秒才抓出意思,但这不要紧,因为当时学这个单词的时候
 
  是边听边截图边查字典,当然影响反射出意思的速度。 但由此可见,至少在某
 
  个层面这个单词还是比较容易出现的频率; 下午边和同事聊天学习孩子的教
 
  育问题,边听了下bbc的新闻,因为很久没有听新闻了,比较了下发现稍稍注意
 
  下,意思非常清楚包括每个单词和篇章,相比之下,听economist上的文章就要
 
  难些,我分析其中一个原因是新闻的句型比较单一,也有内容方面的原因。
 
 
  早上打了会羽毛球,挥汗如雨,多希望年轻的时光能从来,那一定会少玩或不
 
  玩,多学。在看美剧犯罪心理, 遮住字幕听到condescend, 这是早上在托福字汇里听到的字汇, 太给力了。 一笑。 刚才看到dvd波士顿法律, 辩护律师提到----波士顿是个home of Tea Party.... (背景是辩护一位带领一群女性脱光上衣游行来吸引民众注意并捍卫民主投票的女士)
 
  搜了下Tea Party的意思:
 
 
  “茶叶党”(Tea Party)是怎么来的?作者:thinker1982 来源:thinker1982.blog.sohu.com 更新日期:2010-2-22 13:48:37 点击:1400 2009年2月18日,奥巴马宣布2750亿美元的住房救援方案。
 
   2月19日上午,NBC财经频道记者里克·桑塔利(Rick Santelli),在做3分钟直播节目时突然“揭竿而起”,他痛批奥巴马政府的一系列救援方案,让200多年前的美国建国者“在坟墓里都睡不踏实”,公开呼吁美国应该再现“茶叶党”。他开玩笑说,他要在2009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组织一起“芝加哥倾茶事件”。
 
   一呼百应,很多对政府救市计划不满的美国民众,立即在互联网上玩“集结号”成立“茶叶党”,他们开始了以小政府、低税收、少打扰(私营经济)等目标为主的群众运动,并在2009年4月15日(美国纳税日)在现实中发飙:据称上百万民众参与了此次游行示威,包括美国国会前议长金里奇和 什么是“茶叶党”(Tea Party)?
   “茶叶党”(Tea Party)毁掉共和党?
   为什么会出现“茶叶党”(Tea Party)?
   “茶叶党”(Tea Party)的领导人是谁?
 
  
  
  
  南卡罗来纳州州长桑福德等共和党高层人士,这两人是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热门候选人。
 
   示威者认为,由于奥巴马拿纳税人的钱去刺激经济,今日美国民众面临的苛捐杂税和当时波士顿倾茶事件的情况很相似,所以要继承祖辈当年的抗争精神,故名“茶叶党”。根据“茶叶党”网站(teaparty.com)的解释,茶的英文单词(Tea)也是“税收得够多了!(Taxed Enough Already!)”的缩写。
   记者圣泰利,这个每天负责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里出镜播报黄金期货交易行情的中年人,因为揭麦克风而起,被许多网民封为英雄。
 
   白宫新闻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对圣泰利发大火,他在2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手举一份住房救援方案的简介,前后9次点到圣泰利的名字,建议后者去好好读一读再开口。而圣泰利立马回应:“我说的不是细节问题,而是一个基本道德问题。”
 
   ●相关阅读 波士顿倾茶事件,又称波士顿茶叶党事件。1773年,北美殖民地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抗议殖民者的苛捐杂税,把东印度公司3条船上的342箱茶叶倒入波士顿湾,这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暴力行动的开始,也被认为是导致1775年4月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声枪响的导火索。
 
刚才看了下豪斯医生(豪斯医生自己在精神病院治疗的一集),思考了下,发
 
  现通过看美剧来学英语需要从两个层面来下手,一个是技术层面,这也是原来
 
  一直的琢磨的,比如怎么样的状态听,还有吸收词汇等, 另一个就是要进一步
 
  融入和吸收,比如已经能基本听懂也能欣赏剧情的情况下,如果不调整心态,
 
  很难再去重复看已经看过的剧情,但如果不反复看,不太可能完全彻底吸收语
 
  言,这就类似通过别的方式学英语也会碰到类似的瓶颈,始终停留在一个层面
 
  相当长的时间不能深入,一般的方法是通过耐心吸收生词来慢慢提高, 如果通
 
  过看美剧的话,应该深入到人物角色的对白来透视导演或者编剧要传递的中
 
  心,就目前看到的美剧主题都还是传递着许多真善美的信息,哪怕是正邪的较
 
  量最终也会引导到善的一面, 通过这种下手的路径才有可能对剧集反复观看不
 
  至于乏味,虽然买了波士顿法律碟子反复观看也主要是因为里面的两个活宝搞
 
  笑和closing的言语精彩, 如果要是平衡的掌握各种语言风格,哪怕是本来不
 
  喜欢看的内容也要学会去欣赏,而且是发自内心的,这样才有可能被同化(技
 
  术层面来讲),这种同化当然是有益的,才有可能接近幼儿时期的语言情
 
  境; 现在突然有一种想看英语小说的欲望,原来从没看过英语小说,改
 
  日找一本,看看很多人说的通过小说来学语言是从哪个层面的下手的。 又遇到了relate , 听的时候蒙住了字幕是这是自动弹出来的词汇,说明对relate印象深刻了,但是在听的时候不应该分割词汇,应该整个声音熟悉后再去分割出生词或进一步学习一词多义交流或者口译能这样已经ok,要是从模仿的要求来看
 
  话,响度不够,每个音要是能从根部发出来那就很ok, 比我的发音好多了,
 
  一起努力。
 
  在看《浮生六记》, 前几天一直想看下这本书但是忙乎在,刚才下载了电子
 
  版,被吸引着边看边小思考了下,有很多想法, 但大部分是更加验证之前的一
 
  些猜测,慢慢再述。 昨天帮一个朋友去替考公共英语五级,下午口语考
 
  试之后发现之前思考的一个问题渐渐理清了答案,说英语有一个难点在表达的
 
  时候,如果要表达的意念和思路方式不是从英语那边照搬过来的话,可能(应
 
  该)还是存在一个汉译英的过程,尤其是这种表达英语里面没有或者要找到近
 
  似替代的方式很难(可能需要琢磨像笔译那样), 如果英语熏习的程度不
 
  够,或者熏习的英语范围对要表达的中文意念没有帮助和借鉴的话,那么表达
 
  的时候尤其是口语快速不假思索的表达的时候会极其力不从心; 当阅读量或
 
  者听力的吸收内容的程度没有达到极其广泛自由的时候, 要快速表达思想的一
 
  个途径可能要通过操练一下汉译英来获得, 比如操练公认水平的汉译英的著
 
  作,原因主要有(我现在能想到的) 在按照中文意识的顺序表达时候能找到准
 
  确的词汇,还能培养快速正确下手汉译英的视角和句式习惯, 因为那些大师
 
  级的人物英语水平足以把外国人可能表达该意念的词汇和句式准确的融合在一
 
  起,而且正因为是汉译英,那么文本传载的思维习惯和句式更能和我们要表达
 
  的思想链接在一起, 这样的话就可以极大的提高水平一般的表达方式---
 
  -比如,造句在不断解释性表达,用词不准等等。 实际上英语水平很高的
 
  阶段,比如阅读或者听力或词汇很广很熟练的时候,自然会慢慢开始潜意识的
 
  融合,但是如果现在操练高水平的汉译英,对表达中文意念水平会起着一个催
 
  化的作用。 以上是有感而发,中文水平也很烂不能把意思很好的表达出
 
  来,期待以后边实践慢慢描述。 刚在《浮生六记》 里面 看到 sort out
 
  这个词组 ,也是在 2011-05-22 22:59:59 我的帖子提到过另一个意思, 如
 
  果经常碰到某个词,说明值得掌握。
想起来别人泛泛的问用什么听力材料,我印象中觉得初级听力、中级听力、高
 
  级听力那一套就很好,好像是何其莘主编的,高级听力里面的新闻听力虽然是
 
  很久前的新闻,但是词汇好像密集而且经久不衰,我猜测不像‘给力’,‘神
 
  马’之类的词汇十几二十年年后估计难得遇到了那种。 吃饭时候碰巧看到两个词,都是前不久美剧中看到的,是巧合吗,侧面可能说
 
  明一点,假设限定范围来学习英语是极其高效的。先上图,洗碗散步后在述今
 
  日思考的一小发现。
  曾经一度认为通过英文来背单词要胜过中文来背单词,实际过程中并没有发现
 
  记忆的速度得到提高,只不过主观上觉得对单词的理解相比看一般的英汉字典
 
  要准确和开阔得多。
 
  今天突然发现记住单词与否的第一步可能在是否深入到文字层面下的语义, 但
 
  是问题就从这里开始了: 如果是通过汉语来记忆,一看到汉语就知道意
 
  思,这时候就不会深究记忆的触角一般进入不了深层意识(除非通过不断循环
 
  熟练再进入深层和广泛的和该中文词汇挂钩的意思进行链接,或者不同情形造
 
  句或者阅读中再现等类似的方法----但这需要大量的时间); 如果是
 
  通过英英字典来记忆,每个意思都有个定义,还要读懂例句转换成中文来理解
 
  (姑且不论那种通过不翻译而直接猜测来反应意思的情况),表面上似乎做的
 
  功大于通过英汉字典的方法,但是本质还是在中文的意识圈子里面,如果不够
 
  牢固还是会被时间冲刷掉(如果以后继续学英语再遇到会起一点点的辅助作
 
  用,如果不是那原来学的那就是白雪了), 所以本质在是否进入深层的理解
 
  (另外搞懂记住和形成反射和熟练运用也还有区别),而不在乎是否通过英文
 
  释义还是中文解释来学习英语单词。 这一点思考明白后,那些纠结在是否看
 
  英英字典来记忆还是通过英汉字典来记忆单词的学习者就应该不至于太多的疑
 
  惑了。 但是以上是针对记忆的速率来分析,而不是记忆的效用, 两者还是
 
  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一般情况都是先要吃饱再去吃好,当然也有是要吃得好不
 
  一定都吃饱的情况,这都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和要求而定。 想起曾经电话请教过
 
  一个号称熟练背诵字典的前辈(我相信他能熟练掌握字典上的几万词汇,至少
 
  都认得并且大部分都能造句),我问他是用英英还是英汉字典,他说还是用英
 
  汉字典快些。
 
 
  还有刚才提到的另一种情况--那种通过不翻译而直接猜测英文释义和例句来
 
  反应意思的情况,理论上应该效率最高, 但也有实际的问题。 刚才又搜了下王洛勇优米网的视频访谈, 真实!!! 太崇拜 :-) 最后 被问到推荐一本书, 他说是黄帝内经, 说没有看过黄帝内经的人不能算中国人, 为什么?
 
  我的分析是他在国外极其勤奋的状态中,体会到生理对心理的互相影响,以及人生经过历练后,产生爱国和事业的统一和一系列情感和人生哲学和学习思维方法的感想。
 
  早年发现减少饮食可以提高记忆力。 个人认为确实如此。 刚才一直在网上搜寻线索(曾经经常这样,当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淡化后,疑问会
 
  让自己十分沮丧,就会不断寻求答案,想到禅宗经典的公案------二祖尚且心都
 
  不能安,断臂求安心;佛经里面提到人性弱点---- 贪、嗔、痴后面还有--慢、
 
  疑, 疑真是要人命),不断理清自己的思路,对于方法论心中还是有不少疑
 
  惑,幸运的是(姑且这么说吧)找到一些线索,先实践下。这几天发现这样学
 
  下去阅读和听力估计都不会有太大问题,至少可以拉到中文的水平, 说这方面
 
  就看不到希望,一般的交流现在水平就行,要是雄辩,和外国人里面的精英雄
 
  辩,至少目前的方法论里面还是空白。 先实践下边思考人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自己发帖的时候都是有想法有所得才自然而然的
 
  描述出来,如果要说有什么秘密技巧,实际上都在最初的帖子里面都说了,我
 
  算不上藏私的那一类人,至少还有些公益心,发的东西都是原创和多年的经验
 
  总结, 二棵菠菜可能要的“有价值”的经验可能我这里没有,或者你没有仔
 
  细把前面的帖子仔细看过研究过,我能确定的经验都是经过多年实践验证有把
 
  握才放出来,没有把握的也会注明%号, 真正把别人说的东西读懂后并或多或
 
  少有实践,就会提出相关的问题,而且从提的问题里面可以看出来确实琢磨
 
  过,我昨夜带着疑问在网上寻求解释那样的情形,多年以来持续了无数次,学
 
  语言并不难,搞懂学语言的过程耗费的精力和思考某种程度要超过学语言身。
 
 
 
  为什么发帖之前可能也提到过,我都快奔四了,不需要自言自语,每天有感而
 
  发做个探索的记录和描绘,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有人针对我说的提出研究过后
 
  的针对性问题,很希望听到和我一样在摸索中的声音,或者给我指点,自从发
 
  贴过后一段时间没人回复,我估计这个论坛来的年轻人居多,初学者或者徘徊
 
  者占绝大多数,如果我再以后有什么疑问在网上或者书籍上找不到能够推理出
 
  答案或者线索的话,就像我前面帖子里说的会去为一个、两个问题去登门请教
 
  过来人。
 
  李阳为什么说学英语要自救,自救并不是没有方法, 但饭要自己去端来一口口
 
  吃。
 
 
  至于资料,要上传的话都要把视频或者磁带转录成音频,现在没有时间,也没 
  有绝对的必要,(先听好新闻或者普特英语上的访谈或者前面提到过的一些资
 
  料都是不错的材料)要是有学习者基础比较好的话可以网上搜
 
  ResearchChannel, 我估计不好找到有效音频,所以以后有时间录好后上
 
  传。 刚才和人谈事情激烈的说了一小时多的话肌肉紧张,早上读书的时候软腭肌肉
 
  就很紧(相比原来),说中文和说英语还是有很大程度的冲突,2000年的时候
 
  朋友把李阳请来我们学校演讲,发现那个时候他的嗓音已经很宽厚深沉,估计
 
  都是长时间充血,而对于李阳通过手势还有更夸张的体操动作来练语音-------
 
  这一点估计极少有人能理解,而当时我有过软腭受伤的经验,所以深信李阳的
 
  方法,把肌肉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归结为自己软腭的原因,实际上是发音的方法
 
  没掌握,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太多弯路(无奈)。 当时发现快速大声朗读后确
 
  实有李阳说的立竿见影的效果,更是在这一方法上坚持许久-------------有效
 
  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方法!!!!
 
 
 
 
  有时候发现读书的时候要关注自己的声音,不然效果也不甚明显,但关注每个
 
  词声音的和读多了进入状态自然弹出意思相比较,应该还是后者是正途。但还
 
  是有疑惑。
 
 
 
  但在平时听mp3的时候,相当多的时间都是在翻译,极难克服,往往在无意识中
 
 
  完成听力的理解,而不是在听声音, 引发了一个思考问题,是不是一定要集中
 
  时间段来听??? 钟道隆因为听英语而导致出车祸后住院期间听力有质的
 
  飞跃和郑赞容饥饿后连续听英语导致小突破(看来要节食,一笑),估计还是
 
  可能需要连续的听来提高听的定力以及屏蔽中文意识的习惯能力。
 
 
  昨夜发现需要反复目标的听听力材料可能是通向高级口语的一个途径。 路还
 
  长,慢慢摸索。忙活一天才回来,白天仍然不时思考一些问题,就像以往,当时没有记下来时
 
  候便忘了当时想到些什么,买了几本书,一本SAT是为了明天给一个领导的孩子
 
  出国念书准备明天给孩子讲授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突击词汇的技巧,一本法律英
 
  语是偶尔发现很好,主要是因为有音频,内容是美国的法律制度,还有一本是
 
  GRE的词汇买它主要是因为用韦氏字典简短的英文释义,可惜附有中文释义很干
 
  扰眼球,本来打算细水长流来学字汇,现在觉得要趁寒假突击下,先把不熟悉
 
  和不认识的词用英英释义扫荡一下, 如果用大字典,速度太慢,在书店看了下
 
  居然还没发现原来见过的韦氏小字典,但在大学的门口的书店应该有,但是用
 
  这本GRE的字汇书也有好处就是省去了其他少见的词汇,另外是尝试下现在用英
 
  语吸收英语的能力如何,按照我的推断如果用我以上提到的方法换成用英语释
 
  义,一样可以做到词汇基本不会忘记,而且在听力的时候可以自动弹出意思,
 
  好处是用英英释义记忆正反馈频率高,而在听力的时候可能直接领会的是意思
 
  而不是转换成拼写再弹出中文意思。 前些时候也购买了两本法律英语书籍,
 
  喜欢有挑战的东西,觉得好的东西统统买下,就像原来能力很差的时候看到书
 
  店有原版的教材,一口气胡乱买了一大堆,但是搁置了七八年,原因是看不
 
  懂,但有信息将来能看懂,直到现在才拿出来读读,也只能算勉强看懂,速度
 
  太慢。 所以现在要扫荡词汇,提高能力,为将来涉猎各类专业书籍做准
 
  备。 天道酬勤,能想到的只要有方法和时间和健康的身体没有什么达不到
 
  的。 看到那些用什么词根记忆图像记忆联想记忆等等,我实在是不推荐,
 
  我本人极难相信有人能通过这些书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 对于我不了解的书
 
  籍内容我选择的关注点有作者的水平和敬业的程度而不是商业性的目的,有的
 
  书作者不一定是权威,但是思路正确符合我的需求我也会选择,比如我自己想
 
  学法律英语,铺天盖地的都是这类书,什么是有效地书籍里面技巧不少,那种
 
  泛泛拼凑的书,学究式的有什么用,入门的书籍就是要能够导读,让最短的时
 
  间给予外行一个概貌,词汇要是现在别人在使用,内容要深入浅出; 有些书
 
  封面和书名的口吻很商业化,但我也一一看过,怕有漏网之鱼,就像前些时买
 
  一本法律的翻译书,作者有深厚的翻译经验,把自己的经验总结些句子罗列出
 
  来,入门非常实用。 我对自己选择书籍有很强的信心,看看作者和出版社还有
 
  前沿和内容的指导思路,就可以看出书的哪些书的使用价值高些。
 
 
  曾经有本书上面罗列了很多语言专家谈英语的学习方法,前面的几个都是些语
 
  言学家老祖宗,当时看到他们说学英语要有人文胸怀,或者要吸收思想就吸收
 
  的语言,当时都觉得他们是水平太高,太学究说话说方法不考虑晚辈人实际的
 
  需求,现在发现他们说的才是真理和实在话,并没有不负责,教人一招一式,
 
  当时确实管用,但长久不了,对于那些真正的有心人,有些话将来领悟后获益
 
  才是终身。 改变了学习方法,多谢了,多说多写,主动才是好方法以前我就只知道背单词,背新概念,背完就忘,原来这个是误区
 
 
  “主动”当然是好,“被动”是积累,被动的过程(如背单词,背新概念)如
 
  果有主动的成分在里面,那就胜过没有积累的主动(没有基础的多说多写)
 
 
  不管什么方法,本质如果能进入深层语义效果才凸显, “背单词,背新概
 
  念,背完就忘”---这是极其正常的现象(最初帖子提到的几类人除外),
 
  不是误区, 只能说这是积累而已(这种说法是事实但给人很无力,问题出在方
 
  法论和心态上,稍后举例描述),但最初的时候恰恰需要方法论来坚定信念和
 
  指导行动,在初始阶段的时候似呼永远看不到头,那些有幸突破这一关的人都
 
  有强大的动机支撑,但是过来人再学另一门外语心态和速率要强大的多,原因
 
  我个人觉得是方法论上走过了一遍,对实际情况有一定的预期,不论心态和方
 
  法上弯路要少的多或者没有。
 
 
  今天尝试背了下《高级口译》上的一篇文章,中英文都看, 一段话看一两遍就
 
  可以复述下来,但是8 9年前买到这本书的时候,一起学英语的朋友叫苦不迭,
 
  他说连看着都吃力怎么可能背得下来,甚至有些段落中文背着都拗口; 在没
 
  有积累的基础上,单词不熟,虽然似乎每个单词认得中文意思,但没有进入语
 
  义,没有熟到一定程度,单词在潜意识没有形成网状,强行把一句话记下来做
 
  到基本不忘是件很非常困难的事情,更别说脱口而出。 钟道隆看英语能一目
 
  十行,听就和听中文一样,原因是他扎扎实实吃透每一个单词。
 
 
  强行背诵坚持下去也会有柳暗花明的时候,通过背声音效果应该是效率最高
 
  的, 能坚持与否与其说是靠毅力还不如说是看心态和方法上的预期,很少有人
 
  通过看文字背诵文章来学成英语的,不是说没有,估计比较少。 祝成功。昨天突然想翻开很早前买的一套书,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杨自伍主
 
  编),共四本,十多年了没有动过,估计是当时初学英语的时候期盼将来哪天
 
  能看懂该书为目标,虽然当时英语水平才起步,但是购书的选择能力还是比较
 
  自信。
 
 
 
  为什么突然想看看这本书,我分析了下心里的动机: 这几天虽然忙,但闲
 
  下来的时候听英语mp3发现状态很好,主观上能比较稳定在英语声音上面,而且
 
  感知意思也很同步,最初发现的时候认为是一时的状态,就以往的经验这种状
 
  态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 但这次直到现在还是能保持切换到这种状态,我没有
 
  细致的分析,但是估计是听的习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比较坚固了, 就好比人累
 
  了头脑很昏沉的时候听中文还是会飘飘的进入耳朵不需要非常刻意; 又比如
 
  人很累的时候听中文,如果听的内容难的话需要集中精力听才会链接上下文和
 
  逻辑关系,但是听一般的内容还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我稍稍注意了下,发现确实听的习惯已经开始逐渐养成,不再像以往那样纠结
 
  在中文和英文之间,在我觉得这是一种惯性习惯,和英语水平没有多大关系
 
  (或者极少)但是和集中听英语的强度有一定关系(就像词汇量不是很大的学
 
  习者,只要集中的强度到一定程度,可以将基本的常用词汇熟练的吸收掉,听
 
  的内容里面有生词某些情况下可能也不会影响到意思的理解和猜测, 因为常用
 
  基本的词汇构建起句子的框架,包括介词! ),但是对加速英语的提高有决定
 
  性的作用。 也更加感悟了千万别学英语里面说的--如果要打乱几个步骤
 
  的顺序或者更动某些小细节的话恐怕都难以逃出中文里面的恶性循环这一说
 
  法。
 
 
 
  现在发现要是刻意的操练下,应该很快就能口语流畅,而且造句子都应该
 
  legitimate并能往老外说话的风格靠拢,而达到表达复杂点的思想只要再多听
 
  下并操练下相应的文本,比如像TED演讲那种风格内容,也能做到形似(但这需
 
  要的时间和多久能达到没有把握,因为没有专门听过相应的内容和严格操练的
 
  经验,但是像绝望主妇里面那种说话风格主观上感觉只要操练就能很快达到,
 
  按道理来分析,两者只存在风格的差异、内容的熟悉程度,还有长句子搭建区
 
  别而已,本质上应该是一样的)。 因为平时听的内容一个是阅读的文
 
  章,再就是美剧, 对演讲和学术讲座的内容几乎很少听,我猜测要是对学术演
 
  讲的内容熟悉,只要熟练风格套路应该也不会很难。 但要做到实质上
 
  的提高,还是要操练和更加熟悉英语中精华的部分,这样别人听起来觉得更加
 
  同化和有水准。
 
 
  计划下一步还是深化朗读语音方面,听的时候坚固状态并跟进字汇; 而且应该
 
  试着精读一些文章(这一步不能完全确定是否正确,摸索后才知道), 我猜想
 
  这些文章应该是相对是些语言现象的源头,在听的时候能感知某些时文内容
 
  (比如像报纸)的前提下,在精读下这些文章可能更容易加速语言的学习和吸
 
  收。  刚才边吃饭边看一部新出的电影,其中有一句话里面只微微反应了talent这个单词,但是感觉到这句话的前面说的意思就是“达人选秀得了名次。。。”, 打开字幕核实下果然如此, 应该是没有像原来那样认真听但也会由于原来积累的惯性自己领会意思,这应该是进步的现象早上读书的时候调整了下方法,逐渐缩拢嘴唇,看看过些时候的效果; 听了
 
  下前些时自己录的字典朗读字汇,感觉要好的多,结合前面帖子描述的现象,
 
  应该是进步的结果;
 
 
  昨天散步时候思考了下说英语时候的心理动力,就像中文储存一样,英语记忆
 
  也应该有个库存,如果要表达的内容是库存里面的句子或者相类似的表达在该
 
  库存里面可以借用,这个时候就容易; 但是昨天自己揣摩了下,如果第一
 
  时间表达,说出来的就是嘴巴上最熟悉的,但是由于原来吸收的过程混杂英语
 
  和中文的话,表达可能未必贴近地道,但是如果稍稍停顿下也许可以弹出更好
 
  的表达,前提是储存过类似正确的表达句子或者是听过,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
 
  外语教授描述自己学具体描述自己学英语中的一个问题,他说自己做过多年的
 
  笔译口译,然后在国外授课演讲的时候有时候仍然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自己觉
 
  得有些困惑和感叹; 另外千万别学英语里面提到按照他的方法学习过程中一旦
 
  不小心和中文沾上一点边,比如在隔一周休息一次的时候绝对不能听或者看或
 
  者任何形式的英语等, 虽然逻辑道理上我坚信该说法,但是没有体验还是不能
 
  够深刻洞察,这次思考让自己对语言的习得有了更深的领悟, 并且认为至少在
 
  中文环境中习得第一门外语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方法想达到近母语的水平绝对不
 
  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可能那些成功的人是按照常规方法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逐渐
 
  或者突然领悟后回归到正确的方法中来; 估计就算在国外的环境,如果不
 
  是对掌握外语习得方法有正确的感悟和方法话,语言水平也难超出身受的环境
 
  的语言水平的限制。 有人会反驳说大部分人学英语积累到一定程度还不是
 
  能说和听, 但是我目前深信那种听和说的状态和水平绝对不会像听中文和说中
 
  文那样的状态和水平, 探索正确的方法为的就是要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运用外
 
  语的能力。如今的时代,知识在有些背景下往往很廉价(一笑),做学生的时候为了糊口去
 
  家教为了二三十块钱,把自己的方法都授之于人,后来去捡塑料瓶还发现划算
 
  些,虽然很掉面子,为了生存面子有时候也得放下来。去家教来回还要很多时
 
  间,而且还不好找,当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农村来的学生会把价格杀到8元一小
 
  时(一笑) 所谓的知识或者真正有用的知识加上包装也许才符合时代的潮
 
  流。 站在人性心理的层面,就像一个广告,一只小狗追逐一个卤
 
  鸡蛋,卤鸡蛋滚滚跳跳,小狗找到后兴奋极了。 就像自己突然想哪天能开个普
 
  拉多,那就满足了,或者原来很向往吃块咸鱼,现在吃到鳡鱼,吃之前和吃的
 
  时候感觉确实是很好。 现实来讲,生活还要继续,要改变现状,可能还是
 
  要提高下自己的能力,也许多条出路,而不想现在这样混下去。 路是一步步
 
  都过来的,10年前和周围许多同学一样,专升本毕业能有个1200块钱的稳定的
 
  工作那就不会去考研。考研之前曾经想要是个博士那多好,可是没几年公费转
 
  博都嗤之以鼻。 毕业后尝试了很多职业,现在随着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增长,自
 
  己能把人生观和自己的现状统一起来有个大致的定位和行动的方向,而几年前
 
  确实在走弯路,30几岁甚至快四十的人走弯路,没有方向感或者迷惑的人大有
 
  人在,(我平时就注意和周围人交流谈话有意识的去培养认知的能力,这几年
 
  才稍稍成熟起来), 和过去不一样,按照过去的说法三十而立, 现代社会随
 
  着读书时间的延长就业压力增大竞争激烈,还有家长的关照,一般情况心理上
 
  和实际上三十而立恐怕很难。 现在学英语和原来学英语心态心理有很大差
 
  别,原来是要经济上的结果,现在很大程度偏重过程,并把它放到人生的层
 
  面, 而不是像帖子的题目给有些人的感觉好像我生活中就只有英语一样。  1) 我的目标当然是流利的、不用大脑翻译的情况下与老外交流-------- 该目标如果将对话限定在一定范围层次内,在期望的时间内或者可预见的时间内还是可以实现, 因为从你大概的描述和我猜想该培训机构的教学过程,接触中文或者受中文干扰少的情况下完成练习所以你说的“不用大脑翻译的情况下”还是有可能,对话内容当然是限定在平时你操练的句型和词汇里面以及可以替换词汇和融会贯通的一些表达,如果想早日实现该目标,要体察下自己在对话的时候欠缺是是什么,是单词还是绕过某些单词对要描述的事物用其它方式表述的能力,如果是带翻译的情况,要看看自己是不是欠缺灵活运用语法的能力(这一点不考虑,因为你要求的是“不用大脑翻译的情况”)
 
 
  2)它们的教学模式是。。。。。。。。-------------- 要是整个过程都是基本都是用英文的话,该模式还是可取,任何方法存在效率程度而已,根据自身的水平来定外,还有人的性情和心态,枯燥没有变化的过程一般人难以接受。
 
  3)通过短片后面的练习准确理解了短片的内容(使我知道短片的细节内容);而我自己对待短片的方法有点背诵的嫌疑。--------- 能熟悉短片的内容当然是好事情,不必多虑, 建议能不翻译和闪现单词的状态下能大声(大声很重要)一字不漏的复述短片的情节,然后用第三人称给别人讲述该短片的故事,并请老外纠正语音和句式。 严格按照这样去做,进步在预期的范围内一定很大,至少可以跟进书中说描述的进步速度。
 
  4) 如果想增加速度和更快提高,先还是提高集中精听的时间和词汇的积累。其过程不用中文为妥。
能听到前面后面的声音感觉的出来,就像挺熟了中文的歌曲,重来没有开口唱过,但是听熟了一旦开口也能大概哼下来,就算是打通耳朵了。 和听懂与否完全没有关系。 准确的说每个声音都要听到, 而不是听懂。
听、说、读、写这些环节还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而不必完全
 
  的割裂开来。-------要是按照千万别学英语的方法那是绝对要分开,初期绝对
 
  不能去阅读和说写等。 2.弄懂意思并不会影响学习效果------当然
 
  不会,但是不要同步或者潜意思不自觉的翻译出来, 只是感知在讲什么就行。
 
  (顺便说一句,机构是全英教学的,包括练习册)--------- 环境是全英文,
 
  最终还是靠学习者本身能不能做到屏蔽掉中文潜意思, 比如你看练习册上的句
 
  子,如果还是在对照汉语词汇来翻译,那就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全英文学习。
 
  我猜测该机构的练习册上的内容应该和短片衔接非常紧密,待学生的基础牢固
 
  后逐渐拓展相关联的句型等那就比较合理。
 
 
  我认为,可能是如下原因1.托福的内容和我现在学的内容有很多相近的东西,
 
  偏重于日常交流---------可以这么理解
是不是意味着如果真想达到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老外的水平,关于各个领域的
 
  话题都能聊一聊,就要在这些不同的领域都做足了听说训练才可能?--------
 
  如果说和老外聊一聊的水平的话, 只要能听懂,有一定描述事物的口语能力,
 
  姑且不管符不符合英文思维,都可以使谈话进行下去,就是说只要别人愿意和
 
  你聊当然可以聊一聊,而且对话交流除了语言的层面,还有相当多的非言语层
 
  面的东西不可忽视,在保证顺畅和愉快的沟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是不是意味着如果真想达到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老外的水平,-------- 要是你
 
  想变成该水准的老外的口语表达水平,或者其一小部分能力,那牵涉的问题就
 
  多了,就能看得见的拿中央电视台的英文主持人的简历背景参考下,母语为中
 
  文的人里面估计没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 但是听力过关后造句能力有了
 
  之后,因为中文也受过教育有相关的知识背景,一样可以和专家在你熟悉的领
 
  域进行专业探讨,但那是有背景知识做基础的前提,如果是简单层面的各领域
 
  聊天的话词汇量到了就可以,听力突破后就算在阅读里面认识的词汇,听力里
 
  面一样可以听出来。 二要在说中文意思的时候顶住单词" 是什么意思?---------
 
  -是盯住单词的整体印象 “顶”字打错了
 
  另外学会忘记,是不是指不再记起中文解释,而是直接在句子中理解了词义
 
  呢?-------- 这个地方没有描述清楚, 意思是不要想平时记单词那样,看到
 
  一个单词还要想一下,如果是这样记住的单词那就要忘掉,重头来过。
 
 
  但还是有很多词处于半生不熟的状态,要是每个词都做到像基本词汇一样熟悉
 
  该多好。话说即使每个词都知道中文意思,也不一定能看懂一句句子,所以背
 
  单词在我看来时必要的辅助工具,最终目的还是要能理解文章。-------------
 
  ---------- 之前说过, 我说的速记单词只是旁门左道,对今后学英语甚至造
 
  成一定的阻碍,只是有时候为了某些类型的考试,和顺应人的心理需求以求有
 
  好的动力再继续学下去而已当时把新概念提到的方法大致归到我自己划分的学英语方法的某一类,就像前
 
  面有位网友提到华尔街英语的教学方法一样,当时我琢磨李阳提到的话语,他
 
  说精读拆解的练习方法是非常好的方法,但是驾驭该方法的时候还是要落实到
 
  具体过程中来; 我目前对新概念提到的方法不能深刻的评价,因为没有相应
 
  的实践,而且也没有接触到能将这一方法落实的很好的学习者,所以不好评
 
  价。
 
 
  同意yjzgjcga说的----《新概念》唯一的缺点它不是针对自学的,即必须
 
  要有外在的反馈,矫正,引导。这其实也是个死结,大部分人没法解开。朋友
 
  在外企的一个高管每天请外教到办公室补习英语,课后回家也花大量时间, 但
 
  讨论学语言方法一般前提指的都是自学,看到电视上一个足球明星高价请专家
 
  24小时陪练,那样提高当然比一般自学英语的人快些,但是语言上能有大成就
 
  的学习者最终还是靠自己,而且在达到近母语的水平后,一定会有意无意的比
 
  较发现习得二外的过程和诀窍,而且我坚信,这些过来人在方法论上一定会有
 
  共识,因为学语言还是在大脑里面活动,而且我坚信,不管什么方法,最后殊
 
  途同归到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动力来讲,一定有个总的原则和规律,这也是我
 
  现在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要体验的。
  
 
  yjzgjcga说的--这才是真正严肃的作研究。区追寻李阳,钟,等等大家说的
 
  东西 其实是一部分学习策略而已。 这点就字面上来看我持不同观点,亚历
 
  山大说的也是一个策略,是基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教育背景总结的一个策略,
 
  同样李阳,钟道隆也是在语言实践中得出的策略和方法,和亚历山大可能有所
 
  不同; 钟道隆也说要大声朗读,李阳也听了数百盘磁带,下手方法有所不同
 
  和偏重,假设李阳、钟道隆等等过来人再一起谈论语言学习,我相信就本质问
 
  题绝对是一致的,只是由于在没有获得体验之前或多或少的要走些弯路, 有时
 
  候这些弯路也太长了,让初学者进了迷宫一样难以抽身。
 
 
 
  亚历山大我猜测精力在新概念和其它教育方面上,对于这样的教育家方法论估
 
  计也不会反复描述, 但是yjzgjcga说----归根到底,说和写才是关键。
 
  可能想表达的意思和文字描述有出入, 我理解“归根到底,说和写才是关键”
 
  应该是输出的过程,属于很高级的阶段, 但是在没有坚固英语的大脑库存和
 
  屏蔽中文的思考干扰的话,听和词汇的理解和扩展绝对是第一位的,
 
 
 
  现在随便网上搜一下“亚历山大 新概念” ,------
 
  《新概念英语》的编写理念
    首先,亚历山大夫人阐述了“新概念”的含义,揭示了《新概念英语》这部英语教学经典的精髓及其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她指出,“新概念”之新体现在它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将“听”置于首要的位置。因为我们的大脑是通过接收和整理声音信号来理解“意义”的,所以《新概念英语》的每篇课文都从听力理解开始,充分地利用学习者与生俱来的语言认知能力。亚历山大夫人还指出,科学的课程设计也是“新概念”的重要特征。语言材料经过分级整理,由易到难,便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提高语言能力和自信。
 
 
  朱莉亚•亚历山大:《新概念英语》不适合孩子学 朱莉亚则认为,锻炼听说能力才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步,语法应该是在听说之后逐渐掌握的,而中国学生往往在初学英语时就花大量时间学习语法。同时为了考试而学英语的做法也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不言自明。
  
 
  无意看到天涯论坛里面谈论新概念亚历山大的一个帖子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english/1/165112.shtml
 
  我没有什么相应的研究,但是就我以前教新概念时候的体验,该教材在语言词
 
  汇的安排上还是下了很大工夫的,非常循序渐进,经典,值得某些阶段的和目
 
  的的学习者学习。 至于亚历山大有没有习得二外和将二外达到母语水平的经
 
  验我不知道, 但是我想起一个大学教授改革之初下海经商多次起伏后成为一个
 
  风险投资家,他说他找的都是有实际经验的过来人做顾问,而不去找那些教授
 
  学者来提供顾问咨询,原因是实践出真知。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王洛勇谈学习英语(转)2006-12-19 23:32:00| 分类: 英语学习 阅读1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网友:王先生谈谈您是怎么学英语的?
    王洛勇说:使劲学、拼命学、一丝不苟地学,学到你烦了还不够,要学到你周围的人都烦你了,学到你情人都烦你了,学到你妈觉得你有神经病了,学的周围的人都觉得你不正常了。因为我觉得语言是个环境的事情,尤其在国内这个地方,我当时在上海戏剧学院学英文的时候我觉得没有用,因为我觉得没有动力。后来直到去美国了,我就开始学的时候,我就发现了,有些人用眼睛一看我,我就不自信了,我就觉得好像在评价我,觉得我好像崇洋媚外了。
 
    王洛勇说:这样也没有全心全意地学。就是有时在深夜之前,夜深人静了,爸爸在隔壁打着鼾,我觉得学的特别好。在学校里学就有压力,我觉得学英文首先要明白你为什么要学,你说你在中国做一些普通的事,生意也很好,你也不到国外做生意,那没必要学了。
 
    王洛勇说:如果说你想当翻译家,如果你想当双语主持人,当非常好的一个演员,当一个非常好的CEO,当一个非常好的公共关系公关这样的人,你定下位来,为了这个学我觉得有动力。千万别说大伙儿都学外语,我也学,我不学外语好像不时髦。我觉得可以定两个目标,第一为什么要学外语?第二为什么要学外语,可以调换一下,反正你总有一个目标。
 
    主持人说:现在学生们学外语的时候,恰恰像您说的那样,他们没有目标,或者是目标不是很明确。
 
    王洛勇说:你现在学外语的时候,你应该明白,你是学生啊,你喜欢化学的,你要不要拿诺贝尔奖,如果说你是学网络的,你想不想再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搜狐CEO也挺厉害的。我的意思是你在学你的专业,最大限度像橡皮筋一样把你的理想拉开,最大的可能在哪里。
 
    王洛勇说:就像我们登山一样的,如果你登山不看到山顶,心理有一个目标的话,你没有觉得离目标的距离缩短的话,你是没有动力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我觉得要定一个目标,短期目标、长远目标,近期可实现的,要一步一步走过去,肯定能学成的,肯定的。muzi322的方法只要自己主管觉得有效,并能乐于持之以恒,当然会有收益,为
 
  了提高目的效率,可以省去一些非常见词和非常见意思,一步步攻坚, 如果不
 
  通听力来过听力来协同朗读,建议语音要好好琢磨下。
 
  很高兴waxxwaj 的意见,谢, 接受并注意调整。 除了学校杂事,这几天在乔
 
  迁新居,物业交接和奔波添置家用很是疲惫,宽带没有移机所以没有回复帖
 
  子,谢谢网友支持。
 
 
  等待浙江金鹰这样的问题很久了, 到目前位置我觉得成功或者实现某个目的
 
  理想主要取决于内在动因和方法论,动因有时也会随着方法论的进步而有所调
 
  整,比如开始学英语为了考试,在努力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周围的人效率要高
 
  得多,可能会想着再去试试做翻译,王洛勇开始未必会想着登上百老汇,能力
 
  和见识变化后会有一定的目标调整。
 
  英语给人带来的回报在目前的国情下,我个人觉得相当丰厚,善于利用的话远
 
  远超乎一般人的预想。
 
  英语是一门技术吗?-----对这个问题我想了半天,如果定义是靠英语吃饭
 
  比如做翻译当英语老师的话,就该职业来讲,当然是个技术活,做翻译偏重解
 
  决实际运用,可能偶尔也会去教教课,做英语老师的可能偏重学生的教育和知
 
  识的传授,也有的也会去做做翻译;如果是辅助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来说,英语
 
  就是个工具; 就学英语深入后的过程而言是个拓展认知世界和自我的过程,那
 
  就脱离了技术和工具的层面。
 
  学好英语会是条好的出路吗?----- 就我的经验而言,除去做英语老师和
 
  翻译来说(这两个职业对英语的要求相对要高些),如果是为了职业生涯助一
 
  臂之力的话,那要看具体的工作环境,有的可能要求一般,混的好坏和英语没
 
  多大关系,有的要求高,那就其决定性作用,举例说明----刚才和前面帖
 
  子里提到的胡博士电话聊天,他刚跳槽到一个500强的巨头外企,每天就是看国
 
  外最新的专业咨讯和文献,然后去世界各地开演讲和技术交流会议,也就是学
 
  术顾问的角色,那几乎全靠的是外语, 但是再往上走那还要靠其它的因素。
 
  学好英语会是条好的出路吗?-----泛泛的讲,如果没有别的出路,英语学
 
  好是条好的出路,关键是要学到什么程度而已(这点很重要), 除去英语是通
 
  用交流的语言之外,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很多方面都要像美国等强国看
 
  齐,人家太强大了,科学人文时尚都在看人家怎么搞,跟上人家的节奏,国内
 
  就叫学者或者科学家了(话不中听),要读博搞科研和出国学习靠的就是个外
 
  语多或得些思路和信息而已。
 
 
  也是由于一直对自已的职业性格在进行定位..感觉对语言特别的有兴趣---
 
  -初期摸索中学英语确实是件很艰辛的事情,方法和勤奋最重要,兴趣其次。
 
  没有动因和方法论的兴趣很脆弱。
 
  想起一次访谈余秋雨,他说如果有的爱好者要像他那样做,首先要考虑能不能
 
  糊口和生存下来再进行下一步。
 
  我自己也是在几年前放弃英语的学习,直到现在才重新拾起,能解决生计问题
 
  之后再来搞兴趣,那是人生美好的时刻。
 
  对浙江金鹰的话理解可能不到位,只能泛泛说说,希望能有帮助。不清楚的地
 
  方可以再讨论 忙活一天才回来看到网上新闻---大学生奉子成婚,虽然得到人生的锻炼,
 
  但是学习的时间估计就没有多少了,到底是先历练人生再去学习还是学成后再
 
  去职业定位还是同步进行还是要看具体情况,个人觉得普通能力的人还是应该
 
  在所学的领域想办法摸索到方法获得信心后,才可以去赚钱搞工作,剩下的时
 
  间可以再继续自己专攻的方向,上班了成家养小孩后,哪有足够精力和时间对
 
  还没有熟悉和掌握方法了的东西去研究操练,之前帖子里面提过的那些能力超
 
  常或者毅力和思维非同寻常的人都不在讨论之列。
 
  再过一周时间就自由了,恰好新居和一位热爱英语的网友住很近,刚才看到
 
  他QQ的签名------人生最痛苦的事是学英语,最最痛苦的是记单词,最
 
  最最痛苦的是今天记住了,明天忘了! 突然觉得有人说学英语是祸国殃民之
 
  类的话也是有几分道理。 接着讨论那就离帖子的话题远了。
 
 
  刚才在往上浏览了半个多小时,看了下别人学英语的方法和体会, 想到99年的
 
  时候刻苦反复背李阳的两本黄皮书,里面都是当年一些考试中的例句,现在只
 
  记得其中几个句子,回想下也就是这几个句子之后几年偶尔还重复了下,过几
 
  天再翻出来看看。 有相当部分英语很好的人开始是靠背攻克下的英语,
 
  如果是靠背的话,我觉得要增加替换句型和使用到一定的频率才会活化掉,联
 
  想到张道真编写的一本书,上面都是些替换句型,当时买那本书也就是为了探
 
  索各种学英语的可能性,之后没有仔细琢磨上面的句子也很简单所以扔到一
 
  边,现在觉得也许对一般要求的口语来说也许是个捷径。
 
  如果靠大范围坚持背诵,那除非有惊人的记忆力和毅力,但辜鸿铭这类人就是
 
  靠的死记硬背,但好像先是背的声音而非文字。因为可供揣摩研究的资料太
 
  少,不好琢磨。
今天监考的时候思考了一会,有些想法忘了,其中发现如果不用英语的定义和
 
  背景去理解词汇,反复的听只会听熟而已,很难由听转换到说,自己反复听的
 
  材料也不能成句或者成篇章脱口而出,反复听只会原地打转转,可能长期持续
 
  精听,等到字汇一个个融合意思后才会活化词汇,不然只会照搬些句子,但是
 
  那样的持续精听而不查字典,在中文的环境很难达到融汇贯通的程度, 如果每
 
  个词没有扎根,前后句子理解不能成篇章,反过来正反馈也难以形成。 这也是
 
  昨天发现那些专门搞英语的教授最初没有现在的多媒体设备,一个个的词汇背
 
  用法和精听反而进步的速度要快得多,也许这是钟道隆提出慢速英语的重要
 
  性,哪怕你快速英语能所谓的听懂,并不一定能再获得长足的进步。 也许是郑
 
  赞容提出要把听熟的句子一个个摘抄下来然后查字典并朗读的一个原因吧。今天监考,遇到一起监考的老师教英语的,我向她请教英语学习方法,短短两
 
  三分钟,小小归纳下她的主要观点 1 要熟读 2 不同学习目的和动机以及更重
 
  要的是期望达到的水平高度不同,英语的方法也许会不一样(这一点和我前面
 
  提到的一致,当时引起我的极大注意力,留了她的号码,改天再深挖交流下)3
 
  要学会使用词汇用法搭配词典(这一点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因为是原来没有在
 
  和人交谈方法时听到谁提过,虽然有时候会看到或者听到,但是没有深刻理解
 
  和研究,那就不知道它在诸多方法和过程中的权重和角色, 可能是她的职业
 
  缘故,因为教英语偏重讲授,对词的用法要准确精细,而不像口译的话初期要
 
  求的是听力和快速转换主要意思,另外也许这也是掌握词汇的一种有效法,之
 
  前我一直认为字典上的例句掌握就很难了,何必再学更多的搭配用法,我用这
 
  个话来问她,她回答说字典上的例句不够多,可能意思是指角度不够全面我
 
  想, 改天去书店仔细研究一番)4 要假设一个场景自己表达要说的意思,不会
 
  的要找到正确的表述方法----这一点我有疑问,我深度的问下去,她的意
 
  思和想法也我的想法大致一致,开考后就没有继续讨论下去。
 
 
  我们有个同事快退休了,感觉他说话没有废话,而且能把复杂的事情描述的很
 
  简洁清楚而且还有趣味极具表情幽默或者日常小事或者不太重视的事情他会
 
  简单的讲解后能让听众发现原来是这样或者引起高度重视,他的一个口头禅就
 
  是“没读懂、 要读懂 等” “读懂”的意思是理解深刻。
大前天非诚勿扰里面带走钟金芮的那个美国小伙子说中文的时候有一句: 我有
 
  听说过.... 估计是对应汉字来翻译 i have heard.... 估计中文不太好,
 
  但很融入,不懂也要装懂,然后学舌,这是忘掉母语来学外语的一个好状态。
 
 
  电视上那个明星李冰冰说英语不是练练就好的 ( 一笑 )
 
 
 
  做晚饭前,中等大声朗读了下考研的几篇阅读理解, 感觉发音有了小质的变
 
  化, 应该是舌头前部总是停留在口唇的靠后附近, 扁桃腺前后两条软腭带,
 
  应该是里面的那两条往深喉收拢, 这样的理论可以理解老外的口型,老外说话
 
  的时候强烈的感觉到自己口腔的位置运动。
 
 
  感觉有时候分神做事或者听中文后,能把前一秒的英语听力抓回来,朦胧知道
 
  意思。
 
 
 
  今天看了下外国语学院的教授用英语上精品课,感叹哪怕语音不好但是句式习
 
  惯能像老外那样估计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短期送外语教师去国外学习一年半载
 
  据说有提高,我估计没什么本质变化。
 
 
  突然想去国外读个书,其实内心是向多看看世界结识下能人异士, 还没有明确
 
  的目标,先一步步的把语言学好。 回复backy66: 对于应试阅读我没有实践,不能乱说,回顾以往对涉及到阅读方面的一些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借鉴或启发:
 
  我刚才看了下二级笔译的教材,但那是很早前的版本(当时能力也不够,就束
 
  之高阁)对照了网上的大纲,好像现在的题型已经改变, 但是不管怎么变化,
 
  基本功的提高是必须的。
 
  其中能快速看懂英文部分我觉得是最重要的。 在读书期间请教过一个英语教
 
  授,他透露自己在看阅读的时候要高度集中;结合何其莘说的阅读方法(网上
 
  可查),我猜测核心的重点是要吸收语法句型,而且是通过看来吸收(不默读
 
  不翻译不回读,而且要限定时间快速阅读),本质应该是在连接词上面,比如
 
  连词和介词等虚词。 这样强化句型结构记忆印象后,再看句子可能要快速的
 
  多,要看到语法结构就直接印射意思出来,哪怕其中有单词不认识,也能够揣
 
  摩出大意方向,这和听力中遇到生词猜测含义有些类似,阅读的相对听力的便
 
  利条件是可以回读; 如果一般般习惯性的阅读的话,可能要潜移默化操练很久
 
  才感悟出句式意义,但是有点意识再去阅读学习的话估计要快得多,而且为汉
 
  译英打下很好的基础。 以上是基于有一定词汇基础的,要是一页A4纸十来
 
  个单词都没见过,那估计文章对于目前的水平稍偏难,但是能去准备考估计有
 
  一定基础, 问题就是要提高速度,提高速度的本质要词汇熟练,词汇的速记方
 
  法可以参考前面的帖子,虽然有的朋友会觉得没有描述的很清楚,但实际上前
 
  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只要你去实践,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实践后再讨论。
 
  前面提到的词汇速记我说和真正掌握词汇是两个概念,但是对于考试还是有很
 
  大帮助,尤其是笔试的考试。 词汇量不够就需要单独突击词汇,词汇量马马
 
  虎虎那就重点放在练习阅读的篇数上,两者互相结合。
 
 
 
  再就是要限定范围,凡是考试都有个范围,一定要在范围内操练,看下真题和
 
  高质量的模拟题大概就能限定出范围来。 这点很重要。
 
 回复qingtai11: 没兴趣但是又想学英语的话可能还是有其它的动机,比如考
 
  试,或者羡慕别人或者觉得以后英语用得着等等。 我个人认为,客观的来
 
  讲,初始的时候没有多少人对学习感兴趣,很多学习者估计都是因为某种原因
 
  或动力在初期学习过程中获得相比周围人的成就感,而逐渐走上自我激励的道
 
  路,遇到瓶颈后,那就要看动机和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或进或退。
 
 
 
  自己初学英语也就是为了考个专升本跳到大城市里来,逐渐获得成就感,中途
 
  放弃几年直到发帖的时候再度捡起英语的学习。 李阳说:学英语要自救。
 
  这是踏上学习道路的第一步。 在过程中要勤快,一度热情是正常现象,只要
 
  不放手不歇脚,憋成习惯,多检查思考自己的方法和效率, 学习气氛不重要,
 
  少社交,多干活, 但多请教那些过来人,以诚待人,一般别人还是愿意说出真
 
  实的体会和经验。
回复qingtai11: 没兴趣但是又想学英语的话可能还是有其它的动机,比如考
 
  试,或者羡慕别人或者觉得以后英语用得着等等。 我个人认为,客观的来
 
  讲,初始的时候没有多少人对学习感兴趣,很多学习者估计都是因为某种原因
 
  或动力在初期学习过程中获得相比周围人的成就感,而逐渐走上自我激励的道
 
  路,遇到瓶颈后,那就要看动机和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或进或退。
 
 
 
  自己初学英语也就是为了考个专升本跳到大城市里来,逐渐获得成就感,中途
 
  放弃几年直到发帖的时候再度捡起英语的学习。 李阳说:学英语要自救。
 
  这是踏上学习道路的第一步。 在过程中要勤快,一度热情是正常现象,只要
 
  不放手不歇脚,憋成习惯,多检查思考自己的方法和效率, 学习气氛不重要,
 
  少社交,多干活, 但多请教那些过来人,以诚待人,一般别人还是愿意说出真
 
  实的体会和经验。
 
 两年时间能学精英语..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如果是零基础,或者基础一般像普通高中生的水平,“学精英语”如果指的是
 
  听说读写接近外国高中生的水平的话,在一般环境和条件情况下,两年时间,
 
  那不现实。
 
  单纯“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不要求质量的话,可以在一定时间或者短期内实
 
  现。
 
 
  很多学习者都想有个学习的预期, 比如假设我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几年内能
 
  达到怎样的水平, 这个预期的判断如果不是很有经验的过来人是很难给个预期
 
  的判断。 其中牵涉的问题我认为包括:时间是不是严格的坚持到位(
 
  前提),方法是否相对高效以及实施的程度(我个人觉得非常重要),原来的
 
  基础程度(个人觉得不太重要),或许还有其它。
 
 
  有些情况下,没什么基础但能短期内达到一般内容会话流利且符合母语习惯的
 
  情况也是有的,但没什么学习借鉴的意义,略。
 
 
  如果有母语人士一起生活的环境陪练,教的人和学的人都很积极,从声音对话
 
  下手,这是达到会话流利的比较快的方式,应该是指听和说。
 
  假期是操练英语的大好时候来了,一起学习,  饭后看美国电影,感叹美国飞机场自动化的同时,显示屏提示句有一个单词
 
  tarmac 恰恰是前面帖子举过的例子,虽然是大写,一闪而过也认识,可见单词
 
  常不常用除了通常说的频率以外,看要看自己熟练与否,词汇多了接触的面广
 
  了后那些不常用的词估计也会经常遇到。在看阿凡达,现在看外语片都是蒙住字幕,听到bank left ,感觉和母语一样,分析下原因是因为前些时背字典的a b部分,记得bank的一个意思,
  When an aircraft banks, one of its wings rises higher than the other, usually when it is changing direction.
  A plane took off and banked above the highway in front of him.
 
  在加上前些时理解后鼻音的内含“按”的音,听起来就很亲切  marshal 看美剧听到这个单词 知道意思 但是实际上没有真正理解 这个时候一定要查字典,真正搞清楚意思,这个时候趁热打铁有很好的催化作用
 
  逐渐感觉到,同一类型的美剧对白有相当大的类似性。
 
  1 If you marshal people or things, you gather them together and arrange them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Richard was marshalling the doctors and nurses, showing them where to go.
   ...the way in which Britain marshalled it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to protect its security interests.
   = organize
 
   2 N-COUNT
 
  
 
   A marshal is an official who helps to supervise a public event, especially a sports event.
   The grand prix is controlled by well-trained marshals...
  
 
   3 N-COU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me other countries, a marshal is a police officer, often one who is responsible for a particular area.
   A federal marshal was killed in a shoot-out.
  
 
   4 N-COUNT
 
  
 
   A marshal is an officer in a fire department. (AM)
   ...a Cleveland county fire marshal.
  
 
   5 N-COUNT; N-TITLE
 
  
 
   In Britain and some other countries, a marshal is an officer who has the highest rank in an army or air force.
   ...Air Chief Marshal Sir Kenneth Cross.
昨天忍不住背了两三段英文,读了两遍就能背下来,到今天也没有忘记,但是
 
  背的时候看了下中文,今天发现这样夹杂中文背英文坏处是毁灭性的,以后一
 
  定要熟读后再复述下来。
 
 
  突然想去背书,深刻检讨了下自己的心理动机,功利心和虚荣心在作祟。
 
 
 
  学习要热情,方法上要理性。
 
 
  昨夜看一部新的美剧,就应该顺势看下去,中间不能有中文的意念打岔,比如
 
  想到这个词汇原来在哪里见过还有些别的什么意思,中文对应的地道意思,发
 
  现什么发音技巧等等。 看美剧的时候,单独听的时候,朗读的时候,阅读的
 
  时候,复述的时候各是各的状态,不能搞乱了。刚才随机抽查了下没看过的美剧和科教片, 听力相比前些时候确实有了变化,猜
 
  测进步是不知不觉的, 现在对白内容突然跳跃,也能跟踪的上,而且丝毫不费脑
 
  力,感觉只要在听就能跟得上,而且声音复述的长度提高了, 过几天大量实践,
 
  一定坚持前些时候总结的思路,狂翻英英字典,多视听。 有变化获得随时上
 
  传。
 
  刚才无意听到豪斯医生里面,marshal,还有消防员的意思,前一个帖子才提到
 
  的,居然又遇见了,惊叹!   
 
  A marshal is an officer in a fire department. (AM)
     ...a Cleveland county fire marshal.
 晚饭的时候看了下鲁豫有约访谈杨澜,杨澜的声音已经很带破嘶哑,这和很多英
 
  语口音好的人有类似的地方,比如王洛勇,李阳, 我猜测,是因为说英语的肌肉
 
  用力方向和抗说中文的肌肉的用力方向造成的,这种牵张力在我昨天背英文时候
 
  表现的尤其明显,本来肌肉就有陈伤,一下就收紧, 但是多听美剧哪怕不张口
 
  说,居然也会缓解张力或者消除,真是太奇怪了, 只能给个猜想,潜意识的神经
 
  冲动控制肌肉的牵张力还是受到了影响。 摸索中 昨天下载了一些音频访谈资料,是前些时候在书店里面发现有些书籍没有在书后
 
  面附有光碟音频,直接把音频放在出版社上的网站上,直接去下载就行了,这是
 
  非常实用的一个寻找资源的技巧,:-), 虽然现在外语学习网站非常多,相比
 
  以往资源是开放的多了,但是有针对某些内容的语音资料,还有编辑整理收集过
 
  的为佳,但这也是要编辑人员付出劳动, 我发现的这些内容都是国外的各行业精
 
  英的访谈,这样很浓缩且有针对性来学习。 忙碌一天,休息,看非诚勿扰,几乎每集都看,也是个看世界的小窗口,还有主
 
  持人引导提倡积极向上的东西,这比起QQ弹出的新闻、还有其他诸多媒体每天登
 
  载的很多消极负面的东西比起来要阳光的多, 大众常规能接触到得信息环境需
 
  要被引导。 饮水思源,敢忘所自
 
   许国璋
  
 
  余于1930年暑假考入东吴大学附中初中三年级,有幸在班上随吴献书先生学英语,一年后升入高中,1932年和1933年两年内又幸遇吴师,总计在东吴附中四年,三度受教于吴献书师。
  
 
  吴师,近代中国英语界教学界之大师,毕生著译甚勤,教我们时,已近花甲,每周上课10多节,无倦容。每堂有作业,或令学生互改,或擅自自改,翌日发还。作文两周一次,隔周批毕。改的不多而批语极详,学子由为得益,先生~~长 期经验,随时指出学生易错长错于未错之际,学得轻松愉快,学一年已知拼错自加改正,到高二级,已知句子之通与不通。吴师教英语,重阅读,尤重朗读背诵,盖 朗读好坏,可知理解之深浅,朗读而能背诵,即是活用之根本。今之教英语,今日教一句,明日即希望学生活用,大学生接触语言尚不过一言半语,难怪造出之句, 形似英文而实为中文也。吴师视急于求成为教学之愚妄。犹忆在初三级时,师教分词短语与关系从句,前后不过30分钟,各举三四例,曰:“今日教此二种句法,不必急于用它,以后多看多读,自然就会。”自兹,多看多读自成为我的座右铭。高二时,圣约翰撒学赵震先生来附中教英文,初生之犊,颇欲在教学中有所突破,用上海刊行的英文版《中国评论周报》为读物,每周一册,大16开,32页,今之大学生,恐亦难胜任。我因开学迟到未选此课。自订一份读之,颇感其难,循吴师多看多读之训,持之以恒,大部分仍难以理解。日久,能解渐多,兴味亦增,同学有难句,或来问我,偶有能解者,聊为应付,到学期末,困难似已不大,此自学之首次尝试。
  
 
  高中三年级时,吴师教“英国文学入门”,教材系吴师自编,商务出版,8开,约200页,布面精本,边页甚宽,生词、发音即注在同页之右,词义列在同页下方。此书之最后一篇为“该撒大将本事”,采自《莎士比亚历史剧故事始末》一书。史实极详,不同于传奇故事,教会人士并不熟知,而吴师独选之。又吴师曾译柏拉图《理想国》,余1989年因讲述“西方文化史”曾细读之,深感译意精到,远胜今日之白话译本,诚同儒也。
  
 
  吴师讲课从不细析文化,亦不多讲时代背景。讲文章,懂其能懂者,会之于心,略其东方学生一时不及懂者,这是学英语最快最可靠的途径。当年受吴师之教育,何止百人,毕业后入大学,看英语原著决少困难,此可谓教学者之上策矣。吴师教我“该撒大将本事”(2万字),不过两星期,共6节。天寒脚冻,走步取暖,读“本事”自娱,第一遍三小时,二遍二小时半,三遍二小时不到,三遍以后,稍懂大意,亦仅及任务梗概而已。我回忆,20岁以前仅仅其半,入大学,始大体懂得,然不读详注,仍多不解。英国人少时学莎剧,恐亦不过如此。是年大考,吴师即以“重述本事”命题,两小时交卷。余奋笔疾书,思路甚快,无心造句而句子自至,盖得益于多看多读。
  
 
  余于东吴附中毕业后,先入交大读管理系,旋入清华外文系,1947年问学于牛津大学,1949年 归国。今之人评议时人,轧言某曾留学,长英语。殊不知,人生学问,端赖大学毕业后四五十年的探索。探索不止,一得可期,留学与否,并不重要。此有赖于中学 时期基本功的培养与大学以后的博览。余在中学,问吴师读书之事,曰:闲书则柯南道尔,学问则罗素哲学。东吴附中于大学合用图书馆,余于馆员善,终日涉猎, 亦不之禁,尽得两氏之书,心甚喜之。罗素书不甚了了,记书名,出版年月而已。入清华,藏书极丰,借阅也便,一年所读仅三四十种。及到牛津,晨听讲,晚间听 学生会辩论,每周读期刊二三种,读书应考而已,未敢言博览。真正读书,实在归国之后,讫今为止四十三年。就学问论,钱钟书老师指引最多,吴师之教道,亦为 关键。余少年受教于吴献书师,壮年问学于钱钟书师,钱师导我,乃入哲学,吴师教我,始识英文,可谓幸矣。
刚才起来,回忆记得昨夜做梦研究怎么看阅读(源于最近的一次体验,略),
 
  想起一次和一位资深英语教授讨论学习方法时候他提到看阅读的时候一定要高
 
  度集中,目前没有对阅读进行很深的研究,就经验来说,比较吻合那位教授的
 
  说法,要是提不起高度集中地注意力,效果几乎没有,也就和前面讲的在原地
 
  打转转的说法一样,另外记得一位笔译网友,连续在台式机的显示屏看文章三
 
  个月,阅读突破了,最后水平估计也是一目几行,而且能够预测下文(限定在
 
  他看的文体里面,比如economists, 但其他的文章估计一样大大提高阅读的能
 
  力), 但是眼睛快搞瞎了,医生让他再不能看台式机电脑,还要避光数周,为
 
  什么不看纸张的呢,他回答说看纸张的没有效果,很奇怪吧,我分析是纸张的
 
  他提不起注意力来,所以先就用显示屏一路看下去。 回复xiaonv0835: 不清楚你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定个具体的目标,再来选择材料效率高,信心也容易加强。
 
  昨夜搞得很晚,突然大雪,路滑,在外留宿。刚才起来回家的路上慢慢开着,
 
  车灯看着路雪,暗暗的雪景,听着帕瓦罗蒂的歌,想起楞严经的一句话,理非
 
  顿悟,事非顿除,乘悟并销,因次第近。 又想到钱钟书有篇文章谈什么是快
 
  乐,他说一切快乐都来自于精神层面,除了婴儿处于混沌状态,吃饱了喝足了
 
  才安静睡下来。抱歉抱歉,今早一回来帖子还没写完就赶着又要出去,直到刚才才回来。本来
 
  中文就差劲,另外主要是原来的思维跳跃式习惯不好(这一点可能对英语的口
 
  语表达是个硬伤,在中英转换来表达口语的时候,英文的语言组织会到中文的
 
  习惯的影响,如果不注意练习改正,和老外沟通的时候会有相当的不顺畅和误
 
  会; 中文理解的复杂东西和抽象的概念意思哪怕是中文表达出来的时候都要
 
  想想怎么组织语言,何况用英语比较精确的定位和描述出来, 如果在英语词汇
 
  运用能力没有极大把握的时候的对治方法,我目前发现的就是看下外国人写的
 
  相关内容方面的书籍,注意老外是从哪个角度去说的和常用些什么样的词汇,
 
  比如打算讲讲中医哲学,这些中国化的东西外国文化里面是没有的,但总有外
 
  国研究该学问的专家著作或者中国权威专家用英语写的也可以参考下; 治本的
 
  方法我猜测是词汇完全掌握自己可以根据意思构建自己语言,那估计就是中英
 
  文能完全融合的水平了)。
 
  本来想接着多写点,把前面提到的路上的感触解释下,实在太累了,开了大半
 
  天的车,头眼都胀。就刚才讲的话题,突然想到原来的一个例子,02年的时候,那个认识的加拿大
 
  老外(前面帖子提到的纠正我梅花音发音的那个女老太,叫Obrain,当时为了
 
  记住她的名字,就记“没脑子”--nobrian 谐音,一笑),一次请我吃饭,
 
  同时还有一个英语系的女生和她的男友,当时谈到中国文化,问什么是混沌生
 
  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六合,六合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女
 
  生英文很好,当时英语太差,听不懂多少,知道她翻译的表述是说 first,
 
  there was one thing ,then 。。。。。 做口译或者口语表达的时
 
  候,英语水平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大概懂中文在讲什么,通过些翻译技巧也
 
  可以把沟通进行下去,但都是权宜的办法,根本的还是要看老外怎么说以及他
 
  们的视角,如果学习汉译英,有一本书我强烈推荐,记不得书名和作者了,是
 
  外交学院的一位资深教授写的,我关注过好像有前后两个版本,基本上差不
 
  多,传授的是治根方法,这本小书下手学习汉译英足矣!!! 改天找到后拍
 
  照上传。对BEC不太了解,八年前见过一位女学友考过了中级,那位聪慧的女生擅长应
 
  试,对英语很强的热爱也下过一番功夫,当时她还同时考过了上海的高级口译
 
  笔试,任何考试我觉得都要针对练习达到目的就要快得多,毕竟有个范围。
 
 
  模拟考试是效率最高的,限定考试规定的时间或者更短,大量反复的做模拟题
 
  (前提是高度集中就像考试一样),首先做些高质量的教材(比如它的考试中
 
  心编写的教材)和真题, 开始的时候在做题的过程中不要在意答案做对与否,
 
  而要注意你不熟悉的词汇和句型同时做个小记号,不熟悉的查查简明的英英词
 
  典,并动下手抄下来并依次排列,释义不要太多够用即可,做完试题后大声读
 
  下不熟悉的单词和释义,阅读和听力都是如此,阅读的时候以几个单词和小意
 
  群为单位去猜测意思(猜意思而不是来回看某个复杂句子或者去翻译),而不
 
  要在每句话停留太长时间或者去下意识去翻译,要快速浏览(要做到这一点要
 
  熟悉一些基本的句法结构便于理解句子意思),看不懂不要紧,等做完几篇文
 
  章回头再来扫视文章,只要前提是集中精力去猜测,反复的次数多了就快起来
 
  了,等积累的版本多了,做题就上手了。 听力也是一样,听的时候先注意声音
 
  起伏和语调,连续性的听下来,思维不要打岔,不要注意具体单词,平时也要
 
  带着mp3反复听声音,能一口气模仿一句话下来的话可以试着把听到的声音抄写
 
  下来,拼写有错误也没关系,大概要差不多比如 international拼写成
 
  endenaitionou也没关系,时间长了类似的重复多了一般的错误会自动纠正过
 
  来,何况考试不是考拼写,口语要是基础很差的话可以先设定情景直接脱口说
 
  中文先锻炼下,中文学着能和考试的英文内容风格差不多,就试着用英语说
 
  下,不知道怎么说的就查查书看下别人怎么表达,或者请教周围的英语学习
 
  者,每天按照考试的题目大胆的自说自练。
 
 
   因为不了解这个考试,但是以上说的是我认为最不浪费多余力量的一种方法,
 
  对于具体某个个体来说不一定是最高效的或者是自我感觉最好的,英语学习具
 
  体操作相当多的时候要因人而异,虽然总的原则是一样的。 以上描述的是粗略
 
  的操作过程,过程中需要再摸索,可再讨论, 祝成功今天在书店买了两本字典关于搭配用法方面的,似乎这方面的字典不多,要用
 
  过比较后才知道这两本价值大不大。
 
  碰巧在书店遇到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准备明天去一个少儿英语培训机构面
 
  试,问了下面试试讲要注意些什么之后就不停的问英语的学习方法,看的出来
 
  对英语学习方法正在动脑筋琢磨在,她还记得我上课讲过的几个我自己理解的
 
  音标,让我有点小吃惊,但是我也知道她现在虽然在摸索方法,但是和我自己
 
  当年一样,仍然没有看到正确的方向,只要动机足够持续和强大,总会自己摸
 
  索着靠近正确的方向,但是多交流多请教水平高的学习者是一个找到方法的一
 
  个比较好的途径,感叹我自己当年就是闭门造车。昨天开始热身,早上起来小跑戴上耳机,做家务和买菜做饭时候就外放,然后
 
  读了下economist上章的文章,琢磨发音式的朗读会有疲惫的时候,完全是个体
 
  力活,这个时候就要换下其他的方式交替,相对来说听和看不容易疲惫,暑期
 
  计划还是以积累词汇为主,economist上的文章逐渐都拷贝到word上,一来可储
 
  备复习消化,还可以调整字体大小和样式,还可以word自动拼写检查语法现
 
  象,准备把生词都标注红色,然后第三遍看的时候用电子词典查词,浏览熟练
 
  后再隔天朗读,基本上就消化了, 今天开文章速读快多了,有生词也猜得出
 
  意思,总算盼到这一天了。
 
 
  提高效率状态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要破除无明。 这是我借鉴的一个词汇来
 
  描述状态。先引用网上百度的一般解释导入一下:
 
 
  无明就是不知道自己在想啥,在做啥。   通常人们常用“无明之火”形容发
 
  怒或生气,就是说人们在生气之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们都很自信知道自
 
  己在干什么,没有进入“无明”。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忧虑与恐惧呢? 
 
   实际上,无明是人注定要进入的,原因在于偏见。我们的世界观是在经验中
 
  形成的,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经验的左右。我们的大脑中记忆的东西无可避免地
 
  成为我们认识事物、判别事物的基础。特别是我们爱怜与痛恨的人或事物非常
 
  能够触动我们进入“无明”。即便是简单的事物的判别也不可避免地有偏见存
 
  在。由于无明,就自然产生命运。因为命运就是偏见造成的。   避免进入
 
  “无明”的方法是消除偏见。见多识广无疑是较好的。但是见识再多,也不能
 
  遍历所有过程。反省是最好的办法。观察自己每一个念头而不作评价就能够使
 
  之得到真正的自由。因为它解脱了经验教条的束缚。实际上,我们听到的每个
 
  观点(包括正谈论的)都会束缚我们的心智。因为我们害怕未知而依赖已知,
 
  总希望我们现成的观点指导我们行动和思考。我们的心智就会腐败庸俗,不知
 
  不觉地进入“无明”。在觉知念头同时觉知自己的觉知时,我们不会有任何判
 
  断,因为我们也能觉知自己的判断和不判断。
下午浏览了一下economist的文章,基本上先大约每秒一行的速读过了一遍,在该
 
  速度下,不求完全理解片段的意思,但是也要控制住知道在讲些什么。 然后复
 
  制到word, 文章都复制完后,再开始标注词汇红色, 等会再看英英字典释义。
 
 
  到一定程度,估计听力获取词汇句式熟练的速度应该不及阅读。 今天开始学习
 
  怎样去看英语文字,因为觉得初步有这个能力去尝试了。 如果是原来的水
 
  平,估计只能快速浏览一般的初级读物,然后一步步的提高,但是内容上没什么
 
  太大的兴趣,而且旨在快速提高词汇来丰富听力,所以现在直接选择报刊。
 
  词汇还没标注完, 看下字典放松下。 回复:这是我的马甲2002 我在光谷住。
 
  小雨后凉爽,刚才陪老婆散步说话一个多小时,路上听耳机,内容是economist上文章的音频版,感觉能复述两三句,意思弹出感觉更近些。
 
  目前的状态沉浸在英语中的时候,根本不觉得累或者烦躁,这也是进入母语学习的阶段的一个好处,就像钟道隆说的----别人觉得他很刻苦,他自己却在偷着乐呢。 现在也明白了有些学习者为了某个目的,全天候专门来突击沉浸在英语中一天十多个小时居然觉得ok。 这是事实。 只要能到这个阶段,小成指日可待。
 查词的时候从最后一篇开始,没想到是一篇关于艺术方面的内容,生词太多,完全不认识的
  enfilade
  ochre
  subtilised
  repertory
  sepulchral
  outdoing
  subverted
  eclectic
  splayed
  trapezium
  mauve
  slanting
  frigate
  labouring
  breeches
  pensively
  frieze
  menagerie
  quarry
  grubbiness
  equestrian
  concourse
  plinths
  bears down on
  papal
  sublimating
  impersonal
  patchy
  stump
  panpipes
  equipoise
  Fleece
  togas
  sideburns
  piquancy
  sine qua non
 
  还有更多一些认识但是不太熟的也统统查了英英释义。
 
 
  幸好有电子词典,要是翻字典就慢的多了。
 早上起来发现后左侧颈子深部疼痛,类似落枕,分析下有可能是嗓子深部的软
 
  腭肌肉连带的问题,但也不排除落枕,买了膏药贴上,买菜的时候发现昨天状
 
  态还是保留在,状态指的是对英语的敏感度。 但是走路办事听英语和坐下来集
 
  中学习的效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昨天下载了economist的电子版,拷贝到
 
  word但是格式有点乱,隔一行只有半行,懒得排版,一共两百多页, 刚才浏
 
  览了二十多页,生词少多了, 昨天的那篇文章是目前遇到生词和不熟练词汇最
 
  多的一篇,没有代表性。
 
 
 
  回复 在雨中弹琴: 这是事实而且普遍的情况。 但是如果要学语言的话,
 
  要看怎样的角度和心态去面对它。 前面的帖子可能略微提到过这个问
 
  题。 回想学中文的过程,且不说没有母语的干扰,而且天天有不断的刺激,
 
  包括每天上早自习读书背书,多少年如一日下来,一般的人中文也就那样。
 
  但是成人学外语的速度要远远大于幼儿学语言的速度,原因是有母语的背景知
 
  识和理解基础,而且有针对性和方法,学习的时间也集中。 一般 6、 7岁
 
  的孩子中文能好到哪里去,但是有计划和相对高效的方法来学二外,每天几个
 
  小时,几年下来英语足够辅助专业学习工作和交流,一般人学外语也不外乎就
 
  这个目的; 但是要是想融入理解外国的文化,能博览群书,即兴演讲,发音
 
  接近一般播音员的水平,能写小说,翻译东西,这样的水平的话,换成中文的
 
  话,恐怕要探索正确的方法且有动力还少不了要勤学苦练, 不光是语言,任何
 
  世间的技艺不外乎如此。午饭后继续浏览标注, 半小多时后犯困,但是发现即使睁开眼后,感觉状态还
 
  是稳定,只是犯困而已,并未夹杂中文潜意识, 睡后起来查词汇到现在。
 
  现在用的学词汇的方法实际上是用的张五常的方法, 个人觉得不管什么形式,
 
  状态的前提是屏蔽中文意识的话,效率非常高; 单独实践张五常的方法,是
 
  个非常合理的路线, 其中有个我认为的注意的地方就是一口气查下来,只要稍
 
  有疑惑的不管认识与否一律查,然后等待下次出现的时候如果再有疑惑另外再
 
  查,第二次遇到的时候可能是新的意思也可能还是第一次遇到的意思没有掌
 
  握,要一口气查下来,不要标注,要查。 刚开始可能进展比较慢,
 
  越到后来速读会越快,没有底的词汇会越来越少。
 
 
  核心的原则要不断摸索思辨增强信心,不同门派的技术方法也要尝试, 博采众
 
  长,一笑。
 
 
  前面提到许国璋学英语的经历,可见方法上少走或者不走弯路真是件幸福的事
 
  情, 那个年代听的设备可能受限,但能注意到读,之前语音还是要下功夫,
 
  我觉得最花力气的是学习语音的过程,要是之前有过来人嘴对嘴的指点恐怕要
 
  节省极大极大的时间,这一点从研究赖世雄的学习历程也有所佐证。
 
 
 
  字汇方面说不定以后可以出本书,对后来学习者也会极大的缩短掌握语言的时
 
  程。 要提上日程。
 
 
  ‘无明’的概念晚些再探讨回复yuyicaiwen: 当然可以,以您现在的学习目的,一般的上培训班针对性不
 
  太强,应该多开口背些实用的句子(选择些对话实用性强的教材,比如走遍美
 
  国,新英语交谈等,新概念我个人认为不适合您的学习目的),并在适当的时候
 
  卖弄出去,一句句的记声音大声模仿为主,语法还有拼写等其他的方面相对次要
 
  的多。 回复 女人的裹脚布 之前网友也提过帖子要简洁的建议。 自己平时自己说话
 
  稍稍注意还是很简单明了,但是发帖子是书面语,边思考边说有感而发,而且
 
  最近很累,顾不上组织语言。 想起当年看英语的阅读理解,也是遇到长难句
 
  看了前面忘了后面,现在有的考试的阅读句子开始偏向短小的句子,甚至偏重
 
  口语化(值得注意), 原因我想是短句子信息量大需要语感好才好找到信息,
 
  而对于有长难句的地方往往是考点,而考生知道这点后,往往直接容易专注长
 
  难句而找到答案;
 
 
  当年学英语的时候还专门找些罗列出长难句的书来练习怎样读懂长难句,实际
 
  上要提高长难句阅读的速度根本还是在词汇,语法稍稍了解下应付一般的长难
 
  句也够用,长句也是有短句组成而已,过些时再看看些语法书,小结下我觉得
 
  常常出现的一些语法现象,应该对一起学习的朋友有些帮助,对于语法我也是
 
  个初学者。
 
  这几天从早出门忙到晚上,开车实在是累,昨夜躺在沙发上睡了一下准备起来
 
  后看下英语书,起来还是沉重的脑袋,放弃。今天精神些,抽空读了下书,过
 
  几天忙完再开始搞英语。
 
  今天去办理有线电视, 发现武汉台有专门播出美剧的频道(喜)。
 
  前天车上的唯一的一张英语cd碟坏了,不得已听听广播,里面正好播放一些老
 
  歌星的歌曲和介绍,今早迷迷糊糊做梦,荡起起甄妮的鲁冰花。------
 
  白天思考了下为什么中文记忆就那么深刻,我猜想就生理方面的原因来说是由
 
  于童年或者青少年精气神旺盛,攀附声音信号的时候没有杂念或者杂念少得
 
  多。 而成年人每天的状态不外乎散乱和昏沉两种(记得是佛经里的说法),
 
  身心互为影响作用,这个时候很难原原本本接受新的声音或者图像信息。
 
 
  我注意了一下(基本可以肯定)那些真正在读书阅读的人应该是精气神比较旺
 
  盛气色往往比较好,只要休息和专注的时间相互平衡。 要是看书的时候焦躁急
 
  切,思维杂乱,估计也坐不长久,强行做下去对内分泌也不太好。晚上回来睡了一觉,精神好多了,刚才看了几页字典,然后看了下语法书上讲
 
  现在进行时,语法家为了把语言现象表述清楚,当然尽可能分门别类,但是学
 
  习者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运用语言,那就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尽可能用一个总的统
 
  筹的感觉来吸收运用(这样在说英语和写英语的时候能快速作出反应),个人
 
  觉得初期不应该或者也不可能把语法搞的很清楚,等到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有
 
  个大的背景或者遇到问题凸显出来不能解决的时候可以去翻翻语法书可以得到
 
  一个参考性的或者理性的解释,而现在自己再去翻语法书是出于中译英的需
 
  要,还有中英文对比的需要。
 
 
 
  很多时候不能顾名思义,举个两个例子: 1) 比如现在进行时---就命名来
 
  说是描述它的基本功能,它还可以描述过去、现在、将来(暂不讨论这些,等
 
  会只描述下自己刚才看语法书上讲现在进行时的一些想法和心得)2) 短元音
 
  和长元音i 和i: 也并不是发音长和音短的区别,难道外国人发ship念得长些
 
  意思就变成绵羊了吗,或者sheep念短些就变成船了吗,逻辑上说不通(但是很
 
  多电视上教英语的节目好像都念错了或者没有到位)。
 
 
  自己对进行时的理解就是除了正在进行,它还有表示生动和强调或者为了突出
 
 
  说话者要表达的意念(描述算不上准确,不过要是能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也不
 
  用语法书了), 有这样一个概念再去看书和统筹掉这些看似没有规律的语法就
 
  容易吸收多了,然后口语上偶尔操练下,再随着英文的提高这一语法现象基本
 
  可以搞定并加以灵活运用。
 
 
  刚才看书,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几个例句: you are staying. don t
 
  forget: you are taking part too. how are you liking Beijing?
 
  这些例句我猜测不一定是外国人常说的,或者外国人基本不说, 但要汉译英
 
  表达中文的意思的时候可能比较准确, 比如 don t forget: you are
 
  taking part too. 别忘了,你也要参加。 这种命令的语气比较温和, 说不
 
  定可以口语化的理解为“别忘啦,你也要去噢” ,设想下自己是说话者,这样
 
  就比较好吸收这一现在进行时的功能了, 如果在和老外交际的时候用have to
 
  说不定就不太客气了(自己的猜测), 当然实际运用还是要看外国人在这一场
 
  景表达该意思的时候是怎么说的最靠谱。
回复yuyicaiwen : 走遍美国,新英语交谈等 大的新华书店都应该有,有的
 
  大学附近的书店也应该有,有配套磁带或者mp3; 手掌机不知道是什么,可能
 
  是翻译机之类的。
 
  这两天去了长沙见赵君(前面帖子提到过),聊天时讨论的都是些职场和创业
 
  的一些经验理念。发现人生和学英语一样,可能最初的动因或者起心动念决定
 
  一个人最终生活方式和事业规划。
 
  这些时没怎么搞英语,内心惦念着;休息一下,起来再看书。 一位很敬业的职
 
  业翻译说,没有工作或者在学习期间每天应该学习14个小时,有工作的时候也
 
  要学习4个小时, 自己发自内心的感到惭愧,只能努力赶超,但我不太相信一
 
  般人一开始就能做到这一点,只能说能力提高了后,有自身认知动因的前提才
 
  有可能发奋同时不会觉得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
 
 
  对于教育,原则上因该因材施教,但不是人人都有教育家的慧眼,虎妈妈的方
 
  式也有可取之处。 今天读了下网上下载的一篇economists上的文章,大概有5、6遍,中途发现有
 
  模糊的单词阻碍进一步理解,就查了下单词,理解就深入多了,要再读几遍估
 
  计可以复述下来,大概两面A4的纸的内容。 发现一定要查字典尤其是英英字
 
  典,单词要是理解不深刻,读的时候意思不容易立体起来。
 
 
  刚才和一位好友电话聊天,收获不少,这位同窗多年的好友如今在一省城附院
 
  当医生,能跟进时代,思路比较与时俱进,建议我要进入外国人的微博圈子来
 
  了解信息和时事,我也觉得看外国人的评论能比较好的获得一些鲜活的语言现
 
  象。
 
  现在期望能有集中的时间快速把词汇深入一下。 Although there will obviously be growing Sino-American tensions as China rises as a world power, there shouldn't be the kind of visceral animosity that was present between the US and USSR during the Cold War. China needs the US as much as the US needs China. America is the biggest buyer of Chinese goods, while China is America's biggest lender. China also seems to recognize that it gets a huge free ride with America as the world's preeminent military power. Chinese ships and cargo planes get unfettered access to safe trade routes provided at the expense of the US Navy.
 
  China's acquisition of new military hardware does not signal that it wants to challenge America's role as global hegemon, it merely shows that China sees itself as a growing world power with legitimate security interests. Some of these interests, like Taiwan, require it to take steps to show America that it can defend its own back yard. Realistically, a war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would be absolute folly, and would do unthinkable damage, both physical and economic, to both sides and to the world at large. Their two economies are too interconnected and they have too many mutual interests to duke it out over Taiwan. America leads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system, a rising China has no real interest in changing that.
 
  这是economists上的其中一篇文章的第一篇读者评论,有些话题和内容加以选择和整合,就是很好的口语练习材料,比如关于中美关系,以上的内容可以在和老外交流的时候直接照搬。 强烈推荐! collins dictionary
 
  You can use virtually to indicate that something is so nearly true that for most purposes it can be regarded as true.
  
  1 Virtually all cooking was done over coal-fired ranges...
  2 It would have been virtually impossible to research all the information.
  
   = almost
 
 
 
 
  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
 
  定义 used for emphasizing that a statement is almost completely true
 
  1 Virtually all the students live in university halls of residence.
  2 Vaccines have virtually eliminated many childhood diseases.
 
  virtually impossible/​certain/​unknown It’s virtually impossible to get him to eat vegetables.
前些时候下载了很多字典,现在打开使用的有两个,因为有时候快速理解的话,不同的字典起的作用还是有所不同,当然因人而异。 有时候还是有所使用方便上的差异
 
  上面举查virtually来看,打开字典的第一界面来比较: 科林斯字典的看着就不太好懂, 麦克米伦高阶字典意思定义上就爽快些。
 看美剧中,发现某些句子的说话风格已经非常熟悉,快接近根据风格自己造句的
 
  状态了,但这是占整个对话的一小部分,但是很让人鼓舞, 如果现在再去看绝
 
  望主妇的话,生活对话的风格很快能掌握,甚至只要听熟了就能自己说(有长期
 
  朗读的基础),可以和老外按照他们的说话方式习惯彻夜长谈,呵呵。 但是
 
  熟练科幻片里面精确描述事物,还有像波士顿法律那样的说话,还要深入熏习。
 
  首先要能100%听懂,然后设身其中,剧中角色没开口的时候自己感觉要说点什
 
  么,慢慢的吻合度越来越大,几次听下来,不熟才怪, 但是要光听就能说的话,
 
  之前要有一口气朗读的能力, 不然长句子复述不下来,跟别提说了。
 
  美剧看的杂了,如果有计划的学习,应该先选定一部,耐心的听看熟练,模仿剧
 
  情能都说出来后再看下一步,逐渐过渡到语言表达复杂的美剧。
 
  一般来将,应该先有会听的基础才能去看,不然适得其反。今天来客人,受中文干扰很大,明显感觉英语状态受到拖拽,但现在把握英语
 
  状态得到体验,容易分辨出来,学习的时候还是可以切换过来。 这和突击
 
  学习英语的状态还是有细微的区别(以后描述), 如果对前面提到的无明概念
 
  有认知理解的话,就比较容易区分出来; 同时对郑赞容说的必须隔一周隔
 
  绝英语的理论有了新的深刻的认知, 他说的确实是要严格遵守,不然在生活在
 
  中文的环境下会导致英文状态的不稳固,而且会不知不觉的有状态的泄漏,这
 
  种状态的泄漏会再一次将潜意识的中英文混淆起来,造成恶性循环。 原来是理
 
  论上的认知理解,现在是亲身体验洞察,这一点很有把握。 但是引入了无
 
  明的概念后,就不太担心这一点,可以比较自由的把控, 这是一个获得连续吸
 
  收英语的利器。
 
 
  今天查词不多,同时告诫自己要慢,注意状态,所谓英语基础打好,更重要的
 
  是指的稳固在英语状态中的持续能力,而不是积累了多少词汇。 因为在该状态
 
  下吸收词汇的能力在最终效率上来讲恐怕是常规状态下的上百倍。
 按照郑赞容的理论应该看听结合稳定坚固后再去看阅读,昨天和今天到中文的影
 
  响干扰后,反思体察, 该理论本质就是要状态一步步坚固后再到下一步,自己不
 
  同的地方就是没有把听到的抄写下来再角色扮演这一步,由于自身朗读的积累,
 
  很想跳过这一步,看来要么避免不了,要么就持续看美剧的时候坚固状态也可以
 
  绕过这一关,但是可能只是跳过抄写这一步,因为抄写实际上是有个提示的脚
 
  本,而非常规的听写!!! 角色模仿估计是少不了的; 单词要查要扩
 
  展, 前提要在英文的状态中。仔细体察下,发现就算100%看懂剧情和同步听懂对白,还是要能达到张口就能复
 
  述几句甚至十几句出来才算坚固,从听懂的移到嘴巴上一字不漏的模仿出来还是
 
  有个过程,但是很短,可能几遍就行了,但是还是要抱着学习的心态认真在状态
 
  下听。
 
 
  晚上吃饭的时候听中文电视节目的声音,想到为甚么生活在中文的环境下,听都
 
  没什么问题,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没见到提高, 一笑。 明白了这一点,大体
 
  的学英语的思路应该就不会有疑惑了。打开一扇门而不是窗户,开始进入另一个世界,感觉除了激动之外还真是不好描
 
  述。刚才看美剧 听到deja vu这个词, 昨夜很晚回来,看美剧的时候听到这个声音
 
  也知道意思,但是由于人很疲惫,头脑发胀很快就睡着了; 刚才重复看昨天
 
  的剧集,再次听到这个单词,剧情里面的定义比当年看到字典上的解释有些不
 
  同。
 
  当年看的是本简单的英汉字典,定义是相似幻觉, 大概的意思是比如你到某地
 
  方时候,觉得自己曾经来过或者经历过,但是实际上只是一种记忆错觉, 就
 
  此,在遇到这种情况后我深刻体察并且用自由联想研究过,确实是有记忆错觉
 
  的可能,而并非确实原来去过该地或者经历过; 真相到底怎样也未可知。
 
 
 
  突然想起当年和那位痴迷佛学的友人讨论佛学术语的时候,引用了“李广射
 
  虎”来描绘意识的特点-----
 
 
  早晨起来深刻反思, 发现到了目前阶段达到完全认同和领悟正确的方法的路途
 
  上还是有不少陷阱,好在现在已经有了主动辨别陷阱的能力,而不像以往那样
 
  只知道往前冲, 现在的陷阱都来自人性的弱点上(贪快), 虽然现在进步
 
  神速,但是距离理想的目标还没有体验到良好的预期,好在至少看到了望;
 
 
 
  到了一定阶段完全听懂和将说的能力达到和中文水平是可以实现,但是能像外
 
  国人那样说恐怕才是最理想的结局。 这个时候的分水岭猜测还是来自方法论
 
  的领悟透彻与否。
 
 
 
  调整一下计划,放弃浏览文章,重点放在稳定看美剧的状态,还有加速浏览字
 
  典。 你描述的是学习的大概历程,没有涉及到状态、细节等, 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经
 
  验来猜测下, 前提以常规的英语学习方法来参照。
 
 
 
  -----我自认为平时学英语很认真----- 学英语和学其它科目技
 
  能的认真有相当的区别,或者说极大的区别,因为学习别的科目是用中文,学
 
  英语是建立新的语言系统,同时是挑战记忆力和跟时间赛跑(就常规的学习方
 
  法而言) , 一般的认真往往得不到预期的回报。
 
 
 
  如果你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应付预期的考试还不能考过,可能本身学习的方法
 
  效率有问题同时(或者)没有适当的注意考试技巧。 就平时的学习效率而
 
  言,没有提高速度,包括反应单词的速度和一定的广度,听的时候不听意思去
 
  抓单词(听写单词练习和考试的时候注意听意思抓考点是两回事),阅读的时
 
  候不善于剔除迷惑选项(实力强的考试者,本质一般都是快速翻译的能力,他
 
  们能在比较短时间内看懂文章句子,这样技巧依赖成份就很少, 但是在基本功
 
  还没到那种程度的时候,研究下考试的风格,提高选对答案的概率对通过考试
 
  还是有一定帮助)
 
 
 
  -----经常看外国电影,电视也比较喜欢看CCTVnews,而且经常关注中国日报英文版,因为工作上能用到一点英语,跟国外客户能简单交流,写英文邮件什么的都没问题的,展会上也能和老外讲两句。-----------------
  这里的问题暴露的就更大了, 看外国电影,CCTV,中国日报英文版, 从
 
  实用的效率角度来讲, 和考试完全没有关系,如果你目标是考试的话,那浪费
 
  太多时间.
 
  就考试的话题我前面提到过, 必须要限定范围!..... ( 参见前面的贴子)
 
  就算看cctv也不是学英语应该选取的材料, 有些人认为原来主持人的发音不
 
  是很好,所以不应该看CCTV, 现在主持人的发音很好了还有了洋主持, 但
 
  是本质原因是他描述的是中文背景的东西占多数,和原汁原味的国外报刊文章
 
,  风格不是一回事; 考试选的文章都是哪里来的, 估计都是国外的报刊
 
  吧。
 
 
 
  有的口译笔译考试需要看下cctv,中文报纸,那是考试的特性决定的,中译英
 
  的时候有相当的参考性,内容也会涉及时事。 另当别论。
 
 
  ------专心在家学英语,每天6个小时,而且还报名了新东方的培训班。词汇书我都背过了,学校发的两本真题我也做完了,而且做了两遍,感觉不错的。------
  如果做题是在严格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的,而且你再拿同等水平的高质量的模拟
 
  题再测试二十遍,要是都能顺利通过的话,那你考试没通过不是考场的心理素
 
  质问题就是运气不佳差那么几分。
 
 
  如果BEC考试差的分不多的话,建议缩短一定的考试要时间来模拟考试,每天态
 
  度严肃的进行模拟,然后下来稍稍回顾下词汇和没看懂的地方查字典搞清楚即
 
  可,不要停留太多时间,过几日再重新测试下; 两套题目少了, 不停拿题来
 
  做。 多回顾生词,模糊词,听的时候听意思。
 
 
  分数差太多那就抓基本功。
 
 
  相信你一定成功,而且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商务谈判翻译!
回复women生活的时代:
 
  我想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请问楼主一年下来能达到什么程度?--------如
 
  果要求不是很高,比如是一般的交流沟通的话,内容限定在一般的日常层次的
 
  对话,那么时间上你说的花每天一小时应该够了,可能有的方法需要集中时间
 
  来学习,有的方法可能用零碎的时间学习效果更好。如果严格要求自己的话,
 
  就算基础差,一年下来也可以和外国人进行一般的交流,具体水平要根据自己
 
  的学习效率来定, 但是你说的目标我认为可以达到,前提是确实严格花时间完
 
  成主动而不是被动的练习(主动和被动我指的是心态上)
 
  我上学时英语基本上没认真学过,现在学的话估计要从音标重新学--------就
 
  你现在的目标而言,我觉得采用李阳的方法比较适合你现在的要求,但不要把
 
  他的方法误解或者鸡毛当令箭,具体操作可以再讨论。 这是我根据你的回帖来
 
  分析猜测而提出的建议,但是比较有把握。
 
  所以我的意思是学英语侧重点不放在语法上可行吗?-------当然可以,尤其是
 
  根据你说描述的目标而言,类似的句型重复多了,脱口而出的时候能替换造句
 
  那就是最成功的语法。
 
 
  再请教下,楼主最开始说的记单词就是要忘记的方法,看了你的整篇帖子和博
 
  客都没有提什么方法,楼主能简单提示一下吗?-----------我印象中前面的帖
 
  子应该描述的比较清楚,你说的可能是要用个视频一一描绘具体过程,简单的
 
  说就是选取所要记忆的单词列表出来,一边是英文单词,一边是中文释义(释
 
  义简单口语化最好),然后循环记忆(要点应该在前面的帖子里面,要点是整
 
  个过程的核心和取得成功的决定性环节),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实践后再讨
 
  论。
 
 
 
  刚才送下午来访的两位朋友回家,回来的路上最近的人生和英语方面的一些疑问突然一一联想并贯通起来并推出了一个答案,心情很激动,准备赶快记录下来,刚才回复网友帖子,记忆已经淡化了些,而且时间不早,明天还要早起去帮朋友买火车票,先躺下再把整个思路试着回忆下,明天再发到博客上  忙碌了几天,在老婆的家里半夜醒来思考人生到天亮,这样的状态早在15年前有过。
 
  和英语相关的收获有---明白必需要深入到思考的层面语言才会得到另一个层面提高,思考时候的状态比较适合和吸收语言的状态接轨,而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而领悟到一些道理我觉得不能算思考,思考状态有时候会带有无中生有,这一点恰恰和想象力吻合。(原创,准备开个微博做个记录详细描述下)
 
  这几天思考英语之外的方面比较多,今天当了回的哥,开了两百多公里,回来的路上疲乏中听到facebook wall 这个单词,如果是平时那估计听到了也只是个拼写,现在本能敏感捕捉到这个关键词自然对理解听力的内容给力得多,原因是前几天帖子前面提到的那位医生朋友说让我进去国外的微博(facebook), 所以有很强的印象。 刚才搜了下该词facebook wall的网络定义:On the Facebook, social networking site ,a wall is a section in your profile where others can write messages to you or leave you gifts, which are icon-like small images. The wall is a public writing space so others who view your profile can see what has been written on your wall. Once you have received a wall message, you can respond directly back to the friend who left it using the "wall-to-wall" mode. There are variations of the wall available to Facebook users by installing Facebook applications, like "Super Wall". These types of applications will offer features and options not found in the standard Facebook wall。
 
  这几天还要去拜访朋友,接下来还要忙下婚宴,忙里偷闲读下书。
 
  人生规划要做一个大的调整 回复 women生活的时代: 当然可以,成年后学英语的速度远远快于幼儿,在中文的环境中只是吸收语言的文本方式和幼儿不太一样,但学以致用绝对可以,钟道隆45岁才学的英语,举这个例子可能不太适合,但至少逻辑上可以推翻的你说的--“成人学再久都不可能精通别的语言”的说法。 有疑问可以讨论。刚才浏览了四分之一的字典的a部分,用了接近一个小时,主要是浏览定义没有
 
  太多看例句(大部分单词都知道中文意思,但是有一部分比较模糊,而且还有
 
  很多不知道的意思,基本上都扫了一遍),也没有默读只是用眼睛扫视,原来
 
  很难做到快速浏览,但今天把握了这种状态,而且持续了一个小时,以后估计
 
  可以延长相当的时间(具体看今后的实践情况)。 然后我上网看
 
  economist里面的文章,效果也差不多,基本上也可以浏览,但是不能太快,基
 
  本上一个句子眼睛一扫就知道意思。 要是这样的状态进行下去估计是个好的征
 
  兆,以后的吸收语言的效率会极大的提高,而且不好估计会到什么程度。 今
 
  天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和最近的思辨还有动因的转化有关,加上今天开车
 
  时间很长,集中注意力得到强化估计也有原因。 在看字典中途蹦出许多想
 
  法和解释,现在都忘了。 在看文章的时候,想到张五常提到的学习英语方
 
  法,现在我明白为什么他适合那种方法,因为那些人本来学习注意力就集中,
 
  比常人学习状态要好的多,然后用英英字典来反复查词(他说过忘了的词下次
 
  接着再查,我估计他们记忆力也就是正常人的水平),久而久之孰能生巧。 同
 
  时也明白了一些语言专家说从简易读物快速浏览下手来学习英语的方法。
 
  我个人觉得要是状态比较集中,没有散乱和昏沉,这样来阅读当然可以收到很
 
  好的效果,但是就我自己而言觉得进入这种状态并且保持下去并不容易。 一
 
  直不能想象有些人怎么能破万卷书,今天总算能猜测下,像钱钟书、辜鸿铭那
 
  些人,从小就熟读了文化根基的某些书籍形成一定的思想主线,并且逐渐坚固
 
  了学习状态,文字般若得到极强的锻炼,到后来他们的能力超乎常人的想
 
  象。进入并且稳固这种状态我的经验是要控制生理包括饮食的质和量还有休
 
  息,另外就是自身的学习动因反过来可以控制大脑集中状态。 有良好的学习
 
  状态的人对以上的说法可能不屑一顾(一笑)刚才看了下economist上的文章,突然觉得要再回顾下张五常的谈英语学习,内容如下:
 
  十八年前我写了一篇题为《学英文的方法》的文章,被某英文老师见到,指我所言不依常规,不应捞过界,我不便发表。后来一些学子听到有该文的存在,多次要求发表,但文稿失去了,没有再写。
 
  今天国内的学子再三要求,我想,不要管英文老师吧。为免被骂,题目加上一个「我」字。不是说无师自通,而是说我学英文的方法是自己发明的。说是自己发明,其实因为是中国人而发明。文字上,中文与英文是完全两回事。欧西的文字起于拉丁,是同宗,不能说是完全两回事。因此,炎黄子孙学英文的方法应该与欧西老外学英文的方法不同。当年我想出的学英文的方法,是集中于中文与英文的重要的不同之处入手。
 
  这里提出的是学写英文的方法,不是学讲英文的方法。自己的耳朵有问题,「讲」不足以教也。这里要谈的也不是考英文的方法。后者同学们要拜国内的新东方为师。我认识新东方的老板,欣赏他对学子的贡献。然而,写、讲、考是三回不同的事,各有各的学习佳法。这里要说的是中国人学写英文的方法,千万不要搞错。
 
  学写,中文与英文有三处重要不同:字汇(vocabulary)、动词(verb)、造句(sentence structure)。让我在这三项上说说吧。记住,我的建议是从中、英的不同之处入手。
 
  读书学字汇
 
  英文难学主要是因为字汇难学。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英文的字汇多。以一个知识分子常用的字而言,英文比中文多一至两倍,而翻译出来一个英文字大约译为两个中文字。中文是以单音字砌成的,以单字砌出变化,但很多英文字的单字是以字根砌成的。中文用字根(金字旁、水字旁之类)不多。字汇多的表达能力比较强,比较容易达意,但学起来就远为困难了。
 
  一九六七年我认识了夏理?庄逊,那位以文笔流畅而发表文章最多的经济学者。我问他:「夏理,怎样学好写英文呀?」他想也不想就响应:「学字汇,学字汇!」其它什么也不说。这是英语文章高手的经验之谈了。
 
  中国人学英文字汇的第二个困难,是除了名词外,英文字一般没有毫无差别的中文对译。例如,名词apple译作苹果是绝对的,但handsome、beautiful、pretty、gorgeous、neat等怎样译呢?这些都代表「好看」,英文的含意差别很大。我们往往要看上文下理才能肯定作者之意是什么。字汇多,无论形容词还是动词,英文看似是同义的字有微妙的差别,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英文有Use the right word in the right place这句格言。是的,翻英、中字典而英译中,译出来的文章一般不知所谓。除了名词,英文字大都要靠意会的。
 
  试举一个英文字汇的微妙差别的例子吧。二十多年前,我的一个读生物的外甥(今天是大名家了),写博士论文,其中两个实验的结果相近,但不肯定。他试用approximately、roughly等字来形容,都不称意。跑来问我这个舅父,我细读上文下理,建议用in the neighborhood,恰当。
 
  第三个学英文字汇的困难,一般来说,是懂得一个字的解法与懂得怎样用一个字,是两回事。这与中文截然不同。中文字一般是懂得解就懂得用。英文是除了名词,懂一通常不懂二,而不懂得怎样用不算是懂。是的,你去考什么TOEFL、SAT、GRE等试,英文字汇那部分考一百分,可能一句象样的英文也写不出来。
 
  我学英文字汇的方法很简单,但要先假设你有香港英文中五毕业的水平,或TOEFL试可以考得五百八十分左右。方法如下:
 
  (一)准备一本英文字典,一本英中字典。要平装,小的,轻的,但字要大,要有清楚的拼音注释。如果是精装的,翻阅太重,要把硬封面剪掉。这是因为你要翻查很多很多,翻得不够快或不舒畅你就不愿意多翻。
 
  (二)找几本你有兴趣读的项目的书,要英文写得很好的。这选书十分重要,你要多问朋友或英文老师来协助你的选择。以每页大约五百字算(也要选字大的版本),要选两三本,加起来大约六百页。
 
  (三)坐下来读书,一页一页地读下去,每个稍有不明的字要立刻查字典。千万不要以为一个字你惯见,以为是懂就不查。凡是稍有疑问的都要查,一丝不苟,直至你完全明白每一个字在一句之内的解法。不要骗自己。
 
  (四)先查英语字典,清楚明白就不用查英中字典了。英中字典是英语字典不能尽释所疑才用的。
 
  (五)千万不要在书页旁下注释。一个字查一次通常不会记得,再见该字时,稍有不明,要再查。稍有不明,同样的字出现一次查一次。一般来说,查三至五次可以记清楚而又学懂一个字。
 
  (六)清楚明白了一句,你要朗声读出来。不查自明之句不朗读,只朗读查过字典的。这是为什么有好的拼音注释字典重要。
 
  上述的学英文字汇的方法,是学字的解法时一起学怎样用。同字在不同句之内往往有不同的意会,所以千万不要在书页旁下注释。不要把字意固定下来,一个不完全明白的字出现一次查字典一次,直至该字再出现时你不用再查为止。
 
  我自己的经验,是这种彻底以明白文字内容为准则的查字的学字汇方法,开始时每页有二十多个字要查,要用上个多小时才读完一页,但进境非常快。大约读了一百页,每页要查的字下降至五、六个,到了二百页,每页只要查三几个。大约四百页要查的字近于零,而六百页就毕业了。
 
  依照上述的学英文字汇的方法,假若你的天赋与记忆力是中等的话,我的估计是四百个小时可以毕业。每天集中地读读查查两个小时,不要多。
 
  记住,名词不论,学英文字汇不是学中文的译法,而是学英文本身的意会。主要是学一个字怎样用。懂得用一定懂得解,但懂得解通常不懂得用。这是中国人学英文的一个重点,算是一个关键了。
 
  再转谈中国人学英文动词与造句的方法,比较困难了。不是比较难学,而是比较不容易说得够详尽清楚。数之不尽的书籍教英文怎样用动词与怎样造句,是教老外怎样学的。很多很好的书籍可以参考,尤其是牛顿大学与芝加哥大学的一些经典规范。我特别喜欢的是E. P. White的一本名为《Elements of Style》的小书,三十多年前再三读之,获益良多。
 
  我没有资格与这些专家的经典之作一比高下。虽然这些经典是教鬼子佬的,炎黄子孙也应该读。我要说的是限于因为中、英截然不同,炎黄子孙学英文动词与造句有特别的困难,因而集中在两个不同文化的动词与造句的不同重点下笔。集中于重要的不同点,主要是协助懂得或善于写中文的转写英文转得比较容易。
 
  两个简化学动词
 
  中文的动词,字的本身没有时间性。我们要以附加字——曾、将、了等——来表达过去或将来。英文动词,字的本身有时间性——如加-ed或go、went、gone等。但英文又加上「完成式」——perfect tense——变化多了,使一些书本说英文的动词时态(tense)有九个或十二个。太复杂了。
 
  作为中国人,我学英文动词想出两个简化。其一是英文动词有过去,有现在,但没有将来。例如will与would、shall与should、may与might、can与could等,都是现在或过去,没有「将来」的。英语用动词是:现在说将来是现在,过去说将来是过去。
 
  用英文动词,首先要决定的是说现在(present)、过(past),还是「无所谓,二者皆可」。现在就用现在式,过去就用过去式,二者皆可就任择其一,但凡是二者皆可的,选现在式是选了不变,选过去式也是选了不变,不可转来转去。这是说,二者皆可的,选其一之后,要stay in one tense。这是作文章引言或结论时的最佳处理,通常选简单现在式较简单过去式优胜。
 
  除了现在或过去,英文动词有三类时态:简单(simple)、继续(continuous)与完成(perfect)。愚见以为,中国人写英文不要花拳绣腿,卖弄技巧,动词以简单为妙。可用简单现在(simple present,如I go)或简单过去(simple past,如I went),用之可也。事实上,简单动态的文字最有力,虽然有时「继续」与「完成」等动态是非用不可的。
 
  继续时态是指加-ing,浅而明,不需要说了。但完成时态(perfect
  tense)不容易。我处理完成时态(have、had、has等)是用第二个简化,那就是完成时态有时度(time dimension),而这是中文动词没有的。英文的简单时态是一剎那(one instant of time),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没有一段时期的时度;继续时态也是一剎那——过去或现在继续的一剎那,也没有时度。I forget是现在忘记,I forgot是以前忘记,I am forgetting是正在忘记,I have forgotten是从以前到现在之间的时度中忘记了——不知何时忘记而现在还忘记。
 
  「时度」是比较难解释的,而「完成时态」这称呼有点莫名其妙。不明白的读者要从one instant of time与overtime这分别去想——后者有时度,或者记凡有since这个字或有其意的句子都有时度。
 
  教用英文动词的读物甚多,大都教得对。但当年我觉得动词很难学,书本帮不到多少忙。后来我想出的方法就是上述的两点:其一是决定是「过去」还是「现在」;其二是决定要不要表达时度——要不要给时间走一程。
 
  句子从简短造起
 
  中国的文字传统是没有标点的。那是近于没有句子了。我们今天读古文是后人把一个圈一个圈加上去,把文字切断来读。这发展促成今天的中、英二文有不同的句子风格。用标点、分句、分段,中文没有英文那样讲究。很多中国人写英文,见到鬼佬那样「讲究」,就学人家转来转去,总是有点不象样。作本科生时我写的英文也是转来转去的,后来决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英文才开始象样。
 
  重要的出发点是英文的长句是以短句串连起来的。英文学造句,首先要短句造得好。学造短句,每句的字越少越好,动词用简单时态,几个字,毫无花巧地直写,清楚明白,就来一个句号。这样考英文试作文一定不及格,但我的英文是这样学来的。今天,无论我的英文句子怎样长,其结构是以短句为基础,串连起来再加变化。有短句清楚直写的根底,串连起来也是清楚直写。没有花拳绣腿,有些人认为不到家,但我没有意图做文豪,不敢在钢线上跳舞,但求清楚明白,逻辑井然,读来通顺,只此而已。
 
  以短句串连成长句很多书有教,教得好。标点重要,书本教得好。动词的位置书本也教得好。书本少教的是重要的字要放在句首或句末,尽可能不放在中间。分段的方法书本也教得好,少教的是一段的首句与尾句不应该太长,以短句起笔或收笔读来有力量感。不是明显的短,是要有短的力度感受。
 
  In the beginning God created the heaven and the earth. And
  the earth was without form, and void; and darkness was upon
  the face of the deep. And the Spirit of God moved upon the
  face of the waters. And God said, Let there be light: and
  there was light. And God saw the light, that it was good: and
  God divided the light from the darkness. And God called the
  light Day, and the darkness he called Night. And the evening
  and the morning were the first day.
 
  我说过了,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文章要讲文气,而文气最容易是从背诵前贤的大作学得。作学生时我喜欢背诵圣经的《创世记》。兹录创世第一天的绝妙好文如下:
 
  读清楚了吗?文气如虹,都是短句,是直写,全用简单时态,and
  stay in one tense!这是最可取的英文基础了。
看了几小时的美剧和讲座,突然发现一个非常熟悉的单词声音非常熟悉,但是想
 
  半天都不回忆不起意思来,直到把单词脑海中拼写出来才反应过来, 应该是进步
 
  的现象,说明中文干扰少了。 散步的时候思考了下钟道隆老师出车祸后在病床上的三个月的听力水平的飞跃,
 
  应该是屏蔽中文下的水平的加速度提高,我觉得提高最重要的方面是将原来的词
 
  汇激活并且以句子的形式再度强化吸收,听的感觉就会立体起来, 如果要是这样
 
  的状态下几天都会有非常大的感觉得到的进步。
 
 
  同时想了下有两个可以比较好控制的提高进步速度的方法,一个是在做事的间隙
 
 
  改用录音笔来听英文,因为录音笔有调速的功能,将语音的速度人为的提高50%
 
  或者翻倍,这样下来时间要节约的多; 另一个是严格筛选听的内容。 刚才胎教,读的是美国文化选本,老婆说读的进步了, 老婆不英语,但是平时外
 
  放的英语多了,估计她对声音反而有客观的评价, 偷下懒,看X战警忙了一上午甚是疲惫,下午看美剧不到一分钟就睡着了,起来饭后已是7点多,
 
  去了趟有老外的聊天咖啡屋,感觉没什么变化,那些中国年轻人不停的说,反
 
  而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要猜。 我认为间断的和老外聊天对英语没什么
 
  作用,不光是听力还是口语, 除非连续的和老外在一起,表达的时候能得到
 
  老外的纠正;
 
 
  李阳提倡的一个方法就是将实用的句子抄条用零散时间背诵下来脱口而出在适
 
  当的时候加以卖弄也未尝是个好的方法, 完全听懂和说还是有极大的差别;
 
  可能听到化掉的程度,听到完全本我化的时候可以脱口而出一些句子, 但这
 
  些句子未必是将来要表达的句子, 对于要将所学的马上能运用的话,李阳的
 
  方法比较实惠,但要理解和运用合理,稍有断章取义也会浪费不少时间,虽然
 
  几乎所有学习者在初期的时候都在走弯路; 早年在学英语的时候,对
 
  拿不准方法论的时候走了一条相对稳妥的路线,扩展词汇和听一些很难的磁带
 
  并积极朗读, 当时是这么想的:这样至少在回归到正确方法上的时候要上手
 
  快一些。后来中途在对方法论上陷入困境的时候干脆放弃学习,直到发帖子的
 
  时候再度重来。 现在计划还是以听看为主,如果学习目标是为了
 
  提高口语的话,现在应该学习模拟的自说自练; 但是现在还是计划通过听看和
 
  扩展词汇来将听的广度再上一个层次, 也许到了那个时候,对口语的表达方法
 
  有新的思路也未可知。 赵:人们都认为你是一个外语学习的成功者,那么能告诉我们你在学习外语方面的经验吗?
 
    大山:我在加拿大读大学时学了4年中文。我认为,我的老师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尽早地摆脱传统的课本。在前两年,我们使用标准的课本,因为你必须要学拼音,必须要学基础的汉字和语法。要学这些东西,课本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们非常科学,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供你有序地学习。但语言本身不是那样的,在很多方面,它实际上并不是很科学的东西。我认为在中国,很多学习英语的人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试图用很科学的方法学习某些本身并非很科学的东西。因此,到了第三年,我的老师就给我们看一些小故事或是报纸上的文章,或者只是学一些日常生活用语。不管怎样,开头很难。但我想最大的好处就是:课本是中国人为外国人写的,而小说或报纸是中国人为自己写的。同样,我们为中国人写的课本,可能跟我们实际上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说的不一样。所以我认为,一旦你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最好摆脱掉课本,去学人们日常说的真正活的语言。
 
    赵:看来,到中国来对你的汉语学习大有帮助。很多学生认为,要想说好外语,就要到国外去。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大山:当然有帮助!我的个人经验是,没有本土语言环境学习一种语言固然可以,但如果有本土语言环境就好多了。当我第一次来中国时,我可以在街头与人交谈,可以毫无问题地进行基本对话,而且可以在电视上演幽默小品,但当然了,我的口音很重。我想,即使你具有与人交流的知识和能力,你还是没有对那种语言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你可以从本土语言环境中得到。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我希望他们都能有机会到海外看看。我发现这样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更好地了解你自己的国家。
 昨夜天涯上发帖后搜了下大山的学外语经验就入睡,早上被梦唤起,几个梦连续在一起,起来后小分析了其中的一个梦, 梦境是和几个人在餐桌上吃饭,中餐, 其中有个老外, 老外没有征兆的突然挤我的位置,要我离开桌子, 我没说什么就到旁边的桌子去吃起来,有人过来问我怎么到这里来吃了,我似乎含着泪水但很难让人察觉,但是还是坦率的说自己被老外赶过来了。 梦分析的过程略去, 其中表达的一个愿望是承认自己不行,但带着情绪的淡定而不服输。 以上当然指的是学英语。 早上起来就冲到外面晨跑, 一些多年来的思考的片段不断涌出交织, 担心上午去忙事情就遗忘了,赶紧记下: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老外那样自由的说英语?什么是英语思维?
 
  先看结果, 体察一下说中文的心理过程,一般人在一般情况都是张口就来,都是不太复杂的句子来表达想法进行交流,说的时候在张口的一瞬间有一丝丝微小的潜意识发生或者张口说的过程中伴随着一丝丝微小的潜意识(也可以说一种意念或者情绪,一种记忆混杂体,只是习惯后已经变为潜意识沉下去在意识之下不易察觉而已,但一般不会在说话的时候闪现文字) 这个潜意识只是个意念,应该是在整个大意识背景下的承载的一个意念,包裹的声音却是一个点,比方说一句话就像说一个单词一样,这一点可能也是李阳的“三最理论”的基础,把一句话能最快速的说得像一个单词,并在一定时候放慢语速卖弄出去,这句话基本上就是自己的了,彻底私有化了 ; 这个方法看得见摸得着且好操作,需要些体力和胆量而已, 这是李阳的伟大贡献,我不认为哪怕就是这样似乎简单的方法论来的就很容易 。
 
  如果参考前面提到的说话时候的心理过程,问题就随之而来, 哪怕操练的再熟练,只要看着文字进行的背诵,这样脱口而出的时候还是和文字挂钩在一起, 如果是靠听下来的句子背诵下来的话(一般能听懂才会去复述或者背诵)实际上还是和文字挂钩在一起,尤其是英语水平较高的时候仍然会出现这种情况,英语水平越高的人由于之前的积累形成反射极其坚固,更是难以改变,实际上一旦最初的反射形成后几乎是不可能遗忘的,巴甫洛夫的实 验就可以确信这一点,要想让实验动物消退反射还需要连续的反刺激,而在传统的学习方法中形成反射的单词不光在声音还是图像上都不断的和挂钩的中文进行无数次正反馈强化; 有的学习者在多年后突然听到原来记忆的单词感到欣喜,恰巧说明了这一点,这并不是进步的现象,因为这种反射记忆在操练的情况下动物都具备,何况是人。 问题不在于形成反射的快慢,关键在乎形成反射的组成成份和意识背景,这点稍候再描述 )
 
  有人或许会说,如果在学习的时候加以注意情况会不会有所好转呢? 实际上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借用楞严经里面的一个术语“行阴”来打个比方,我们从生下来不断接受的中文环境各种刺激反射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强化,形成无数声音图像触觉味觉嗅觉的记忆混杂在一起,早已形成一股股意识流在潜意识里面游动,就像奔腾的河水太快了以至于看上去像静止了一样, 但这无数的意识流却从未停息,等到要说话的时候它就会出来一小部分冒个泡,
  被人察觉或者不察觉。 举个例子, 想象一男子在路上走,无意看到前方一女子的腿很漂亮,很性感,虽然也没什么想法,只是有意无意的看着而已, 突然一抬头发现是条男人的腿, 这种顿挫感足可以折射出意识流的“行阴”。
 
  母语不可能忘记,但是在学英语的时候要忘掉母语,马克思这样简洁道出学外语的真谛,最关键的是要斩断“行阴”! 忘掉母语并不是指在学习的时候不牵涉到中文或者在英文环境、用英英字典等。
 
  幸运的是,对一部分学习者,只要坚持到一定程度,会逐渐认识到这一点,有些人可能是跟着感觉走,或许也有人搞的非常清楚,但这不算太重要,因为只要继续用功都会逐渐过渡到母语式的学习。
 
  但是问题接踵而来,随着词汇的增加语音听力的进步,听不懂的内容越来越少,看的文章也会提高理解和速度,但是能像老外那样自由表达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回头看前面提到的说中文的心理过程,我大胆的假设老外说英语也是一样的心理过程。 假设听力和阅读的量积累到相当广,在和老外聊天的时候能灵活引用原文(前提是还能记得听力或者阅读中的内容), 这样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几乎不存在,原因暂且略去; 那么在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只有可能来自中文的意识记忆,通过中译英造句能力来表达, 对那些有口译练习经历的学习者这个时候会似乎表现得略胜一筹(如果张口前只是像说中文之前那样只有一个要表达的意思闪现出来,但是没有变成中文再快速翻译成英语的话,往往会卡住, 而且没有经过大量的中英转换的口译练习的话,表达出来的句子也问题百出,老外要听懂可能还要猜, 但是即使达到这种中英较全方位的自由转换的能力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再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来看,只有将声音和意识流捆绑在一起,才能在动念头的时候嘴巴就自动张开说话,甚至是嘴巴动在前;口译和一般的口语几乎不可能达到这一点)
 
  仔细深度分析下,问题又来了,口语口译表达只是一种练习后的技巧,和像老外那样的自由说话和对话能力完全是两回事,后者要建立在两个有相同意识文化背景下的互动才算有效交流,如果仅仅是表达自己的中文意识背景下的想法,面对无穷尽的对话场景而且持续回合的对话时候,估计要出不少洋相,只不过老外未必指出来而已。说英语的时候,听众是既然是老外,老外会本能的根据自己的意识经验和文化背景习惯来理解对话,如果老外要靠猜测或者都快瞌睡了,这种交流也没什么意义了。
 
  要获得这种老外般的说话能力可能只有一个方法:重现或者模仿老外建立该语言反射的过程;哪怕不是完全一样,获得近似的能力也就ok了。 相比老外而言,要获得该能力的主要劣势在于有“行阴”的干扰,即使常年在国外生活也要屏蔽中文意识或者斩断“行阴”后积极主动实践才可能获得这种能力,不然也只能停留在一般的日常会话水平。 让人欣慰的一个小优势在于“文本”的选择(“文本”的概念基本可以用前面提到的和声音捆绑的“意识流”来理解)老外成长的时候获得语言的文本一般不是自主选择的,乡里的孩子和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父母家庭环境,从小接触的语言风格有着极大的不同,每个人的语言文化水平有着极大的差别(就像昨夜聊天,其中一个老外不知道二战时候的美国总统是谁,另一个老外描述了半天想不起来用censorship来表达意思直到我提醒他); 根据学习者需要,选择相应的文本,而且集中练习,有可能在相对短时间内就能够积累一定的文本和意识流。
 
  怎样重现该过程?其中一个方法是:在整个过程中要断掉中文的意识流或者“行阴”的前提是,集中连续听熟文本后自己模仿声音熟练表演出来; 单纯的看熟有很强的阅读能力也未必能说,原因前面提到过,说话的时候是声音和意识流捆绑在一起,另外说的时候用的文本和阅读的文章完全不一样,除非你文绉绉的说话,其它原因还不止这些; 哪怕单纯听熟听懂的水平,到说的时候可能也只能脱口而出零星的片段句子,因为完全听懂的文本很可能是中文意识下的背景理解,而且被其切割,(这一点需要全面反复的体察反思才能够认知确信,英语里面的you 、 I、apple这样的单词在大背景下承载的体验未必和中文一样 )到了实战对话的环境下不一定连续的弹射出话语,另外没有移植到口头上形成肌肉的习惯也不会具有连续说话的能力。 但是 , 当重现到了一定过程的时候,听力和阅读所获得的信息和句式才有可能对说话起着补充作用,再进而到了真正的高级阶段就可以通过阅读看文章来提高说话的能力,同时也包括对听力的补充, 因为这时候有了一座坚实的英语意识流构建的记忆中枢,看听说都能相互融合并且得到自动的吸收。
 
  这样重现后获得的说话能力和老外还是有所不同,但是可以忽略不计,原因略。
 
  而什么是英语思维,如果拿中文思维的心理过程做对比,我猜测英语思维就是很多的英语声音和/或者图像和/或者文字伴随感官情绪体验等构成的意识流,并且坚固的沉淀下来形成潜意识,构成的成份多少不重要,而且英语思维本身也对学外语不重要, 哪怕没有英语思维,一个能通过翻译能力看懂文章看懂电视新闻的中国人远比几岁具有英语思维的外国儿童的语言能力要强的多, 另外语言水平的高低还伴随着知识量的积累和思维能力、思想等综合因素; 老外掌握自己的语言也要念那么多年的书,我们相比差的是怎样将常用的几千词汇上升到灵活自如的口语表达上来。
 
  问题远还没有结束。 今早起来小跑,带着录音笔边听,里面存了高级英语的听力和economist上的音
 
  频文章, 把声音的速度提高了60%,但是感觉和正常速度没什么大的区别; 要
 
  是达到一口气理解篇章的能力,如果不深化词汇估计靠这样的干听的方式估计
 
  要相当长的时间,除非每一篇坐下来精听,一篇篇理解透彻后才会有质的飞
 
  跃,每一个词汇能够融入文章的背景后再吸收才有很好的效用, 但是我还是倾
 
  向先把字典扫完,字典相对比较集中,理解的全面; 上午到小区没人的地方
 
  大声朗读前些时候朗读过的两篇文章,目的是拉拉嗓子冲击下辅音, 看到路过
 
  的大妈老爹经过,还是转移到附近的一所大学的一个山包上,打开嗓子操练了
 
  下 ,回来后扫荡了两页字典, 发现并思考了几个问题:
 
  以下仅是预见性的猜测,供参考。
 
  其中一个是对昨天贴子的补充,常规的学习方法在听和看的过程来吸收往往是
 
  单词成片的吸收,而非单个的来吸收,这是在非母语环境通过中文学英语以及
 
  教育体制所决定的,哪怕到了高级阶段的听和阅读估计也是如此; 但是到了
 
  运用表达的时候(口语非写作的情况),除去那些已经熟练的吸收的句子,在
 
  表达复杂思想的时候(要是想表达准确或者符合外国人的习惯),尤其指的是
 
  表达自己思想而非挪用固化吸收下来的句式之外,可能要牵涉到驾驭词汇的能
 
  力,这个时候确是要将词汇单个的发射出去,而非像吸收英语的时候那样成片
 
  的吸收,一旦成片的吸收英语不能交织形成自动的领悟单个词汇的时候,像灵
 
  活运用这些词汇估计十分困难, 在表达新思想和新涉及的领域的时候驾驭词汇
 
  能力估计是高级阶段比较自由境界水平。
 
 因为昨天下午的时候睡了两个多个小时,夜里看美剧到两点才入睡,但还没有
 
  多少睡意, 但是昨夜出现了刚放假的时候一次看美剧的体验,一口气下来感觉
 
  和看中文没多大差别, 除此之外还有了想看小说或者阅读的冲动,当时就想起
 
  了郑赞容举的一个例子,一个在德国长大的韩国男孩,父亲是韩国人,从小除
 
  了德语环境外,父亲从不用德语和他会话,还在稍长大的时候常常和孩子一起
 
  看从韩国带来的很多电视剧录像带,常常看到深夜凌晨 ,男孩不知什么时候开
 
  始突然想看韩国小说,父亲就买回一大堆韩国书来让他看, 后来这个男孩虽
 
  然在德国长大,但是韩语绝非能用流利能形容,估计已经深入到韩国的文化里
 
  面去了。 当时看到这个故事很羡慕他能看韩剧的水平,尤其是对他突然
 
  想看韩国小说的状态不能理解, 现在我也能看美剧了,呵呵,而且昨夜明
 
  白了为什么会有突然想看小说的原因, 因为看美剧基本没什么障碍同时没有
 
  了新鲜感的时候,要想深入了解些陌生的东西或者获得新的体验,那一般就只
 
  有读书了。
 
 
  今早开始慢慢延长跑步时间,把原来自己录的朗读字典内容加快60%左右边
 
  听,感觉没有当初听的那么扎心了; 早上出去买东西的路上,有一段路很嘈
 
  杂,我集中注意力听了一篇economist上的文章,居然能一口气听下来,大概有
 
  个两分钟左右或者更长时间,而且是加快了60%的速度播放, 这样估计一篇文
 
  章正常速度放下来也有好几分钟,不但能记住基本全部的意思和脉络,而且有
 
  些少见的词汇也能在播放完后记得,听的时候主要在听意思,偶尔还是能弹出
 
  些单词,但是不影响听意思, 这下是我没有料到的情况, 快到家的时候本来
 
  想再放一篇听听测试下,但是赶着要去武汉周边的外地长途一趟 ,就没有继
 
  续。我原来估计要努力半年左右才会出现这样的体验。 原来听别人说王强能
 
  听好像是5分钟的cnn并复述下来,那时自己好像在读专升本,好崇拜啊,人家
 
  是北大的英语老师然后去美国锻炼了8年好像, 当时觉得一辈子估计也达不到
 
  人家那种水平。 今天跑了长途才回来,见了一个晚期肺癌的病人,勾起
 
  了一些记忆,今天忙着招待客人,看着别人的孩子已经成人,在快做人父前多了一重人生体
 
  验;学二外也是一种体验,但也是现在才觉得学外语是一种体验,一个原因是
 
  和之前学习的时候的感受感触几乎不一样; 很多人都在追求不同的人生体
 
  验, 学外语估计是比较经济而且体验还比较持久。也许现在把学英语做为体验
 
  的想法可以让路走的更长些。
 
 
  十多年前刚毕业的时候做小医生,一次住院收了个老太婆,脸上的皱纹和淡定
 
  无语的表情让我起浑身鸡皮疙瘩, 过了些时候,一天晚上梦见这个老太太,当
 
  时正在实践自由联想的技术解梦,但是很纳闷怎么会梦见她, 过了几天这个老
 
  太在家里自杀了,我坐上救护车去抢救,在车上估计已经死了,我给她心脏按
 
  压,压断了她的肋骨,血从鼻子里流出来,让我惊恐了好一阵, 她是在家里来
 
  了很多客人走后,自己把颈子困在在椅子上,然后自己滚到地上吊死,可能因
 
  为自己已经没有太多移动的能力。 这个老太太据说受过很好的教育,面无表情
 
  的表情让我至今心有余悸。 这个老太太估计是见过来客之后也没什么遗憾之类
 
  的了,让后选择离开人世。 另一个是个退休的工程师,我建议他去好的
 
  医院做检查,没过多久我突然接到领导的电话让我护送一个病人回老家, 原来
 
  是那个工程师点名要求我护送他落叶归根,检查结果发现是癌;见到他的时候
 
  已经全身亮黄蜷缩成一小团,给我视觉和精神上巨大的冲击, 我带了一盒杜冷
 
  丁,一路缓解他的疼痛,最终还是没有活着赶到老家。
 
 
  当时年轻,有憧憬,这些事情很快一闪而过。
 
 
  人快死的时候估计大部分还是比较惨,夜里无疾而终的估计不多。
 
 
  常常假想,自己忙完家庭衣食,愿望保持一颗清平的心态,老来夫妻相伴,多
 
  好的结局。
 
 
  在发帖前的半年左右,尝试着去打麻将,始终不得要领,不进状态草草收场。
 
 
  昨天问一个网友英语学的怎样了,他说刚换了个工作不需要英语了就停下来
 
  了, 张罗着想去学做生意,我说一天十分钟就行,因为太年轻还是不要丢下学
 
  习; 去赚钱为了生活固然是一等大事, 实际上这位小兄弟已经是衣食无忧。
 
 
  人都喜欢追求洪福,能享清福也要福报还要自己经营。
 
 
  自己刚毕业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为了生活忙碌的时候只要惦记
 
  这自己曾经付出过的东西就行,你不放弃它,付出的总有回报,时候未到而
 
  已。 对于那些在英语上下过相当时间和精力,又爱又恨又看不到前方的时
 
  候,心理上一定要有个判断, 虽然暂时的力量和时间还达不到,并不意味着自
 
  己不行,你不抛弃它,藕断丝连都可以,等忙完该忙完的事情之后,它的记忆
 
  还是可以重新唤起。 今早听了半个多小时的访谈后过了两页字典并录了音, 打开dvd看波士顿法律
 
  (打开英文字母)的时候刚开场的几分钟居然发现好几个刚读过的字典d开头的
 
  几个单词,这么密集估计是巧合,但是也明白了之前为什么看波士顿法律听的
 
  感觉不深入不能定位的原因, 生词太多了包括法律术语,估计主要的生词还是
 
  律师说话时候用的词汇而不是法律专业词汇, 一般来讲应该是科幻美剧相对要
 
  难懂些,但是波士顿法律觉得说话太书面化潜台意义太多,说话时不常规思路
 
  也是增加了听力理解的难度。 估计要想听的很透彻词汇上还是要上个台阶。
 
  现在要加快浏览字典的速度,但是看字典不像看美剧时间一下就过去了,能过
 
  两页并且读一遍录下音,一上午的时间就快差不多了。
 
 
   如果英文状态不巩固,一不小心容易夹杂潜在翻译的习惯还不察觉,这种不知
 
  不觉的滑到另一种状态里面而不自知就是前面说的“无明”, 学英语大部分人
 
  不可能有太多集中的时间,这个时候在做事情走路等情况下要学会变相的集中
 
  锻炼一口气听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屏蔽中文“行阴”的能力,哪怕多体察都有
 
  好处,要是养成听单词的习惯,距离听意思和上下文的话估计要延长相当的时
 
  间。 下了一些大师学英语的方法,现在在看赖世雄现身说法谈怎么学英语,他在将情境会话,并描述最初学习时候犯的错误晚上去书城,翻了下一些原版书包括经典的学术的和小说类,但是水平还没到
 
  能浏览的程度,暂时先放一放,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尝试一下; 还有一本美国
 
  文学史是一个80年代的联合国口译员后来在美国教文学的人编写的,我觉得要
 
  是下手学习美国文化之类的,一定要找本好上手的导读,这本正好带有亚洲人
 
  的视角,容易发现不同处的兴奋点,估计比较适合; 还发现有一本牛津和上
 
  海译文出版社的英汉汉英大字典, 原来的感觉经验就是英汉汉英双解的字典
 
  一般不详尽,但是这本才出版的字典发现释义很新,当然我只是那刚学的
 
  depose这个词来参考,这也是我一贯的做法,通过一个词汇来抽查似乎没有统
 
  计意义, 但我觉得恰恰相反,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编写字典的人的出发点和搜罗
 
  词汇编撰的原则, depose 在昨天看波士顿法律的时候,尽管事后翻了字典,
 
  大意是宣誓作证,但还是有点模糊感觉, 看了该字典的一个注释记得好像是让
 
  未出庭的人提供证词的意思,感觉比较符合剧情,一定要把这本字典搞来。
 
 
  来去的路上没有听录音笔,反复琢磨world economy的发音,现在可以肯定的体
 
  会到world该怎么发音了, 发音正真到位,肌肉很快会得到牵张变得有弹性,
 
  可惜我的两侧肌肉陈伤就像绳子而不是橡皮筋,希望通过锻炼能恢复如初, 发
 
  音到位的一个检测指标就是(我个人经验): 能使得上劲,而不是有劲使不
 
  上的感觉。
 
  看下星际迷航,回复guitarmanzw : 这是非常好的机会,恭喜。 我今早看赖世雄的讲
 
  座,也是在打破原有的一些东西准备重新来过, 我觉得哪怕能轻松听懂外文广播
 
  看懂美剧,要是走上康庄大道的话,还是要从最简单的学起,这并不矛盾,学二
 
  外到某个程度阶段会因为目标不一样而走不同的路线,做口译、做笔译、做老
 
  师、商务沟通、外贸英语、辅助学术专业、考试等等, 要是把基本功打好做到很
 
  高的外语水平再来细分目标的话,很多东西都要重新来过。 最基本的东西才是
 
  无上的秘诀。 一笑。 今天带老婆去医院检查,极其嘈杂的环境干脆一天都没有挂上耳机;
 
  大胆的说英语从原理上来讲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坏处,小孩子学语言也是慢慢
 
  纠正错误开始的,包括发音和语法,主要是听力词汇要并行的吸收进步才能解
 
  决根本问题,开始张口锻炼个胆量没有错,要撕破脸皮---- 这一点是我一
 
  直以来不能做到的,要深刻检讨再检讨!
 
 
  很多人说英语要实践,没有捷径---这绝对没有错, 似乎还没看到哪个人在
 
  国内能不和老外长期生活在一起,而能达到和老外一样自由说的境界;完全能
 
  听懂还不能算是太大的本事。
 
  guitarmanzw 能有这个机会并能好好把握的话,以后如果坚持学英语的话,会
 
  轻松很多。 感谢daisystar88的回帖和经验分享, 常来交流下,另外自己准备开始看下阅
 
  读, 估计您阅读不少,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感谢, 祝国外生活学习愉快,身
 
  体健康,学业进步!
 
  忙了一上午,感觉身体的低谷期快过去了,看看美剧,正好剧情有了新的变化,
 
  实在是太精彩了,科幻时空的并行和差异连带人物的感情和幽默,遐想了下世界
 
  观和文化观,饭后再述。
 
 
  回复guitarmanzw
 
  听到看见美剧就像呕吐---- 猜测可能是急于求成去模仿句子,或者不是抱
 
  着体会状态或者稳固状态的出发点去看, 不然不会有反感的感觉。 词汇和辨音
 
  以及综合稳定状态能力不到听不出意思来,当然枯燥。 而且想要复述出剧情的对
 
  话,需要几个因素方面都水到渠成后才比较轻松,就像看中文电视剧能复述出剧
 
  情一样, 能当时说出来也不一定以后就用得上,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另行
 
  讨论。
 
 
  到目前为止,我猜测去国外生活对学英语的帮助而国内没有的可能是,一些实际
 
  真实的细节和语言习惯,在国内看美剧和读书不容易察觉或者没有,有容易屏蔽
 
  中文状态,条件情况下可以更广泛的实际和老外交流等; 但这些都不是对学语言
 
  起决定性的作用,就像我原来想象的: 怎不不把外国语大学都设在国外,国外的
 
  设在中国一样。 提高听力阅读提高等方面,在国内和国外没有什么区别,也包
 
  括口语,学语言最终还是主动过程。
 
 
  最后认为,有些字母我可能永远读不好,但是可以学到十之六七应该足以在美国
 
  闯荡了。----- 确实发音要做到和外国人一样很难, 就像成人要劈开腿一
 
  样,不是不可能,但是确实有些代价。
 
 
  你是在武汉吗,老外的课程结束了吗,要在武汉我很想去学习下。-- 感觉在中国学习,母语干扰还是太大--- 这是个客观现象,因为
 
  只要睁开眼睛看到的,听到的,尤其是看到的,很多情况下(比例多少取决于
 
  每个人具体的精神活动)会潜意识产生牵连, 牵连的东西当然是在中文意识里
 
  面打圈圈; 但是要是脑子的精神活动,最终还是回归到大脑本身,只是
 
  难易程度和方法而已;
 
  ---长了很难做到屏蔽汉语吧?-- 如果从逻辑上来讲,能做到屏蔽汉语
 
  五六年,那么几十年也能做到; 之所以不能做到,要么对屏蔽的定义不一
 
  样,可能我说的是学英语的时候要屏蔽中文,生活中大胆去用中文,只要英语
 
  在学,是不会退步的,除非相当长的时间隔绝英语; 打个比方或者说猜
 
  测, 在深山老林待上30年不说中文, 突然出来可能说话有些退化或者短时间
 
  内不会说,但是听力估计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具体原因略。 如果感到被
 
  中文状态拖曳,说明两种状态比较得清楚,而产生意识上的认知感受而已,并
 
  不是说屏蔽和切换的时候困难,了解体会到屏蔽的技巧可能有一定难度,但一
 
  旦认知清楚,运用起来不应该难;
 
 
  ---做到英文完全自如表达,这脑子也换了一个了--- 应该是有了全
 
  新的体验和认知, 换了一个估计是玩笑比喻的说法,也表示赞同。
 
  想到一个例子,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来自大山的生活体验猜测, 正真能
 
  够双语思维的人,估计也会,可能会,在某个时刻感受到强烈的体验冲突,也
 
  许会伴随负面情绪, 因为身处的客观环境要求当事人做出符合该文化习惯的体
 
  验, 具体的分析猜测略去。
 
  如果有人能一直看我的帖子,应该会发现我在研究琢磨英语的学习方法上倾注
 
  的精力是相当多的,甚至成了习惯, 包括现在还在各个角度层面去了解各方面
 
  的说法和揣摩过来人的谈英语学习甚至从他们生活的经历和偶尔的感叹等来侧
 
  面了解他们的学习历程和感悟。 这一点我非常自信,这也是我坚信自己遇见真
 
  理的几率要比其他人大得多。 常识和逻辑一般都不会错,虽然也会有不能
 
  拿来做评判标准的时候,只要尽可能的客观的分析思考下, 前提必须要身体力
 
  行的去大量实践才会有所获得, 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侧重过来人的谈论英语方
 
  法原因, 没有大量实践的观点我也会偶尔参考分析下,一旦连逻辑常识都
 
  不符合我就不会去理会,但是如果出现和我想法体系有不能解释的现象我也会
 
  暂时放到一边,等待机会来搞个明白。今早起来,卫生间里放了一本《中式英语之鉴》, 很早以前感觉挺好,但是
 
  看起来很困难,就没有买, 前些时候买了一本放在卫生间,今早发现一段关于
 
  用词方面的问题, 收获颇多, 实际上也就是给了个原则,翻译或者造句的时
 
  候往往就需要个原则而已。 一般的文体来讲,还是要清顺自然--如林语
 
  堂所说; 但当时只是被林语堂的权威性所震慑而记住这句话, 实际上并没有
 
  深刻理解并接受,一直极其偏好学习大词,在翻译的时候偏好名词,
 
  引用前几天发的帖子----- 王佐良教授的一句话: ----因为英语一
 
  方面不难使用,一方面又在不小心或过分小心的使用者面前布满了陷阱。--
 
  -- 很早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 当时很痛恨这些英语大师,都说些抽象
 
  不实用的话,要不就是多说多听多写等 的屁话, 现在却深刻的表示忏
 
  悔!!!忏悔自己的无知,还怪别人。
 
 
 
  daisystar88的帖子最后提到:----- 其实这个时代的英文,比起上世纪
 
  来,已经是简单了许多了,我看论文的时候,因为是根据时间顺序来的,所以
 
  感触很深。70年代的英文还蛮复杂,80年代还行,90年代就开始简单了虽然句
 
  子还比较长,到现在00年已经非常简单了,句子也不长了。语言简化未必是好
 
  事,因为思想也越来越不如以前深刻了,现在的学术论文,都只是一些实证主
 
  义的功课了,思想性原创性方面已经大大不如从前了,可能跟网络时代也有关
 
  系吧。------
 
   如果说自己在这方面的体验的话,发现这7 、8年来某些考试的阅读文章的变
 
  化, 原来偏重长难句,现在可能随着文章风格的变化,句子变得短小, 当
 
  时自己从考试的角度分析,觉得是出题人为了增大信息量,而且是应对我们那
 
  个时代流行分析长难句练习所针对的出题变化而已; 也有可能变化一下几篇阅
 
  读中的一两篇,来检测考试者的口语层面的积累等。
 
 
 
  名词的使用,如果使用不当,会使得句子艰深难懂,可能除了某些文体需要如
 
  此之外,还是应该从林语堂的原则下手, 王佐良教授说这个话猜测是站在很
 
  高的翻译角度来描述的,给后学者照亮了一盏灯。 以上都是自己的猜
 
  测,自己没有什么阅读方面的经验,希望无意看到帖子的过来人多给些指点,
 
  也为正在瓶颈期徘徊或准备放弃的学习者增加信心和鼓励, 正如自己第一篇帖
 
  子描述的初衷一样。回复 guitarmanzw 身体是事业的基础,你所谈的----出国感觉确实和英语
 
  水平关系不大.......运用自如——这个不一定重要就是。------- 完全同意,
 
  但是最终和老外交流或者生活在国外当然还是要回归老外说英语的习惯,包括在
 
  专业方面的交流,这绝对不会错, 如果一开始就从这些好习惯,以后进入高级阶
 
  段也要顺利的多(猜测)。 昨夜熬夜看了中文,今天头疼了一天,散步的时候还是练L的发音,已经比较熟练
 
  了,以后凡是出现该音的单词都可以表现出L音的雏形,s的发音也有进步,但是
 
  距离熟练的程度还有80%没有掌握,但是有其他发音的基础,要掌握已经不是难
 
  事, 下半年攻克辅音的话,整个语音基本上就算告一段落了。 发现要是美
 
  剧看的足够多足够熟练的话,脑海里面可以轻松的弹出剧情对白图像和和每个演
 
  员的声音,要是可以锻炼的话可以稳定在一定的时间段,这也就是英语思维的其
 
  中一种状态, 要是能用英语的声音随意的造句来表达没有过原始英文版本的思想
 
  的话,估计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非常感谢daisystar88 的回帖和经验之谈。
 
  从单纯的听过渡到听和看的结合的时候,一般在国内的材料主要是美剧电影和
 
  英语讲座、访谈之类, 访谈和讲座比较枯燥,当然因人而异, 能比较持续的
 
  熏习视觉和听觉并行的材料看个人的喜好,原则上来讲并无本质的区别,美剧
 
  中的习语的比例要看什么样的美剧,对白上的用词不同剧情还是有相当的差
 
  异,要获得全面的听力那估计什么题材的内容都要听和看。 各类题材的讲座和
 
  访谈能轻松听懂,去看阅读的话速度和理解能力也不会太差。 阅读的好处是可
 
  以自己把握,范围也广,语言的精华和思想能从书本上得到很快吸收。
 
 
  因为从来都没在阅读上下过工夫,更不谈写作了,我自己是打算突破听力能说
 
  之后再去涉猎文章,也有可能过些时候就开始看看一些读物。
 
 
  对写作没什么研究,但我猜测,怎么练写作也有个范围和目标,比如是为了考
 
  试的作文,还是商务信函,写小说,还是论文写作等等; daisystar88 说的
 
  可能是类似论文的东西, 有一定汉译英的原则和技巧下,多看看类似的典型论
 
  文范本,包括篇章和常用词汇,估计对快速提高你要求的写作目的有所帮助,
 
  看自身哪方面薄弱就吸收哪方面的知识这样来的比较快。 能力有限,只能
 
  想到这些了。昨天在读文章的时候发现文章第一句里面一个词汇理解有误,so now we know: as far as President Mubarak is concerned, he is not going anywhere. 想当然的以为是指埃及总统不愿意下台,但是在看字典a部分的时候发 is not going anywhere 有专门的意思 见附图。 另一个例子就是be appalled 在记忆中好像只记得 appalling 有惊吓的意思,结果理解搞混淆了,阻碍了深入的理解。 这两个例子说明,要想多看懂多深入理解文章意思,就是每个词汇都要准确的知道它的意思,虽然模模糊糊大概也可以看出文章的意思和脉络,但是感觉不实在,通篇的理解不到位就是词汇理解不精准。 查字典恐怕是唯一的办法。
 今天回趟老家,亲人早已过世多年,剩下几个老朋友,一个是警察一个是常年在
 
  外打工的工人,交谈之后发现巩固了多年以来一直的观点,人活着靠的就是一个
 
  想法,不是什么性格决定命运,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之后不是什么意志力
 
  得到了锻炼,而是经过了那种状态自己枪毙了某些想法决定实践某一个想法而,
 
  已。曾经见到一个农民工在高空下不系安全带拆迁高楼,汗如雨下,意志力该
 
  强吧。 人生该有几个老朋友,走的时候有人送。 自己的人生想去参访老师,
 
  同时结交下精神世界的新朋友,人生的过程不至于孤单,世界也精彩。回复women生活的时代: 很高兴你提这个问题,我当年也经历过这样的疑惑。
 
  讨论这个话题可深可浅。
 
  简单的说就是扩充词汇,和学习普通英语词汇实质没什么两样,不同的是对于已经有专业背景的学生或者研究生来说,由于经历了专业多年的学习,在理解专业单词的含义一般都没什么问题,而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外国人假设他专业词汇完全不认识,那么他看专业文章一样看不懂,但是由于专业文章大部分是普通的词汇搭建起来的框架,英语是他们的母语,外国人看慢点来回多读几遍,至少文章的逻辑意思都会看懂,何况受过教育的外国人都有一定科普知识的背景,除非是教育程度极低或者基本没受什么教育的外国人估计看了文章也是一头雾水,但这种情况几乎没有。
 
  一个美国人涉及到专业的领域,是不是和中国学英语的人一样也需要特别去补习?----- 既然涉及专业领域,说明本身这个老外就是在搞这个专业,之前当然念过该专业的课程或者涉及过,该专业的词汇怎么不知道。
 
  举几个例子: 胰岛素这个单词,没受过教育的人和受过一般教育的人和内分泌专业的学生,各自的理解当然不一样。 国人或者美国人考美国的研究生,都要背各个专业的极其基本的词汇,美国大学生不背词汇,一样不知道是什么,很多词汇都不认识,综合的涉猎个专业的阅读能力自然就差了。
 晚上和几个在国外呆过的同学吃饭,话题除了减肥还有国外的生活。 验证了之
 
  前帖子里面提到的那位老同传说的--国外那是另一个世界。 现在想找本国外
 
  的历史书来下手了解下他们的文化。怎么学都比较一般``除非用``------ 这个问题回头再讨论,因为刚才有转折性的收获,现在心情澎湃,赶快记录下来,不然会遗漏许多。 :-)
 
  下午忙完回来,准备看一下文章,发现可以基本回到上次的状态,然后边看边体会并思考心中潜在的疑惑, 首先是何其莘说的如何达到英文思维的一种阅读方法,但又和张五常说的冲突,张五常说要边看边查字典,而何教授说的不能查字典不能默读不能来回看等,带着这个冲突的问题逐渐体会,顿悟对初学或者某种程度的学习者提高阅读能力并要达到高超的阅读水平其中一个状态要点就是要在浏览的时候吸收句型(我自己分析得出这个潜意识的思维方法是从张五常的一句话得到的启示, 对于词汇来说,会用一定会解,会解不一定会用), 明白这一点后当时思路一泻千里,只有真正吸收了大量句型同时自然吸收了词汇,这个时候词汇是次要的(而对于口语较高水平的自由表达是句型吸收后留下的痕迹是最最关键的,能够使用长句,并且是符合母语人士的习惯),这个问题解决了潜意识以来的一系列实质的问题(至少是90%的答案),为什么每句话听得懂却听不能一口气听懂篇章,为什么每句话基本上读一遍就能看懂,而不读知识靠眼睛扫却看不懂,为什么不能像外国人表达的句子有洋味,为什么不能连续自言自语十分钟或者一个小时等
 
  还有补充了一个解释,为什么自己在学英语的时候持续的时间不长,一般情况下人有一个特点 ,学的时候喜欢看到立杆见影,有一笔笔进账的感觉,而通常对一般的听和看,完事之后很怅然,现在觉得在看或者听完之后记忆中要有明确的收获,实际上要按照这个理念去操作,文章几遍或者更多遍数之后下来,文章几乎可以默诵或者朗诵下来,有明确的收获。 而原来靠快速默读每句话快速翻译来理解文章的方法,潜意识的理解神经基础是混乱的,记忆破碎,完事之后不久就会忘的一干二净。
 
  刚才在激烈的思考中弹出几个记忆,其中一个是毕加索画牛,小时候看的一个动画片,毕加索到最后画的牛就三四根线条,比幼儿的简笔画还简单,当时觉得这也是大师的画吗, 现在的理解是他展现的是人类在看到牛后人类潜意识神经生化反应中最深的最根本的也许是最初的反应而已。(一笑),虽然当时也似乎明白,但现在理解的要深刻的多。 还有一个就是大乘佛教菩萨入世修行的方法,这个道理前些时候在思考英语学习方法的时候也思考的许久,大成佛教提倡入世修行,其中一个原因是按照小乘佛教的修行方法,虽然暂时可以跳出三界圆寂不受轮回,但是过了几亿亿亿亿亿亿年之后,还是要重新轮回在回归达成的修行方法,而几亿亿亿亿亿亿年在佛教的时空观也许就是弹指一挥间,大乘佛教强调在生活中修行,想到一个例子,一个悟道后的和尚一辈子在做善事做劳动没有修行,到了大限的时候黑白无常来通知他说,老和尚啊你的寿命到了啊,老和尚说好的,我还有些事情没忙完,你们等七天再来我跟你们走,黑白无常就走了,老和尚这个时候就开始打坐修炼,七天之后,黑白无常来找老和尚,发现只有一片白光,黑白无常说,我们上老和尚当了,现在他得道了不受我们管辖了,突然黑白无常看到白光中有一条黑线缝隙,黑白无常进去一抓把老和尚抓出来了,老和尚从定境中醒来觉得很奇怪,问怎么回事,黑白无常就如实告知,老和尚顿悟黑缝隙就是自己手上的紫金钵(紫金钵是皇上赐给老和尚的,老和尚比较喜爱),老和尚笑着摔掉紫金钵,顿时黑缝隙化作一遍光明,黑白无常立刻也顿悟了。 故事的后半部分和我思考英语学习方法没有关系,顺便写出来而已。
 
  而前面老和尚临时打坐修道成功,我一直想不通,既然老和尚打坐前已经悟道,为什么还要集中时间来打坐修行那么几天才算圆满或者画上句号,对学英语的状态来说,要是已经真正领悟何必还要集中大块时间不受干扰的来学习,但一般人的经验来说花大量时间来学习英语提高似乎提高的明显,而零散的时间似乎没什么效果, 而自己想达到母语人士那种英语水平,在目前的生活状态下似乎冲突和矛盾。 来了个学英语的网友,出门去接他。 非常感谢daisystar88 的回帖和经验之谈。
 
  从单纯的听过渡到听和看的结合的时候,一般在国内的材料主要是美剧电影和
 
  英语讲座、访谈之类, 访谈和讲座比较枯燥,当然因人而异, 能比较持续的
 
  熏习视觉和听觉并行的材料看个人的喜好,原则上来讲并无本质的区别,美剧
 
  中的习语的比例要看什么样的美剧,对白上的用词不同剧情还是有相当的差
 
  异,要获得全面的听力那估计什么题材的内容都要听和看。 各类题材的讲座和
 
  访谈能轻松听懂,去看阅读的话速度和理解能力也不会太差。 阅读的好处是可
 
  以自己把握,范围也广,语言的精华和思想能从书本上得到很快吸收。
 
 
  因为从来都没在阅读上下过工夫,更不谈写作了,我自己是打算突破听力能说
 
  之后再去涉猎文章,也有可能过些时候就开始看看一些读物。
 
 
  对写作没什么研究,但我猜测,怎么练写作也有个范围和目标,比如是为了考
 
  试的作文,还是商务信函,写小说,还是论文写作等等; daisystar88 说的
 
  可能是类似论文的东西, 有一定汉译英的原则和技巧下,多看看类似的典型论
 
  文范本,包括篇章和常用词汇,估计对快速提高你要求的写作目的有所帮助,
 
  看自身哪方面薄弱就吸收哪方面的知识这样来的比较快。 能力有限,只能
 
  想到这些了。 如果是零基础学习者或者初级阶段的学习者,而且目标是达到近母语的水平
 
  话!!! ,其中有一个方法: 找一个有教语音经验的外教,一个个的发音彻
 
  底掌握,然后单词旁注简单的英文解释和定义,进行帖子前面将的速记方法不
 
  断熏习,耳机不离耳朵选择好密度大的听力材料用前面提到的屏蔽行阴的方法
 
  不断熏习和琢磨怎样去听,单个发音熟练后(准确的前提下)练习一口气朗读
 
  的能力,如此下去定会渐入佳境。 如果发音材料和听的材料以及速记单词都
 
  匹配的话,效果可能收效快些,但是如果目标做长远打算,要能有厚积薄发的
 
  心理准备; 如果是我自己时光重来,我肯定会采用这样的方法,估计两年
 
  左右综合的效果都比现在要强的多, 当然这是站在理想的角度来讲,初学者没
 
  有体验和思辨,未必会这样去实施。 但是, 回到前面帖子提到的,如果学
 
  英语的目标是考试或者别的什么,那就有另外的路线, 方法不等。-学好英语这个语言以后能当做一个饭碗来使吗?--- 纯粹靠英语吃
 
  饭的活,一般情况就是当老师或者翻译(或者类似翻译的工作)。 当然可以做
 
  为饭碗。 饭碗适不适合自己,其中一个因素要看自己的期望值高不高。
 
  做英语老师和翻译月收入一两千和几万的差别主要看能力(还有其他因素)。
 
  中国人太多,学英语的人也多,去做英语老师和翻译的人也多,竞争激烈,想
 
  找个性价比高的饭碗,难啊。 如果想在“把英语纯粹做为饭碗”的问题上不
 
  纠结,只有降低期望值,或者继续和英语鏖战到底直到完全掌握该语言(成败
 
  与否要看自己的努力和悟性了, 我觉得概率很小); 如果纯粹是为了赚钱,
 
  那就要早日抛弃英语,改变常规的观念去认真学习其它赚钱的本事,因为靠英
 
  语赚大钱从概率上来讲本身几率就很小。
 
 
  ---英语是一门技术吗?语言是一种艺术吗?-----英语本身不像一门技
 
  术,英语只是一种语言; 如果,语言用来表达情感和宣泄激发思想展示现
 
  实,可能就转变成艺术的一种形式。
 
 
  但是,把“技术”这个词定义为“操作方法和可传授的技能”来讲,在学英语
 
  的过程中,教英语的环节中,一般的翻译的过程中,学发音的过程中等等,都
 
  有相当的技术含量在里面,可以说是一种技术。 当完全掌握了英语,并且
 
  使用英语的目的开始变为其它方面,比如去写英语小说,翻译高水平的著作,
 
  英语演讲,英语去表演,去歌唱等等,语言就接近到了艺术层面。
 
 
  ---英语好确实能为以后的职场变化带来大的变化吗?----- 具体要
 
  看是什么职场, 如果是从事科学研究,从事的研究跟着老外的后面走的话,
 
  那英语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跟进外国的文献资料,出席国际会议从别人那
 
  里获取思路,进行课题研究。 如果是在企业或者公司,岗位本身要求某种
 
  水平的英语能力,那本身就应该具备,至少不是改变职场的决定因素,英语相
 
  对好很多的话,可能某些时候会比别人多些机会; 举身边的两个例子: 一
 
  个是在一家德国的央企做先做技术后做销售的朋友,和德国人交流一般的英语
 
  水平能应付就行,搞不清楚的用手比划一下也可以沟通,全球出差一样不会有
 
  什么问题。 另一个是一家500强医药公司的医学沟通顾问,负责查看医学
 
  文献的新进展,还要用英语演讲、给外国老总做回报,老总本身带有翻译,能
 
  自己说英语自然是锦上添花,如果英语再提高到一定层次的话,可能特定情况
 
  下会有些机会,但是职位晋升与否,和英语本身没有直接联系。
 
 
  ----还是感觉英语能带来点安全感..----- ,如果英语上付出了
 
  相当的努力, 事业境况没有别的可操控的转机或者其它值得折腾的事情的话,
 
  建议还是利用起一切空闲时间来提高英语水平, 白白浪费的时间不利用起来还
 
  是很可惜,走路,吃饭,上大号,看电视,网上闲逛,胡思乱想... 这样的时
 
  间足可以去把英语提高到相当的水平;
  
 
  ----英语的学习需要付出太多的时间.精力..也要放弃很多别的追寻.因为
 
  毕竟人的时间有限---- 想起鱼和熊掌的常谈, 但是我观察到的英语学
 
  习成功者往往是鱼和熊掌兼得, 应该思考琢磨下, 一笑。
 
 
  --- 一个希望通过英语改变命运的迷茫者--- 前几天逛街偶遇一个学生
 
  的家长,十多年前夫妻两来武汉时候推车卖烧饼,后来抱着襁褓的孩子踩缝纫
 
  机做工,再后来为了学习网上联系业务,父亲没什么文化,用小学课本模拟键
 
  盘学五笔字型,一个个的指头敲着自学,父亲告诉我说当时确实很痛苦,如今
 
  开的工厂的服装买到了日本;
 
 
  英语当然能改变人生,改变的大小取决与自身的努力程度。 我也是通过英
 
  语改变了人生,从吃饭成问题到衣食无忧还有份体面轻松的工作,都离不开当
 
  年的努力。
 
刚送网友出门,网友正好住在我新家的附近,他第一次上门来拜个年聊了很长时间人生规划,很高兴认识这样的年轻人,从他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接着刚才的话题讨论,现在已经忘了很多讨论的思路内容。
 
  总结下,要是事先就能对正确学英语的状态洞察清楚并且能够控制,不管是集中大块时间学习还是零散时间学习,那效率和一般的学习状态不可同日而语。 (之所以一直以来对英语的学习方法一直在探索摸索,就是自己有一个观念认为绝大多数天才都是造就的,而非生下来无师自通,有的人幸运有师传,没有导师那就靠自己摸索,常人的苦学绝对坚持不长久,乐在其中的学习方法而且自当首肯的方法才是正确的,有疑惑绝对不能自欺欺人)
 
  老和尚之前已经悟道,修行成功只需要短短几天,现在突然想起佛经上提到没有弯路的乘悟起修到正果也就七天。 我觉得方法论在某种意义上起着决定作用,不能靠蛮力。 (之前帖子前面提到那些已经掌握或者不自觉的在运用正确方法的人不在讨论之列,但是如果把要求定到一定高度,绝对有相应的对治方法,而不是主动摸索到方法的人在没有人指点的前提下,不太可能就会抓住这样的方法,我的这些猜想在实际中也会侧面去验证,没有得到直接的验证那是因为周围没有那种语言大师可以去请教,所以摸索的道路越到后来越难走)
 
  回到前面大乘悟道的例子,佛经里面谈悟道,就我曾经听到的故事和那位钻研佛经的朋友谈论到的(春节回去本来准备拜访下,结果他没有回家), 有两类。 一类是魄力极强刻苦修炼基本功,但是没有悟道,十数年或者数十年功夫很深后在悟道那就叫顿悟,顿时修成正果。 还有一种的普通人没有什么修行的功夫,但是突然悟道,然后再一步步修行功夫,那叫渐修。 我联想到学英语,可能有的人从事英语为职业,比如英语教授(如果不是混日子的那种教授的话) 对英语很刻苦,多年下来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顿悟,可能顿悟的程度不一,水平不一定很完美,比如有的英语教授可能阅读写作很厉害,口语听力未必就能达到同传的水平(一般的同传也不是语言的最高水平)。 而一开始就知道语言学习的整个过程方法,到哪一步然后该怎样学,学习中怎样调整状态等,逐渐融会贯通,这样可能算渐修。 反观了下自己,自己是没有那种魄力去走前一种路线,只好搞搞渐修。 现在觉得方法论当中也不是一元,应该是多元,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不同状态的调整,如果用一元的方法也许可以成功,但很有可能跑到顿悟的路线去了,中途魄力动力不够,极有可能流产。 人的大脑有客观的神经生物基础,肯定有规律。
 
  回复 似一缕清风----- 我给自己定位是八戒,经在雷音寺,虽然西天路上艰辛,时不时还有点退堂鼓的念头,想到能混个净坛使者有吃有喝,还是屁颠屁颠的上路吧。 有问题可以讨论, 一直在往上搜索名家的学习英语的历程,不知不觉到现在,其中包括许国璋,得出结论(考证不会有太大出入),勤奋除外,少年和壮年的时候分别有名师指点,一个是吴献书教他英语,一个是钱钟书教他哲学,他的方法主要是大量阅读和大量朗读。今天发现发音需要在一个单词内下手,一个一个的音慢慢的来发,至少初期应该越慢越好,声音要发的粘稠,而之前前面帖子提到要放松下颌的一个技巧不是本质。今天去接亲,累,现在看007的黄金眼,听到incorrigible,还是马上反应出来是前些时在学校撕下一页的字典上的一个单词,位置都记得很清楚。  自己看书的状态-----突然看书的话,首先是感觉眼睛前面一层雾,不能
 
  扫视整个一短行字,进入不了状态,过了十来分钟,眼睛稍微清亮了些,呼吸
 
  稍稍深沉了些,然后潜意识就开始弹出自己伊底的各种念头,有时甚至是一种
 
  强迫,挥之又来,有时觉得有些可笑,但正是这个时候往往可以观察到自己每
 
  天的起心动念,(如果这个时候注意到自己的潜意识的起心动念的话,往往原
 
  本做梦会梦到的情形由于这个时候的观察往往不会在梦里发生), 就这样淡淡
 
  的守着,英文的意思能弹出来就弹出来,弹不出来接着往下扫,这个时候自己
 
  的习惯往往会极其快速的默读一下意思就出来了,但是发现后纠正下在继续,
 
  过了二十来分钟慢慢的就进入状态,状态进入的早晚相当程度取决于身体状
 
  态,如果每天坚持阅读,估计很容易进入状态,估计这也是基本上每天应该坚
 
  持的一个原因,而不是每天坚持就积累的多,状态完全到位的话估计一天抵上
 
  一个月,  练习下词典的词汇后,打开前些时候买的词汇搭配词典对照了一个词汇,除了描述细致点的话,没发现什么特别之处,以后在研究琢磨下,刚才读文章,感到下颌下颈子发痒,这是相应运动的喉部肌肉收拢的原因,我对之前提到的肉柱理论坚信不疑,以后把重点放在每个单词内部的发音,对我现在朗读来说,辅音现在是最头疼的事情,需要时刻注意。录下了三面字典的朗读,外出的时候自爱车子里读了下读者文摘的两篇文章,
 
  明天上传,和原来的比较要慢得多,因为朗读的方法有所不同。听力和口语还
 
  是硬功夫,不像阅读可以来回看下,但是听来吸收信息要慢得多,词汇也不及
 
  阅读的有深度。 现在重点放在扫清字典上的词汇,估计要一年左右的时间,现
 
  在不像原来那样看到字典的词汇那么恐怖了。词汇不深入,阅读起来非常不自
 
  由,这是对我自己的学习方法而言和我的感觉,可能其他人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不一样喜欢通过阅读来提高水平,没有细致多想,先就按这种方法进行下去,
 
  累了的话就换下其它形式,比如看看电影,但是以扫除字汇为重点。
 
 
  这几天看economist上的关于埃及的动乱的文章,发现其中一篇文章中的几个单
 
  词在字典当中给的例句都以政治背景来造句,这样字典来吸收词汇的另一个好
 
  处不言自明了。前面提到的学习英语的状态原则是始终不变的,下手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关键
 
  取决与原则上提到的状态,但是我猜想方法应该有高下之分,符合生理和心理
 
  的相对来说是高效的。昨天看了下大侦探波罗,现在看的是星际迷航Viii ,前者相对要难听懂些,整体来说都差不多,现在基本上不用反应单词就能和听中文一样理解剧情来欣赏,不像原来要去反应单词那么累,这也是发帖后慢慢改变习惯获得的进步,刚才电影里面的现代人宇航员提到要去leak我猜出来是他要去尿尿(未来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呵呵  回复dzwx200 既然目标一定,就要根据目标来选择学习材料,很多学习者在这个策略上都会犯错误,这是英语很难过渡到初中级的一个原因。
 
  很负责的建议你,抛弃新概念,选用对外经贸大学资深教授编写的外贸英语,如张冰姿,诸葛霖编写的教材, 要想早日获得运用能力,要模仿背诵声音下来再看文本。 看文字背诵,到需要用的时候,很难脱口而出。 如果勤奋加上时间充裕的话,方法正确,一年多下来就算只有初中基础,在一般的外贸会话上就都可以应付。语学习贵在坚持
 
   
 
    第一次见到张冰姿教授是在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中,听她的免费讲座。看她精神矍铄的样子,很难想象她已经72岁,而且刚做完白内障手术,还患有严重的内风湿关节炎。在讲座时,她不能站立,还一个劲给听众道歉。
 
  
 
    听着张冰姿教授如同英国播音员一样的英语,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是怎么学的?”
 
    张冰姿教授笑道:“很多人想去外国留学,以为只有到外国才能把英语学好。其实不然。我的基本功都是在中国学的。我第一次去英国已经57岁,演讲完了,掌声雷动。不久就被邀请到BBC当播音员。我的英语学习经验就是在中国跟着唱片学,一篇课文至少模仿300遍,说完争取跟英国人一模一样。我的学生刚学完16篇课文,就可以去广交会当翻译,听口音外国人都以为他们是刚留学回来。出国不过是多了一个应用环境,你讲得不好,人家一样当你是外人。怎么才能学好英语?首先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学英语?明确了目的,贵在坚持,雷打不动。学了就要用,千方百计创造环境用。”
 
    张教授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谈判桌上和外语教学中度过的。她所编著的《温哥华来客》、《出访英伦》、《客商经验谈》、《电视外贸英语》,都是从她亲身参加过的外贸谈判和外事活动的事例中提炼出来的。其中《客商经验谈》是作者采访了包括IBM在内的21家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公司负责人所得。《客商经验谈》、《电视外贸英语》(30集)是中国第一次制作电视外贸英语节目,还获了奖。为了支持外贸英语节目制作张教授不要钱,连服装都是自己准备。张教授邀请的外商也是如此。拍摄所在的宾馆也免费提供食宿、大厅。其中一家外商说你们需要多少钱别客气,我们愿意资助中国的教育。“我当时也没有经济头脑,只要了10万。其中5万交给了外经贸大学,5万交给了电视台。”张教授强调学外语了解对方的文化很重要。中国人见面就打招呼:“你吃了吗?”如果外国人听了会以为:“怎么?邀请我吃饭?”美国人比较开朗,会主动打招呼自我介绍,英国人就比较保守,恪守俗话“别人不开口你就别说话”。如果没有人帮你介绍给外国朋友就自我介绍。介绍别人的时候,通常是把身份低的人介绍给身份高的人。要请别人吃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并重复一遍时间地点,因为即使你说清楚了对方也可能没有听清楚。张教授还记得年轻时候有一次宴请外宾去“丰泽园”,没有想到北京有两个丰泽园,结果这边在前门外眼巴巴地等,那边跑到了中南海。跟外国人聊天,首先谈天气,可以问问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来中国有什么特别想看的地方,让外国人多说,你可以从中学到很多英语。然后卖给别人。这样就会越说越地道。一不要紧张,二不要生造句子。如果外国人表扬你英语说得好,你只需要说:“谢谢,你这么说我很高兴。”千万不要说:“哪里哪里,很差很差!”张教授幽默地说:“跟外国人交流,情绪可以高,不可嗓门高。”
 
  
 
 
  怀念张冰姿老师
 
  --------------------------------------------------------------------------------
  
  
 
  张冰姿,女,我校英语教授,2004年6月18日逝世。
 
  张冰姿生于1930年3月,辽宁省沈阳市人。1952年毕业于北大西语系,曾任西班牙文、英文和匈文翻译,联合国工发组织高级英文翻译。1960年调入北京外贸学院,在英语教改中做出优异成绩,在“文革”中受到错误冲击。以后以顽强的意志与疾病作斗争,写下《温哥华来客》(The Man from Vanvouver)、《出访英伦》(Trade Mission to London)、《客商经验谈》(Businessmen Talking about Business)、《国际贸易热点话题》(Briefing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Develop ment)和《电视外贸英语》(Business English on TV.),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连续反复播出,亲自播讲,颇受欢迎。曾去英国访问,为BBC主持一年的英语节目,并三次作为访问教授,赴美国Sf.Thomas大学讲授《亚洲政治经济》受到该校的高度评价。1997年被评为全国外经贸系统先进工作者。
 
  本文采访于1997年。
 
  
 
  
 
  梅有暗香冰有姿
 
  
 
  --记英语教授张冰姿
 
  
 
  紫丁
 
  
 
   1995年,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电视外贸英语”节目正式开播。银屏上的主持人--一位已年过花甲的女性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她气质雍容典雅,声音甜美温柔,英语标准地道。不少观众猜测她肯定长年生活在国外,而且有着不一般的生活背景。
 
   张冰姿教授既不一般也一般。说她一般,是因为她确实没什么背景,她只是一名生长在中国,受教育于中国,执教于中国的普通的英语教师;说她不一般,是因为张冰姿确实是名人,在外经贸界,可能很少有不知道她的。她的不一般还在于她确实走过了一段曲折的人生道路,她用毅力和韧劲创造了成功的事业。当然,她确实也有着不一般的气质,她即使年已花甲,仍有着少女的天真,她的声音也是少女般地甜润。外在的气质来自内心的充实,来自永远年轻和单纯乐观的心态。
 
   她是英语教授,但因为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症,不能长时间站立,她不得不告别她所热爱的课堂。疾病夺走了她的健康,却夺不去她的精神。她在另一个更大的讲台--电台和电视台--履行着教师的职责。
 
  
 
  1.新蕾初绽显风骨
 
  
 
   1952年8月,刚刚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毕业的张冰姿,被抽调到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担任翻译工作。这是新中国首都承办的第一个国际性会议,因此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参加会议的代表中有16位来自中南美国家,而新中国当时还没有建立起西班牙语的翻译队伍,张冰姿和另外几位英、法语翻译便被挑去培训西班牙语,两周后便上岗为中南美代表当翻译。张冰姿用聪明和顽强的毅力记住了1000句西班牙常用语,(意思是她没有西班牙语基础,而在两周内通过背诵而当了翻译,那么一天就要记背一百句,两周后就记了1000句。)在这另一种语言的白纸上描出了娴熟的线条和漂亮的色彩。她要通过语言让外国人从她身上看到整个新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看到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的风貌,看到东道国真诚的友好与热情。她第一次感到了从事翻译工作的自豪。她决心为国家担当好和平使者、经济文化使者的重任,她圆满完成了这次西班牙语的翻译任务。她也向自己证明了:只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目标总能实现。
 
   会议结束后,22岁的张冰姿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中国进出口公司的一名外事秘书兼英文翻译。中进公司是当时经贸部下属的中国唯一对资的进出口公司。建国初期,面对西方的封锁禁运,每一笔生意的谈判都相当艰巨,接待每一个代表团和业务谈判都包含了严肃的政治斗争。为了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她开始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外交外贸政策、地区国别政策、外事纪律,学习外贸英语。她把别人喝茶聊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在很短时间里,她就熟练担起当时公司的主要翻译工作。做为公司谈判的“首席翻译”,她在谈判中以熟练的外语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条,准确地表达了我方谈判者的意图。为此,她多次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获奖,被评为外贸部三八翻译竞赛红旗手。
 
   做一个好翻译,就是她当时朴素的信条。而一个“好”却绝不抽象。1956年,正在中国驻匈牙利商务处工作的她,经受了一次考验。那年10月,发生了匈牙利事件,周总理身肩重任来到布达佩斯。张冰姿在总理要记者招待会上担任翻译。她跟随总理的车驶过布满坦克和荷枪实弹士兵的街道,这时的她只有一个念头:保卫总理,翻译决不出半点差错!那天晚上,几千名记者和外国驻匈使节云集,世界几亿双眼睛注视着中国总理周恩来。总理镇定自若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张冰姿把各国记者中友好的、怀疑的、甚至挑衅性的提问迅速地翻译给总理,当中有俄语、英语、匈牙利语和西班牙语,再将总理的回答忠实准确无误地翻译给在场所有人。世界听到了新中国正义的声音。她为有机会为总理当翻译感到非常激动和神圣。亲身感受到总理那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她将所有的业务技能全部发挥出来。回国后,周总理对张冰姿的工作大为赞赏,要求驻外使馆的翻译们都能像她那样业务精湛,掌握多种语言,适应外交的需要。
 
   1960年,张冰姿从匈牙利回国。由于出身问题,她离开了工作8年她深爱的翻译岗位,被调到北京外贸学院任教。但她却再一次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执著毅力,在一个神圣的领域开拓出又一片令人羡慕的肥田沃壤。
 
  
 
  2.梅有暗香冰有姿
 
  
 
   失去谈判卓,走上讲台,30岁的张冰姿发现自己所面对的已不是唇枪舌剑的谈判对手,而是一张张年轻、求知的面孔,她立刻就爱上了她的学生们,爱上了她的新岗位。她决心用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爱,把他们造就成为国家的又红又专的人才,让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发瑞,校园对于她同样大有可为!性格中充满激情的她这时似乎发现自己拥有了最合适的事业舞台,她立志做个好教师。
 
   一个好教师绝不抽象,要有奉献精神,要一切为学生,要一步一脚印去做,不要想今天刚浇了水,明天就收获果实。一个班20人,让每个人都能把外语说好,掌握好,这是她要完成的任务。她感到教学与翻译的不同在于,虽然都是说英语,但谈判时不考虑语法、语调是否标准,而教书却特别需要规范和地道,她感到了自己教书基本功的欠缺,于是又开始在干中学习。她重视向校内外专家学习行之有效的经验。要强的性格,使她决不满足于一般,而是做什么都要最好和更好。
 
   1964年初,北京外贸学院开始外语教学改革,院领导在她的班蹲点。她采用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年半的时间里,初步摸索出一条中国人较快学习外语的新路子:她的实验班学生进教室不能说一句中国话,一律讲英语,念书时嘴里不能打一点儿磕绊,背书要掐表,一分钟背250个字,500字的课文要在2分钟内背完,凡是没有背完的重来,直到合格为止。在学《格林风》教材时,她要求学生每篇课文至少要听300遍,直到熟烂于心口为止。这种方法效果明显,实验班成绩突出,二年级去广交会实习做翻译,外商以为他们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这些学生后来都成为外交部、外贸部、对外友协、驻外使馆的优秀骨干。
 
   张冰姿的教学法引起中外专家的极大关注,北京的各院校组成专家团来观摩。美国教学专家亨利·柯恩先生专门撰写了长达万言、题目为《张老师的教学法》的论文,赞誉张冰姿教学实验班是取百家之长,走自己的路,集各种教学法的优秀组合,是他所见的最生动的方法。张冰姿的实验证明:中国的外语教学并不逊于外国。当时的部领导评价这一外语教学实践说,这个试点路子正,方向对,效果好。
 
   正当张冰姿在教育园地里创造性地耕耘,收获劳动果实时,“文革”开始了。美好的实验田被摧毁,她本人的健康受到摧残,她从此再也不能自如地活跃在讲台上了。但她的乐观,她所独有的激情从未因各种政治的风暴,生活的逆境而泯灭。“文革”结束后,她看到自己教过的学生们成为国家改革开放时代外贸战线的优秀骨干,她感觉欣慰和充实,她从更深的意义上感受着教师这个职业的欢乐:“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她这时的写照。拖着病体的她决心继续耕耘!失去了谈判桌,又失去了讲台,但多年从事谈判和英语教学的经验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她要把国家给予她的这笔知识的财富再回报给社会。当时类风湿症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几乎没希望了,但她用特殊的意志和乐观压倒了生理上的病痛。她的事业之舟将再次起航,哪怕今后的路途更加艰难,她不惜付出加倍的努力和代价。
 
  
 
  3.柳暗花明村又村
 
  >
 
  上图为张冰姿教授(左)在第四届CCTV主持人大赛上任英语评委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使各行各业焕发了生机,张冰姿迎来了她事业的新机遇。受学校委托,在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业务人员的帮助下,她与几位外国专家编写出商业英语教材《温哥华来客》,用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商报》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同主办的英语广播节目,她本人担任主持播讲。
 
   这回张冰姿要面对的是一个社会的大课堂,她柔美纯正的英语由电波传送到东西南北。她看不见学生,但她时时像在教室一样感受着学生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教师的幸福感又回到了她身心。这是一片新时期英语教学的新天地。当时外贸英语与改革开放的联系之紧密,它的舞台之广阔,可以说得天独厚,它是经济贸易专业与外语专业的结合,而这两个方面在文革前我国几十年高等教育中都相对欠缺。她的讲座这两个方面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教材中,张冰姿着重介绍了建国初期涉外工作的每个重要环节,并把英语学习寓于其中。她还不忘边传授业务知识边介绍我国老一代外贸工作者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职业道德风范。这个节目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当年就收到听众来信万余封。这个节目荣获经贸部一等奖。
 
   1987年,她有机会被派往英国一所大学做访问学者,当年她已57岁。她回忆说:“在这所大学的讲演结束后我问旁边的人‘我说的是英语吗?’因为我在这之前还从未到过英语国家,不能肯定人家是否能认可我的英语。”她想告诉今天的年轻人的是:不出国也照样能学好外语。
 
   这一年,英国BBC公司希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他们推荐一位制作教育节目的外语顾问,他们将开辟对中国的广播。中央台回答说:“你们需要的这个人就在英国。”他们推荐的正是张冰姿。张冰姿被请去主持了79个英语节目,而当时在BBC的门口站着一长队的求职者。她的节目缕播不衰,她还做了现场直播。西方人对刚刚开放的中国抱有很多疑问,她在直播中不管碰到什么样的问题,也不让别有用意的提问者从她嘴里听到一句不利于中国的话。一些英语听众打来电话说:您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真实的中国。
 
   回国后,她以访英的这段经历为线索,写下了又一部新教材《出访英伦》,并再次在中央台播出。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5年的统计,《温哥华来客》和《初访英伦》两本书共播放了11次,收听人数达几百万。该台科教部主任评价说:张冰姿教授的《温哥华来客》和《出访英伦》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英语教学的“主打”和“保留节目”。英国BBC教育部主任来华时,特地向电台索取这些教材,他希望这个节目对他们制作商业英语有所借鉴。这也说明中国也能做出好的英语节目。
 
   张冰姿不愿停顿,因为时代的脚步总在向前。九十年代的对外经贸比八十年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外贸英语的教学当然应与时代同步。1991年,张冰姿看到,随着外贸体制改革深入,全国各地很多企业拥有了外贸经营权,但他们大都缺乏做外贸的经验,他们渴望学习;而她有责任让他们少交“学费”,较快地学到各国在贸易、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她觉得自己可以做一件工作,即:把在中国的外国客商经营管理上成功的经验介绍给中国人。
 
   在几个总公司及贸促会的推荐和帮助下,她与在京的19家最大公司的总裁和首席代表进行了交谈,让他们介绍各自的经营诀窍。根据这些谈话,她整理汇编成册,在《国际商报》刊登的同时在中央台播出。这个栏目和节目又产生了较大反响,听众和读者纷纷来信说从中了解了如何让企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如何从小公司发展成大企业,等国外的经验。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外经贸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张冰姿看到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以及跨国公司全球化的趋势,将影响中国外经贸的发展,看到中国在最惠国待遇、复关、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反倾销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她感觉经贸领域的领导和业务人员应该具有一种大经贸的视野。她借外经贸部国际司、中国贸促会等提供的方便,借外国专家和外交界人士来访的机会,参加各种研讨会,向他们索取经验、看法和观点,精彩处直接录相采访。根据采访内容,陆续登在《国际商报》上,并汇编成册出版了《国际贸易热点话题》一书。时任经贸部部长李岚清同志为这本书写了序。
 
   这本书轰动了经贸界,很久后,大家仍在谈论张教授这本书的价值:“复关”好比是一场战役,早在战役开始几年之前,张冰姿就为此制造了锋利的武器。
 
  
 
  4.一掬馨香化春泥
 
  
 
   从身材苗条、青春蓬勃的青年翻译、青年教师,到银丝缕缕、身柒疾患的知名教授,在张冰姿的事业道路上,人们看到的是“成功”、“成功”、“成功”;而她自己写下的却是“努力”、“努力”、“努力”。两个词,一个是结果,一个是过程。人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张冰姿辉煌的结果,而很少看到她奋斗那艰辛的过程。
 
   1994年,经贸大学要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一部30集外贸英语教学片,这对我校是第一次。张冰姿那年已经64岁。由于多年生活道路艰辛,多种疾病缠身,体质虚弱。但她还是担当起这个任务。她想,她还可以编写剧本,做主讲人,利用朋友请人来做演员拍摄。
 
   64的张老师由于多年的劳累和生活道路的艰辛,身患多种疾病,体质非常虚弱,类风湿常年折磨着她,可是她不服老,不向疾病低头,勇敢地挑起教材编写、电视脚本的编写和节目主持人的重任,她不为名利,看重节目质量,目的只有一个:为国这培养更多的懂外语的外经贸人才。
 
   拍摄高质量的外贸英语教学片,选定拍摄场地很关键。1993年冬,摄制组为找不到合适的场地而焦急。张老师主动带摄制组找场地。她顶着寒风,忍着双腿的疼痛,带着摄制组四处奔走,登门求助,先后到过国贸大厦、京广大厦、IBM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信大厦等,直到导演满意为止。看到播出后节目的漂亮背景,谁又能想象到张老师在人们掺扶下爬楼梯找场地的另一个画面?
 
   在选择节目的演员问题上,张老师说,我们要找那些口齿好,发音纯正,而且本人从事过外贸工作的外国朋友来担当,这样才会使节目更真实。她主动承担起选演员的工作。她人缘好,朋友们都非常愿意帮助她,而且都不要报酬,外国朋友对她更是信赖,他们还主动找到别的朋友来帮忙。在情景会话中,这些演员动作自然熟练,语言纯正地道,受到观众的好评。在节目第三十讲--模拟仲裁厅的表演中,三位仲裁员都是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在职仲裁员,而且就是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厅拍摄的。节目真实可信,使参加学习的人实地参加了一次国际贸易仲裁活动,许多电视同仁也都为这场精采的的仲裁活动叫绝,在称赞中只有导演和摄制组的同志们知道,这个节目浸透了张老师的心血。
 
   节目制作完成后,张老师又将全部节目字幕逐句审看,提出了十多处修改意见。她说,我们要教学生们规范的外贸英语,不能有错字,发音和语调要标准,否则就是误人子弟。她的认真,深深打动了制作组,将错误细心改过来,保障了节目的高质量。
 
   录音过程中,张教授家的小保姆因病离去。她失去了帮手,身体状况更差。录音完成后,她已经十分疲劳了。在录音室到电视台东门口一百多米的距离,她是扶着导演艰难走完的,中间休息了三次。
 
  这个片子拍摄成功。拍完时,她一下不能动了,不会走路了,下不了床,不能翻身了,只能坐轮椅了。校领导,各同事们都打电话问候,来家看望。最让她感动的是她的学生们也千里迢迢地来了,他们都非常心疼她,有的立即去街上买药,有的马上拿出上万元来并且说要养她一辈子。这些,让她感到非常温暖,她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教师,过着一般人的生活,可是精神上却是如此地富有。看到当年的学生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她更是感到由衷的高兴。精神的力量支撑着她,她觉得自己不能躺下,她还有余热可以发挥。在医生帮助下,在先生的护理下,1995下半年,她甩掉轮椅和拐杖,可以自己走路了。
 
   张老师学术精深,思想品德高尚。她多年来从事外贸英语教学,虽因身体原因无法站在学校的讲坛上直接面对她深爱的学生,却用另一种方式通过电波远距离地为全社会做着贡献与奉献!
  
按照千万别学英语的说法,先看生活片,再看法理剧情,科幻篇应该放到最后再学习,应该是这样的,科幻片的词汇要广一些。  可能ThunderDonkey只是看了后面的帖子,关于leak只是顺便提下,我没有说要学习习语为重点。 就一般学习者的经验,没有量的保证,不可能对单词理解很深刻,当然有的人可以在单词量就一千到几千就能对话交流听懂一般听力也是可能的,但是听的内容的广度和难度大的内容不太可能会听懂,这是我个人比较有把握的认为;要是能达到接近母语的水平(比较优秀的外国大学生的水平),扩展的词汇至少要到4到5万甚至更多(其中包括加了前后缀或者词性的变化,一个单词可能衍生7,8个单词或者相应的习惯搭配词组等等),如果只是词根的数量没有重复的核心词汇,至少要非常熟练8000到10000个词汇,这是我比较有把握的估计。实际上要是当听力能熟练听出几千个单词后,再吸收词汇的速度乘加速度的增加,扩展听力词汇没那么吓人(只是听出单词的拼写),但是能熟练造句表达出来那就要难些了。ThunderDonkey你好, 你前面一段我没怎么看明白什么意思,我同意单词要是
 
  能听说造句都能熟练的话,,掌握2000-3000单词那水平也不得了这一观点。
 
  我在帖子里面主要是描述和摸索在国内环境下一般学习能力的人怎样达到母语
 
  为英语的受过良好教育人士那种听说读写的水平的方法, 就一般的英语水平运
 
  用,很多学生通过一般方法学习几年都能达到交流和应用的水平,这里就不讨论了。
 
 
  后面一段谈的是发音问题,一般中国人英语学习者的发音总体来说比其它外国
 
  非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都不算差,一个个的把单词发清楚老外就都能够听
 
  得懂,这不是一般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重点; 你说的翻译的发音问题,翻译不是
 
  播音员不需要发音水平很高,只要流利清晰够用就行,估计他们的重点在听力
 
  和汉译英上面,术业有专攻。 我之前说过发音和听力没有绝对必然的联系,
 
  虽然互相有促进作用,至于学英式还是美式,我个人觉得都没什么太大区别,
 
  真正美式英语单词都听得清的话英式英语一样听得懂,反之亦然。 学英语能
 
  把每个单词吐字清晰就算基本成功了,重在交流表达和自身的目的。
 
  而我自己在语音上下功夫,那完全是自身学习英语的方法而已。 刚才录了一
 
  篇读者文摘的文章,没有注意语调和断句,读的时候专注在自己刚发现的新的
 
  发音方法的操作上,完后自己听了一下,完全和自我感觉不一样,心情很郁
 
  闷,看来路还长。放到土豆上,原来的土豆的密码搞忘了,就新建了一个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cRK7DBkwRU/
 
  谢谢ThunderDonkey,欢迎再讨论。
以后会把字典的朗读丢在上面,计划今年把字典的词汇搞熟。
  如果是通过语音朗读来学英语并且目标是向外国的播音员水平靠拢,那么在模仿发音的时候(除了先天音域比较广的人或者练过声的人可能容易上手之外,也只是可能容易上手)必需要先进入外国人发声的基本位置才慢慢有起色,不然就像在桌子上跳舞和在地上跳舞一样的区别。------ 以上说的是要求很高的情况,一般的声音模仿也足够交流使用和做翻译。 但是我猜想(包括经验)如果严格的按照慢速英语那样的播音发声来练习朗读,听力中辨析单词声音的能力会超出单纯通过耳朵来听的方式获得的听力水平极多。 现在自己的发音有很大的改观,回复ThunderDonkey: 那要看你的学习目标再定方案。
 
  我猜测李阳的口号和方法针对的是英语的普及工作(听李阳亲口说的,而且他
 
  常常打翻自己说过的速成之类的话,可见用心良苦,普及一般英语当然是以张
 
  口说最为快速,能达到简单交流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包括用中文字来标注英
 
  语读音也未尝不可 )除了商业目的之外,通过极端的口号和引导,克服绝大部
 
  分中国学习者的通病,然后让学习者自己再慢慢摸索后来的方法,先解决主要
 
  矛盾再谈后来的问题。 支持李阳。
 
  今天买了一本韦氏同义词典,这中小字典估计书店都绝迹了。 本来想买一本小
 
  韦氏字典,可是没有找到。 科林斯太大看起来慢了些,想先通过韦氏字典迅
 
  速把单词都识别掉,而且是用英文的解释,但是要小巧精悍,目前知道的只有
 
  韦氏字典了。 原来以为字典都差不多大同小异,现在发现名堂还不少。
 
  另外还买了波士顿法律的美剧碟子,等会试一下,能转到硬盘里就好了,碟子
 
  有英文中文字幕切换,这样比ppstream上要更好的学英语。 还买了本十几年
 
  前的一本gmat的词汇书,都是没人要的东西,可是有独特好处,波士顿法律不光值得看和练听力,应该刻苦模仿下来。 让老婆学英语,她死活就是不学,没办法。(一笑)
 
   1)动机动力大小和持续性决定语言的成就 2)在有洞察语言学习过程的过来人指点的情况下在儿童早期进行诱导打下坚实的双语基础,然后进入自动母语的学习阶段,或者良好的双语环境熏陶
 
   以上两种情况是我猜测的双语者成就的可能途径。   和网友去了下英语角,思考了一个问题发现虽然口语听力阅读虽然互相有促进,但还是要各自专门操练,另一个思考就是这两天偶尔看了下波士顿法律的dvd ,如果不是情景模拟操练,估计光听很难达到流利能说的水平,这种模拟操练是能听懂之后的模拟练习,而不是直接看着文字背诵。 准备造人,要改变下生活时间表,这几天每天录下两页字典朗读,用录音笔挂起来听下,就选择听英语的设备有些个人的经验:
 
  03年买了一个进口的mp3听坏了后来, 当时之前还买过复读机,复读机主要用于循环复读,在初期学英语的时候比较常用,但是我当时买的复读机其中有一个功能,就是在复读的过程中按下暂停键后,再按下暂停键后复读的内容会接着往下继续,这样就容易辨析声音,而有的复读机当再次按下复读键后是重新开始复读的内容,这样就相当浪费时间。
 
  当单词都能听出来或者说能够根据拼写辨析出听力中的声音,那个时候复读机就不是很重要了,可能在口译练习中有些用处。
 
  mp3应该是从开始学英语就应该挂在耳朵上,不分昼夜。 我不认为在适当的音量下会对耳朵听力有损害, 我个人经验恰恰相反,耳朵的听力极其灵敏,细微的声音都能察觉。当然我的经验不一定正确。
 
  录音机的好处是外放的声音音量大,比如洗澡 做菜 某些运动时候等时候外放。
 
  现在用的是一个200左右的mp3, 另外买了一个800左右的录音笔, 比起现在的mp3 录音笔可以暂停后待机, 按一下有启动,音量操作大小比较人性化, 因为在用耳机听声音的时候常常要根据周围的环境调解音量大小,那么按键方便就很重要。
 
  录音笔重要的功能是录音,比如我自己朗读的材料,市场上是没有卖的,曾经为了寻找自己想要的听力材料到处买书,比如当时要用阅读的材料当听力来练,但是市场上没有,又如:自己想听词汇连带有例句和近义词的朗读,外面市场上也很少或者没有,有的也是用中文的朗读来释义。 当然现在比8年前材料要多些,但有的还是没有。 另外看的美剧 电影 访谈等 都可以录下。
 在情境中体会到的词汇,理解要精准的多,就是吸收的速度太慢了,看字典看文章吸收词汇虽然快,但感觉不容易鲜活起来。 今天午睡起来看小说,边看边默读,但是默读很快(不是自己的声音,而是回荡
 
  平时听过的老外的声音),一飘而过,有的地方能一落眼就知道意思的也可以不
 
  读,有的地方默读的慢些, 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要起“意”,不光是知道字面的
 
  意思,能设想出场景想象, 目的是把声音文字(重点是声音)和小说的情节融
 
  合起来,生词的推测也是随着深入自然而然的感悟出来, 那种通过上下文和语法
 
  结构去猜测生词词义我觉得不妥,也有可能别人说的这种“上下文和语法结构去
 
  猜测生词词义”就是我自己的这种状态也未可知。 这是目前尝试的看小说
 
  的方法, 那种完全不出声不默读的扫读方法至少目前还不能完全体会和接受,
 
  自己的这种方法是根据目前的自身状况和理论体会出来的方法,摸索中晚饭的时候看了下普林斯顿大学的关于领导艺术的演讲,一个中国面孔的演讲者人语速极快非常投入,虽然感觉还带点口音,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估计是后来到美国习得的语言(猜测)
 
  今天对语音有了全新的领悟,有希望将来能像那个演讲者那样滔滔不绝的说。 很有可能这个时间会比预期要来得快。
 
  刚才跟着“白宫风云”里面的对同步模仿,很多单词模糊下来,但是基本可以做到无论是多长的句子,无论多快,都可以跟着剧中的角色声音同步下来,而且在自然而然的模仿声音和语调,不是以前那种跟读。 有了这种技巧,估计很快能够达到进入说的阶段。
 
  同步口译做的好的估计也能说,这种说是一种中文到英语的翻译。
 
  期望的是说的和老外一模一样。
  怎样英语语音语调练到和老外一模一样?学习英语语音的一个误区
 
  原来在语音上犯的错误在于不和老外说话的步调或者频率一致,估计也是无数
 
  学习者在理解和学习语音上经历的过程; 苦练朗读后就算语音练的比较准,
 
  语调还是说中文的语调,结果说话一快,语音说不定完全变了样,更别提语调
 
  了。 语音语调固然和英语整体水平有一定关系,但理解和去实施语音的模仿和
 
  英语水平却没有什么关系。 从常识考虑,如果朗读操练了相当的年头,在
 
  随意模仿老外快速说长句子的时候还不能轻松模仿下来,那就要反思一下语音
 
  的学习方法了。
 
 
  就像小孩和大人走路,步伐大小不重要,主要要同步,时间长了步子自然会变
 
  大。
语音需不需要专门来学习?
 
  假设在国外,长期生活在英语的环境中,口音的改变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猜
 
  测口音的改变也是潜移默化的学习模仿过程; 更重要的是,耳朵的分辨
 
  和语音的进步是相互协调中得到发展, 另外对于那些口腔肌肉受到原有的口音
 
  的影响非常固化的情况,即使要模仿如果没有掌握诀窍也是相当困难; 听到
 
  一个声音,同样都去模仿,发出的声音似乎都比较像(虽然不是非常像)但口
 
  型舌位用气等可能不同人之间有着相当差别, 那么如果不是完全按照英语的相
 
  对标准的发音来说英语的话,随着英语听力整体水平提高,语音或多或少的会
 
  得到比较和纠正,也可以达到某种意义上的流利,但是表达长句子和速度上有
 
  可能还会受到牵制(猜测), 如果通过回归到口语来统一英语的习得的话,语
 
  音练到能保持很好的连贯性的话,对吸收英语是非常有利的。
 
 
  朗读锻炼不了真正意义上的语音,但可以练练语法词汇以上图片摘自林语堂谈英文学习方法, 总结目前适合自己的指导原则的关键
 
  词: “可以默诵” “泛读要读得快读得多” “不能放过新字”
 
  “两年的泛览苦工”
 
 
  高中的时候一位朋友钻研佛经的古文精神实在让人记忆犹新,甚至刺血抄经
 
  文, 惊人的领悟力让我终生收益, 一次他谈笑到一个现象, 他说看书的时
 
  候虽然一个个字认真的看过去, 但是过些时候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会突然
 
  发现很重要的内容怎么原来没有看到,太奇怪了, 当时我们都大笑这种现
 
  象。 当时就发现要真正理解感悟到原文可能有个过程,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会
 
  发现在书中碰到答案的几率要大得多,甚至无意中在书店翻一本书的某一页就
 
  会遇到相关联的内容答案参考;
 
 
  回到刚才引用林语堂的学英文的方法上来, 到目前仍然保持以往的习惯,时不
 
  时琢磨下学习理论,吃饭的筷子自己去拿最好,不用筷子也可以吃饭,随便抓
 
  把别人的餐具也可以吃饭,但还是自己动手收获最多。
 
 
  以上的几个关键词打翻了前些时候对阅读方法的纠结,以至于迟迟不敢下手
 
  (以往学习上的弯路太多太多,现在没有找到比较有把握的方法之前不敢轻易
 
  下手), 那种只浏览的方法估计不适合我,从林语堂的话语中找到时间预期
 
  的参考---“两年的泛览苦工”差不多读书能力已经养成,写作也就够用
 
  了...
 
 
  晚饭前看了下钟婉婷父亲指导女儿学英语的方法,很真实和细致,值得参考和
 
  比较。蒋梦麟先生的言语之间,可以参考和佐证的包括:
 
  1 先熟悉声音,后领悟意义,意义可能要琢磨,声音要尽早熟练; 这也是辜
 
  鸿铭学英语的方法,也可能古人早就知道这一点,在私塾教育中都沿用的这种
 
  方法。
 
 
  2 关于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目前自己现在的经验和蒋梦麟几十年前的感受也
 
  差不多, 最难的听懂的是言语思维跳跃的方式不能被中文快速领会,或者中文
 
  背景里面完全没有的东西。 而词汇声音不熟练或者某些专业内容本身中文
 
  都不懂的则不在其内。
 
 
  3 前几天才发帖子 ---  语音需不需要专门来学习?2011-08-04
 
   而蒋梦麟谈论口耳之间的关系,恰巧给了个佐证。 另外,前天观察小孩学
 
  语,进一步发现小孩学语言比成人吃力的多,因为肌肉最初很难和模仿的声音
 
  协调,而且小孩未必注意力就集中,小孩掌握语言一样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
 
  只是到中期中文的潜意识装满了大脑,不像学习二外那样有干扰能够形成正反
 
  馈强化而已。
 
 
  4 有了思想主线,在去吸收外国文化,有了比较思维,如果展开大量阅读,对
 
  一些深刻的东西可能容易上手的多,这也就是郑赞容说的,在达到近母语之后
 
  的学习阶段后,水平的提高要看个人的知识面以及是否抓住语言的精华不断恒
 
  定的操练之。
 
 
  对于自己录的字典释义,听的时候发现不能调快速度, 单个字汇要慢速消化,
 
  这和快速停文章不一样, 而发现用科林斯字典比朗文来录音的好处是,科林斯
 
  在词条释义中对单词重复的次数多,听过几遍后,意思能对得上号,哪怕过几
 
  年再听到这个词都非常有信心弹出英文的意境。今天书店看到一本外国人编的发音的书, 作者是成龙,李连杰,刘亦菲等的语
 
  音教练,其中反复说的一个要领就是要慢速,恰好和最近的发现相吻合,老婆
 
  催着走就没有细看, 之所以最近发现要慢速朗读本质就是要发清楚每一音,注
 
  意细节。昨夜右手臂到肩膀感到肌肉内发痒, 一个诱因是这几天每天打乒乓球扣球频
 
  繁,肌肉酸胀是一个原因,但是最痒而且有跳动感的地方在肩胛骨一个位置,
 
  偶尔会有跳动感,多年的经验猜测是因为牵扯到原来僵硬的喉部肌肉受到了新
 
  的振动,带动了连带的肌群, 这是好现象(改天再谈下肌肉的功能特性) 这
 
  也是李阳搞什么手势发音的一个深层原因,这也是很多人攻击李阳,说什么学
 
  英语还搞什么体操,但是前面提到的给成龙等明星做英语语音教练的外国人恰
 
  好也提到要做展臂的手势等,难道是巧合吗,(一笑)。
 
 
  可以肯定语音仅
 
  仅是学语言的一个方面,之前提过本质最终要靠大脑,不是嘴巴,语音也是靠
 
  大脑的的一个功能----自我身体内部感知力(好像有人提出除了记忆力,
 
  思维力,想象力,等等几个力的之外的新的智力的几个因素,好像还有意志
 
  力,顺便说一下,我觉得意志力在获得目标成功有很大意义,就像开一辆车,
 
  驾驶员的水平,车的质量,方向,路线等等 意志力好像是汽油量,车的质量好
 
  比身体状态等)。
 
 
  但是大部人,也是正常情况下的阅读,靠的还是默读,
 
  或多或少,自我能察觉或者没有注意到的默读而已,也是精读的一方面, 而不
 
  通过默读的扫读,则是另外一种方式去获得信息或者别的什么。前几天朗读之余,感到喉咙发痒,客观的肌肉的发痒,这是千万别学英语里面提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我猜测是说中文和新的说英语的肌肉部分相互抵消抗衡造成的。 刚才看中央台英语播音员发音,笼统的说,我感觉和外国人说话的差距在于发音没有做到中正,当然这是细微之处的差别。 这几天忙着帮人医疗纠纷,还要照顾刚有喜的老婆,连听mp3的空都没有,呵呵,希望宝宝能顺利ing 。  翻译是个无底洞。
 
  刚才忙里偷闲,读了几分钟,肌肉在锻炼一段时间后,如果停下来,肌肉张力马上会复原,但是隔几天再锻炼恢复到原来的张力要快的多,这是肌肉的一个特性; 还有,骨骼肌要在受力最大化的时候才会进一步扩增纤维的宽度, 印象很深的是斯瓦辛格谈健美的时候说到,要用你最大力气才能举起来的哑铃进行锻炼肌肉才能变粗,这应该是个小秘诀。 肌肉增粗只是肌细胞的包浆变肥厚了,印象中记得肌肉的数目从生下来好像一直都没变,只是变粗,可见骨骼肌的弹性。  在坐下来听听力的时候,很容易睡着,这个时候要突然起来去喝点水运动一下,几分钟后再继续听,如果不是缺乏睡眠的话。 犯困原因可能跟集中后呼吸深长到慢慢停滞有关系。
 
  现在在看美剧,试着跟着英文字母同步朗读,这个时候对自己的口音和舌头的灵活程度才有一个实际的判断标准。字典的例句给予一个词汇所常用的大致环境和方向,美剧或者电影文章进一步把词汇变得鲜活起来,原来只是认为一个句子就是一个单位,现在这个问题稍有进一步的理解了。 这几天忙着老婆,自己前些时候录下的字典朗读挂着听,原来刚录完后听自己的声音有点难听懂,现在感觉好些了,可能是听习惯的缘故, 另外今天开车的时候思考了些问题,现在忘了, 觉得自己发音不像老外主要原因是每个音的张力没有到位,但是如果听到声音模仿下来那还是比较像的,原因是大脑控制住声音的发生,大脑在思考或者在中译英的时候嘴巴说出的英语语音是最考验语音水平的时候,自由说英语的语音是真实的语音水平,朗读次之,模仿更次之。 正在看美剧, 我猜测,要是真正吸收语言,估计会被同化! 会有强烈的文化对比感受,或者会倾向另一方,或者会感到潜在的(潜在的指的是在中文的环境下来学英语)冲突感,,之所以不能像外国人那样说,猜测是因为各个描述的描述的方面没有吸收到外国人说话的用词和习惯套路,要是等到表达的各个方面的那面‘墙’都补齐了,估计口语就比较能和老外同步了;
 
  今天突然给前些时候表达口语卡壳找到了一个解释, 如果描述的思想在记忆中没有对应比较熟悉的英文记忆或者单词,要是立马脱口而出那只有卡壳,加上紧张,脑子里面又没有去进行中译英的转换,那就糟了。
 
  举一个看美剧来活化单词的例子, 波士顿法律字幕里面常常有些象声词描述声音的词汇,附在括号里面,那只有在当时的场景里面才能体会单词的准确含义,如果是看字典只是知道个大概意思,很难鉴别出细微的差别,我们觉得很难区分,但是母语人士自然而然就知道用什么词汇妥当; 相当多的同义词,在词典或者是中文释义, 根本看不出名堂,但是在剧情中就知道老外习惯上是在什么场景使用,这样就把该词汇定位在自己大脑学习外语的区间里面的‘墙’上,但是之前单词不认识或者听不出来,单单看美剧那就要费些力气再总结查字典之类,我习惯于分开学习,虽然互相不对应,但是时间长了都会遇到。 现在对剧中的alan很着迷,很喜欢这个角色,维护他认为的正义的时候不遗余力,充满童心,当他自己的正义被欺骗的时候,会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愤慨。
 
  活着有没有太多尊严相对次要,死的时候要有尊严,为这一刻做准备。自己现在在听英语表达的时候,尤其注意说话的方式是以名词为核心的句子,这是英语和中文一个巨大的差别,这点掌握好了,英语水平尤其是翻译水平会有很大进步。 这算一个诀窍,回复june010986:速记词汇的方法前面的帖子已经提到过,可以参考。 帖子描述的是自己学英语过程的状态和经验,你说的实用英语范围太广,考四级过关也是实用,做翻译也是实用,有具体问题可以具体提出来,能给予参考的不会保留。昨天在洗脚的时候,洗脚的小姑娘问我是不是带着耳机听音乐,我说在听英语,于是攀谈起来,她刚高考完,不愿意读书,现在看着同学都去读大学,想攒些钱再去读书,问了我一些相关的问题,自己平时在看两本英语的快速阅读的书,我鼓励她要抓紧时间,并且去大学里面多交些朋友认识些老师听听课,拓展自己的信息渠道。。。。
 
  很多人只是说说要学英语,就像很多人说想发财一样,只是说说而已。
 
  昨天老婆不在家,我睡在沙发上,dvd一晚上都没有关,累了就睡着了,起来就带上耳机, 这是我曾经发明的偷懒的方法,因为没有像其他做口译的朋友那样一句句的抄写和翻译,只是挂着耳朵泛泛听着,但至少有个形式, 很多朋友问学英语的方法,至少首先要有个形式,形式都没有内容从何而来,方法是慢慢摸索而来,并不是像做肯德基一样有个手册谁都可以去操作标准化,原因很简单,不管什么方法,操作的时候都需要学习者的心理状态来对应,要是真有炸土豆条的方法那样可以轻而易举的学会语言,那还要外国语大学干什么。 首先看看自己有多少时间和心态在关注英语,再来一步一步摸索,一般来讲,去请教英语很好的人,他们都会讲一下自己的方法或者建议,如果你问我具体某个音该怎么发,听的时候该是个什么状态,看阅读的时候该怎么看,我前面的帖子都有相应的描述,我自己现在也是在摸索中 突然感叹郑赞容说的,要是一般的学英语方法去看美国一天的报纸,估计要用上一辈子的时间; 
 
  每个人先天的秉性气质都不一样,多读多背多听多写等的方法适合那些福报好的人,我还是是个一般的大众秉性,疑惑多多,庸人自扰,没有那个魄力做到一往无前;  但是抱着乐观的虚无主义,还是不弃不离,一笑。今天买了那本译文出版社的双解词典, 以上图片仔细看一下也就会发现词典之
 
  间的区别的程度,当然只是举了两个例子,以后发现会更多,总结后就会有一定
 
  的统计意义了;  该不该“学”英语?  (一)
 
  下午去游泳,带上了十五年前的一本英英朗文字典撕下来的小抄;现在回想起
 
  来那个时候的水平会去买英英朗文字典,无非是在哪里发现了学英语要用英英
 
  字典的说法,恰好小书店里面居然发现了一本,兴冲冲的就买了下来,虽然密
 
  密麻麻的就是天书; 几年后读书期间买了大些的新版的英汉字典,这本全英
 
  的字典就扔到一旁,读研期间决心把淘汰掉,觉得扔了可惜,就用小刀片随机
 
  挖出一些词汇,贴到A4的纸上,准备走路的时候背一遍就扔掉也算对得起它
 
  的价值,遗憾的是最终还是没有付诸实践。 以上的历史也说明当初还没发现
 
  比较正确的方法,但觉得自己很强大,不断试图用各种方式和英语较劲,但是
 
  敌人更强大。
 
 
  现在不像以往,‘英语需要操练而不是学的’观念已经或多或少的普遍流行,
 
  虽然可能初学者还是在“学”英语。
 
 
 
  以下的观点描述纯属猜测,供参考:
 
 
  英语最终要靠“习得”的方式掌握,靠“学”的方式不太可能掌握语言,是
 
  “学习”的方式可能还是在某个学习阶段所要把握的原则,“千万别学英语”
 
  但并没有说千万不要“学习”英语;    语法,词汇,发音等虽然可以通
 
  过习得的方式掌握,  但是“语法,词汇,发音在习得的过程中如果有
 
  “学”的成份在里面,习得的效果可能更容易融汇贯通,
 
  举例: 发音靠单纯的模仿也能最终解决问题,甚至比没有学通发音的情况掌
 
  握的更好,但是通过学发音规律加上模仿,效果要好的多;  语言在某个层
 
  面上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包括词汇和语法, 适当的比较总结体会,会使得最
 
  终的结果更“精准”;比如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不是照搬句子的话而是自己
 
  表达来自中文思想内的东西,准确的有过词汇比较的经验在遣词造句上一定会
 
  更有把握或者出彩; 
 
 
  对学二外而言才有了以上的这些是“学”还是“习”英语的问题。
 
 
 
  “学”英语似乎效果不甚显著,有时候还觉得在浪费时间,因为总在遗忘,不
 
  如“习”得英语效果显著。 但是在不适合“习”得英语的其它时间段或者状
 
  态心情的时候,“学”下英语应该没有多大坏处,其中一个原因是可能还要中
 
  英文融合的过程, 但前提是“习”为绝对主导, “学”过后空掉,一定不
 
  要把“学”的影像记忆带到正在“习”的过程中来----- 这一点最为关
 
  键。天涯的论坛依旧上不去,这两天帮朋友修改sci论文的英文,还有一点明天可以结束了。 突然想起加个题目----科技英语的翻译弱体会;
 
  夜深人静,老歌响起的时候会把意识深处的一丝丝间隙都填满,让人既平静又不安
 
  下午去游泳的路上想着写下怎样背英文字典,有些思路忘了,想起来再补。  有的学习者觉得背字典不可能背下来或者背字典没有必要性,也有的学习者可能正在尝试着背字典; 
 
  就自己现在的观点来看,做到熟悉英英字典上的词汇定义和用法使用大环境是完全可能,如果说要脱口而出例句和释义那就属于是否愿意去操练的范畴了;
 
  觉得没有信心,背不下来,主要是当下的整体能力还不够,如果看英英释义和例句不能一扫而过就能把握意思,自然觉得内容太多,一看字典就扎到每个单词中间,把握不住词汇的整体意境,放弃当然的事情了,就像原来几次尝试失败一样。
 
  背字典有没有必要性,原来认为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有多高; 现在觉得哪怕到了勉强能用英英字典的时候也要把词汇在字典的内容看仔细了,如果仅仅是在练听力或者看阅读的时候认识单词而知道文章或者听力内容的意思而不看英英字典的详细内容的话,可能整体能力的平台期会相当长,长到不是放弃就是再回归到字典里面来(个人观点)
 
  如果听力水平(或者阅读能力)到了一定程度,其中包括认识的词汇(仅是知道一两个中文意思的词汇)到了一定程度,能够开始背字典的时候, 这个时候背的方法可能每个人稍有不同。 就自己的体会,背的时候慢慢回味,注意字典释义前的某些路标 informal derog AmE 等, 首先把词汇的使用大环境限定后再去结合释义,记住释义举例的大环境找到定位,不要刻意背例句,把诸多释义和例句差异化理解后,词汇的意思就变成一两个点了,再找到中文的意境对应; 例句中出现其他词汇也一样体会下,丝毫不要急,因为就算有能力一扫而过当下记住例句释义,过一会还是会忘,这和听懂不一样,听懂是有上下文和理解综合能力,而背字典就是要找到词汇本来的面目,而不是去认识单词,何况能去背英英字典的时候估计相当一部分单词都认识或者听的出来,如果能力还不到那也很难体会单词的定位和意境。  以上属于‘学’的范畴,剩下的要录下来“习” , 有了前面的“学”的基础,加上本来单词都能听的出来,这个过程要轻巧的多。
 
  能把单词都定位后,就算一次都不操练,到了该用上的时候词汇一样会自己蹦出来, 下午在游泳的时候有个体会让我深信这一点,一群小孩在跳水,其中一个小孩叫到“小心你的下盘”,当时脑海里面弹出  be careful of your little groin、  groin 是美剧波士顿法律中,一个律师事务所老经理人气急败坏的指责公司的一个风流成性的大股东Crane 因为管不住自己的groin而把公司的名声败坏甚至搞垮时候说Crane管不住自己的aged groin, 这一场景也最多看了两次; 举这个例子只是说明词汇被定位后,要用的时候大脑会自动找一个最接近和(或)最方便熟悉的词来使用, 如果这个猜想正确的话,顺便说一下,那种反复练口语或者做机械的口笔译根本不会提高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水平。
 
  听着“蜗居”的主题歌――“我不想逃”, 想起男主角“贝贝”,让人感动又同情,可他的爱在海藻定义的爱(或者某些女性)看来未必一样,贝贝明知海藻和海萍感情深厚,救急不救穷的说法这个时候站不住脚; 感觉女人在感情上的包容心整体来看大于男人。
 
  “科技英语的翻译弱体会”改日再述   突然想到有些过来人说的猜词能力,思辨了一下,应该有两种,而我以前认为的猜词能力大部分只能算一种翻译或者一种寻找记忆过程中获得的猜词结果,实际上如果不具备掌握英语的整体面貌,或者说能想外国人说话的那种能力,就不能算真正的猜词能力,母语中的猜词是感悟,有强大的母语背景下的猜测能力,记得王强提到猜词能力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很重要,以及何其莘说的阅读方法中不能查字典而遇到生词只能通过上下文推测的方法,而且不能回读,要快速的浏览,我一直没有高清楚他们说的实质,因为他们没有具体描述,可能越是到方法论的深入,越是抽象,也不好描述。
 
  要想在中文的生活环境下获得并列双语能力(通过翻译获得的双语不叫并列双语,虽然也能够听说读写译,但和并列的双语还是有相当的区别),必须对学习二外的心理过程有细致深入的了解  在中国的环境下,怎样营造一个外语环境? 沉浸在英语中的方法最关键的是要
 
  学会听,耳朵要持续在英语的声音里面,一定要把中文环境的声音和图像截
 
  断,不能带着中文的潜意识去听英语看英语,这样原本可以听懂的许多英语内
 
  容刚开始反而还听不懂了,坚持下去就会把英语的声音按照句子单位去吸收,
 
  要做到对中文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以上是才是真正的用功,如果按照常规的
 
  方法去听写记忆单词翻译等,那种刻苦可能是常说的学习刻苦,不仅累而且烦
 
  躁,但是前者对心理状态要能操控,很微妙,不小心就流入到后者的方法中
 
  去,如果有个什么好的词来描述的话,就我知道的只能用“定”这个词来描
 
  绘。 我猜测几乎所有的学习者都会流入到后者的常规方法,其本质是通过
 
  翻译比较来学习英语,把中文和英语慢慢融合在一起,虽然能听懂,写,说,
 
  翻译, 但我猜测前者的方法,也就是并列双语者的获得外语的人在口语表达
 
  和思维上更符合外国人的说法,听也更轻松,这也符合林语堂说的最终英语要
 
  清顺自然才是最高的水平。 在中文的环境通过这种方法掌握外语的人应该
 
  是很稀罕。明天出差,每天只要不是忙事情还是挂着耳机,抽空朗读录下字典的单词一页
 
  或者一面,忙完后再发力。 这两天想到自己家乡话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不会说
 
  了,估计在七,八年前左右的时间,曾经有一次回到家乡坐的士,听到别人说
 
  一个地点,声音熟悉,但是联想不起来在哪里,甚至是一丝图像,简单的说就
 
  是记忆空缺。 想到这件事情,顿悟了学习外语过程中忘掉母语的原则,
 
  如果要长时间的精进英语,就要抹掉记忆中的中文琐事,完全开始新的自我。
 
  这并不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就变成一个傻子或者木呐的呆子(形式上可能有点
 
  像,但是用中文的时候会思路清晰,关键是两边切换),但是要做到不让中文
 
  的东西(包括文字,图像,声音,情绪)进一步在大脑里面上意识或者无意识
 
  的被强化。 要像净土宗的修炼方法一样,学会“念”或者“忆”,或者通俗
 
  点来描绘--牵挂英语。 我仔细比较思考了下,这和平时说的用功学习有
 
  这本质的区别,千万不能和平时说的“沉浸在外语中就是忘掉了母语”, 而
 
  “沉浸在外语中”可能是增大了获得契入切换到英语思维状态的机会而已,实
 
  际上也未必,关键可能还在道理上的参悟。 越说越抽象了,要是过来人看到
 
  我的帖子一定会认同,我猜想的话。(一笑) , 就是到了这种状态并能熟
 
  练切换的水平或者境界,还会有一个新的问题,之前帖子可能隐约提到过,以
 
  后要在一个新的基础上来讨论,只是现在在道理上更清晰了 关于考试,有一个我个人多年的体会,也算是一个诀窍----必须要模拟考
 
  试来练习,效率最高,最有的放矢,最不浪费子弹。要限定时间,在规定的时
 
  间或者更短些的时间内,按照真题题型一口气做完,而且要严肃认真紧张的做
 
  完,就像实战一样。 不管是四六级,考研,口译笔译考试等。 在规定的内容
 
  内(包括词汇和考试范围等),模拟考完后在认真总结,包括词汇和解题技巧
 
  和写作等。 同类型的真题做完再做高质量的模拟题,然后再做同类型级别水平
 
  的其他卷子来扩展解题能力。
 
 
  这样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除了少数人平时做题和考试时候的状态完全一
 
  样之外,大部分人在场下的状态和场上考试的应激状态有相当的差异。
 
 
  理解文章或者听力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来解题,除了解题技巧之外,还有个理解
 
  不对称现象(姑且这么称呼吧), 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多层次的,就算词汇都能
 
  快速认识,语法语感都很好,在紧张的状态在眼睛快速扫视或者内心快速默
 
  读,但这个时候未必就能领会文章的意思,可能要来回搞几遍,因为紧张的状
 
  态限制了大脑原本的长期记忆的领悟力的发挥,而这些长期记忆的内容和逻辑
 
  思路恰恰是理解文章必不可少的基础。 大约在2003年,朋友办的口译班上,
 
  一个在我们一些学口译的学习者里面公认有天分的一个小伙子(后来经过专业
 
  的培训成了同声传译的自由职业),在没有完全听懂的前提下也能把翻译的内
 
  容补齐补圆,甚至还有的人完全没听懂内容也能编一个故事出来,而那个时候
 
  我的听力还很差,执着的认为要完全听懂每一个单词和句子才能开口翻译,完
 
  全对自己说出的句子有信心才脱口而出,实事证明我那时的想法站在翻译的角
 
  度讲是极其错误的,翻译本身就是不断在完善,而我那种想法恰恰限制了自己
 
  的逻辑和长期记忆内容的发挥,当时自己的重点在扩增词汇,这样与口译考试
 
  相去甚远,直到现在还是口语一塌糊涂,听的时候也是前后内容记忆不起来。
 
  而那个时候过了不久,另一个口译的朋友说自己的听力有进步了,可以预测说
 
  话人下一步要说什么了,而自己那个时候还在脑子里面拼单词。(一笑)
 
 
  小结一下,阅读文章的时候不比每个单词都认识,要大胆的去猜,同时要建立
 
  文章的逻辑结构,不懂的词汇完事后在总结,做题的时候要抢时间模拟考
 
  试。 另外对付一般的考试一定要总结解题技巧,限定找答案的范围,这样才
 
  能在做题的时候具体的来缩短时间,这一点不可轻视。
 
 
 
  对那些刁钻的考试比如考研,估计要读懂每句话和前后文才有可能提高命中
 
  率。但这种考试毕竟少数,另外也有相应的技巧,但相对来说抽象点,而且也
 
  建立在一定的理解基础之上。
 
 
  从惧怕考试,到多年来形成的厌试心理,加上自己的学习目标,导致自己的学
 
  习方法和应试完全背道而驰,但是如今的功利时代,学习怎样去考试还是必须
 
  的,这也是绝大多数学习英语者的必经阶段,积极的面对少些弯路。
 
 
 
  出差这两天的体会,猜测出国和外地出差差不多,只不过减少了日常生活的诸
 
  多干扰,并不是外国的环境给予了多少英语的视听机会,但是减少日常干扰
 
  后,又不去找些别的乐子,那就要找些别的什么来攀缘一下,如果是攀缘学英
 
  语,那就进步的快多了,无他,只不过一种习惯代替另一种习惯而已,有人会
 
  说我怎么学英语就习惯不起来呢,刚抽烟的时候那还不是呛人头晕,不知什么
 
  时候或者什么原因度过了这个阶段(可能是虚荣,可能是环境所逼,可能有人
 
  天生好这一口味道 等),剩下的不过就是强化这一习惯了(一笑)。 学英语
 
  还没达到自我强化的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他的习惯没有斩断而已。
 
 
 
  现在慢慢认识到曾经儿时收的教导--要努力,上进,诚实,勤快,礼
 
  貌,原谅,热忱。。。 是到一定人生阶段应该遵循的路线,未必是上一辈的老
 
  人的口是心非,只有这样,人也许活的踏实,幸福感多些。评价英语语音水平的高低,我个人觉得有一个硬指标---- 能否在自由快
 
  速组织语言表达的时候(而不是模仿或者朗读):
 
  一)做到自由大声的字正腔圆 二)并不断将语音深化到胸腔 三)同时语调
 
  慢慢靠近一定的风格,语速和完全意义上的连贯性达到一定水平。 以上三个
 
  层面互相交融,但后者的水平涵盖了前者,依次递进。
 
 
  能做到第一个层面的人,我看到的和猜测来看,已经不多。 第二个层面水平
 
  的人已经是屈指可数, 第三个层面的人已经超出很多母语为英语的人士了。
  
  来看看第一个层面,做到字正腔圆要把每个音标大致的发声位置做到趋向性的
 
  靠近标准的舌位口型,更重要的是能在大声的情况下做到字正腔圆,而不是在
 
  目前经常使用的口腔肌肉范围内发声;   假设用一般的声音量反复模仿一
 
  段发音很像,当你扯开嗓子试一试,看能否还能保持原貌,如果不能,可能还
 
  说明有问题存在, 另外,如果不模仿,自己自由表达的时候再试试能否做到
 
  大声和字正腔圆。   一个幼儿模仿武术家的一招一式,初期虽然架子模仿
 
  的有些形式,但是可能晃晃悠悠,没有到位,没有根基;   稍加时日可能
 
  一招一式都会干净利落带点力气,能做到这一点,第一步层面差不多了。
 
 
  第二个层面, 小孩子不断操练,年龄的增长,力气变大,招式逐渐虎虎生
 
  风,越来越精妙娴熟,那就完成了第二阶段。
 
 
  第三个层面, 工夫在诗外,内功修炼到一定程度,配合招式,那就上乘了。 
 
 
  内功就相当于英语的综合能力,一招一式只是个架子,就像语音一样。
 
 
  学英语或做口译之类,第一阶段完成的话已经让人惊叹不已了,足够了。
 
 
  有很多歌唱家艺人,深谙发音的原理,对第二阶段要求的技巧可能比常人领悟
 
  的多,但第一步没有扎实加上内功不够,也不一定做到大声的字正腔圆; 举
 
  一个例子, 王洛勇,职业唱京剧的,到美国学话剧,一个音标估计要练个一
 
  年半载吧,牙齿把石头都磨圆,才字正腔圆过渡到第二阶段; 再听听张国
 
  荣,到美国学过美声,声音到了胸腔吧,仔细对比老外说话,不难发现差异。
 
 
 
  19岁的时候,上过一个音乐教授的一对一的辅导,不过只去了三次,回来自
 
  己买书练习,结果练反了,一年多后落下病根。 印象比较深的一次,他说我
 
  们在练声之前,嗓子都没打开, 结果让我们先大声扯开嗓子,再继续后面的
 
  练习。  李阳的大喊大叫不是没有道理的。  声音太小,上台说话,后面
 
  的人恐怕听不见。 当然老外也有声音小的,但我猜测老外生气了大声吼叫语
 
  音也不会变形。 一笑。
 
 
  可能还有第四个层面的水平,比如国家级的那么几个资深播音员,能给《人类
 
  星球》这样的巨型纪录片配旁白的演员,越狱里面Warden Henry Pope朗诵莎士
 
  比亚的作品。。。。
 
 
 
  天龙八部里面,虚竹得到内功,没有招式撒个石子都可以砸死敌人,学起招式
 
  来也快的多。    要我选二择一,没有招式也罢。一笑。
回复 孔雀东南飞001 :  努把力喽,很快能进入到第一层面,我的发音也
 
  在第一层门外徘徊, 实际上我见到的基本上都在第一层面外,接近但没有跨
 
  入到第一层面(模仿和朗读都不算数),但这也并不影响做口译和交流; 我
 
  自己的问题在于只是掌握了几个音,辅音和摩擦音也才最近开始注意并练习
 
  (有一个网友听过我朗读后指出的意见,和我自己的判断完完全全一致,说我
 
  模仿的那段要顺的多,但我现在再听那段模仿后的发音还是问题百出,没有根
 
  本解决问题就算模仿过很多遍也还是不可能和原版的一模一样,一模一样不是
 
  说要声音听起来像,而是口腔肌肉的位置和张力做到一样,模仿的时候只是强
 
  迫性的把肌肉憋到一定的位置,这和熟练后肌肉自然而然发声的情况还是有很
 
  大区别,但这个模仿过程也是必须的),这两个类别的音没有发好或者不会发
 
  就会出现说话的时候“漏风”和“无力”的情况,其他的音没发好也会出现
 
  “无力”--用不上劲的情况,我自己现在可以做到部分用的上劲,但不是全
 
  部, 而且发音和气息配合要是运用的好的话,长时间朗读不会口腔干燥,反
 
  而会不缺口水或者比较多;  有些人可能语音语调都不错,但可能还是会出
 
  现朗读说话时候的“口干燥”,原因是还没有突破第二层面,某些口腔肌肉对
 
  抗牵张造成的,可能还伴随对口腔分泌唾液的腺体的牵张造成的这类现象。
 
  这是我长期朗读中的体会和多年思辨得出的猜测,有80%把握。
 
 
  回复 guitarmanzw     和美国人讲话没有话题问题,他可以讲解地理、
 
  历史等等。。。。。。。。------  我猜测本质原因在于听说的能
 
  力,次要的原因在于老外说话的习惯; 老外谈论的话题如果不是我们中文里
 
  面常接触的并能容易引起连带的思维共鸣的话,对话的英语学习者在处于集中
 
  听老外讲话的状态,思维一下子联想不到中文意识的其它记忆来提出问题;
 
  如果听力水平和 尤其是口语造句能力比较顺畅的话,人确确实实比较放松的
 
  状态自然比较容易想出问题来问,如果要表达的问题过于复杂抽象,中文组织
 
  语言恐怕都要停顿一下,那么潜意识觉得英文表达不够大脑可能就抑制住这种
 
  表达欲望,当集中注意力听老外讲话的时候更会产生这种抑制或者不能切换。
 
   一笑。   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问题水准高低是一回事,但不可能提
 
  不出问题。前几天翻译小熬夜,这两整天天忙事情,现在微微头疼今天需要好好休息下;
 
  这两天和昨夜高度集中搜索几个学英语学习者学习经历的一些信息;  总算
 
  找到一些参照,对口语能达到的层次和路径理解的更为透视;  如果我没有
 
  判断错的话,我自己现在就应该有滔滔不绝说的能力,只是需要稍加调整就能
 
  做到。 但表达方式和语音和美剧里面的仍然有比较大的区别,但不应该影响
 
  到流利和一般程度的准确。 
 
 
  昨夜兴奋的躺下后,脑袋里不由自主的说起英语,感觉可以不停的说下去,内
 
  容还基本连贯,中途还多次弹出老外的一些表达方法,有些句子也不知道是照
 
  搬的原句子还是自己造的句子, 但是我猜测就自身积累的朗读能力,和一定
 
  程度的听力词汇, 如果稍稍调整(实际上前些时候的一些思考变化学习方式
 
  就是已经在做调整,只不过和这次的思考没有联系起来而已),再系统一下,
 
  (系统的意思其中包括一个就是不要横向扩大)就现在的材料反复熟练就能够
 
  在说话造句表达的时候出现一个比较满意的局面。  
 
 
  如果抛开英语有没有速成的话,成与不成更为重要,有一点比较有把握肯定,
 
  那就是方法多种多样,一定有最科学最高效的方法,但运用是否得当、能否坚
 
  持却在个人。  刚才小读了一会,心情愉悦,虽然头还有点晕,现在对将来预期的口语水平充满
 
  了信心,主要是理论上坚定了信心;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能有阶段性的进
 
  展,经过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后,我会录下视频,给学英语的朋友增加信心。我只是个英语的学习者,和很多学习者一样在期待
 
  中摸索和努力,刚学英语的时候网络还没这么发达,交流信息很不发达,摸索
 
  的路太长了,刚才还打电话一个网友,向他请教学习方法,但他在逛商场,我
 
  就说改天再和他联系。 
 
 
  上午忙公事,中午睡了会,起来都4点多了,晕晕的状态,上大号的时候拿起
 
  放在厕所的那本美国文化选本,刚一打开,突然悟到了些什么,然后遐想了若
 
  干分钟,肯定了这几天的思考,然后去了沃尔玛购物。 
 
 
  导致在国内学英语屡屡不能自当首肯或者达到最终的成功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学
 
  英语过程中有一定的学习顺序并在一定时间终止阶段性的学习,而且整个学英
 
  语过程的方法来看,类似多元,而不是一元,而不是一种方法过程或状态一路
 
  到底。 
 
 
 
  思考学英语方法的时候容易掉进一元论的陷阱。 因为仅仅从常识来考虑,
 
 
  就连说母语每个人的能力都千差万别,而且其他技能,比如某项体育或者音乐
 
  歌唱,估计都会在某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应对,不同的人也会在大原则下都会有
 
  具体的调整和对治;  何况掌握语言这么复杂的过程。 
 
 
  这么说并不是学英语更难,当我在厕所明白这点后,发现其实如果按照理想的
 
  过程来学语言,估计有高中基础达到一般的类似母语的听说读写恐怕只要半年
 
  的勤奋也极有可能;一年半左右一定足够。  
 
 
  实际上如果在一定的理性指导和思考后,只要有吃亏和相信别人的精神,一旦
 
  踏上正确道路后的体验比起长时间的思考实践摸索最终破除自己的偏见获得正
 
  确的体验要方便的多; 前者时间上获得了极大的便宜,但要具有非常人的冒
 
  险精神。   现在才对“冒险家”这个词有了新的理解,一笑。  那种盲
 
  从和搞崇拜当然不对,冒险家多少还是有些与众不同的思考点。
 
 
  突然想到了一些故事中的故事原型, 师傅有张三和李四两个徒弟,张三聪明
 
  好学,武艺高强但邪恶并背叛师门,李四为人善良但资质太差,但最终在师傅
 
  口传心授下李四终于打败了张三。 
 
 
  现实中学技能不容易成功的原因,第一是没有能够拜上一位得道且原因真心传
 
  授过程方法的师傅,一切方法论都要自己去看书思考摸索,文字又有着极大的
 
  局限性,很难面面俱到。
 
  
  一壶水差一把火才能烧开,如果差一把火,水毕竟不是开水,哪怕很烫。 有
 
  的方法教授的只是把水烧热或者烧烫,但没有教会怎样最少的火力在最短的时
 
  间把水烧开,烧开后赶快要关上火再去泡茶。 
这个问题有些不好揣摩,因为没有见到具体情况的发生。
 
  我遇到的经验来看,英语母语人士听不懂中国人说英语的情况主要在描述表达
 
  事物或思想上和老外完全不合拍,没有根据聊天当时限定的内容进行下去,突
 
  然跳跃到另一个话题思路(但是这个话题思路在中国人看来还是和刚讨论的话
 
  题有关系,但这个关系是在中国人的思路和习惯下才能体会,外国人当然不知
 
  道这一点,所以往往在猜中国人在讲什么,而且一但说话者语音不清晰,造句
 
  本身表达有问题的话,那老外完全不知道国人在说什么, 以上是我看到的和老
 
  外聊天的时候出现的最常见的原因,也是一个和老外聊天的大忌)
 
 
  一般来讲,要是英语为母语而且受过一定教育的老外在辨析中国人的发音上还
 
  是没有太大问题,首先是会比较中国人说话是那几个音发的有问题,很快就在
 
  听力理解上校调过来,英语毕竟是他们的母语;另外中国人说英语相对来说每
 
  个单词还是比较清晰。
 
 
  语言习惯本身就反应出一定的思维习惯,两者基本在一起。我猜测你说的语言
 
  习惯可能指的是造句子的方式和用词,思维习惯指的是从哪方面和哪种视角来
 
  描述; 这两者的区别在你所问的问题里面区别不太大,我猜测。
 
 
 
  如果印度人的英语不是母语,或者水平不是很高,那他自身听力理解的猜测能
 
  力就要比英语母语人士差很多,如果同样的表达英语母语人士说出来他可能理
 
  解,但是用你的方式表达出来该印度人可能难猜出来,但是英语母语人士可能
 
  会猜出你表达的意思,如果英语母语人士也听不懂你的表达,那就是你自身造
 
  句 和/或者 你某些发音恰好进一步加大了别人对你表达内容的理解难度。
 
 
 
  有语义背景下的理解,发音造成的误会相对小得多。
 
 
 
  如果经常交流还出现理解障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问问该印度人怎么回事,不
 
  就行了。(一笑) 祝交流顺畅,事业成功!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3-16 22:43:36  做记号
  前天突然刮起大风,逞强受了风寒,喉咙开始疼痛干咳,稍微说话一两分钟就
 
  声音开始嘶哑,曾经在十年前的时候为了考四级和练英语想把口腔僵化的那部
 
  分肌肉复原激活就大声读英语,那时候也有类似失声的体验,当时吓了一跳,
 
  后来发现是软腭等肌肉的疲劳,这个时候需要休息,少说话,很快就会复原,
 
  在前面的帖子提到过,口腔的软腭里面有四条是骨骼肌,耐力很好。 要是能
 
  通过训练将口腔的肌肉彻底舒展开来,不光能将普通话和外语说的很专业,而
 
  且为唱歌打下很好的基础,灵活运用还能模仿各种声音。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3-17 00:27:25  做记号
  看了一下机械公敌,发现老外的思想里面也有中庸的思想(以我自己的理
 
  解),但是老外想象力似乎比我们要丰富的多,在吸收和学习英语的时候,应
 
  该注意下老外崇尚的幽默,我前些时候在电视上看到最近一个在国外混生活的
 
  学生靠对老外幽默的理解在美国出了名。 中国的文化喜欢把问题变得抽象(就
 
  像我自己发帖子一样,有些无奈),老外会把思想问题或者幽默直白化,英语
 
  老师王强说口语的最高境界是幽默,有一定道理,说话没人听那有什么意思,
 
  但是不是说英语一定要很好才能表现幽默,那个表演幽默的学生口音不算好,
 
  表达句子也不复杂,但是老外爱听,可见说话口语要以别人的习惯方式进行,
 
  这是核心原则! 另外吸收幽默或者吸收思想的同时语言现象就吸收了,这也是
 
  一个英语大师说的学语言的一个经验。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3-21 00:19:15  做记号
  这几天在忙些事情没有接触英语(也是故意停一下,原因再述),到月底才能
 
  彻底搞完, 这两天没有写帖子还有个原因精神状态不佳,晚上睡觉前要间断干
 
  咳半小时,头都震得疼。 我猜测干咳的一个原因是除了发炎之外,主要是由于
 
  本身软腭靠近声带的肌肉由于前些时候的朗读英语受到了振动激活,加上炎症
 
  更加容易“激惹”导致发痒咳嗽。 举一个例子,那些经常掏耳朵的人,有时候
 
  会在掏耳朵的时候导致咳嗽几下,原因我猜测是由于咽鼓管通道口腔导致激惹
 
  口腔软腭肌肉造成的。(这个猜测比较有把握,而且有体验)。 长期练习
 
  发声或者类似活动的人的口腔和口唇周围的肌肉张力都会有明显的变化,最近
 
  网上的那个中国的苏珊大叔也一样。
 
 
 
  今早打开碟子波士顿法律但是没有去听,有几天没有接触或者想英语了,洗碗
 
 
  的时候突然脑中蹦出个辩论的话题,瞬间自问自答几个回合,而且在说一句话
 
  同时就想到下句话该怎么样的方式去说了,具体内容忘了,但是记得思路风格
 
  和剧情中的那些律师口吻想像,但是句子是自己造的,我猜测吸收或者感染了
 
  外语说话的风格之后,再开口的时候风格影响到造句,而曾经认为无话可说和
 
  按照中文内容来翻译的方式无论在说话的效果和速度上和前者没有可比性,母
 
  语说话的方式我揣摩了下:第一步是起意,然后迅速张嘴开口说,边说边会意
 
  再说,如果不是这种状态,那么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口语肯定还没有到正路上
 
  来。 有的时候甚至是嘴巴比脑袋快点点。
 
 
 
  今天这个体验让我对在中文环境下能将英语口语水平练到到老外的水平的可能
 
  性获得了信心。 诀窍就是要感染别人说话的风格并愿意吸收接纳被同化。
 
 
  靠翻译来说口语那是翻译水平和技巧,如果按照自己今天的获得的思路来看,
 
  那种口语表达和实际意义上的口语没什么关系。(初步分析猜测)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3-24 13:27:32  做记号
  这几天忙,到下周才能回归到英语学习,昨天单位开会,会议上别人争论问
 
  题,但是我没有听懂,虽然也是认真听,但是稍稍缺少点争论问题的背景知识
 
  (估计这不是主要的原因),就我前些时候在前面谈到的英语文字和声音对应
 
  的理解,这次没听懂的原因是语意没有在听的过程中及时的调动起来,曾经在
 
  学英语练听力的时候发现:在平时练习听力听的懂的内容似乎上考场或者正式
 
  的场合下就听不懂了,这个时候就是听力是非母语的一种表现,但是在母语的
 
  状况下也会出现听懂词汇听不懂意思的情况,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 中文听
 
  不懂的情况比比皆是,不一定是什么专业深奥的问题,日常的对话偶尔也会听
 
  不懂。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3-27 23:09:06  做记号
  终于忙完了,明天开始学习。 今早打开碟子看波士顿法律,听到辩护律师说:
 
  打官司就是allocate burden“推卸责任”(自己当时的理解),想起如果自己
 
  翻译的话,记忆中有shirk responsibility(好像是福特总统就任时候的演讲
 
  中的词汇), 刚才在google里面一搜,发现allocate burden应该是法律术语
 
  里面用的比较多,但实际上两者的意思本来就有差别,前者是责任义务的重新
 
  分配,后者指逃避责任, 但是我想中文里面可能说逃避责任或者推卸责任居
 
  多, 如果要表达的意思是重新分配责任的话,如果没见过老外怎么说的,那表
 
  达的时候用上shirk responsibility,虽然是老外说过的,但是自己想表达的
 
  意思也未必在老外的思维里面符合他们的准确表达习惯, 对应的方法除了之前
 
  提到的被同化的方法外,似乎无他, 可能现在水平有限没有发现新的思路。
 
 
  晚上在家请客,网友带了女朋友来,女友是个英语老师,没有多聊。另一个朋
 
  友带着老婆和女儿来,女儿两岁半,刚学会说话表达些句子,但是学发音的时
 
  候有误差,朋友描述孩子的学说话的一些现象,比如突然之间就开始学着说话
 
  表达,还有要表达意思的时候要停顿一会才表达出来,模仿发音的时候很多错
 
  误舌头憋不过来等; 有了自己对学英语的多年思考,这些现象我都有自己
 
  的颇有感触的理解,母语环境下幼儿学语言那有成人学外语快,但是母语为什
 
  么说的流利坚固正确呢(一笑), 突然想起白天思考的一个现象后的体会
 
  就是: 如果开始学二外的时候没有将中文记忆和外语隔绝开或者严格的隔绝
 
  开,一般情况下是察觉不到其带来的恶果, 但是前几天的一次体验让我明确的
 
  体察到中英文记忆在阅读的时候的混杂,严重干扰了阅读速度,这也是母语环
 
  境下幼儿虽然刚开始学的很慢,但是之后的速度是成年人在非母语环境下学习
 
  二外的千万倍不止的重要原因。 马上要干活,翻译一篇文献,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5 01:50:59  做记号
  下午睡了觉精神比较好,已经快两点了,刚才又看了一遍《千万别学英语》,理解更深了一层;  完后看一集白宫风云, 突然听到一句 take it easy, 觉得和平时理解的意思不吻合, 查了下字典: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5 01:52:22  做记号
  take it easy在该剧情中的对白应该是第三个意思。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6 22:05:58  做记号
  回复: 缺月疏桐离人
 
  我不太确定你想在多少时间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水平, 因为定下一个目标再
 
  来学英语是我个人认为比较经济可行的一个学英语的原则之一。
 
 
  如果是为了看懂专业书籍,可能快速突击词汇和学会分析句子结构可能是比较
 
  快的阅读专业文章的方法之一;这样达到的阅读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翻译能力式
 
  的阅读,但能达到目的就行,不必在乎过程,同时这样的阅读能力当然没有真
 
  正的阅读能力那么顺畅和快速,但也够用,因为你有相应的专业基础做理解的
 
  背景。    方法可以参见我前面帖子谈论的关于单词速记,句子结构的分
 
  析多琢磨下介词和连词,从句等和中文说话习惯的差异之处,下点工夫应该不
 
  难。 如在实践中出现问题,可再讨论。
 
 
 
  如果是为了娱乐和打开另一扇世界之门,这个目标就大得多了,如果用常规的
 
  方法也有能在某方面 比如听 看 ,听和看是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 但常
 
  规方法能达到娱乐的目的比如看美剧看小说能看出味道来,那也绝非易事,用
 
  前面提到的看阅读专业书籍的方法我认为是行不通的,至少是不可行。 
 
 
 
  而你提及到的-----一直在寻找学习英文的妙法。............---------
 
  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现有水平,但不是说你熟悉了这本小说,或者背诵下来就
 
  能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大幅度提升, 因为一般的背诵且不说正真能背诵下
 
  来,就算背下来还要融会贯通化掉之后英语能力才能一定程度的提升,而且这
 
  个提升的幅度我猜测也限定在该小说文本意境上的句型和词汇的运用上; 如
 
  果你词汇量很少,这本小说里面有很多你不认识的词汇,自己喜欢从小说下
 
  手,也未尝不可, 关键的就在怎样去消化这本小说。
 
 
  ---------你说的《千万别学英语》,我也看过,如依此法,是否我应该抛开文本,一直听录音,直至可以听写下来为好。如此下来估计要完成此书背诵,几无可能?我单词量很少。--------   从以上的文字来
 
  看, 你说的方法绝对不是《千万别学英语》的方法,而是常规的听写朗读背
 
  诵方法, 要坚持并且搞定背诵下来,颇有难度。
 
 
 
  假设不走《千万别学英语》的路线话,  权宜的办法是速记词汇(尽早过渡
 
  到英英字典),找有经验的老外学习语音并模仿语音, 选择小说或者阅读文
 
  章或者相应专业书籍的音频(针对提高阅读能力而言)反复听并体会正确的听
 
  的方法。  等到词汇量和其他方面的基础有一定积累后,再过渡到其他的方
 
  法上来。   如果比较勤奋花时间的话,估计这个准备期半年到一年左右能
 
  完成。    祝成功! 待续。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864480097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6 23:05:14  做记号
  刚看着美剧,突然想起 缺月疏桐离人 说的--因为中文的东西实在思想匮乏。。。。。  
 
  美剧危机边缘一集成本都要5千万美元或更多,一般的国内电视剧电影估计很难匹敌,感觉有些节目也是抄老外的,学英语的好处确实可以打开一扇娱乐之门;
 
  突然想起前些时候一直想再看一遍《雍正王朝》,很早的片子,吃老本的东西有些还是值得一看;   分析下自己的心态, 发现自己已经在慢慢变老,想起那位探讨哲学的朋友小时候成天担心有一天会死,他的母亲是小学老师,一天他实在忍不住问母亲人死了怎么办,这位母亲随口回答: 人不总要死的。  从此该朋友释怀,后来他和我谈起这个儿时的担心死亡的趣事。
 
  很多人认为应该保持心态年轻,一方面确实是好事,能让神经免疫系统不至于过早的衰老,但往往也会带有没有长进的嫌疑,没有长进的话,中年的身体不再像青少年那样经得起冲击, 本来可以把大火气化小,小火气化了的情况,反而因为没有长进,弄得伤肝伤脾,反而是摧残身体。
 
  有时候突然狂想: 假设能长生不老,那也是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到了七八十岁,老伴死了, 如果子女在,还有点感情寄托, 再过几年,子女不在了,按照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孙子一辈的还和自己有多少沟通交流, 再活的久一点,见证社会变迁历史的循环,没什么寄托那还不孤独死,靠回忆活着能持续多久。
 
  唠多了 ,止住,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7 13:29:40  做记号
  一直盼望能达到那种拿得出手的英语写作能力,从发帖到现在都是在边学边摸
 
  索,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具有那种口语和写作能力,除了朗读,看美剧听mp
 
  3,看字典,没有专门锻炼过写作和口语,我更期望的是能将口语和写作统一
 
  起来,现在仍在努力中; 
 
 
  今早读了几页字典然后把前些时候在附近校园朗读的两篇文章的其中一篇反复
 
  大声的读了数遍;  明白了那位网友说的学英语的方法其中的一个诀窍,但
 
  是还不敢肯定,再次打他的电话想请教下,但没有得到回复。  
 
 
  但是感觉现在距离踏上正确的道路已经不远了,哪怕没有过来人的核实确认,
 
  如果(如同前面帖子提到的)能有阶段性进步,能够说服的了自己的话,会录
 
  下视频陆续发到博客上,给学习者参考和激励。 
 
 
 
  目前期望能把字典上的单词统统扫光,同时在研究怎样能将“说”的能力提升
 
  到书面语的水平。 
 
 
 
  我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来说, 背诵的方法是在没有自我发现学语言规律的情况
 
  下没有选择的办法,初学者脑袋没有东西,背了之后会有收获的感受,但同时
 
  也会距离完全掌握英语的方向越来越远,除非在某个阶段领悟之后再回归到习
 
  得英语的方法上来, 有些特殊的情况和极少数人可以用背诵的方法取得一定
 
  的成就(之前贴子已经提及到),但不是普通人能够效仿。    传统的一
 
  些方法不是没有效果,但是如果用“运用自如”来甄别的话,正确的方法恐怕
 
  只有一个。   在通过常规方法学英语的同时,如果抽些时间来琢磨下学习
 
  方法,在某个阶段或许会对掌握英语有极大的帮助。   (以上是个人经验
 
  想法,供参考)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8 16:53:13  做记号
  This forum is supposed to be an informative place where different
 
  thoughts, ideas and viewpoints can be exchanged and complemented. I
 
  am merely trying to share my En learning experiences with the guests
 
  here, and I just want to do something worthwhile to help other En
 
  learners to improve their En, to encourage them …… if I can do
 
  that, then I feel satisfied.
 
 
  What I have said should be open to bitter debates or even roundly
 
  criticized, hopefully, with sensible, well-intentioned remarks
 
  rather than malicious ones.
 
 
  When I saw the posts last night by the “dirty mouth” that tends
 
  to, hysterically, create unpleasant scenes here and there using
 
  abusive language, I did not to react to the attack because getting
 
  into a fight is something I really hate, plus, what she said has
 
  debased her already.
 
 
  Driving on my way to the university this morning, I recalled a
 
  famous saying by Abraham Lincoln, quote: Every man over forty is
 
  responsible for his face. Well, luckily enough, I guess, the
 
  “dirty mouth” must be free from that. (Smiling)
 
 
  Maybe she was either unaware of what she was saying is doing more
 
  harm than good or just was having a bad day. Maybe she thought she
 
  would become infamous overnight on the internet as a follower of
 
  Sister Furong or Sister Feng. However, even constantly bombarded
 
  with scorns and derisions, Sister Furong or Sister Feng appear to be
 
  generous and never shout angrily or say things to hurt others. They
 
  have their own moral bottom line, do you? Be careful, if you keep
 
  doing this, eventually your big ego trip could drive your mind to a
 
  single destructive point. Too bad.
 
 
  A well educated woman especially studied in America for several
 
  years, should know how to respect others and learn to tolerate
 
  different opinions, the biggest thing when you post your comment on
 
  the forum is: do not using swear words or derogatory terms.
 
 
  Be continued.
 
 
  By the way, I am not afraid of you. (Smiling)
 发现很多“新概念英语”的字眼在网上,如果要是为了考试阅读,值得学习
 
  下,但是要是学习鲜活的语言和口语听力就不应该用些常规方法老是肯新概
 
  念,如果啃得对方法得当,能都消化掉也可以,但是完事后马上要跟进老外当
 
  前正在说的话来学习才是比较正确方法(我个人认为), 总体上除了应付考
 
  试阅读,我不推荐学习新概念,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3-29 17:40:51  做记号
  昨天早上随便看了下字典,居然发现心理上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对通过文字阅读
 
  来学语言不是那么排斥了,字典相对更是枯燥,可能一部分原因是前些时候一
 
  直在读字典,熟悉了字典内解释词汇的句式有关; 自己短中期的目的主要是
 
  扩增词汇和突破听力进入近母语的听力水平,所以计划还是以听为主体,字典
 
  的词汇作为一个功课把它早日扫荡完; 口腔的肌肉退缩了差不多了,尤其是
 
  前些时候咳嗽的厉害把肌肉的说朗读英语习惯都抵消了一部分,但是大声朗读
 
  一个小时就可以回到原来的状态,最终的标准发音坚固都是要考大脑对每个单
 
  词的声音记忆。
 
 
  前夜翻译文章到夜里2点多,第二天打乒乓球发现精细的动作迟钝许多,大脑有
 
  些昏沉,昨夜睡的也晚,看来还是要规律作息时间才能有精神状态突破英
 
  语。 曾经知道一个现象,比如停止一段时间英语学习后再接触英语发
 
  现似乎语感好一些,或者说主观的感觉好些, 下棋估计也有类似的说法和经
 
  验, 我分析原因和现象: 主观的感觉好些不一定意味着停止学习一段时间后
 
  对英语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增强,只是原来如果用功强度大后,大脑会把中英文
 
  的记忆交融混杂一部分,换句话说就是训练强度变的过头了反而有些副反应出
 
  现,只是当时没有察觉, 休息一段时间后,那些副反应带来的混杂记忆连接淡
 
  化了(比如一个英文单词和潜意识的中文意思甚至是过了几道弯的中文意思之
 
  间的记忆连接淡化或者衔接不上, 或者大脑休息后自动进行了调整将对应紊乱
 
  的记忆重新整理挂钩上)导致在接触英语的时候觉得脑子清朗了些。 这
 
  估计是千万别学英语里面说的必须一周要有一天与英语的完全隔绝(包括接触
 
  学英语的朋友,看到英语文字声音等),否则绝对达到不了作者说描绘的英语
 
  进阶过程,我之前是相信作者的整体理念和方法,但是人性的弱点就在于
 
  “疑”,并不是在内心完全能接受理解,但是确实相信作者所说的是事实,当
 
  时也有和上面差不多的自我理解和解释,现在进一步发现了往高水平的英语学
 
  习迈进,一些细节和微细的方法差别就会严重的影响进步的速度,一定要在哲
 
  学水平将方法论搞透彻。 再重申一遍,以免有浏览到这个帖子但是又没有完
 
  全把前后的帖子看完的网友会误以为学英语有这么复杂, 一般水平的听说读写
 
  只要勤奋努力,最终会摸索到适应自己的方法和达到一定的目标,只是如果再
 
  往上提高,那么学习动机和方法论就会越来越重要而已。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3-30 21:09:42  做记号
  今天的一个体会,发现理解剧情里面的对白越深入,发现中英文之间直接的对
 
  应实在太少,you will take care of me 从剧情中被告人向辩护律师说出来,
 
  当时根据被告人的表情我理解成“你一定要救我” 换个情形再说出来可能就理
 
  解成“你们一定会帮我的”, 后来思考了下, 为什么在听懂后还要模拟剧情
 
  来练习就像表演一样,原来认为千万别学英语里面这一步骤是为了进一步巩固
 
  听到的声音,现在发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能更加深入的进入语义的理解,这样
 
  才能达到作者说的打好基础。 学了这么多年英语,能进入深层语义的东西估计
 
  不多,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4-01 19:54:23  做记号
  忍痛读了一小会economists上的文章,舌头感觉不是那么灵活,看下英语视频。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4-02 22:31:41  做记号
  有个想法,要把波士顿法律的对白都模仿下来,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4-03 22:10:00  做记号
  今天扫墓回来,高速上太疲劳,眼皮打架,合上眼后一瞬间惊醒,睡意全无。
 
  想到集中精力听力的时候容易犯困(生理的作用确实很难客服),要是意志力
 
  足够强大的话还是会睡意全无,对治的方法比较好是起来走动伸展下,喝点水
 
  再集中听声音。
 
 
  昨夜浏览网页看到一个叫钟琬婷的小女孩英语学的很成功,继续搜索到她父亲
 
  谈她的英语学习的经验和过程,发现还是和我自己的预期是一致的,因为曾经
 
  教过一些学生,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个小学生和高中生,在有人指导下学习速度
 
  都很快,超出了自己的想像(高二的女生学的是新概念三册,看一两遍就能把
 
  文章复数下来;另一个是小学4年级左右男生我教的是新概念一、二,小孩子模
 
  仿的磁带的声音很有型), 但是他们也和成人一样,会犯困,会注意力分叉,
 
  会出现用中文理解英文的情况。
 
 
 
  节选一段相关描述:
  钟琬婷的父母并不否认,女儿的优秀首先得益于 “ 入门方法 ” 得当。钟爸爸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刚开始教7岁的琬婷学英语时,他采取了 “ 童话剧 ” 教育的形式:给家里的每个公仔取一个英文名字,父女俩各挑一个角色扮演,对着《英语900句》练习对话。钟爸爸抛开传统音标、记单词、句型的方法,从 “ hello ” 等日常用语开始,让孩子学会听说后再练习拼写,绝不用中文翻译的办法帮助记忆。很快,一本厚厚的《英语900句》就被攻克。   父母说,女儿并非语言天才,夫妻俩平时用重庆家乡话交谈,她就一直没有学会。但好在小学阶段学习方法对头,引导孩子培养起对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孩子既要因材施教,更要精心选择 “ 教材 ” 。刚开始起步的时候,一些英语笑话、童话、寓言成了琬婷的 “ 教材 ” ,后来琬婷迷上了《福尔摩斯探案集》、爱伦·坡的著作等英文侦探小说以及浏览国外教学网站,父母也因势利导,让她在实践中学习英语。 “ 最近我刚读完了《哈里-波特》六本英文原著,觉得有些地方的意境中译本翻译得不对。 ” 小姑娘笑眯眯地说。
 
 
 
  只要有学习动机掌握正确的方法,至少应付考试和交流常人都能达到,所以学英语的朋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认为自己不适合学语言,勤奋是首当其冲的。
 
 
  记得赖世雄学英语的方法提倡念声音学会基本的会话,目的是为了打下坚实的
 
  基础(越往后学语言,发现念声音和基本的会话太重要了,本质估计是在思维
 
  记忆里面形成没有中文记忆的小语库,才能小雪球滚成大雪球, 要是小雪球不
 
  够纯,不够紧凑,到最后迟早要崩散),最近想通一个问题,基础扎不扎实要
 
  像美剧中对白那样自己能表演出来才行。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4-03 23:31:49  做记号
  在看 V自仇杀队 这部片子刚出来的时候就看过,刚才对白里面出现了authenticity这个词,一下就听出来意思,这得力与前些时朗读的字典a部分, 单词在记忆的时候只要进入语义,似乎在再次出现的时候还是会弹出意思,好像也不需要重复多次,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8 16:59:06  做记号
  -------另外我也很好奇,您“试试着和人讲加减乘除及电话号码都花了好大功夫,所以不敢想象和人讨论立体几何、微积分、代数、高等数学了”然后可以写出洋洋洒洒的医学论文,或者说,可以去美国医学院读书,谋生,真是很了不起。您去美国时候应该还是考过一些英语考试吧,比如托福什么的,应该还是有很不错的语言基础吧?----------
 
  对guitarmanzw说的这些话太扎心了啊, 谁招你惹你了啊, 我的天,实在看不
 
  下去了。
 
 
  上面的英文有几个语法错误哦,忽略吧, 买菜去了。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8 18:48:24  做记号
  能把我写的都完整的翻译出来,才算有本事, 我立马服输!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8 20:01:11  做记号
  快把翻译错的地方改过来。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8 20:04:08  做记号
  翻译中文比写英文简单吧,还要犯错误, 快改过来。 一笑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8 20:31:32  做记号
  
 
  快点快点!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8 21:27:31  做记号
  乖,别闹,正在修改,大修小修的地方多了,要点时间。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8 22:45:19  做记号
  你病的不轻,我配的药很多,耐心等待。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8 22:51:22  做记号
 
  今天整理不完,因为评论多,把最后一点先发上来:
 
  When I saw the posts last night by the “dirty mouth” that tends to, hysterically, create unpleasant scenes here and there using abusive language, I did not to react to the attack because getting into a fight is something I really hate, plus, what she said has debased her already.
  原译:当我看到有“脏嘴巴”昨晚的留言,留言内容为使用粗话来歇斯底里地四处制造不愉快的聊天氛围,我没有对攻击加以回应,因为卷入一场混战是我非常痛恨的事情,另外,她的言谈也是一种自贬的行为。
 
  修改:
  当时懒得理她,因为我实在不想和人吵架,何况她说的话已经贬损了她自己的人格。“臭嘴” 爱说脏话,像个疯狗一样到处撒野,把论坛弄得乌烟瘴气。
 
 
  “臭嘴” 爱说脏话,像个疯狗一样到处撒野,把论坛弄得乌烟瘴气。 ( 原文“脏嘴巴” 的翻译不传神,“create unpleasant scenes”是用“制造不愉快的聊天氛围”还是用“乌烟瘴气”呢? 也许还有更好的译法;   英汉互译,转换词性是最基本的技巧。 谁说英译汉比汉译英容易?   从句是修饰哪个词我造句子的时候没有注意,以后翻翻语法书学习下,呵呵 )
 
  当时懒得理她,因为我实在不想和人吵架,何况她说的话已经贬损了她自己的人格。 (原文翻译――“我没有对攻击加以回应,因为卷入一场混战是我非常痛恨的事情,另外,她的言谈也是一种自贬的行为”  要是这样去做同声传译,译员的脑袋要爆掉,口舌要结巴,听众要倒掉)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8 22:54:25  做记号
  回复 土鑫  ----不过,八地,你说把你说的翻译出来才算本事,我就觉得有点搞笑了。我不知道你为何这样说。-----
 
  原意只是让她自己翻译一遍,读懂意思,不要再到处骂人, 她居然翻译了; 但是没想到她翻译的问题太多,就顺势改一下。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8 22:59:25  做记号
  This forum is supposed to be an informative place where different thoughts, ideas and viewpoints can be exchanged and complemented. I am merely trying to share my En learning experiences with the guests here, and I just want to do something worthwhile to help other En learners to improve their En, to encourage them …… if I can do that, then I feel satisfied.
     
   原译: 本论坛理应成为一个不同思想、意见及观点所交流及补充的教育场所。本人仅试图和帖子读者分享我的英语学习经验,且我仅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其英语水平,对其兹以鼓励。如果我能做到这点,我便非常满意。
   
  修改: 这个论坛应该是一个信息得到交流、让人增长见识的平台,在这里,不同的想法、看法、观点都能够得到交流和互补。我只是想和大家分享我学习英语的经验,要是能达到这个目的,我也就满足了。
 
 
  这个论坛应该是一个信息得到交流、让人增长见识的平台,(“本”论坛――体会下这个“本”字,就会感觉说话人的视角有在另外的地方的嫌疑,似乎说话的人是论坛的经营创办人;  informative, 大字典上有两重意思,可稍作取舍,最早听到这个词在一些访谈结束后,主持人感谢被访的专家说的; “教育场所”――似乎是误译) 
 
  在这里,不同的想法、看法、观点都能够得到交流和互补。(“思想、意见”的译法比较马虎; complement 是前几天游泳跳水时候从撕下的字典小条中刚学会的,博客里面还放了个电子字典的截图。  虽然英汉大字典里面有的翻译为“补充”, 但没能够突出英英字典里面的释义―――“互补使其完美”的意思,  浏览字典还是有点用,呵呵 )
 
  前面的定语从句是拆开来翻译还是合并成一句翻译,不一定是根据口译或是笔译来定,就算是书面语的口气来翻译也不能拗口――――个人观点。
   
  我只是想和大家分享我学习英语的经验,( 原文翻译酌字扣!!! )
  花点时间精力来帮助并鼓励学习英语的朋友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worthwhile 看看英文字典就知道它的英文释义, 原文翻译成“有意义的”虽然汉化了,但并不准确; 这个词以及这句话是我模仿背诵的美国前华裔劳工部长赵小兰的一段话中稍作改动的原句,音频在土豆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2bBkH4UdpA/)
  要是能达到这个目的,我也就满足了。 (原文翻译――“如果我能做到这点,我便非常满意”, 除了拗口, 还有个常出现的翻译小陷阱―――代词的翻译, 考研做翻译题的时候不注意是要扣分的哦 ,一笑)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8 23:02:59  做记号
  What I have said should be open to bitter debates or even roundly criticized, hopefully, with sensible, well-intentioned remarks rather than malicious ones.
  原译:可以对我所说内容可以进行艰苦论战或严厉批评,但是希望评论是明智友善的而并非用意恶毒
 
  修改:
  大家对我说的进行激烈的争论或者狠狠的批评都可以,只是希望评论带着善意和理性,而不是恶意攻击。
 
  大家对我说的进行激烈的争论或者狠狠的批评都可以,(bitter debates 老外原有的习惯说法,附上高级口译翻译英译汉题解有该词的翻译; 原文翻译――“痛苦并充满仇恨的论战”、“ 艰苦论战” 纯属误译, 该打屁股!!    最早学到bitter这个词是在一本红色封面上面有莱温斯基的疯狂英语上面的一篇文章,听了n遍记得那句话是这样的 ……..the president versus the prosecutor ,they are two powerful men locked in a bitter battle …… 所以有这个基础,直接搬过来用,网上一核实,ok  )
 
 
  2006年9月高级口译翻译英译汉题解
  Section 3: Answer: A proposal to change long-standing federal policy and deny citizenship to babies born to illegal immigrants on U.S. soil ran aground this month in Congress, but it is sure to resurface—kindling bitter debate even if it fails to become law. 本月,一项意在改变长期存在的联邦政策、拒绝给予在美非法移民所生的子女的公民身份的提案在国会遭搁浅,但是这个提案定将再次露面――即使不能成为法律,也会引发激烈的争论。
 
 
  只是希望评论带着善意和理性,而不是恶意攻击。(sensible 有明智、理性等意思,我倾向选择用“理性”;  最早听到这个衍生词是在一本有声书,《理智与情感》书名我记得是 sense and sensibility ――值得回味,多年后我才发现相反的意思居然在同一个词根下, 一笑)
弄了个喇叭,接上mp3,外放声音,佳! 录音机外放只能用磁带,非常局限,
 
  内容不能跟进时事,带耳机听mp3的缺点是1:做事的时候不太方便,洗澡的时
 
  候不能用,2:听模糊的声音锻炼听力需要外放的喇叭。 手提电脑的外放声
 
  音太小,走到另一个屋子就听不见声音。 所以外放的喇叭某种意义上来
 
  说,可以提高时间上的效率,推荐。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4-06 20:58:34  做记号
  昨夜看星际迷航,迷迷糊糊看着,带一点意念的话就可以基本上听声音全部听
 
  懂内容同时不反应单词,但是如果不带意识对白的内容就弹不出领会的意思
 
  来,领会意思的时间要比母语慢个0点几秒,就每个句子为单位来说还是基本上
 
  同步,但是不微微刻意的话那意思就滞后得出不来因为一个句子完后紧接着弹
 
  出下一个对白,如果不在每个句子快结束的时候领会出意思那就跟不上节奏
 
  了。
 
  睡觉前思考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先应该在不接触视
 
  频直接听声音的状态下把听力锻炼的稳固后再去习惯听视频声音同步的训练。
 
  这个过程理论上不应该颠倒,但是如果理论上理解的透彻的话是不是刻意改变
 
  顺序呢,觉得有可能,原因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4-10 22:44:58  做记号
  在看007 永远的钻石 伴随场景听到一个单词声音 (ern) 反应出是骨灰的意
 
  思 但是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见过,所以在网上查了下,【 ə։n 】 urn
 
  n. 瓮, 缸, 骨灰瓮, 坟墓, 茶水壶 这个单词绝对是极少见,从这个例子看
 
  出不能小看大脑的功能,大脑自动领会意思的功能比我们想像的要强大的多,
 
  关键是怎样去积累,而且以不干扰大脑发挥功能的方式去听,这样自动吸收和
 
  整合听力的能力就能最大化。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4-12 07:52:47  做记号
  昨夜拷贝了波士顿法律的一些音频到mp3上,原来mp3里面都是economists上的
 
  文章,刚才开车在路上听的时候剧情中的情形清晰的浮现出来,引发了思考,
 
  千万别学英语里面的方法在过程进阶程序上非常科学,一定要坚固口语和图片
 
  结合后再去朗读文章吸收,违背大脑规律虽然也有效果,但很难走上正轨,还
 
  有一个就是要听以后你想说的口语风格的内容,而且要反复听(在有之前的基
 
  础前提下),这是无上的秘诀。从来没出过国,在接触中文的环境下想要切身
 
  体会二外的学习过程和奥秘是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潜意识的游动用意识是很
 
  难体会,目前对这些过程的理解得力于20岁左右的时候对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
 
  的训练。 很多时候自己在听的过程中觉得什么都没听懂,实际上潜意识一直在
 
  运动,可惜用力的方向不对,但是确实在运动,二外学到高境界完全是四两拨
 
  千斤的巧力,至少在中文的环境中学英语是这样,常年累月(很多年)浸淫在
 
  国外的环境中习得英语不算什么本事,虽然也要努力,但至少要少走很多弯
 
  路,但并不是说在国外就能学得好英语,如果方法论不透彻,能把语言完全掌
 
  握到自由表达思想和辩论并且能在不同场合把握不同的说话风格那简直难以想
 
  象。 之所以现在不能像说中文那样自由的说英语,原因是原来一直在倒着走
 
  路甚至倒着学跑,虽然也能跑,但毕竟跑不快,而且摔跤的可能比顺着跑要大
 
  得多,那些有毅力倒着跑了多年的人,一旦发现自己跑倒了,换个方向跑比起
 
  没有基础的人来说要快些,毕竟练了个脚力,但是要是一开始就顺着跑,哪怕
 
  开始慢点先学走,然后逐渐跑起来,不仅加速度快,看着也舒服,自己也不那
 
  么吃力。 过早去,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4-12 07:54:43  做记号
  顺便说一句,要是目的地不太远的话,比如一般考试等,一开始倒着跑也不是
 
  不可,达到目的就行,一开始倒着跑还说不定先到终点。 (一笑)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4-13 20:28:40  做记号
  今天太疲惫,做晚饭的时候打开dvd,看到一个场景的时候,下意识弹出下一个
 
  对白不光声音还有表情,这是很久前看到的一个场景,从神经生理角度来讲,
 
  要是伴随声音同时进入理解的语义同时也是做关键的---有一个回放的过
 
  程,那么估计终身难忘了, 所谓回放,就是在神经回路里面再放几次电,比如
 
  看过一场电影后在回家的路上,还在脑海里或者下意思里荡漾澎湃着某个场
 
  景,那就是个回放的过程,不论长短,都是进入深层记忆的加速过程。
 
  如果能像潺潺流水,日有所忆,那就叫“用功”。 这些时忙于行政,每天
 
  也就回来看看美剧,过几天再来扫荡词典。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4-14 18:18:33  做记号
  听MP3还有个缺点就是长时间听怕导致耳背------- 在精听或者初期学
 
  英语的时候(发音和听力辨音能力没有得到磨合的时候),要用耳机听和练
 
  习,同时在泛听的时候要用慢速同时发音非常清晰的材料为好。 中后期再
 
  用其它综合材料或者语音模糊的材料。 关于耳背的发生的情况,很多人提
 
  到以及在我学英语初期挂上mp3耳机的时候有人忠告过,但我思辨了下,除非先
 
  天耳朵本身有疾患,不然的话只要音量控制到能接受的程度出现耳背的可能极
 
  小或者没有,相反目前来看我的听力和嗅觉超过一般常人,而且中途有几年没
 
  有怎么接触英语。 潜意识这样做的原因是记得佛经上的说法,耳朵的功德是
 
  最大的,比如观世音菩萨是靠听音来修炼悟道也是佛祖推荐的一个快速成就的
 
  一个好的法门, 换句话来理解,耳朵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进化后很强大,比如视
 
  力会疲劳需要休息,但是耳朵在睡眠中还起功能作用,可想而知。 但是有
 
  一种耳机完全隔绝了耳孔外的肌肉和耳机的接触,封闭式的这种耳机虽然能隔
 
  掉风声,但是对耳朵不好,因为不透气,振动大, 开放式的同时把音量调大这
 
  样的方式最好。 以上是个人经验,供参考。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4-16 12:50:19  做记号
  举一个大脑是怎样领会陌生词汇的意思的例子,也是曾经在前面谈到过大脑本
 
  身就有这样区别动物的神经回路、本来就有领会意思的功能的佐证: 在波士
 
  顿法律中的每一集律师双方辩论的时候,一方律师会在另一方律师盘问证人的
 
  时候经常提出反对(objection), 这个时候法官会在一旁表态说sustain 或
 
  者overrule, 我一直猜不出来sustain 或者overrule之中哪一个是支持的意思
 
  哪一个是反对的意思,虽然我模模糊糊知道sustain有支持的意思,overrule有
 
  反对的意思,但这是从词根的积累获得的一种猜测,但不能完全确定。
 
 
 
  前几天在开车的时候听录音,突然明白两者的意思,过程如下: 如果反方律师
 
  在说objection(反对)的时候,如果法官说sustain,同时另一个正在盘问证
 
  人的律师还在不停的继续坚持原来的方式盘问证人,反方律师会很激动的连续
 
  说objection,表示强烈的反对,这个时候另一方律师会赶紧在在盘问完后说
 
  nothing futher (没别的了)来结束这种对持, 在听了很多次这样的场景
 
  后,顿时领悟出sustain应该是法官支持说objection的律师的意思,这样的话
 
  盘问证人的律师才会在这种情形下迅速结束盘问。 而且法官是在听到
 
  objection之后说出sustain, 那么应该来说sustain是针对说objection的那个
 
  律师, 而不是支持盘问方的律师。 另外,之所以原来还会非常纠结,那是
 
  因为原来通过中文记忆知道sustain隐约有支持的意思,但是非常不肯定,原因
 
  通过我的分析知道我记忆中认识的是sustenance(使人健康强壮的食物,营养
 
  的意思,在疲劳饥饿状态下所需要的食物和营养、来维持生命的东西)有维持
 
  生命的意思,所以连带感觉到sustain有支持的意思,但是心理过程非常纠
 
  结, 这也恰恰是不能通过中文来学英语的一个硬伤。
 
 
  这个硬伤往往是在进入学习过程进入母语方式学习英语的时候起了极大的阻碍
 
  作用,严重的破坏了本能具有的猜词功能和影响听力的理解速度。 想起最
 
  初学英语的时候在探讨母语方式学习的一个问题,假设完全不接触中文,也没
 
  有周围人的暗示引导,比如指着一个桌子说 this is a desk 之类的,那最终
 
  能不能领悟单词的意思呢,很多人会说不接触中文可以但是至少要有个动作来
 
  提示单词的含义, 实际上随着原原本本吸收单词声音之后,以及随着词量的
 
  增加和词汇、句型的不断重复,不断的重复,大脑的本能的常识功能会伺机寻
 
  找突破口,在理想状况下,大脑会在一瞬间领悟所有单词的意思,前提只要这
 
  些单词像千万别学英语中描述的哪种一环套一环的记忆方式来储存,就算不是
 
  这样连带的方式储存,随着重复的次数和词量进一步的增大也会逐渐领
 
  悟。
 
 
  现实中不太可能出现这种瞬间顿悟的情况,首先是因为词汇不是原原本本的吸
 
  收(至于怎样才算是原原本本吸收,那要看了前面的帖子好好思辨一番),如
 
  果是成人,本身就生理功能状态来说都不容易,如果是幼儿那只有可能父母有
 
  一方是老外,所以在严格条件下的双语环境才有可能早就‘并列的双语者’ 而
 
  非“合成双语者”(简单的说,绝大部分情况下现通过中文再逐渐过渡到通过
 
  英语来学习英语的翻译都是合成双语者)。
 
 
 
  以上案例可以算是我摸索思辨过程中的一个经典。
 
 
 
  以上思辨的意义在于,对方法论的透彻,才能破除疑惑坚固信心,普通人只有
 
  看到希望才会有信心,这也是人之常情。 前进的过程都是一步步来的,首
 
  先可能是为了考一个专升本,后来再是为了过四级,再为了考研,慢慢的觉得
 
  有希望了再进一步努力尝试下翻译。。。 没有谁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有能力有
 
  信心去成就个语言大师之类的,除了被动的造就(为了考试,出国,看文献,
 
  交流等),到了一定程度还是要突破方法论明晰未来的过程才会继续摸索下
 
  去, 引用我最爱的一句楞严经: 理则顿悟,事非顿除。乘悟并销,因次第
 
  尽。
 
 
  外面出太阳了, 晒下这些时忙于周旋工作和杂事的干扰的小阴霾,洗下车去,
 
  这些时有些懒散, 还要突击复习什么计算机考试,为了混口饭吃真是不得安
 
  宁。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8 23:04:51  做记号
  今晚就改这么多了,这少吗? (一笑) 改日再修改剩下的,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9 16:31:09  做记号
  先向孔雀东南飞001认个输; 别太认真,莫生气啊,都怪我不该写那段英文,今年一定刻苦学习,勤补语法知识,有迷惑的问题我在帖子里面留言,你看到了就辛苦整理整理回复下,给我和浏览的朋友学习下,大家都会感激你的。
 
  忙了一整天才回到家。  今天院里评审几个老师申报课题基金,我一边听、看着ppt在心里试着搭建下句型和遣词,内容包括医学还有社科人文,一来是在会议上不好带着mp3,二来是想了解下同步翻译的一些状态,同时还注意了下老师们在语言表述时候的中文表达和心态,思考后有些收获。  老婆还有两个月要生了, 得去做菜,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9 21:55:15  做记号
  在老师陈述课题申报之前,老师们突然得知每个人只能有5分钟的时间介绍自
 
  己的项目(说中文不是英语);随机上场的第一个老师连三分之一都没说完,
 
  时间就到了。  后来的老师估计有时间准备稍微强点,但是一样都超时了;
 
    猜测可能是在突发的情况下,首先似乎很难的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和准备
 
  好的陈述,加上准备好的内容舍不得砍掉,造成超时; 但是换个角度,这些
 
  老师都是博士还有的出过国,更不用说上课的经验和次数, 如果在突然得知
 
  需要压缩时间的情况下,有主观的意识习惯去试着概要性的压缩内容,那么哪
 
  怕原来
 
  没有过类似经验,也会在语言表述中看得出在试着去改变,因为连开场白都显
 
  得极其啰嗦多余,表述的时候没有改变原来准备好的语句,说明之前在脑海中
 
  没有做一个框架性的快速整理,这一点应该有条件能做得到,因为自己精心准
 
  备的申报材料应该是了如指掌,不仅有文字稿可以照着念还可以看ppt。最
 
  后一个老师勉强没有超时,估计是有缓冲的时间,如果第一个上场的老师有些
 
  时间,也可能不会超时,但是猜测至少在语言整理这方面平时没有主观上去留
 
  心,毕竟是大学老师,只要不是做和尚撞钟的那种备课讲课,在语言能力上应
 
  该锻炼的机会比别人多。
 
 
  有的英语考试题型是考摘要写作,自己整理听到的或者看到的内容,这样考相
 
  对比较活,看下参考答案,似乎也不复杂。       
 
 
 
  平常人没有这种表达需求的话,没有意识去稍稍锻炼而以。
 
  要是口译同步翻译汉译英,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删减”
 
  和整理过程,不然时间上对应不了。
 
 
  今天最重要的发现就是: 单词只要获得了意境下的体验(image),到
 
  用的时候一般都会自动跳出来,不用害怕因为没有背过中文的释义来对应英语
 
  而弹不出该需要的单词,随着英语整体水平提高大脑会自动选择词汇。 
 
 
  这一点的实际指导意义在于: 坚定的去熏习英文或者英文词汇,不用害怕到
 
  需要用时候它不出来, 顺便提下,看字典是比较快速获得单词意境的一个比
 
  较快速的方法,其他方法我个人觉得太慢。
 
 
  另一个我猜测,快速口语翻译里面用来汉译英的句型就“够用的层面来讲”,
 
  未必很多,熟而简单准确够用就行,而词汇要重要的多,起着重要的作用;
 
      词汇反应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影响翻译的速度。 词汇会带动出连带的
 
  学过的句型来,但句型未必是当下需要的,这个时候脱胎而出能够快速造句的
 
  话就要有自己习惯上的熟练的句型结构意识。
 
  
  这一点让我发现原来的一个模糊甚至错误的想法--- 一定要说出老外的原
 
  话才靠谱; 直到去年那两次和老外聊天的时候他说我说的都是
 
  legitimate, 我才发现口语表达上,“整理思路”和快速用简洁句型造句表
 
  达出来在某个阶段非常重要, 不要在乎说的是否有洋味,只要句子语法正确
 
  就应该大胆的去说,同时去增加新的句型和丰富词汇。
 
 
  可是,没有词汇感觉又难得造出句子,这又让我想到了那种通过熟读大量简易
 
  小说来熟悉常用句型和词汇的表达打下坚实根基的方法。
 
 
  再一反思,原来学习的过程,才发现自己不能说的一个原因。  我一开始就
 
  听很难的磁带内容,都是些文章的录音,考试阅读理解的磁带,模糊的访谈,
 
  零散的词汇朗读,最重要的是面太广而且舍不得花力气去系统操练实用简单的
 
  句型,导致一直效果都不明显,连听懂都难。 
 
 
 
  但是不是只要听简单的句型加以操练就能说的流利和比较自由的表达思想呢,
 
  我猜测未必如此,虽然简单的词汇能灵活表达复杂的意思,但是那是外国人在
 
  母语环境不断刺激下获得整体的意境才能灵活运用,就像编写慢速英语的那些
 
  人,能用简单词汇表达新闻,水平应该是很高了,常人未必能有这种能力,小
 
  孩虽然能熟练口语,但表达复杂思想还是很有困难,不仅受制于生活体验,还
 
  受限于词汇量。
 
 
  但是,(猜测)在听力和认知的词汇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去浏览一下常用
 
  词汇,在简单的句型表达集中反复听,并“系统的”移植到口头上操练熟练的
 
  话,应该交流的时候不至于出现舌头转不过来或者气息不够用的尴尬局面。
  
 
 
  这一点可能对于那些盼望能早些说的流利的学习者有提示作用, 很有可能他
 
  们已经具备极其流利说的能力,但还在一直苦苦等待, 因为说的层面上,还
 
  需要去加把火把水烧开,从完全听懂移植到口舌的运转层面来,如果差一把
 
  火,哪怕水很烫,但还是不开,表现出来的结果和那些初学英语的学习者一
 
  样,那就有点小冤枉了。
 
  待续。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864480097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9 22:27:51  做记号
  本来今天思考的几个结果,刚才写着写着就牵扯到别的地方去了,结果把其他的
 
  忘记了,以后突然蹦出想法还是要记下来; 
 
  换了一部《飞天大盗》看,《白宫风云》第一遍感觉弹出精彩的地方不多,季数太多,才快速看到第四季,而且很马虎的看,看不出味道,但感觉要有整体印象后才能体会这种政治题材美剧传达的一些精彩看点。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29 23:08:08  做记号
  回复guitarmanzw  谢谢!我要升级了! 呵呵
 
  要是偏重医学英语的话, Research Channel有不少材料,值得关注; 一般复杂的英语会了,简单的表达会连带提升。 听力提高的慢,我个人觉得先拿下为好。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30 12:49:07  做记号
  上午在操练,收获大,晚上描述;  刚才饭后休息,群里一个朋友要一段视频中一个好像是断臂山里面的一个美女唱什么歌, 我听了几遍,把部分大意写出来了,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3MDk3NzU2.html   午间放松下考虑到是别人的材料,还是改天打字上来解析学习下,这些都是原汁原味的实用
 
  英语,学应用英语就应该以这些材料为教材,看外国人怎么写的,这很重要,虽
 
  然通过别的方式学到的英语到一定程度,看这些材料也能看得懂,但还是有些词
 
  汇其它地方难得见到,原原本本的吸收学习是最佳的方式,虽然这是个诀窍,估
 
  计国内学习这样去收集并学习操练。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4-20 15:14:08  做记号
  人要改变缺点,克服缺点这个说法文字上都说不通,只有真正认识到改变缺点对
 
  自己有提高,对周围人有益,能成长,自己才会有被动摇的体验,这个时候需要
 
  被洗脑,被同化,然后逐渐才能彻底看到原来自己为什么错了或者说相对的错
 
  了,想起小时候学书法的一个对联,现在更深层次明白其含义。 变化气质,
 
  陶冶性灵。 以上和英语基本无关,谈的是人生, 也许多年以后这对学语言有
 
  根本的帮助吧,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4-20 19:30:22  做记号
  在洗菜做饭,由于下午的一件事情突然有所领悟,赶紧擦干手记录下来。 对
 
  于掌握、成就一门技艺或者学问,初期影响学习速度可能更多需要的是智商,
 
  中期更多的靠情商来进阶,长期或者后期靠的是人品。 因为初期接触新的学习
 
  系统,主要靠思维记忆等能力去了解一门新的知识或技能,把该系统的基础部
 
  分或者整体框架等比喻成一缸水的话,聪明的人可能用大舀水瓢去舀水,更聪
 
  明的人可能有能力直接把缸里的水一口气搬起来,笨点的人大不了用个小水杯
 
  勤快点也会把水舀完; 到了中期可能面临的是一千缸水要搬运,如果没有足够
 
  的动力去进行,或者探索新的办法,靠初期那种短期冲刺的能量很难实现,而
 
  且中期的时候可能人到青中年时期,忙于生存融入社会还有家庭等,即使技能
 
  或者学问专业与工作相关,初期掌握的技能或知识也一般足够应付工作,没有
 
  动力也未必执着的深入下去,这个时候需要情商来平衡生活工作和自己的事业
 
  追求使得向目标继续前进,到了发现能力不够或者方法论需要跟进的时候,除
 
  了情商能源源不断提供动力去摸索和积累之外,新的增长点可能来自于来自于
 
  内心世界的转变和(或)连带的方法论的变革,举个例子比较好表达这种意
 
  思, 按照佛经的说法一切的世间技艺都来自定力,姑且把定力比喻成专注力
 
  中的专注力吧,或者说专注力的升华, 定力的大小决定成就的大小, 专注力
 
  升华到定力后,除了有效时间效率的提高,更多的是定力可以连带的引发潜
 
  能的智慧,比如一通百通的方法论, 比方要得道需要“定慧等持”――就是
 
  两者交互作用,人的定力提高需要慧力的帮助,慧力姑且理解为思维指导力,
 
  慧力提高定力的作用和破除前进中的阻力, 比方一个人杂念多,怎么可能专注
 
  或者得到定力,破除杂念需要慧力,而佛经里面大概的意思是慧力提高要的是
 
  福报,积德行善,内心才能坦然,这点也不难理解,动机不纯或者每日心有杂
 
  念,别说定力,恐怕专注力获得都难, 前世带来的福报控制不来,只好今生自
 
  我认知,升华下性灵,还有个好处是获得外力的帮助,这点恐怕不容易让人察
 
  觉, 师傅积累了一生的功力和方法,短时间内传给徒弟,自然给力的多, 有
 
  些人会认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问题是估计修炼到了一定程度恐怕连门都
 
  没入的可能都有,而且今天下午的一件事情发现了师传的重要性远远超乎我原
 
  有的想法,这也说明了一旦涉及到真传,师傅不轻易收徒弟的原因, 还有一
 
  己之力,怎能和代代师传之力相比, 人品涉及到一句老话:得道者多助。
 
  郭靖那么笨怎么还成学成无上武功(一笑)。 以上三个时期需要的几个因素是
 
  个大概的划分,可能有相互重复作用,比如初期有的人就有幸得道外力帮助
 
  等。 原创! (一笑)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4-24 17:01:50  做记号
  这几天在突击计算机考试,没有学英语昨天,但是昨天忙事情的时候买了个车
 
  载的mp3,我在车上耗的时间非常多,只有一张英语的cd碟,反反复复听了n
 
  遍,现在总算添置了个装备,一口气拷贝了许多内容在里面。
 
 
  昨夜看了下“非诚勿扰” 里面的那个相亲的老外可比很多中国小伙子聪明多
 
  了,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他在学中文的时候已经到了开始融入文化的阶
 
  段,但是主持人孟非说----这小伙子挺会说话的,也就是vcr里面的那一句
 
  (.... ,但是我觉得开始找个新的女友的时间似乎已经到来了), 应该是英
 
  语习惯用名字表达方式的一个特征。 反过来说明,从交流的目的来讲,如果在
 
  自己造英文句子的时候,也不必过于纠结自己的造的句子是否中国味重,重在
 
  表达思想想法。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4-26 12:11:07  做记号
  刚随手抽了本原版书,政治哲学经典选读,读了十分钟,朗读的时候已经能全部
 
  连贯发音,除了一些音不能到位,但是都能察觉,发音能否基本过关,我个人经
 
  验有一个标准,就是能不能轻松连贯的一口气读个几十个单词或者一段话,一个
 
  前提是要比较轻松,就像后浪推前浪一样,不是象打子弹一样,每个音都粘在
 
  一起,要有弹性并且轻松, 还要有长度,几十个单词或者更多。 生理上的
 
  指标就是舌尖位置容易趋向在上下齿的附近位置且舌头的后部有架空感,舌头
 
  灵活程度提高,高级水平的在说话的时候上下唇基本闭合,而且音量大穿透力
 
  强。刚才有个网友问了两个问题。 一个医学生喜欢英语,问怎么把这两者结合起
 
  来,或者不结合起来,她趋向于选择结合起来的方式。 (我见过一个医学
 
  生,七年制的女学生,中途为了学口译主动转到五年制的本科,希望早点毕业
 
  去考北外研究生,结果如愿以偿,也见过一个学医的男生大二托福考了高分,
 
  口语也很棒,一直期望做高级口译,结果没有撑下去,过了多年后,回归到往
 
  做医生方面努力并计划移民。 我比较了下,两个人的最后的事业选择,主观上
 
  来说,在于七年制的女生在坚韧程度上要大于那个男生,在口译考试的准备
 
  上,女生坚韧的多。 ) 我在QQ上建议该网友还是选择结合起来的方式,如果
 
  要中途抛开原有专业,要冷静的看清楚自己是否是极其热爱英语或者口译并能
 
  为此付出大量时间和体力, 那种认为口译能赚很多钱的想法就我的经验来看
 
  不太成熟,一般情况下做翻译就是个技术活,谋生的原始成本很高,如果不是
 
  真有兴趣,不宜抛开原有专业。
 
 
 
  该网友的第二个问题问怎么学英语,引用她说的----试过听写,泛听,背
 
  诵过60多篇,反反复复看一个电影,模仿能达到原速,感觉背的再溜也不是她
 
  自己的, 感觉口语还行,听力只能听个大概...... 以上情况如果我没有
 
  猜错的话,是很多正在用功的学习者正在经历的一个“痛并期望着”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习者有一部分的英语会就此停滞在这个水平,如果按照常规的但
 
  又比较快速的突破该阶段的方法是练习口译,按照口译的听力方法去听逻辑关
 
  系和意思,而不是单词句子,在练习汉译英的时候慢慢比较两种语言,逐渐融
 
  合, 这个过程让人痛苦的是要相当有耐心和毅力,我自己当年刚一尝试就放
 
  弃了,所以到现在英语的实用水平太烂,(一笑)。 如果目的性不强,不
 
  如放慢步伐,心理上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从简单实用的开始,口语上一句句的
 
  字正腔圆的模仿,词汇上每个单词查懂英英字典,不求快只求彻底搞懂,听的
 
  时候要集中听声音等,还有别的地方可能没有提到过的,就是要琢磨下学习方
 
  法,怎样的状态才是效率最高的。 我给那个网友的回答时候正在拆洗电风
 
  扇,随手敲了几个字-- 早点突破发音,早点用英英字典,多热诵。
 
 
 
  不说了,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30 13:06:34  做记号
  修改版本:
 
  你们他妈的偷拍老娘 老娘阎王老子都不怕还怕你们这帮鸟人  把相机放老娘裙底老娘岔开让你拍个够  想搞些小道消息损老娘搞银子花是吧 老娘身材是天生的 可不是减肥捡来的 性感得让你喷鼻血 新泽西的哪个不知道俺就凭你们仨想让老娘封嘴 门都没有 老娘才不管你们是什么狗屎坨  等着老娘抽你们的屁屁吧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8-30 18:59:34  做记号
  忐忑迈出第一步
 
  上午把两篇文章中的一篇政治题材的大声读了28遍,中途出去办了下事情,大
 
  概花了两个小时不到; 中午打了会球,下午突然去干活,完后回家买菜回来后
 
  又间歇性的读了9遍。
 
 
  这篇文章暑期去附近的大学小山上读了好几遍,文章意思都知道,但是今天发现
 
  远不是那么回事,搞不懂的地方都是些很常见词汇造成的干扰,久攻不下。直到
 
  二十多遍的时候才陆续同步感知出意思,最后偶尔还能体会文章中的言外之意;
 
 
 
  最初的那种靠翻译看懂的状态和自然领悟的状态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在区别可能
 
  还不是那么明显,如果存在进步加速度的现象是属实的话,那以后还会有奇妙的
 
  体验;今天出现的一些感受都很难一下子用语言表达出来,倘若成功,会陆续整
 
  理出来。 
 
 
  中途有2%左右的疑惑,很快被我的理性打翻,照计划继续下去。
 
 
  昨夜睡的很晚,依然是在过来人描述的文字中体会揣摩。 
 
  刚才坚信只要有大脑加速度领悟的情况存在,就一定会成功,今天自动领悟的能
 
  力已经露出了些端倪。
 
 
  不巧我选择的这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人造机器人戴在残疾人身上,类似像阿凡达
 
  里面的那种,一篇关于总统Mubarak的政治斗争,回头想了下,句型不仅复杂多
 
  样,内容还有背景和潜台词,实在是有难度,而那个过来人用的材料难度恐怕不
 
  及我的10%,但是他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搞了数天才搞定一篇;所以今天也没
 
  去复述,后天再接着来,明天一个朋友结婚要去帮忙。
 
 
  吃饭的时候再听复读机里面播放多次的八级阅读理解的快速朗读磁带,句型和词
 
  汇显得简单多了。 economists 上面的文章整体来将也许比其他外刊要难些,我
 
  原来没有比较过,后来听一个网友说要难,看来也许是如此,上面各个行业和文
 
  化层面的东西似乎都有,专业词汇也不少。 原来带着耳机听economists上面的
 
  文章感觉不到,现在移植到口语上来才发现其难读,以后口语能达到这个水平,
 
  那也拿得出手了。   待续。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864480097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1 19:09:06  做记号
  今天接着把文章读了16遍,上午和下午两次,接近最后的时候,开始有的通篇
 
  的复述感觉,而且不能深层理解的一两个句子凸显的起来; 今天的收获是发现
 
  语音面貌最终应该是靠整体语言水平来体现,这和我最初帖子提到的猜测一致。
 
  这一点我觉得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做饭,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2 11:27:51  做记号
  上午开完会回来,刚才读了4遍,快差不多了,但是还是很破碎。  做饭去,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2 11:48:44  做记号
  刚才试着按照原文复述了一遍,有两三个地方稍稍卡了下,有的缺失的地方自己凭感觉选了个词填充上去,结果就是原词,看来是潜意识之前领悟了意思,并能快速的弹词出来;   复述完后,感慨了一下,这是时候恐怕是真正资质高的人领悟状态和一般人状态出现分水岭的地方。 当文章都能轻松看懂的时候去复述,聪慧的人恐怕几遍或者十遍就融汇贯通了,我自己确只能笨鸟先飞。(感慨...)
 
  昨天让一个同事帮忙找下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想搞个网站, 也准备计划收集些词汇然后编排后让老外朗读下来;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个自己兴趣的小天地, 待续。
 
  Obama and Cairo
  Could it be any worse?
  Jan 28th 2011, 16:57 by Lexington
  [This post has been updated.]
  SO NOW we know: as far as President Mubarak is concerned, he's not going anywhere. In a brief speech to the nation late on Friday night he said that he was dismissing his government and appointing a new one, but that he was staying—for the sake of Egypt, of course. He favoured more democracy and economic improvements, but he would not allow the chaos to spread.
  Since the one thing the rioters seemed to agree on is that he had delighted them long enough after 30 years on the presidential throne, and should depart for Saudi Arabia, it is impossible to know whether his decision to brazen it out will quieten or inflame the situation. The latter, one imagines. But—and this is speculation only—it must be assumed that the president secured the backing of the armed forces before deciding to make his stand. Thus the stage could be set for a more violent confrontation on the streets, which remain thronged in defiance of an official curfew.
  Shortly after Mubarak spoke, so did Barack Obama. He called on the Egyptian president to "give meaning" to his promises to improve the lot of the Egyptian people. But all this makes it a cruel irony that Mr Obama chose Cairo as the venue for the big speech in 2009 that was designed to start to restore America's relations with the Muslim world. One of the main promises he held out there—American help for Palestinian statehood—has recently run into the sand as the result of what even his admirers admit was a sequence of cack-handed diplomatic fumbles, notably the mistake of picking a fight over Israeli settlements and then backing down. Now he will be judged, not only in Egypt but well beyond, by whose side he takes in the showdown between Hosni Mubarak and the Egyptian people.
  So far, the administration has been trying hard to avoid making a choice: Mubarak is our ally but we deplore violence and are on the side of "reform", goes the line. Hillary Clinton has called for restraint on all sides and for the restoration of communications. She said America supported the universal rights of the Egyptians, and called for urgent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reforms. This is a sensible enough line to take, but sitting on the fence becomes increasingly uncomfortable as events unfold.
  As for what is really going on behind the scenes in Washington, nothing is clear yet. A bloodbath that kept Mr Mubarak in power would be a tragedy in itself and a disaster for America's reputation in the region. Perhaps the least bad outcome for America would be for Mr Mubarak to stand down, but with power passing to a person or group broadly friendly to the superpower. But who?
  The question of who would succeed Mr Mubarak, even if he died peacefully, has always been a riddle. He has never appointed a vice-president and was trying to wheedle his son Gamal into the job. If the (American armed and trained) army itself does not take over, there are various pro-Western grey eminences lurking behind the scenes. Omar Suleiman, the suave intelligence chief, is close to the Americans and has fairly intimate relations with Israel (UPDATE: he has now been named vice-president). Failing that, Mohamed ElBaradei, the former head of the IAEA nuclear watchdog, is at least a known quantity, though what America knows about him it does not much like. In American eyes he tilted too far towards Iran in his previous job, and is alarmingly hostile to Israel.But at least he is not a member of the Muslim Brotherhood.
  One consoling thought going the rounds in Washington is that the Brotherhood's support is limited—and many of those demonstrating now against the regime would be appalled if the Brothers took over. But remember the Iranian revolution of 1979? That started with a broad group of opposition movements: secular leftists, liberals and trade unions as well as the Islamists. Only afterwards did the Islamists claim the revolution for themselves.
 
 
  附上这篇文章 不管是复述也好,背诵也好,这篇文章对我来说算是迈出了第一步。看文章或者理解某些听力的句子,如果为了进一步提高,那么看懂了听懂了可
 
  能还不够,如果用自己的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再去评价理解下并上升到更高的一
 
  个层面,哪怕是瞬间带一点意识和感悟,都会对长期记忆有极大的帮助,可能
 
  在需要的时候,大脑会主动提供给你很多句子词汇和素材甚至包括思维方式
 
  等,被同化的过程可能也伴随着去同化别人的过程。 比如看文章的话,能做到
 
  这一点,估计就是比较理想的精读了。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1 20:55:54  做记号
  回复睁开眼8:我平时挂QQ白天都是在工作,其他时间也未必人在电脑旁,
 
  405467015,有什么问题会尽我所知道的在论坛上回复。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15:03:41  做记号
  描述一下自己看字典时候的详细过程(不是读字典的过程),以后会整个字典
 
  的单词都标注上来,有些可能发在博客上,这样好处之一是在记录的过程中弹
 
  出些问题都可以当时记录下来,不然忘的太快,另外好处也可以给大家一个比
 
  较,使得背字典过程不是那么感觉沉重。 中午狂欢了下,现在随手翻到b部
 
  分,从最后开始吧: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15:12:43  做记号
  by product: 没想到结果会是。。。 (以后只是描述字典释义当中与中文习惯有差异的情况, 比如 副产品这个释义我就不列出来,而另一个意思我标注出来的是我自己怎么去吸收的某些过程, 比如我把这个名词当作一句话来理解,没想到结果会是。。。 这样符合中文或者说符合我自己的语言思维习惯,那么在造句子的时候才会弹出关键的英文单词, 可能大家还不是很清楚,往后慢慢就知道为什么这样去理解了,单纯看字面的释义哪怕是英文的,到用的时候恐怕还是调动不出来 ) 没想到开会后的结果是把这十四个人都放了啊 a by product of their meeting was the release of these fourteen men.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15:17:47  做记号
  有些人会问,有些情况下这样做不一定准确啊。 我的回答是,一个意思表
 
  达的方式可能有几种、几十种、几百种, 大脑在说话的时候有个监控功能,
 
  会自动筛选出合适场景和语气的词汇, 非母语环境下学外语,首先能将词汇的
 
 
  意思储存起来,现在通过字典来吸收的好处是除了例句外对词汇之前还有定
 
  义,这样不必担心会出大错误。 一笑。 祝大家早日达到自己学外语的目
 
  标。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15:31:22  做记号
  print character , 字符? byway 少见的? 非主流? byword 代名词
 
  宝马奔驰可能是老百姓眼里好车的代名词 byline (没搞清楚, 大家知道的
 
  话可以回个贴,我也学习下) bypass 不和你正面冲突 把你的力化解
 
  掉 中央担心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未必会贯彻执行一房一价的政策
 
  regulators worry that controls could be easily bypassed
 
 
 
  以上打?号的是因为看的很快,别看边敲击键盘,所以不过多的琢磨,英汉字
 
  典肯定不会这样翻译,但是这些会随着词汇的增长逐渐比较融合,而且学习的
 
  时候就应该这样去联想, 那些联想学习字典我曾经翻了一下,那已经给你了一
 
  个范围,那还叫什么联想学习法, 一笑,再一笑。 来人了,用的是公用电
 
  脑,闪人,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19:48:16  做记号
  buzzword 转基因食品 食品安全 都算buzzword吧
  buzzer 非诚勿扰里面女嘉宾灭灯的那个东东 (想了半天才想到)
  buzz off 滚蛋(电影里面听到过一次)
  buzz 热火朝天的不停忙碌,伴有嘈杂声 想法太多头脑发热 内线电话 飞机低空俯冲
  buyer 商场里面负责搞采购的
 
  buyout 这个词麻烦点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查了下 What Does Buyout Mean?
  The purchase of a company's shares in which the acquiring party gains controlling interest of the targeted firm. Incorporating a buyout strategy is a common technique used to gain access to new markets an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ethods for inorganically growing a business.
 
  A buyout can take the form of a leveraged buyout, a venture capital buyout or a management buyout. Where the company being bought out is a public company, a buyout is often called a "going private" transaction.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20:48:09  做记号
  一直认为自己英语比起曾经在一起学英语的朋友来说要差的多,他们做的是职业口译,在他们面前略有惭愧,一笑。 范进中举比喻不恰当,我不是学英语专业的,多年来在混文凭,忙赚钱,走火入魔看是什么人了,原地推磨满头大汗,所学的不能变成房子车子,不能自娱自乐,那才叫悲哀,一笑。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21:58:35  做记号
  buy 行动虽然很冒险,但是能争取到更多时间。
   信不信某种说法 (电影口语里常听到)
  buttress 想起很早前在口译里常出现的一个词 bolster bolster要比
   buttress常用些吧 bolster指的是增强信心 推动经济 鼓舞士气等 常接up
 
  buttonhole 让别人先住嘴听你先说 buttoned up 嘴巴很紧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22:15:45  做记号
  button 对应英式英语里面的badge
 
 
  看到butterscotch这类的词 我就搜下图片 直观些 学习实物名词这种方法比
  较好
 
 
  knows what side their bread is buttered on 搞清楚谁是你的老板 这个习
 
  语十年前就认得 还对老外卖弄过一次 初学英语的时候恨不得把背的东西都倒
 
  出来, 实际上就让词汇沉淀下来,放心绝对忘不了, 抓的越紧丢得越快,比
 
  较好的办法是不断拓展深度和适当增加词汇量的宽度,宽度是为了把目标拉
 
  高, 深度才是学以致用。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22:38:09  做记号
  butt 我记得的意思是枪托 烟屁股 笑柄 但是不知道还有大桶的意思
 
  罗列的这些词汇基本都认识,就算是听力放出来我基本上也能听出来, 但是融化掉和脱口而出造句子那还不行。抛开其他的层面,要是能在词汇的层面上将英语和中文融合起来,我觉得就很欣慰了。
 
  buxom 皮尔斯布鲁斯南的老婆好像是个buxom
 
  butt in 不好意思我打断下
 
  carcass 死动物的尸体(屠宰后准备食用的) 废弃车或者破旧房子的骨架残骸 这个单词不认识 只记得cadaver人的尸体 cadaverous 吸血鬼或者僵尸那种惨白的颜色
  
  看字典的时候,释义当中的词汇我也留心注意,包括和中文习惯反差大的例句 字典的例句和释义我想不是随便扔上去的,估计是语言学家和或电脑统计过的时效性和使用频率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23:12:00  做记号
  要是形容某个人巨有男子汉架势,那就用butch , 一笑。
 
 
 
  突然想起前天的一个在看字典时候的想法, 看到jabber这个词,就和母语一
 
  样,因为波士顿法律里面的一个很搞笑的老法官极其反感律师alen说话的速度
 
  和语气,所以提到了 gibber jabber 这个说法 jabber指的是说话极快但不清
 
  楚,(虽然律师alen说的清楚又非常快) 后来根据声音我又翻到了gibber 估
 
  计是这个字,因为g开头的该声音不多 gibber指的是害怕和受惊而说话急促不
 
  清, 文字上描述的意思好像和律师说话的习惯不符合, 律师说话快而且清
 
  楚,但没有什么害怕受惊。 不小心又查到了另一个词jibe --嘲讽挖苦
 
  的意思, 但是发音不太像。 刚才用google一搜,确定使用多的那就是
 
  gibber jabber 。 我当时想到的问题是,虽然看美剧知道gibber
 
  jabber 的意思,假如在特定的场景也肯定会用,但是对词汇理解到该程度的话
 
  是直接将声音和场景挂钩,除非出现的场景极其相像,不然用的话还是心里没
 
  底,而且不可能达到母语人士在不同情景和心情下将某些词汇的意思泛化随心
 
  所欲, 所以还是要查字典或者不查字典的话那就多请教外国人该怎么用。 大
 
  概在2002年的时候,认识一个打工仔,做宝石生意的,他说想提高英语,他在
 
  国外呆了快一年,他没读什么书,估计不会像我们那样脑海里面闪电般的拼写
 
  单词,他说可以猜得出老外在大致讲些什么,但是不细致,所以还要回来学单
 
  词然后在自己去国外做生意。 听懂和听准并且能翻译出来那是两回事,翻译出
 
  来和翻译的好那差别可能想当大,口语说的好也不一定能做口译,口译一般的
 
  好也未必口语好。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2 13:21:49  做记号
  刚才试着把另外一篇关于机器人的文章试着复述了下,有原来读过的基础,差不多可以复述下来,估计前一篇的朗读对这篇起了协同作用,出去办事,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2 16:28:58  做记号
  刚才两篇文章复述了一两遍,眼球在复述的时候发胀,这个原因很早前我有过自己的猜想解释,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有复述经历的学习者都有这种体验, 我猜测年轻或者精力体力很充沛的时候,这种发胀的感觉可能极小或者感受不到。
 
  很多人在背书,但是背了东西未必能化掉,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怎么去背,或者本来不应该去“背”, 买菜去,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3 21:26:05  做记号
  忙活了一天,买了辆自行车做为对自己读文章进步的小奖励,刚才试着再复述
 
  一下,发现吸收掉的还是很流利,除了原有的卡壳地方(那几处位置是本身朗
 
  读的次数火候不到造成的)但是还带有极小极小的潜意识,可以忽略不计,因
 
  为说复杂中文的时候多少要想一下意思,然后或者同步说出整个句子, 基本
 
  上一想出要说的意思的时候口已经先动了,而且可以自动造句,但马上回归到
 
  原文上来,这种现象也极少; 洗澡的时候猜想,要是这样下去也行啊,如果
 
  是一般的对话,按照这个速度吸收的话,哪怕再长个几倍,吸收也轻松的多,
 
  何况一般口语的句子要简单的多了, 呵呵。
 
 
  花了老婆5500大米,她心痛的不得了; 去清洗下电扇,安抚一下。
 
  (一笑)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3 23:08:11  做记号
  刚才看新闻,听到icon这个单词,疑惑一闪而过,因为听到的意思和这个词感觉有点不对应,听到FBI icon ,很容易以为是icon指的是FBI非常想抓到的逃犯, 看了电子词典 
  1 computing a small picture on a computer screen that you choose by pressing a button with the mouse in order to open a particular program Open the document you want to print and click on the printer icon.iconnoun[countable]iconnounsomeone who is very famous and who people think represents a particular idea
 
   2someone who is very famous and who people think represents a particular ideaone of the best-known pop icons of the 1980siconikonnoun[countable]iconnouna picture or model of a holy person that is used in religious worship in the Russian or Greek Orthodox Church
 
   3iconikona picture or model of a holy person that is used in religious worship in the Russian or Greek Orthodox Church
 
  然后查google图片搜索 FBI icon   (网络不好 不能传图片)
 
  发现 FBI icon 指的是什么。。。。  (猜测,因为没查到直接解释FBI icon的地方), (个人不喜欢用百度,甚至很鄙视,google现在常常不好用,翻译或者查询资料的时候,很怀念它原来的流畅,原因略) 
 
  以上现象一是说明,曾经通过英译汉获得的词汇会在英语习得的进程中起了多大的阻碍,和需要怎样的过程重新原原本本吸收过来; 第二说明查字典和通过英语本身的语言文本和环境来吸收词汇是多么的重要。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4 00:37:21  做记号
  刚才网上查东西,明白了为什么郑赞容说的还不如不会英语再去学英语来的快的
 
  原因; 越是原来的英语基础好词汇多听力好的情况下,越不容易领悟自然习得
 
  英语的诀窍,相反完全不会英语的情况再按照正确的方法来习得英语,要快的
 
  多,这是就整体花的时间和精力对比而言,基础好的情况下如果能转换方式,也
 
  能很快的把原来学的东西转化过去,但是旧的习惯难得改过来;  但之前浪费
 
  的时间实在是太多。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4 11:03:42  做记号
  骑着新车去附近的大学读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感觉才一个小时不到,两篇老文章
 
  可以一起复述下来,还把一篇关于针灸的文章读了15遍,也能够比较流畅的像
 
  讲故事样复述出来,但是这篇文章在9年前读了很多遍,但是哪怕是同样难度和
 
  长度的新文章,估计多读几遍也差不多可以搞定。   现在的加速度效应还不
 
  是很明显,但是表达的时候语境和声音比较好的融合起来,再观察, 洗个澡后
 
  再搞篇新的。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4 12:53:56  做记号
  一位网友问,有六级词汇水平,空余时间比较多,想提高口语和听力,达到目
 
  标的几率有多大?  但是没有说达到怎样的听说水平。 所以只能泛泛的说
 
  下我自己的经验和估计。
 
 
 
  如果所有六级词汇,一眼扫过能感应出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意思,并能读出
 
  来,这样的基础如果每天坚持学习两三个小时,其他时间带着mp3做个背景
 
  泛听下, 两年左右一般的交流和阅读应该能达到,很勤奋或者身体很健康每
 
  日精力充沛、头脑清晰的人可能一年多。 但是说、听和看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还不能很顺畅和自由。 以上指的是用常规的方法来进行的情况,比如精听、
 
  听写,模仿大声朗读并揣摩语音,试着表达汉翻译英的句子,反复用中文解释
 
  来循环词汇(如同我前面提到的速记词汇方法), 以上的练习的材料内容都
 
  要限定在目标内容材料,而且要系统,不能随机零散。   这样达到的英语
 
  水平实际上也很不错了。
 
 
  实际情况是,每天坚持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除了客观原因,能主观上做到
 
  这一点需要有很强的目的性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再看一下目前我认为最高效的学习方法需要多长时间?  按郑赞容说的,几
 
  乎99%的人都会在第一阶段败下阵来,因为不能够做到集中耳朵只是去听声
 
  音,我认为不光是有了先入为主的汉语和英语纠结在一起的思维在作怪,哪怕
 
  没完全有学过英语的人,如果没有一定的自我体察能力,也不一定搞得清楚只
 
  是听声音的含义; 虽然并不复杂。  这个阶段要求连续听一个半多小时,
 
   每天坚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干嘛要一动不动做着还要克服强烈的犯
 
  困。
 
  这个阶段需要慧力和定力。
 
 
  另外抄写字典和大声朗读,在不知道意思的情况下,几个小时,(最低估计也
 
  要两个小时,越多当然越好), 那是极其枯燥和痛苦的。 如果之前的词汇
 
  量不大的话,要做到感觉把整个字典翻个遍,释义里面没什么生词,我的天,
 
  要要多久啊? 与其说极其极其考验人的信心,还不如惭愧自己不是许三多。
 
 
 
  这个阶段需要耐心。
 
  到了最后阶段,朗读文章和复述。 要求是连续一天四五个小时,有前面的基
 
  础,复述完一张报纸估计也就一到几个月。  这个阶段很需要体力。
 
 
  按照郑赞容的说法,一年半到两年多就可以达到接近母语的水平,但是在表达
 
  说话上和外国人还是有一定差别,我觉得可以忽略。   因为我们需要的是
 
  说话不用动脑子,语法正确,一次性听懂电影美剧,一次性快速浏览报刊文章
 
  能把握脉络的能力。   
 
 
  如果能达到这个水平,哪怕花三年的时间值得。 因为以上传统的方法,达到以上目标我个人觉得遥遥无期。
 
  学说中文都经历了很辛苦很长的时间过程,只不过自己不觉得而以。看文章或者理解某些听力的句子,如果为了进一步提高,那么看懂了听懂了可
 
  能还不够,如果用自己的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再去评价理解下并上升到更高的一
 
  个层面,哪怕是瞬间带一点意识和感悟,都会对长期记忆有极大的帮助,可能
 
  在需要的时候,大脑会主动提供给你很多句子词汇和素材甚至包括思维方式
 
  等,被同化的过程可能也伴随着去同化别人的过程。 比如看文章的话,能做到
 
  这一点,估计就是比较理想的精读了。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1 20:55:54  做记号
  回复睁开眼8:我平时挂QQ白天都是在工作,其他时间也未必人在电脑旁,
 
  405467015,有什么问题会尽我所知道的在论坛上回复。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15:03:41  做记号
  描述一下自己看字典时候的详细过程(不是读字典的过程),以后会整个字典
 
  的单词都标注上来,有些可能发在博客上,这样好处之一是在记录的过程中弹
 
  出些问题都可以当时记录下来,不然忘的太快,另外好处也可以给大家一个比
 
  较,使得背字典过程不是那么感觉沉重。 中午狂欢了下,现在随手翻到b部
 
  分,从最后开始吧: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15:12:43  做记号
  by product: 没想到结果会是。。。 (以后只是描述字典释义当中与中文习惯有差异的情况, 比如 副产品这个释义我就不列出来,而另一个意思我标注出来的是我自己怎么去吸收的某些过程, 比如我把这个名词当作一句话来理解,没想到结果会是。。。 这样符合中文或者说符合我自己的语言思维习惯,那么在造句子的时候才会弹出关键的英文单词, 可能大家还不是很清楚,往后慢慢就知道为什么这样去理解了,单纯看字面的释义哪怕是英文的,到用的时候恐怕还是调动不出来 ) 没想到开会后的结果是把这十四个人都放了啊 a by product of their meeting was the release of these fourteen men.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15:17:47  做记号
  有些人会问,有些情况下这样做不一定准确啊。 我的回答是,一个意思表
 
  达的方式可能有几种、几十种、几百种, 大脑在说话的时候有个监控功能,
 
  会自动筛选出合适场景和语气的词汇, 非母语环境下学外语,首先能将词汇的
 
 
  意思储存起来,现在通过字典来吸收的好处是除了例句外对词汇之前还有定
 
  义,这样不必担心会出大错误。 一笑。 祝大家早日达到自己学外语的目
 
  标。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15:31:22  做记号
  print character , 字符? byway 少见的? 非主流? byword 代名词
 
  宝马奔驰可能是老百姓眼里好车的代名词 byline (没搞清楚, 大家知道的
 
  话可以回个贴,我也学习下) bypass 不和你正面冲突 把你的力化解
 
  掉 中央担心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未必会贯彻执行一房一价的政策
 
  regulators worry that controls could be easily bypassed
 
 
 
  以上打?号的是因为看的很快,别看边敲击键盘,所以不过多的琢磨,英汉字
 
  典肯定不会这样翻译,但是这些会随着词汇的增长逐渐比较融合,而且学习的
 
  时候就应该这样去联想, 那些联想学习字典我曾经翻了一下,那已经给你了一
 
  个范围,那还叫什么联想学习法, 一笑,再一笑。 来人了,用的是公用电
 
  脑,闪人,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19:48:16  做记号
  buzzword 转基因食品 食品安全 都算buzzword吧
  buzzer 非诚勿扰里面女嘉宾灭灯的那个东东 (想了半天才想到)
  buzz off 滚蛋(电影里面听到过一次)
  buzz 热火朝天的不停忙碌,伴有嘈杂声 想法太多头脑发热 内线电话 飞机低空俯冲
  buyer 商场里面负责搞采购的
 
  buyout 这个词麻烦点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查了下 What Does Buyout Mean?
  The purchase of a company's shares in which the acquiring party gains controlling interest of the targeted firm. Incorporating a buyout strategy is a common technique used to gain access to new markets an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ethods for inorganically growing a business.
 
  A buyout can take the form of a leveraged buyout, a venture capital buyout or a management buyout. Where the company being bought out is a public company, a buyout is often called a "going private" transaction.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20:48:09  做记号
  一直认为自己英语比起曾经在一起学英语的朋友来说要差的多,他们做的是职业口译,在他们面前略有惭愧,一笑。 范进中举比喻不恰当,我不是学英语专业的,多年来在混文凭,忙赚钱,走火入魔看是什么人了,原地推磨满头大汗,所学的不能变成房子车子,不能自娱自乐,那才叫悲哀,一笑。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21:58:35  做记号
  buy 行动虽然很冒险,但是能争取到更多时间。
   信不信某种说法 (电影口语里常听到)
  buttress 想起很早前在口译里常出现的一个词 bolster bolster要比
   buttress常用些吧 bolster指的是增强信心 推动经济 鼓舞士气等 常接up
 
  buttonhole 让别人先住嘴听你先说 buttoned up 嘴巴很紧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22:15:45  做记号
  button 对应英式英语里面的badge
 
 
  看到butterscotch这类的词 我就搜下图片 直观些 学习实物名词这种方法比
  较好
 
 
  knows what side their bread is buttered on 搞清楚谁是你的老板 这个习
 
  语十年前就认得 还对老外卖弄过一次 初学英语的时候恨不得把背的东西都倒
 
  出来, 实际上就让词汇沉淀下来,放心绝对忘不了, 抓的越紧丢得越快,比
 
  较好的办法是不断拓展深度和适当增加词汇量的宽度,宽度是为了把目标拉
 
  高, 深度才是学以致用。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22:38:09  做记号
  butt 我记得的意思是枪托 烟屁股 笑柄 但是不知道还有大桶的意思
 
  罗列的这些词汇基本都认识,就算是听力放出来我基本上也能听出来, 但是融化掉和脱口而出造句子那还不行。抛开其他的层面,要是能在词汇的层面上将英语和中文融合起来,我觉得就很欣慰了。
 
  buxom 皮尔斯布鲁斯南的老婆好像是个buxom
 
  butt in 不好意思我打断下
 
  carcass 死动物的尸体(屠宰后准备食用的) 废弃车或者破旧房子的骨架残骸 这个单词不认识 只记得cadaver人的尸体 cadaverous 吸血鬼或者僵尸那种惨白的颜色
  
  看字典的时候,释义当中的词汇我也留心注意,包括和中文习惯反差大的例句 字典的例句和释义我想不是随便扔上去的,估计是语言学家和或电脑统计过的时效性和使用频率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23:12:00  做记号
  要是形容某个人巨有男子汉架势,那就用butch , 一笑。
 
 
 
  突然想起前天的一个在看字典时候的想法, 看到jabber这个词,就和母语一
 
  样,因为波士顿法律里面的一个很搞笑的老法官极其反感律师alen说话的速度
 
  和语气,所以提到了 gibber jabber 这个说法 jabber指的是说话极快但不清
 
  楚,(虽然律师alen说的清楚又非常快) 后来根据声音我又翻到了gibber 估
 
  计是这个字,因为g开头的该声音不多 gibber指的是害怕和受惊而说话急促不
 
  清, 文字上描述的意思好像和律师说话的习惯不符合, 律师说话快而且清
 
  楚,但没有什么害怕受惊。 不小心又查到了另一个词jibe --嘲讽挖苦
 
  的意思, 但是发音不太像。 刚才用google一搜,确定使用多的那就是
 
  gibber jabber 。 我当时想到的问题是,虽然看美剧知道gibber
 
  jabber 的意思,假如在特定的场景也肯定会用,但是对词汇理解到该程度的话
 
  是直接将声音和场景挂钩,除非出现的场景极其相像,不然用的话还是心里没
 
  底,而且不可能达到母语人士在不同情景和心情下将某些词汇的意思泛化随心
 
  所欲, 所以还是要查字典或者不查字典的话那就多请教外国人该怎么用。 大
 
  概在2002年的时候,认识一个打工仔,做宝石生意的,他说想提高英语,他在
 
  国外呆了快一年,他没读什么书,估计不会像我们那样脑海里面闪电般的拼写
 
  单词,他说可以猜得出老外在大致讲些什么,但是不细致,所以还要回来学单
 
  词然后在自己去国外做生意。 听懂和听准并且能翻译出来那是两回事,翻译出
 
  来和翻译的好那差别可能想当大,口语说的好也不一定能做口译,口译一般的
 
  好也未必口语好。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2 13:21:49  做记号
  刚才试着把另外一篇关于机器人的文章试着复述了下,有原来读过的基础,差不多可以复述下来,估计前一篇的朗读对这篇起了协同作用,出去办事,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2 16:28:58  做记号
  刚才两篇文章复述了一两遍,眼球在复述的时候发胀,这个原因很早前我有过自己的猜想解释,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有复述经历的学习者都有这种体验, 我猜测年轻或者精力体力很充沛的时候,这种发胀的感觉可能极小或者感受不到。
 
  很多人在背书,但是背了东西未必能化掉,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怎么去背,或者本来不应该去“背”, 买菜去,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3 21:26:05  做记号
  忙活了一天,买了辆自行车做为对自己读文章进步的小奖励,刚才试着再复述
 
  一下,发现吸收掉的还是很流利,除了原有的卡壳地方(那几处位置是本身朗
 
  读的次数火候不到造成的)但是还带有极小极小的潜意识,可以忽略不计,因
 
  为说复杂中文的时候多少要想一下意思,然后或者同步说出整个句子, 基本
 
  上一想出要说的意思的时候口已经先动了,而且可以自动造句,但马上回归到
 
  原文上来,这种现象也极少; 洗澡的时候猜想,要是这样下去也行啊,如果
 
  是一般的对话,按照这个速度吸收的话,哪怕再长个几倍,吸收也轻松的多,
 
  何况一般口语的句子要简单的多了, 呵呵。
 
 
  花了老婆5500大米,她心痛的不得了; 去清洗下电扇,安抚一下。
 
  (一笑)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3 23:08:11  做记号
  刚才看新闻,听到icon这个单词,疑惑一闪而过,因为听到的意思和这个词感觉有点不对应,听到FBI icon ,很容易以为是icon指的是FBI非常想抓到的逃犯, 看了电子词典 
  1 computing a small picture on a computer screen that you choose by pressing a button with the mouse in order to open a particular program Open the document you want to print and click on the printer icon.iconnoun[countable]iconnounsomeone who is very famous and who people think represents a particular idea
 
   2someone who is very famous and who people think represents a particular ideaone of the best-known pop icons of the 1980siconikonnoun[countable]iconnouna picture or model of a holy person that is used in religious worship in the Russian or Greek Orthodox Church
 
   3iconikona picture or model of a holy person that is used in religious worship in the Russian or Greek Orthodox Church
 
  然后查google图片搜索 FBI icon   (网络不好 不能传图片)
 
  发现 FBI icon 指的是什么。。。。  (猜测,因为没查到直接解释FBI icon的地方), (个人不喜欢用百度,甚至很鄙视,google现在常常不好用,翻译或者查询资料的时候,很怀念它原来的流畅,原因略) 
 
  以上现象一是说明,曾经通过英译汉获得的词汇会在英语习得的进程中起了多大的阻碍,和需要怎样的过程重新原原本本吸收过来; 第二说明查字典和通过英语本身的语言文本和环境来吸收词汇是多么的重要。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4 00:37:21  做记号
  刚才网上查东西,明白了为什么郑赞容说的还不如不会英语再去学英语来的快的
 
  原因; 越是原来的英语基础好词汇多听力好的情况下,越不容易领悟自然习得
 
  英语的诀窍,相反完全不会英语的情况再按照正确的方法来习得英语,要快的
 
  多,这是就整体花的时间和精力对比而言,基础好的情况下如果能转换方式,也
 
  能很快的把原来学的东西转化过去,但是旧的习惯难得改过来;  但之前浪费
 
  的时间实在是太多。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4 11:03:42  做记号
  骑着新车去附近的大学读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感觉才一个小时不到,两篇老文章
 
  可以一起复述下来,还把一篇关于针灸的文章读了15遍,也能够比较流畅的像
 
  讲故事样复述出来,但是这篇文章在9年前读了很多遍,但是哪怕是同样难度和
 
  长度的新文章,估计多读几遍也差不多可以搞定。   现在的加速度效应还不
 
  是很明显,但是表达的时候语境和声音比较好的融合起来,再观察, 洗个澡后
 
  再搞篇新的。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4 12:53:56  做记号
  一位网友问,有六级词汇水平,空余时间比较多,想提高口语和听力,达到目
 
  标的几率有多大?  但是没有说达到怎样的听说水平。 所以只能泛泛的说
 
  下我自己的经验和估计。
 
 
 
  如果所有六级词汇,一眼扫过能感应出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意思,并能读出
 
  来,这样的基础如果每天坚持学习两三个小时,其他时间带着mp3做个背景
 
  泛听下, 两年左右一般的交流和阅读应该能达到,很勤奋或者身体很健康每
 
  日精力充沛、头脑清晰的人可能一年多。 但是说、听和看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还不能很顺畅和自由。 以上指的是用常规的方法来进行的情况,比如精听、
 
  听写,模仿大声朗读并揣摩语音,试着表达汉翻译英的句子,反复用中文解释
 
  来循环词汇(如同我前面提到的速记词汇方法), 以上的练习的材料内容都
 
  要限定在目标内容材料,而且要系统,不能随机零散。   这样达到的英语
 
  水平实际上也很不错了。
 
 
  实际情况是,每天坚持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除了客观原因,能主观上做到
 
  这一点需要有很强的目的性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再看一下目前我认为最高效的学习方法需要多长时间?  按郑赞容说的,几
 
  乎99%的人都会在第一阶段败下阵来,因为不能够做到集中耳朵只是去听声
 
  音,我认为不光是有了先入为主的汉语和英语纠结在一起的思维在作怪,哪怕
 
  没完全有学过英语的人,如果没有一定的自我体察能力,也不一定搞得清楚只
 
  是听声音的含义; 虽然并不复杂。  这个阶段要求连续听一个半多小时,
 
   每天坚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干嘛要一动不动做着还要克服强烈的犯
 
  困。
 
  这个阶段需要慧力和定力。
 
 
  另外抄写字典和大声朗读,在不知道意思的情况下,几个小时,(最低估计也
 
  要两个小时,越多当然越好), 那是极其枯燥和痛苦的。 如果之前的词汇
 
  量不大的话,要做到感觉把整个字典翻个遍,释义里面没什么生词,我的天,
 
  要要多久啊? 与其说极其极其考验人的信心,还不如惭愧自己不是许三多。
 
 
 
  这个阶段需要耐心。
 
  到了最后阶段,朗读文章和复述。 要求是连续一天四五个小时,有前面的基
 
  础,复述完一张报纸估计也就一到几个月。  这个阶段很需要体力。
 
 
  按照郑赞容的说法,一年半到两年多就可以达到接近母语的水平,但是在表达
 
  说话上和外国人还是有一定差别,我觉得可以忽略。   因为我们需要的是
 
  说话不用动脑子,语法正确,一次性听懂电影美剧,一次性快速浏览报刊文章
 
  能把握脉络的能力。   
 
 
  如果能达到这个水平,哪怕花三年的时间值得。 因为以上传统的方法,达到以上目标我个人觉得遥遥无期。
 
  学说中文都经历了很辛苦很长的时间过程,只不过自己不觉得而以。

 看文章或者理解某些听力的句子,如果为了进一步提高,那么看懂了听懂了可
 
  能还不够,如果用自己的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再去评价理解下并上升到更高的一
 
  个层面,哪怕是瞬间带一点意识和感悟,都会对长期记忆有极大的帮助,可能
 
  在需要的时候,大脑会主动提供给你很多句子词汇和素材甚至包括思维方式
 
  等,被同化的过程可能也伴随着去同化别人的过程。 比如看文章的话,能做到
 
  这一点,估计就是比较理想的精读了。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1 20:55:54  做记号
  回复睁开眼8:我平时挂QQ白天都是在工作,其他时间也未必人在电脑旁,
 
  405467015,有什么问题会尽我所知道的在论坛上回复。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15:03:41  做记号
  描述一下自己看字典时候的详细过程(不是读字典的过程),以后会整个字典
 
  的单词都标注上来,有些可能发在博客上,这样好处之一是在记录的过程中弹
 
  出些问题都可以当时记录下来,不然忘的太快,另外好处也可以给大家一个比
 
  较,使得背字典过程不是那么感觉沉重。 中午狂欢了下,现在随手翻到b部
 
  分,从最后开始吧: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15:12:43  做记号
  by product: 没想到结果会是。。。 (以后只是描述字典释义当中与中文习惯有差异的情况, 比如 副产品这个释义我就不列出来,而另一个意思我标注出来的是我自己怎么去吸收的某些过程, 比如我把这个名词当作一句话来理解,没想到结果会是。。。 这样符合中文或者说符合我自己的语言思维习惯,那么在造句子的时候才会弹出关键的英文单词, 可能大家还不是很清楚,往后慢慢就知道为什么这样去理解了,单纯看字面的释义哪怕是英文的,到用的时候恐怕还是调动不出来 ) 没想到开会后的结果是把这十四个人都放了啊 a by product of their meeting was the release of these fourteen men.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15:17:47  做记号
  有些人会问,有些情况下这样做不一定准确啊。 我的回答是,一个意思表
 
  达的方式可能有几种、几十种、几百种, 大脑在说话的时候有个监控功能,
 
  会自动筛选出合适场景和语气的词汇, 非母语环境下学外语,首先能将词汇的
 
 
  意思储存起来,现在通过字典来吸收的好处是除了例句外对词汇之前还有定
 
  义,这样不必担心会出大错误。 一笑。 祝大家早日达到自己学外语的目
 
  标。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15:31:22  做记号
  print character , 字符? byway 少见的? 非主流? byword 代名词
 
  宝马奔驰可能是老百姓眼里好车的代名词 byline (没搞清楚, 大家知道的
 
  话可以回个贴,我也学习下) bypass 不和你正面冲突 把你的力化解
 
  掉 中央担心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未必会贯彻执行一房一价的政策
 
  regulators worry that controls could be easily bypassed
 
 
 
  以上打?号的是因为看的很快,别看边敲击键盘,所以不过多的琢磨,英汉字
 
  典肯定不会这样翻译,但是这些会随着词汇的增长逐渐比较融合,而且学习的
 
  时候就应该这样去联想, 那些联想学习字典我曾经翻了一下,那已经给你了一
 
  个范围,那还叫什么联想学习法, 一笑,再一笑。 来人了,用的是公用电
 
  脑,闪人,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19:48:16  做记号
  buzzword 转基因食品 食品安全 都算buzzword吧
  buzzer 非诚勿扰里面女嘉宾灭灯的那个东东 (想了半天才想到)
  buzz off 滚蛋(电影里面听到过一次)
  buzz 热火朝天的不停忙碌,伴有嘈杂声 想法太多头脑发热 内线电话 飞机低空俯冲
  buyer 商场里面负责搞采购的
 
  buyout 这个词麻烦点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查了下 What Does Buyout Mean?
  The purchase of a company's shares in which the acquiring party gains controlling interest of the targeted firm. Incorporating a buyout strategy is a common technique used to gain access to new markets an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ethods for inorganically growing a business.
 
  A buyout can take the form of a leveraged buyout, a venture capital buyout or a management buyout. Where the company being bought out is a public company, a buyout is often called a "going private" transaction.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20:48:09  做记号
  一直认为自己英语比起曾经在一起学英语的朋友来说要差的多,他们做的是职业口译,在他们面前略有惭愧,一笑。 范进中举比喻不恰当,我不是学英语专业的,多年来在混文凭,忙赚钱,走火入魔看是什么人了,原地推磨满头大汗,所学的不能变成房子车子,不能自娱自乐,那才叫悲哀,一笑。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21:58:35  做记号
  buy 行动虽然很冒险,但是能争取到更多时间。
   信不信某种说法 (电影口语里常听到)
  buttress 想起很早前在口译里常出现的一个词 bolster bolster要比
   buttress常用些吧 bolster指的是增强信心 推动经济 鼓舞士气等 常接up
 
  buttonhole 让别人先住嘴听你先说 buttoned up 嘴巴很紧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22:15:45  做记号
  button 对应英式英语里面的badge
 
 
  看到butterscotch这类的词 我就搜下图片 直观些 学习实物名词这种方法比
  较好
 
 
  knows what side their bread is buttered on 搞清楚谁是你的老板 这个习
 
  语十年前就认得 还对老外卖弄过一次 初学英语的时候恨不得把背的东西都倒
 
  出来, 实际上就让词汇沉淀下来,放心绝对忘不了, 抓的越紧丢得越快,比
 
  较好的办法是不断拓展深度和适当增加词汇量的宽度,宽度是为了把目标拉
 
  高, 深度才是学以致用。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22:38:09  做记号
  butt 我记得的意思是枪托 烟屁股 笑柄 但是不知道还有大桶的意思
 
  罗列的这些词汇基本都认识,就算是听力放出来我基本上也能听出来, 但是融化掉和脱口而出造句子那还不行。抛开其他的层面,要是能在词汇的层面上将英语和中文融合起来,我觉得就很欣慰了。
 
  buxom 皮尔斯布鲁斯南的老婆好像是个buxom
 
  butt in 不好意思我打断下
 
  carcass 死动物的尸体(屠宰后准备食用的) 废弃车或者破旧房子的骨架残骸 这个单词不认识 只记得cadaver人的尸体 cadaverous 吸血鬼或者僵尸那种惨白的颜色
  
  看字典的时候,释义当中的词汇我也留心注意,包括和中文习惯反差大的例句 字典的例句和释义我想不是随便扔上去的,估计是语言学家和或电脑统计过的时效性和使用频率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5-04 23:12:00  做记号
  要是形容某个人巨有男子汉架势,那就用butch , 一笑。
 
 
 
  突然想起前天的一个在看字典时候的想法, 看到jabber这个词,就和母语一
 
  样,因为波士顿法律里面的一个很搞笑的老法官极其反感律师alen说话的速度
 
  和语气,所以提到了 gibber jabber 这个说法 jabber指的是说话极快但不清
 
  楚,(虽然律师alen说的清楚又非常快) 后来根据声音我又翻到了gibber 估
 
  计是这个字,因为g开头的该声音不多 gibber指的是害怕和受惊而说话急促不
 
  清, 文字上描述的意思好像和律师说话的习惯不符合, 律师说话快而且清
 
  楚,但没有什么害怕受惊。 不小心又查到了另一个词jibe --嘲讽挖苦
 
  的意思, 但是发音不太像。 刚才用google一搜,确定使用多的那就是
 
  gibber jabber 。 我当时想到的问题是,虽然看美剧知道gibber
 
  jabber 的意思,假如在特定的场景也肯定会用,但是对词汇理解到该程度的话
 
  是直接将声音和场景挂钩,除非出现的场景极其相像,不然用的话还是心里没
 
  底,而且不可能达到母语人士在不同情景和心情下将某些词汇的意思泛化随心
 
  所欲, 所以还是要查字典或者不查字典的话那就多请教外国人该怎么用。 大
 
  概在2002年的时候,认识一个打工仔,做宝石生意的,他说想提高英语,他在
 
  国外呆了快一年,他没读什么书,估计不会像我们那样脑海里面闪电般的拼写
 
  单词,他说可以猜得出老外在大致讲些什么,但是不细致,所以还要回来学单
 
  词然后在自己去国外做生意。 听懂和听准并且能翻译出来那是两回事,翻译出
 
  来和翻译的好那差别可能想当大,口语说的好也不一定能做口译,口译一般的
 
  好也未必口语好。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2 13:21:49  做记号
  刚才试着把另外一篇关于机器人的文章试着复述了下,有原来读过的基础,差不多可以复述下来,估计前一篇的朗读对这篇起了协同作用,出去办事,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2 16:28:58  做记号
  刚才两篇文章复述了一两遍,眼球在复述的时候发胀,这个原因很早前我有过自己的猜想解释,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有复述经历的学习者都有这种体验, 我猜测年轻或者精力体力很充沛的时候,这种发胀的感觉可能极小或者感受不到。
 
  很多人在背书,但是背了东西未必能化掉,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怎么去背,或者本来不应该去“背”, 买菜去,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3 21:26:05  做记号
  忙活了一天,买了辆自行车做为对自己读文章进步的小奖励,刚才试着再复述
 
  一下,发现吸收掉的还是很流利,除了原有的卡壳地方(那几处位置是本身朗
 
  读的次数火候不到造成的)但是还带有极小极小的潜意识,可以忽略不计,因
 
  为说复杂中文的时候多少要想一下意思,然后或者同步说出整个句子, 基本
 
  上一想出要说的意思的时候口已经先动了,而且可以自动造句,但马上回归到
 
  原文上来,这种现象也极少; 洗澡的时候猜想,要是这样下去也行啊,如果
 
  是一般的对话,按照这个速度吸收的话,哪怕再长个几倍,吸收也轻松的多,
 
  何况一般口语的句子要简单的多了, 呵呵。
 
 
  花了老婆5500大米,她心痛的不得了; 去清洗下电扇,安抚一下。
 
  (一笑)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3 23:08:11  做记号
  刚才看新闻,听到icon这个单词,疑惑一闪而过,因为听到的意思和这个词感觉有点不对应,听到FBI icon ,很容易以为是icon指的是FBI非常想抓到的逃犯, 看了电子词典 
  1 computing a small picture on a c,omputer screen that you choose by pressing a button with the mouse in order to open a particular program Open the document you want to print and click on the printer icon.iconnoun[countable]iconnounsomeone who is very famous and who people think represents a particular idea
 
   2someone who is very famous and who people think represents a particular ideaone of the best-known pop icons of the 1980siconikonnoun[countable]iconnouna picture or model of a holy person that is used in religious worship in the Russian or Greek Orthodox Church
 
   3iconikona picture or model of a holy person that is used in religious worship in the Russian or Greek Orthodox Church
 
  然后查google图片搜索 FBI icon   (网络不好 不能传图片)
 
  发现 FBI icon 指的是什么。。。。  (猜测,因为没查到直接解释FBI icon的地方), (个人不喜欢用百度,甚至很鄙视,google现在常常不好用,翻译或者查询资料的时候,很怀念它原来的流畅,原因略) 
 
  以上现象一是说明,曾经通过英译汉获得的词汇会在英语习得的进程中起了多大的阻碍,和需要怎样的过程重新原原本本吸收过来; 第二说明查字典和通过英语本身的语言文本和环境来吸收词汇是多么的重要。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4 00:37:21  做记号
  刚才网上查东西,明白了为什么郑赞容说的还不如不会英语再去学英语来的快的
 
  原因; 越是原来的英语基础好词汇多听力好的情况下,越不容易领悟自然习得
 
  英语的诀窍,相反完全不会英语的情况再按照正确的方法来习得英语,要快的
 
  多,这是就整体花的时间和精力对比而言,基础好的情况下如果能转换方式,也
 
  能很快的把原来学的东西转化过去,但是旧的习惯难得改过来;  但之前浪费
 
  的时间实在是太多。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4 11:03:42  做记号
  骑着新车去附近的大学读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感觉才一个小时不到,两篇老文章
 
  可以一起复述下来,还把一篇关于针灸的文章读了15遍,也能够比较流畅的像
 
  讲故事样复述出来,但是这篇文章在9年前读了很多遍,但是哪怕是同样难度和
 
  长度的新文章,估计多读几遍也差不多可以搞定。   现在的加速度效应还不
 
  是很明显,但是表达的时候语境和声音比较好的融合起来,再观察, 洗个澡后
 
  再搞篇新的。 待续。
【楼主】 作者:八地  发表时间:2011-09-04 12:53:56  做记号
  一位网友问,有六级词汇水平,空余时间比较多,想提高口语和听力,达到目
 
  标的几率有多大?  但是没有说达到怎样的听说水平。 所以只能泛泛的说
 
  下我自己的经验和估计。
 
 
 
  如果所有六级词汇,一眼扫过能感应出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意思,并能读出
 
  来,这样的基础如果每天坚持学习两三个小时,其他时间带着mp3做个背景
 
  泛听下, 两年左右一般的交流和阅读应该能达到,很勤奋或者身体很健康每
 
  日精力充沛、头脑清晰的人可能一年多。 但是说、听和看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还不能很顺畅和自由。 以上指的是用常规的方法来进行的情况,比如精听、
 
  听写,模仿大声朗读并揣摩语音,试着表达汉翻译英的句子,反复用中文解释
 
  来循环词汇(如同我前面提到的速记词汇方法), 以上的练习的材料内容都
 
  要限定在目标内容材料,而且要系统,不能随机零散。   这样达到的英语
 
  水平实际上也很不错了。
 
 
  实际情况是,每天坚持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除了客观原因,能主观上做到
 
  这一点需要有很强的目的性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再看一下目前我认为最高效的学习方法需要多长时间?  按郑赞容说的,几
 
  乎99%的人都会在第一阶段败下阵来,因为不能够做到集中耳朵只是去听声
 
  音,我认为不光是有了先入为主的汉语和英语纠结在一起的思维在作怪,哪怕
 
  没完全有学过英语的人,如果没有一定的自我体察能力,也不一定搞得清楚只
 
  是听声音的含义; 虽然并不复杂。  这个阶段要求连续听一个半多小时,
 
   每天坚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干嘛要一动不动做着还要克服强烈的犯
 
  困。
 
  这个阶段需要慧力和定力。
 
 
  另外抄写字典和大声朗读,在不知道意思的情况下,几个小时,(最低估计也
 
  要两个小时,越多当然越好), 那是极其枯燥和痛苦的。 如果之前的词汇
 
  量不大的话,要做到感觉把整个字典翻个遍,释义里面没什么生词,我的天,
 
  要要多久啊? 与其说极其极其考验人的信心,还不如惭愧自己不是许三多。
 
 
 
  这个阶段需要耐心。
 
  到了最后阶段,朗读文章和复述。 要求是连续一天四五个小时,有前面的基
 
  础,复述完一张报纸估计也就一到几个月。  这个阶段很需要体力。
 
 
  按照郑赞容的说法,一年半到两年多就可以达到接近母语的水平,但是在表达
 
  说话上和外国人还是有一定差别,我觉得可以忽略。   因为我们需要的是
 
  说话不用动脑子,语法正确,一次性听懂电影美剧,一次性快速浏览报刊文章
 
  能把握脉络的能力。   
 
 
  如果能达到这个水平,哪怕花三年的时间值得。 因为以上传统的方法,达到以上目标我个人觉得遥遥无期。
 
  学说中文都经历了很辛苦很长的时间过程,只不过自己不觉得而以。
看了下科林斯释义,很清楚了,A showdown is a big argument or conflict
  which is intended to settle a dispute that has lasted for a long time.
   The Prime Minister is preparing for a showdown with Ministers.
 
 
  白宫风云有七季,每季20多集,太长了,但是语言很丰富实用,其实一部美剧
 
  作为基石就够了,自己贪多,为明年开口讲话做个铺垫。 现在开始慢慢喜欢看
 
  白宫风云; 开始看着很枯燥,很想重新把危机边缘再看第二遍,觉得看第二遍
 
  就可以把里面的对话加以吸收了,因为看第一遍每句话基本都听的清清楚楚,但
 
  还是忍住坚持看白宫风云,第一次接触一个风格不熟悉的题材的时候,有一个适
 
  应的阶段,很快就会加速度的去适应接下来就可以很快的吸收。中午读了一个小时,最熟悉的那篇文章声音开始连接起来,发音和气息感觉很像
 
  外国人说话的方式了, 发音熟到一定程度,连读的越是没有痕迹就越自然,同
 
  时元音饱满; 复述的时候感觉声音开始往喉腔下方走,声音比平时变大的多,
 
  但是还没有深入到喉腔,但是一旦深入下去的话,非常有信心能继续深入到胸
 
  腔,因为原来在没有受伤之前有过类似的体验,只用平时力气的五分之一,音量
 
  和音高就可以达到平时的数倍,那时就很有趣味性了。下午回家赶着去超市买菜,做饭很花时间,晚餐的糖醋鱼老婆鱼头鱼尾小骨头
 
  都吃了,把大鱼刺骨头都吸得干干净净,烧糖醋鱼得理论上又前进了一步,但
 
  这次不是用焦糖味做的糖醋,颜色不理想,下次再练习后再上图,一笑。 
 
 
  早上读书后感觉这样进步慢了,因为除了早上能读下书其他时间这能带着耳机
 
  听下, 想了下应对的办法: 1)把mp3内容换成曾经听过的熟悉内容,
 
  或者字汇朗读或者相应的材料,在忙碌的时间段轮番把原来的材料听一遍,耳
 
  朵容易吸进距离 2) 进步慢除了贪多要求高之外,还有一个本质原因,我
 
  体会了很长一段时间,就是没有严格经过第一步的训练,这样会导致第五步的
 
  加速度变低3) 不听mp3,忙碌的时候泛听实际上也没什么用,把复述的
 
  文章自己在脑海中复述,但是这样还没怎么试过 
 
  明天一过,就应该闲下来,好好闭关,读书下书  刚才看到一个女雅思教学专家说英语的视频,接着看了吴彦祖和越狱里面的主
 
  角帅哥说英语。 观察一个人的说英语的状态或者说水平的高低,除了语音,
 
  还有最终要的就是眼神---- 如果细心观察,会对学说英语有很深刻的理
 
  解; 那个雅思专家已经说的很流利,语音也很字正腔圆(很佩服这位老师,
 
  能就别人的提问随机回答; 想到很多专家出书演讲多么厉害,可是讲课用中
 
  文,也看不到自由随意长篇说英语的视频,真是奇怪的现象); 吴彦祖更进
 
  一步,文特沃斯·厄尔·米勒的眼神更活跃;   实际上口语造句用词几乎
 
  是平行伴随着语音语调在进步,(关于说英语状态的话题以后摸索后在述,现
 
  在自己还不能说,也没多少直接体验) 再进一步猜想到下面的一个问题:
 
 
  前天看《女巫季节》的时候把很久以前的一个关于选择英语学习材料的猜想进
 
  一步思考, 发现选择英语学习材料中应该包含一个原则------ 在某
 
  个话题或者背景下的中庸的说话方式的材料,这些说话方式映射了绝大多数外
 
  国人在该背景下可能的说话方式,就像一个中心点,不同的说话方式围绕其展
 
  开或者游离脱离开来。
 
 
  初学英语的阶段或者中级阶段会发现越是外国本土人说话越不好理解,抛开其
 
  他层面(语音词汇等),实际上原因还有外国人说话的“线条走向”(用“线
 
  条走向”这个词而不用“英语思维”是因为“英语思维”这个词用得太多,容
 
  易误解)那么的不易琢磨, 听者既然是在听,那肯定是想去理解听懂,这个
 
  时候如果不调动潜意识来帮忙理解和猜测的话,恐怕很难搞定------说
 
  到这里,就牵出了一个问题,在很多听力很高水平的学习者在听某些词汇和语
 
  音句式和说话速度都不算难的对话的时候,会出现听力的盲区,这是极其让学
 
  习者受到挫败感的一个现象,明白这一点也不必太沮丧。
 
 
 
  有感而发,说的没什么逻辑和言语组织,有看的朋友的话,先多包涵下,改日
 
  继续描述。 
 突然想到攀爬到高峰半山腰,抬头居然发现云层之上的顶峰,回头看看爬过的山路,再看看自己的补给和装备,也许只有换一条路才有可能一览众山小,可是路在哪,就算找到一条小路也许可以直通山顶,但是当踏上这条路的一瞬间,怎么知道这是条不归路? (想一笑了之,可是笑不出来)
 晚上接待一群外宾才回来,忍不住帮了一下随行的一个女翻译,她翻的有些辛苦;还好,这种随同翻译双方要求似乎不高,一笑。一个女同事开始学英语,因为女儿去国外读书,估计以后要用上英语,所以未雨绸缪,她在学新概念二,下午我兴致一来,大声朗诵了一段,把她吓了一跳,呵呵,生活中有些惊奇的片刻也挺好玩;  和老外聊天最重要一点是把交朋友和和谐聊天放在首位,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
 
  遣词造句和英语上,这点估计是很多学习者都忽略的; 这一点是刚才在回来
 
  的路上思考得出的结论。
 
  可能这么一说,大家会觉得原因是---为了先获得和谐的交际才有进一步学
 
  习的可能,实际上不光是如此;  
 
  从学习方法上来看,只有为了表达和纯粹的聊天才能获得说英语的状态, 表
 
  达和听力上的提高是自己平时自己操练英语的时候获得提高,而和老外对话是
 
  为了获得和巩固“直心是道场般的”的说话状态即说话不用动脑子,而不是去
 
  锻炼造句能力,造句能力完全可以自己回家选好一百个题目自说自练,还有参
 
  考答案。 明白这一点极其重要。
 
 
  如果不是长时间和老外在一起,很难吸收他们说话的习惯风格。至于要和老外
 
  待多久才能感染他们的说话习惯风格,猜测估计一方面取决于听力水平,还有
 
  语言吸收能力的天份, 语言吸收能力的天份指的是---- 比如看别人说
 
  中文一段时间后,就能模仿别人的腔调和说话思路来说话;  大概在六年前
 
  我就开始注意这方面的现象, 有些人自己具有这种能力,但在说中文的环境
 
  里面,他们不会认为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能, 但是如果这类人学习英语,在
 
  其他同等条件下,一定会比其他人进步快的多,尤其是在高级阶段的口语习得
 
  的情况下。   如果是外语,在国内一般情况下那首先要突破听力后,这方
 
  面的能力才有可能明显的展现出来。
早上起来还是有点晕,读了一个多小时的字典,复述了前面的几篇文章,其实
 
  就算不复述过一年也不会忘记; 其中有一篇关于股票市场心理的文章比较长
 
  词汇也很生僻,之前读的很少,一直没敢去复述,今天读到第二遍的时候,通
 
  篇的意思构架也浮现出来了; 
 
 
  感叹文章要是变成听力要想理解的很透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复述文章的时机我自己觉得一般要等到朗读的时候有通篇构架和每句话意思都
 
  很明朗的时候才会敢去复述,就算中文的复杂材料,密密麻麻两面多纸的内容
 
  要脱口而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读字典刚开始很枯燥,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喜欢上这件事情,因为它可以极
 
  其有效的牢固的掌握词汇,和获得描述事物的能力,而常规的办法掌握词汇相
 
  对慢而且感觉很飘,一旦涉及到自己主动造句选词的时候,完全有把握的词汇
 
  就敢于掷地有声的连同搭配用法脱口而出。
直到今天,才感到只要努力终有一天英语水平能超过大部分外国人。

  学外语不成功有一个不得已的原因就是不能清晰的认识到学习的进步速度要达到
 
  怎样的水平才能进入英语的世界,总抱有一丝期待并在疑惑中蹉跎,导致失去探
 
  索真实有效方法的机会。
 
  哪怕通读大字典,具备能大致听懂各类讲座访谈、各类美剧等,恐怕对于驾驭一
 
  门语言还只是个开始。刚才把电子词典读了一通,然后把猫王那篇文章一口气读下来有4500多字
 
  数,特殊名词比较多,但是这是第二次读基本上有了通读的感受, 母语为英语
 
  的人阅读和听力应该对上下文跳跃式的连接内容有印象,而且时间和空间感很
 
  强, 而这一点对英语为二外的情况要显得薄弱得多,可能是水平不够吧。
 
 
  打开抽屉,看到一本励志美文选,是本美国的畅销书this i belie
 
  ve,  觉得正好可以复述下来,作为和老外聊天时候秀自己的范本,那比老
 
  外说话可有水平多了,都是些自我思考和感慨之类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篇幅
 
  长, 比起复述其他方面的文章似乎要简单多了。
下午看了一集“危机边缘”,感觉和第一次差不多, 决定还是集中力量看白宫风云。 估计“白宫风云”的话题思路比“危机边缘”要多。 不同的电视剧可能听力难点不一样, 有的是口音,比如“飞天大盗”,有的是专业背景词汇比如“豪斯医生”,有的是词汇丰富和说话习惯层次较高如“波士顿法律”等;发音的音质开始有了质的变化(不敢完全肯定能保持稳定下去),声音全部都
 
  从喉腔发出,部分带有胸腔的震动,和以往上传的音频完全不一样; 音质的
 
  变化也会影响到发音,因为舌头的灵活程度和细小的音可以得道扩展。 昨夜
 
  没有看美剧,一直在研究发声学,对于外行来说比较复杂,但是自己有过失败
 
  的经验如果花些力气应该可以掌握的很好,但是考虑到现在是想掌握英语而不
 
  是为了唱歌就没有打算深究下去。
 
 
  的确,发音方法在学英语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它只是脑功能的延伸。 成
 
  年后由于口腔肌肉的习惯性固化,很难在发声学上做到和外国人一样,这样会
 
  一定程度的限制通过热诵来掌握英语的方法的使用。
 
 
  但综合评估,决定成败的还是在大脑。 刚看到白宫风云里面总统在飞机上突然发病不能移动身体,让人很震撼。 联
 
  想到前些时候的一个体会和发现。 发现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开始被同化。
 
 
  第一次发现有被同化的迹象是在一次和老婆散步的时候,她突然提到一个话题
 
  其中提到“打胎”这个词,说的比较随意, 我听到后心里突然一紧, 随后
 
  几秒马上分析了下这种现象,如果是以往,肯定不会出现这种突然的反应,但
 
  是美剧看多了之后,尤其可能是看过波士顿法律其中有一集描述一个华裔未成
 
  年少女怀孕要求堕胎(其原因是因为自己知道胎儿是女性,但借口自己未成年
 
  没有养育能力为由来诉讼要求堕胎)的剧情留下的记忆印记。
 
 
  还有一个具体的思想转变就是换不同角度来看世界,就像死刑,安乐死之类的
 
  永恒话题, 如果不是看美剧的话,肯定会受原有记忆和思想的左右,但美剧
 
  用剧情实例对这些问题的理性和尖锐的展现,让自己多了一个新的看世界的视
 
  角。 
 
  都已入睡,我却刚开始精神之旅。
上午读书中途休息的时候,看了一下一个社会心理学讲座的视频,ppt上一
 
  段话引用一句话的作者名字叫 Lightman , 我突然想会不会是美剧“别对我说
 
  谎”里面主人公的原型呢。 然后在网上搜索,查看wikipedia的时候看到li
 
  ghtman的照片,和美剧中的角色还比较像,
 
  我第一感觉猜测可能就是
 
  他; 但是往后文字内容一扫而过,发现并不是他,这是另一个lightm
 
  an; 突然发现刚才的扫读过程就是一种浏览阅读的能力----- 不是
 
  快速看懂每句话(偶尔也会目光驻足一秒左右),而是通篇扫视,寻找自己想
 
  要的内容或者来感应通篇的内容风格;   以我自己的分类,这不算是快速
 
  阅读,比快速阅读还要快,不刻意关注每句话内容为目的,而是去找或者核实
 
  自己要的东西; 而快速阅读基本上要每句话都读懂还能复述文章的大意和分
 
  层; 而精读就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能够回味和思考引申,那应该涉及的是经典
 
  和艰深的材料。    
 
 
  这几天真是体验多,算是进入加速度的阶段了。 
 
 
  早上读书,发现二十来篇文章突然开始贯通脉络,现在已经觉得见怪不怪了,
 
  更进一步验证到大脑自动领悟的功效。 一笑。
刚看白宫风云听到splash这个词,想到2002年考研的时候,一个一起备考
 
  的朋友--也就是前面帖子提到的胡博士去参加考研英语辅导专家宫东风的辅
 
  导班听课,就坐在宫东风的旁边,宫东风提问splash是什么意思,胡博士立刻
 
  在旁边说是水花的意思(那时胡博士的英语也是非常好了,因为那时候的考研
 
  刚开始考听力),不料宫东风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成功的意思。 胡博士
 
  笑着回来讲给我听,我就记得这个单词还有这么个意思。
 
 
  刚才白宫风云里面听到这个词,要是用“成功”去理解对话内容很困难,查下
 
  字典,诸多意思中应该取下面的一个意思:
   
  
  If you make a splash, you become noticed or become popular because of something that you have done.
  Now she's made a splash in the American television show `Civil Wars'.
 帖子前面提到的赵君和老婆从南宁来拜访,中午准备宴请赵君胡博士还有另一
 
  对夫妇,此时的心情只能用“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形容,早上听一盘很久
 
  前的新闻听力磁带,前两天拿出来的时候,发现听到的感觉依然和以前没什么
 
  太大区别,引发了思考。
 
 
  常规的听写学习法和千万别学英语里面的听写完全是两个概念,最早接触千万
 
  别学英语的时候对这个概念完全是没有参透,只是认为千万别学英语中的听写
 
  是更加高效的一种听写方式而已,但后来发现从简单的常识判断并非如此,因
 
  为千万别学英语的听写并不要求拼写出单词,哪怕能完整模仿下来整个声音也
 
  未尝不可,听写下来只是一个朗读的脚本;
 
 
  而常规听写下单词后去翻阅英汉字典或者英英字典那一刻,“学”英语噩梦也
 
  随之而来;
 
  千万别学英语是靠在反复朗读基础上的通过大脑自动来感悟认知词汇,哪怕这
 
  样说学习者还是不相信,因为他们不相信什么大脑感悟认知词汇,而大脑感悟
 
  词汇也是记忆的一种,它将囫囵吞枣式吸收的词汇在不同组合下的背景潜意识
 
  的进行对比参照,可能在积累的能量没到达之前,只是对词汇有模糊的感悟而
 
  不能准确知道它的意识,但随着重复的次数不断增加,哪怕对很难理解的单词
 
  (严格的讲,词汇哪有什么难易之分,之所以认为有的单词难以掌握,那恰恰
 
  是因为和中文进行了对比参照,中文里面没有相似对应的英语词汇以及意思变
 
  化丰富的词汇就会觉得是难词,而不论多难的词汇,哪怕有二十个意思,如果
 
  是通过有“系统的自然习得”,整个词汇在该语言下的意境也只不过是一个
 
  点,何况有多少词汇有二十个不同的意思呢,就算有又有多少是常用常遇到的
 
  呢)随着不同背景的角度的交织冲击,以及其他词汇和句型大背景下的提升,
 
  该词汇在该语言背景下的意思自然就凸显出来。
 
 
  如果没有掌握方法听磁带,而且是反复听了很多遍,会造成一个小小的顽疾,
 
  反而还不利于听力的进步,胡乱的英汉翻译式的潜意思得到不断地强化,其结
 
  果学习者自己客观的对所听到的磁带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有一个判断之后就
 
  不难发现, 这个时候学习者也许会做出何时才是尽头的感叹。
 
 
 
  好在再开始正确的方法之前,这些顽疾可以得到detox,可是就像顽疾积累了
 
  十数年,根本不会把他当做疾病,因为早已得到适应和习惯。
 回复AmyWing 
 
  当想放弃的时候,一般都有久攻不下的经历,脑袋里面被英语折腾的不行了,
 
  效果也不甚明显,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有放弃的念头,钟道隆老师一样有过
 
  类似经历, 当五六年前时候遇到类似困境的时候想到这一点,自己纠结的心
 
  境就舒缓许多;
 
 
  另一方面当时也开始对学习方法有了正式的思考,首先就是去拜访一些英语很
 
  好的人,包括一些英语教授和翻译,另外就是来自网上和书本上一些过来人的
 
  话语;  结果如第一篇帖子所述,要么是藏私或者当事人自己都未必搞清楚
 
  学英语通盘的过程和状况。
 
 
  如果没遇到名师,那就要自力更生。 抱着自救的心态,成功的几率要增大许
 
  多。
 
 
  去寻宝藏,首先得弄张寻宝图丫,而且是一张真实而且完整的寻宝图。
 
  但是山寨版的太多,混淆了视角,如果这个时候贸然下手,结局必然重蹈覆
 
  辙。
 
 
  没办法,只好以退为进,先规划了下人生,去赚钱成家立业,希望获得方法上
 
  的大突破后再去展开。
 
 
  真正的学习和学英语对一般人来说很奢侈。拿文凭和考证为了谋生,那是现实
 
  的无奈; 真正的学习是发自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学成后能有所“用”,能解
 
  决现实中和自身的实际的问题,至少这是读书的一个主要的意义; 这个过程
 
  和结果不一定用时间和体力就能换得到,但花时间和专注是个前提, 现实中
 
  周旋于赚钱和人际,哪会有心情去学习,这不是奢侈是什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就学英语来说,往往出现的是前半句。回
 
  顾发帖子的过程,方法也是在边学边思考过程中获得完善。
 刚才看《魂断蓝桥》,唤起十年前听磁带的记忆,电影英语磁带是那个时候的为数不多的英语原声有声资料,当时记得反复挺过《简爱》,《魂断蓝桥》之类的。  
 
 
 
  突然听到droll minstrel, 这是前些时读新概念前面二十篇之一的一篇文章中学到的词,国王扮成minstrel潜入敌军刺探情报...。  
 
 
 
  droll  在两个字典的释义:
 
 
 
  科林斯----Something or someone that is droll is amusing or witty, sometimes in an unexpected way.   麦克米伦:funny in an unusual way。
 
 
 
  minstrel
  麦克米伦: 1 a singer or musician who travelled and performed in the Middle Ages
 
  2 a white entertainer during th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who copied the appearance and singing of black people
 
 
 
  就算在文章中习得这个词汇,在另外新的场景下也只可能弹出原来习得的语境下该词汇的意思,感觉就有点偏差,虽然知道在讲什么。 而母语环境下可能通过不同语境下的比较和积累获得对词汇比较完整的理解,至少在听的层面上不费力气。  
 
 
 
  虽然能理解对话,但droll这个词就没有反应出来,理解的准确性又差了一大截,如果看翻译字幕“卖艺的”来理解,味道就差远了,虽然翻译也只能这样处理。
 
 
 
  要快速进一步提高听的能力,估计只能靠字典来学习词汇。(猜测)
 
  英语要学得好,要想方设法再现老外习得语言时候的文本和视角。(猜测)
专科毕业后到职工医院上班混时间,由于下面的工作的生存环境和气氛和自己
 
  的想法个性激烈冲突,于是开始自学英语,大概是97年到99年,当时只是
 
  看下字典上的单词,其它时间忙于少男少女的玩乐,生活也算很开心,看书的
 
  时间不算多,心思也不在上面,记得当时也不怎么会读和看句子,零碎的认识
 
  些单词,而且没有目的和范围,认为认识的单词越多越好; 99年忍不住停
 
  薪辞职去打工,干了两个月,体验了一把寄人篱下生活的艰辛,然后决心要突
 
  围,于是回家,开始准备成人高考,记得下面城市能买到的参考书不多,两小
 
  本李阳的黄皮书听力突破,一本成人高考英语的题集,但是题集上的题目觉得
 
  很难,语法知识很欠缺,就买了本语法分类的书来做,但还是稀里糊涂。 但
 
  当时受李阳书中提到的一句话影响---能精通该书上的所有句子,就能与外
 
  国人自由交流和为口译打下坚实基础;我就是被这句话说动了心,在半年的时
 
  间左右经常去坟山上背句子, 一句短短的话要背上几十遍还未必能记得
 
  住,:-(  但那个时候开始为探寻学英语的方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专升本成人高考英语满分是150分,我觉得题目似乎不难,比较早就出考
 
  场,但是也只考了90来分。 之后让我惊讶和纳闷。 而我入学后睡在上铺
 
  的兄弟,却是当年成人高考的第一名,几乎接近满分,但我接触后发现他们的
 
  搞法不一样,完全是应试,而我那个时候就发现自己极其不擅长考试;
 
 
 
  专升本学习课目压缩密集,刚入学后不久就要考四级,记得考前的晚上,好友
 
  发现我还不知道考听力的时候要提前看试题,很惊讶,拉我到路灯下讲述考试
 
  的技巧,而我在第二天考试的时候和他坐在一起,虽然ab卷,但我还是把一
 
  些答案中的关键词抄给他,虽然后来他没敢抄,而我后面的完形和部分词汇题
 
  都没来得及填写,最后胡乱填写一通,运气比较好,64分过了,当时是10
 
  0分的试卷。  当时过了四级是件极其振奋人心的事情,意味着研究生的门
 
  槛已经跨进了一半,也坚定了自己学英语方法的信心,而这位朋友也跟随我摸
 
  索学习英语直到读研。
 
 
 
  当时的方法还是读和试图背些小句子,逐渐过渡到当时认为的长难句,但是相
 
  当长的时间没有明显的进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精力放在了恶补医学专业课
 
  上,放在英语上的时间较少,而且这种方法本身进步相当缓慢;
 
 
  看着我每天上楼顶读书,模仿的同学也多起来,其中有一个例子印象很深,也
 
  有一定思考的意义, 一个粗矿的男生到楼顶的一个角落蹲着读书,因为不好
 
  意思,不像现在校园里读书似乎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他蹲着的角落是我撒
 
  尿的宝地,汗。  之后他也过了四级, 从此站了起来大声吼叫英语,但毫
 
  无音标意识可言,和他交流,他说吼叫后就有效果,不吼叫很快语感就差了。
 
  但当时我读书声音不大,谈不上他那样的吼叫,但逐渐认为朗读应该是掌握英
 
  语的一个好方法。
 
 
 
  第一次考研英语好像不到60分,总分差点,第二年时间充裕,一起的战友也
 
  都对考研有了把握,各自琢磨自己的事情,而我开始琢磨学英语,方法逐渐过
 
  渡到读小的文章,同时扩大速记词汇,但那时感觉记词汇很难找到当年坟山上
 
  一次性记住六级词汇的感觉,哪怕是比较熟悉单词模样的单词。  同时开始
 
  正式的听力学习,因为那时考研要考听力。  但很快断断续续放弃了听写这
 
  个似乎很有效果的方法,但我自己觉得很难坚持,因为是急性子,坐不住。
 
 
 
  买了本高级口译,试图背上面的文章,但是感觉犹如铜墙铁壁,虽然是口译文
 
  章,但有些文章比起阅读还要难。   又觉得是不是去说英语英语就会提高
 
  的快些呢,遇到一个头发花白的加拿大老太太,虽然很多听不懂,但是后生无
 
  畏,拼命把记得的东西挤出来,认为这样就可以提高英语, 印象最深的是她
 
  纠正了我一直认为读的还算准的一个音标--梅花音,我在此基础上逐渐思
 
  考,实际上到了这两年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发这个音。  当时的水平就算去
 
  考四级的话,听力还是非常力不从心,阅读一样很吃力,只是比较有把握能过
 
  线而以,而考六级心里仍就没底,虽然在读书期间过了四级之后接着就过了六
 
  级,但那时后的六级有很多词汇题,可能因为认识的词汇比较多所以刚刚通过
 
  61分。  因为虽然对许多词汇混了个脸熟,但是对考试来说,这些都用不
 
  上。 而语法也是非常模糊,可能连定语从句都没太搞清楚,只知道一些模糊
 
  的概念,对长难句分析或者看还非常吃力。  那个时候有强烈的愿望想治好
 
  软腭的伤,但没有效果,加上对音标还没有领悟,进步仍然非常缓慢。
 
 
 
  生活上来讲,那几年非常难熬,因为没有经济来源,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也
 
  无家可归,母亲早已去世,父亲早已瘫痪躺在养老院,记得每年春节,只能住
 
  在停电的宿舍里,啃着超市买的冷馒头,喝着自来水。 我记得有两年的春节
 
  都是在大街上听着复读机里的新概念渡过的,其中有一次走到武汉广场附近,
 
  突然出现了网上说的突然听清的体验,但我当时只是觉得新鲜,并没有发现对
 
  英语学习有明显的促进。 原因很简单,听到单词不能同步领悟意境并且不能
 
  和句法结合起来领悟句子的意思。
 
 
 
  以上经历谈不上职场规划。
 
 
  上研之后,有了全额奖学金冲抵的学费,心理负担轻松不少,但是比周围欢欣
 
  鼓舞的考研战友要冷静一点,就是发现未来的就业形式未必乐观。  于是开
 
  始了自己的规划,把英语作为重点,因为医学硕士文凭肯定可以混到手,如果
 
  英语再刻苦三年,毕业后至少不会比英语系的学生差,至少能在武汉生存下
 
  来。
 
 
 
  当时还是抱着传统思想“一招鲜吃遍天”,靠技能混口饭吃,也恰恰是这样靠
 
  自己提高实力的想法为以后一路走来打下了基础。 如果是从事其它行业,能
 
  自我把控的概率就要减小很多,比如学医,需要有好的老板导师,要去国外做
 
  博后,这样很多境况都不是自己能把控,而且对我自身的情况来说也不合适。
 
 
  在英语角认识了一位聪慧的女性,原因是和老外交流时候我碰巧背诵了一段
 
  话,让这位美女颇为震惊,短短交往之后,这位她考过了上海的高级口译,去
 
  了上海,而我没考过,再一次认识到自己考试的技能实在太差,全凭翻译过来
 
  去读懂句子,毫无应试可言。
 
 
  结识了一位靠口译开始创业的朋友,同龄,但是除了发现他会笔记法之外,听
 
  力口语似乎不太理想,但也能做下一般的口译,同时他办的培训班上都是些口
 
  译的狂热分子,男女皆有,后来他考过了二级口译,当年的二级口译刚开考比
 
  现在的二级口译似乎难些,通过的每年也才十几到几十人。 而我没有去学口
 
  译的技巧和练习,原因还是不习惯这种磨出来的方法,强度很高,痛苦,听不
 
  懂的东西怎么记下来去翻译,真是搞不懂; 而他们说靠猜测,可我实在猜不
 
  出来。  后来发现猜也是一个方法,但也要有前提。    其中有个小伙
 
  子,我们公认的口译天才,后来去了上外的会议口译专业,现在也自由口译。
 
   他练习的时候,我在旁边认真听,发现不管语法错误与否,只管第一时间口
 
  译出来,然后逐渐修正造句能力,也许这也是一种方法吧,但这个小伙子很惊
 
  奇我的词汇比他大,很想搞清我怎么记单词的,呵呵。
 
 
 
  脱离了他们口译的练习圈子,买了个进口的mp3铁三角, 挂在脖子上不停
 
  的听,那个时候是件非常潮的动作。 同时思考学英语的方法。  除了研一
 
  的课程想办法应付过去,其它时间都在学英语,研二研三忙于实验杀老鼠,但
 
  耳机常挂耳边, 方法是脑海中拼写单词,虽然很多单词拼写不出来也听不
 
  懂。  同时开始快速朗读,虽然每次读一会就感觉嗓子很累,而且很多单词
 
  需要注上音标。 但是发现在读的过程中偶尔会出现感觉很好的情况,保持这
 
  种状态几分钟左右或者一刻钟左右,再去听听力,发现效果很好, 结合以往
 
  的经验当时就认定这个办法下去至少会不断进步,也就没有多想,就这么断断
 
  续续坚持下去。 研二放弃转博,遭到一堆人的鄙视,我心理上谈不上淡定,
 
  但是理性已经盖过了集体意识的狂热。  同学中还有人认为读博士之后能发
 
  明个什么脑白金之类的药成为大富翁的想法,我比他们要冷静的多。原因是比
 
  他们多吃了点苦。
 
 
 
  毕业前半年,有一次趁着老板出国,住在实验室封闭自己听了两三个月的英
 
  语, 结果感觉没有进步,打击太大。 就算不是很高效率的集中听,至少也
 
  耗费了不少时间,看不到效果,从那时起开始对英语产生了排斥的念头。
 
 
  经济上粮草也快断了,那一届研究生碰巧也不发生活费,太不人性化了。 在
 
  校园里捡一些矿泉水瓶子卖,午餐后集中时间短去本科生楼和清洁工抢收二十
 
  分钟,可以赚20来块钱,那个时候塑料瓶废品价比较高,两角一个。 这样
 
  比去做家教划算,家教要去找,还要坐车,精力时间成本太高,还未必找的
 
  到,那些农村的大学生甚至八块钱一小时也愿意去做,竞争太激烈,要节约时
 
  间学英语和实验毕业,哪有时间去搞兼职。 
 
 
  抢收矿泉水瓶子的事件带来了两件事情对我人生观产生了触动,本科楼管大叔
 
  为了维护清洁工阿姨的收入,阻挡我进入本科生楼,奶奶的,断我的粮草,老
 
  子给他拼了, 一声吼叫,震动了整个楼房,大叔的哮喘也发作了,败下阵来
 
  求和, 后来我们成了朋友, 他说: 你一个研究生做什么不好,来和别人
 
  抢瓶子,我说大哥,生活艰难啊。  :)   实验室的老师知道我在拣瓶
 
  子卖,把瓶子都放到我的桌子底下, 看到这一幕,记不清当时是什么感觉,
 
  现在想起来,觉得应该是自尊心多少有点伤害,只不过当时压抑之后感受不
 
  到。
 
 
  总结,生存比什么都重要,放下理想的英语追求,先去赚钱。
 
 
 
  在一个比较老牌的英语培训机构的英语角上,一个北外毕业的中国雅思考官在
 
  聊天中估计因为我的语音比一般的人要强一些,也许还因为比较投缘,在我说
 
  我想找个工作的时候欣然推荐我去他们培训机构代课,当时那些前台都有八级
 
  证书都没有课上,我十分紧张,毕业后的暑期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先教新概念
 
  二,一个班有几十人,晚上备课,早上上课,下午去家教,晚上坐车去另一个
 
  地方带新概念三,同时搞了个家教中介,体力严重透支,开始掉头发; 于是
 
  辞掉新概念三的大班,因为太远,而且自身水平和备课时间不足以轻松应付。
 
  家教中介都是成功后收中介费,当然深受学子的欢迎,可我不停的在课间接电
 
  话还要在休息的时候去贴宣传单,这段时间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完全拉下了脸
 
  皮。 毕业后那个月赚了一万块钱,庆幸不用担心几个月的生活费了。:—)
 
    在教新概念的同时,熟悉了语法现象,但对英语水平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的
 
  促进。 
 
 
 
  随后逐渐忙着培训、开餐馆、赚钱过着自己的生活,直到生活安定下来,中间
 
  也没怎么学英语,因为最初的想法和大部分人一样学英语是为了好的职业生涯
 
  或者赚钱,有饭吃了,还学英语干嘛。  其间都是些人生的锻炼感悟,和学
 
  英语没什么关系。
 
 
 
  进入高校上班之后(也是因为会点英语的原因才得以进入高校),闲暇之余,
 
  开始重新思考人生,决定重新捡起英语的学习,于是有了一年前的天涯发帖。
 
 
  整个过程不能说英语没有起作用,英语对这段人生经历发挥的都是些看得见的
 
  作用,比如考试和教书赚钱进入高校上班等。  也算英语改变人生轨迹或者
 
  职场的轨迹,如果没有英语撑腰的话,也不敢在毕业的时候撕掉就业协议。英
 
  语给了一点自信。
 
 
  如果从以上简单的层面来看,英语学得比周围人好可以获得一定的比较优势,
 
  在狭义上,一定程度的改变人生。 
 
 
  但我理解的英语改变人生,却是在逐渐摸索英语的学习方法之中和之后。
 
 
  守着给宝宝喂奶,小公主真是幸福耶, :关于economist和time的比较, 我没有很好的经验能给你参考,因为nytimes
 
  几乎没看过,但是好像无意中听一位网友在群中提到他自己一直在看nytimes,
 
  说economist要难些,估计是词汇可能要大些或(和)句式内容要生涩些, 当
 
  时我就打开nytimes浏览下,似乎要简单些; 以上是很主观的感受供参考。
  
 
 
  假设阅读的广度拉长了的话,就单单吸收语言的层面来看,报刊的区别就并不
 
  太重要,随着阅读量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大脑和主观感受会自动筛选剔除掉
 
  低于或者齐平于自己当下水平的文章,主动去搜寻能提高自己的文章和去吸收
 
  自己欠缺的语言风格,而且可能从句式结构上回归到了单词再到句式上的变
 
  通。 因此,我个人猜测不必纠结在该问题上,虽然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矛
 
  盾,原因是主观上想学得更快,所以在材料选则上有所注意,但是现在发现这
 
  种在材料上的选择要配合主动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随着吸收的句式增加,
 
  就能大致感悟出那些句式或者文章风格是自己的薄弱环节,有时候甚至是相当
 
  敏感和清楚。
 
 
 
  想起初学英语的时候一个小疑惑,有些过来人提到学英语的时候说,只要随便
 
  找份原汁原味的文章,查生词大声朗读请教路边的外国人等等,当时就觉得稍
 
  有疑惑,为什么不去看教材系统学习呢? 这种形式似乎很零散。 现在猜测
 
  那些学习的过来人认为注意力放在怎样去完整的吸收语言和提高吸收的速度,
 
  而语言本身就是个无底洞,积极的吸收国外人常说的和常写的以及扩展词汇是
 
  必经之路,早点想办法完成这个相对的过程应该不会错。
 
 
  复述的文章内容最好能和以后要表达的口语结合起来,而且不必太难,要培养
 
  观察中文表达中哪些地方能用上复述的这些材料。
 
 
  如果是为了轻松看懂报刊可以把报刊拿来复述,一般情况下难的会了简单的要
 
  容易领悟些; 当然复述也要得法,不然难以进行下去。 
 
 
  听写的话,选择生词和实用频率词汇高的内容为好,节约有效时间,同样的音
 
  素生词难词中也有,一样可以学习辨音,同时还学习了生词,所以节约有效时
 
  间,但是难的东西成就感差些,挫败感强,但是为了进步快,就不需要暂时的
 
  成就感。
 
 
  我除了曾经翻译过几篇论文,几乎没有写过文章更不用谈学习过写作,因为重
 
  点和时间都放到了朗读上,写作要词汇用法娴熟丰富后有很好的风格语感才能
 
  写出好的文章,我没这个能力,帖子里面回应“孔雀东南飞”的英文只能算个
 
  汉译英;
 
 
 
  自己只考过六级,没有考八级,八级大纲要求的水平我觉得已经能算比较好的
 
  掌握了英语,比如轻松听懂访谈能积极参与到访谈中自由表达,很有难度。
 
 
  补充一下消失的vv前面提到的问题,复述听写还是要根据自己近期或中期的
 
  目标来定比较好,看自己是为了考试还是什么原因,针对性的选择材料再辅以
 
  其它材料,具体情况就要具体分析。 如果目标很大而且是语言本身,估计最
 
  终什么风格的材料都要吸收或者走一遍。
复述英语杂谈(一)
 
  复述和背诵的区别:从心理活动上来看,复述过程中大脑主动介入到上意识的
 
  活动比背诵要少的多或者基本没有,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复述的前期的准备活动
 
  如朗读的时候领会文章的意思偏少甚至没有,或者复述朗读的前期本身就不应
 
  该有读懂文章的可能。(以上比较基于―――把反复朗读作为达到脱稿复述的
 
  准备手段,并且把边读边背诵做为参考比较; 而且实践者是绝大多数在中文
 
  环境背景下有过常规“学”英语的经历而言; 另外朗读的材料应该是在实践
 
  者本人英语水平之上,比如朗读的文本不能一次性轻松听懂)
 
 
 
 
  但复述过程中潜意识调动记忆的活力要比背诵过程强的多,伴随朗读的次数不
 
  断增加,记忆的活力和活动也呈加速度增长,其结果是等到能脱稿复述的时候
 
  能保持相当长的记忆,能脱口而出。 而背诵很难达到脱口而出,哪怕在初期
 
  能达到到这样的效果,要不了多久在试图脱口而出的时候也会溃不成军,尤其
 
  是在紧张的状态下,比如人多的场合。
 
 
  从字面上来看,背诵已经比较接近复述,因为“背诵”里面有“诵”,而不是
 
  单单的背,但是现代的学习者可能都把“背”当作“背诵”;所以讨论的实际
 
  上是复述和背的区别。
 
 
  但是缜密的来看和分析,背诵和复述还是有区别。 (略)
 
 
  复述和背诵的途径: 除了朗读,有的人可以通过看或者听来背诵或者试图去
 
  复述,(个人猜测和经验认为)背诵途径可能有多种方式,但复述可能只有热
 
  诵一种途径比较符合大绝大多数学习者,也许热诵是复述的唯一的途径。(以
 
  上仅仅谈论的是学英语复述的方法,并不是说复述是学英语的唯一的方法,复
 
  述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学语言方法中的一个环节而以)
 
 
  要去做饭了,待续。
 
 
 
  最近小公主肢体活动增加,可能是要试图感知外界,全部精力和注意力几乎都
 
  转向她,需要中断下系统的英语学习,准备零碎的时间赶紧把高考英语的备课
 
  材料准备成册,其中有语法部分,可以系统的过一遍,估计将来会有些领悟可
 
  以和大家分享英语复述杂谈(二)
 
  回复 消失的VV
  ――――― 如果热诵可能是复述的唯一途径,那请八地兄明示其和背诵的区别,是不是热诵就是反复朗读,不进行任何有意识的记忆,单靠大声读熟而达到脱稿复述。
 
 
 
 
  引用“热诵”这个词来自林语堂谈学英语的方法,他是语言大师,他说的当然
 
  要反复思考实践;  “热”这个词用的真是好,表面看,“热”表达出朗读
 
  几乎是个纯体力活,似乎就是大声吼叫,一点不假,李阳说“学英语就是体力
 
  劳动”的话也是有相当的道理和方法基础。
 
 
  如果按照这样的理解去操练实践,也不是没有效果,甚至对于某些学习者它的
 
  效果比其它某些方法要显著的多;  但是它的收效的和真正意义上的“热
 
  诵”来比较(就我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来看)要差很多,甚至没有可比性。
 
 
 
  我猜测,原因是“热”还包含了另一层次的含意,朗读过程中全身心的协调调
 
  动,包括潜在记忆的酝酿;  朗读过程当中的心理活动不好描述,因为本身
 
  就像干巴巴的朗读而以,但最后的结果可能就像和别人讲故事或者表演一样。
 
 
 
  然而,一般情况下,做到真正的热诵要有先决条件。
 
 
  首先是能在朗读的时候不受中文意识的干扰尤其是潜意识的干扰,另外朗读的
 
  时候能体验到能把每个单词语音都分离出来,我个人觉得这两点是最重要的。
 
  这就需要连续朗读的语音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听的习惯。   如果之前没有这
 
  两方面的铺垫训练,想一两页纸的文章读十几遍或者几十遍就能脱口而出恐怕
 
  非常困难。
 
 
 
  另外还要选择合适自身水平的材料,就我自己前些时候朗读经验来看,能读一
 
  二遍或者几遍就大概知道文章在讲什么的请况下,坚持到四五十遍才能基本脱
 
  口而出,脱口而出的时候才能比较准确知道文章每句话的含意,极少数句子可
 
  能一直都没能搞清准确含意,但对吸收语言本身的过程没什么影响。  另外
 
  如果复述的文章多了,能力会飞速提升,对同等难度和风格的文章而言,估计
 
  读的次数会逐渐减少同时能复述下来文章。
 
 
  如果严格做到以上三点,哪怕就是干巴巴的大声朗读,也会逐渐或者偶尔能感
 
  悟到热诵和一般的朗读的区别, 但不是说就一定有飞速进步,因为前面提到
 
  过复述只是某种学习英语方法中的一个环节而以,前面的基础没有打好,强行
 
  实践后面的步骤虽然有可能有效果,但可能不圆满, 因为每个人的学习状态
 
  不一样,不排除少部分语言吸收能力极强的人能不按照这个规律也能获得惊人
 
  的效果。 
 
 
  说到这里,热诵和背诵的区别应该比较清楚了,就从字面上来看,少了个
 
  “背”字, 热诵只要不断的去读自然成诵, 要是看懂一句话然后朗读或者
 
  默读下来,偶尔回头检查下哪里遗漏了记错了等,这些现象不论大小次数,一
 
  旦出现,都是背诵。
 
 
  以上都是自己的猜测和体会,仅供参考。 回复 魔鬼在左边 感谢回帖和分享体验
 
  英语学习是长期过程,如果对某种方法浅尝而止,在初期难以见到明显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对学习方法的感悟也是在积累到一定阶段才容易发生。
 
  对于只要是强调听说下手的方法,坚持下去总会有进步,但要严格按照该方法的描述,不要粗枝大叶的模仿。 慢,细致比较好,一步步的加量。
 
  哪怕最后殊途同归,门派也一定有高下之分; 但是对学习者却没有高下之分,假设将武功门派分为高中低的层次,低层次的操练者水平也可能比高层次的要高很多。 在乎个人和置换的代价。 但正是因为这种现象,给人误导,英语要下工夫而方法是次要的,可是到了殊途同归的时候,操练者就会明白门派还是有高下之分,。
 
  这些时几乎终止了英语的学习,状态回到一年前; 除了每天抱着宝宝到一两点看美剧都不得安宁,还接了个翻译的活,不喜欢搞翻译,辛苦; 还是决定去做下家教。 想增加点收入,难啊。
 
  思考英语的学习方法确没有中断,因为已成惯性,偶尔会有感悟,但是没有及时的记录发帖。
 
  现在看美剧和原来感觉和原来稍有差别,一个是觉得融入的程度要大得多,能和剧情同喜同悲,有时候笑得弯下了腰(真是感谢好莱坞那些造梦专家), 另一个感觉是对白很干净整齐(猜测是因为有原来中译英的习惯造成的对比),觉得不停的听下去可以不用朗读也能在用的时候脱口而出原句子.....
 
  前天碰巧买了三个耳机,左右线一样长的那种老式的耳机,留着备用。 感觉就像现在看的美剧 《神探阿蒙》 里面的monk一样,心理舒坦多了。
 
  马上要去一些教育机构带课,虽然钱少的很,但是抱着清零心态,也算一个进步。 同时也会学些新东西。
on the road again
 
  卧室的两边墙上都填满了A4大小打印的英文字母,并用毛笔墨水逐一染黑,一
 
  边墙是大写一边是小写; 小公主很喜欢看,可是仰卧在床上,歪着头看就很吃
 
  力,刚才又填染了两份,贴到了天花板。
 
 
  一边观察她注视着英文字母时候稳定的瞳孔, 一边感叹她正享受着获得不公平
 
  的竞争力。
 
 
  都说要富养女,那就让她不知不觉中精通外语。 虽然没有100%把握实现这一
 
  目标,但估计也差不多了。
  
 
  今天去大市场批发桂鱼和羊肉回来腌制,忙活了一天。途中想起前些时和同事
 
  聊天,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惧怕黑社会或者亡命之徒,因为他们压缩了自己的生
 
  命周期能量,牺牲其它方面转化为暴力的资本; 学英语的过程也许会有类似的
 
  情形,牺牲人生的诸多方面去获得可能很高的水平,有时候甚至可能是身体健
 
  康或者婚姻家庭(比如去做个职业翻译); 虽然每个人的学英语的目的不
 
  一样, 但一定是希望代价最小利益最大化,并希望英语学有所成之后能给生
 
  活注入新的活力或者改变生活的面貌。
看美剧的时候会很敏感的对某个词汇或者句式有清晰的定格感,并确定以后能在
 
  口语上加以运用,我猜测母语习得的时候可能也会有这样的体验,只不过成年后
 
  不记得了而以,估计这也是获得语言的其中一个现象,但是这样似乎很慢; 刚
 
  才翻出《走遍美国》,这两本书估计有8年没有翻过了,当时是做为收藏,读了下
 
  最后一章的对白,发现思维方式纯粹美国化,而英语900句猜测比较中庸,所以经
 
  典。 以后要出去靠英语增加点收入,要好好锻炼下口语,并加以系统归类。 为什么不能像老外那样自由的说英语?(三)
 
  晚上去超市卖茶叶,看到很多人中老年人在冷风中看舞蹈教练示范跳舞,我也
 
  停下来,觉得很有趣,愣着看了半天,思绪回到了十五六年前,一曲停下来,
 
  我也瞬间抽出神来,觉得人要往前看不应该回忆过去,回家的路上提醒自己原
 
  来定的英语学习的三年计划, 快到家门口的时候,突然明白了前两次写的
 
  帖子为什么表达不清观点, 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 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应该
 
  是希望自己学英语不能付出太多不必要的代价,而将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方法论
 
  上(也许这样想未必正确,或者应该遭到唾弃;就像几乎所有学习者认为英语
 
  需要刻苦不断操练才能成功),希望习得英语的心情过程就像那些跳舞的老人
 
  一样开心,享受过程而非抱着极强的目的性去牺牲生活中诸多有意义和有责任
 
  的方面;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方法论上还是有疑问,虽然现在操练英语很轻
 
  松会看得到每天甚至每小时的进步, 但举例目标偶尔感觉还是遥遥无
 
  期; 经过这些时停止一段时间的英语操练后,突然发现纠结在原来
 
  一直没有得到解释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像老外那样说英语?
 
 
 
  刚才看《神探阿蒙》,突然有所领悟,赶紧看看自己的博文目录,回到原来的
 
  两篇记录----我们为什么不能像老外那样自由的说英语? (第一次回头
 
  看自己的原来写的记录) 快速浏览后发现思路方向依旧没有漏洞,但是和
 
  刚才领悟到的相比,以往的理解稍浅显,而且描述的视角不一样; 当看到最
 
  后一句,当看到最后一句---“问题还远没有结束,待续。” 顿时能感觉到
 
  当时记录的心情和思考的小心翼翼。
 
 
 
 
  现在的“猜测”是,哪怕每句话都能听懂能连续性欣赏剧情也一样说不出来
 
  (不能连续性像老外那样自由的说),从根本上依旧是个哑巴。 既然嘴巴
 
  能模仿英语的声音,渡过了婴儿时期那种咿呀学语的阶段,发声器官就不应该
 
  对说英语造成实质的阻碍,问题肯定不在嘴巴上(这和很早以前的帖子提到过
 
  的观点一致,大脑是根本,五官是大脑的延伸), 问题可能出在中英文的融
 
  合上。 这样说似乎也有矛盾,因为不是有过几乎确立的观点------屏
 
  蔽掉中文环境下习得英语,不是一样能说得很地道流利的英语吗? 如果在程
 
  度上来考察, 假设要是英语说的能力水平能和中文一样强大,双语并行精通
 
  自由,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和怎样才能在中文的环境下感觉轻松并在较短时间内
 
  获得该能力? 怎样看懂美剧 (一)
 
  昨夜听到rig这个词,潜意识和意识上出现极强的反差,根据情节,本能反应出
 
  大致的意思(虽然和最后在剧情中的意思稍有差距,但看到后面的情节后可以
 
  瞬间校调回到准确的意思),搜寻记忆发现应该是从新概念4中一篇讲深海探油
 
  的文章中学到这个词汇,A rig is a large structure that is used for
 
  looking for oil or gas and for taking it out of the ground or the
 
  sea bed. ...gas rigs in the North Sea.
 
 
  但和剧情中完全不符合, 顿挫感极其强烈,侧面也说明了潜意识运作的生生不
 
  息,犹如前面帖子提到的看到男人小腿以为是女人的大腿一样的顿挫感。 查
 
  字典发现是取第一个意思: If someone rigs an election, a job
 
  appointment, or a game, they dishonestly arrange it to get the
 
  result they want or to give someone an unfair advantage.
 
 
  She accused her opponents of rigging the vote... 而美剧中的情节
 
  指的是对出彩票的机器做手脚。
 
 
 
  这一体验进一步佐证前面帖子提到要达到比较好的听力和口语,一定要近似再现老外获得语言的文本。
 
  而朗读阅读文章和提高看美剧的能力从效率的最大化的角度来看几乎不是一个范畴。
 
  大脑的领悟功能的状态激发或调控和词汇语言等吸收提高也是两个概念,明晰
 
  这一点,英语提高的水平速度一定会飞速提升; 词汇专门学习吸收而指望在
 
  文本的获得中逐渐领会将会是个很漫长的过程。 假设单词都能听出来并能比较
 
  好的领悟情节对白的意思,可是理解的视角可能还有相当的差距,想起《白宫
 
  风云》中出现quest这个词,翻译成“猎艳”,从翻译的角度来看已经是非常好
 
  了,翻译不光要局部翻译正确还要考虑到通篇的风格一致性还有翻译效率等;
 
  看美剧字幕看美剧和精通英语后来欣赏美剧有极大的差别。 查了几个字典综合
 
  后发现quest在剧情中的褒义和理想主义的意思成份占绝大数的比例,而不是去
 
  为了找个妞打炮,带有reform该call girl,和find ture love的意义在里
 
  面。 要达到欣赏美剧的水平,一定要明晰这个概念,词汇要积极主动吸
 
  收,并确定正确的文本语境; 要想真正听懂,仅仅靠不停的看和听充其量只
 
  能提高大脑的领悟状态而以,犹如蒸煮砂石,难以究竟。 有些美剧中的剧
 
  情就算是外国人也要竖起耳朵边听边领悟才能贯穿意思,就像前面提到的,就
 
  算是中文我们听起来也有相当多的内容听不懂,在看美剧的时候首先还要对听
 
  懂有个定义上的标准,不然老是去试着翻译的角度去理解同时还会有相当的挫
 
  败感。上厕所想起刚在《阿蒙神探》中听到的toilet tank ,应该是马桶的意思,也
 
  只是现在才知道这个词的说法; 记得在7,8年前的口译考试中,中译英部分这
 
  个词卡住了不少考生,正真的中英融合是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前几天在《白宫
 
  风云》听到folksy, 估计对应的是中文“草根”这个流行词,grassroot的流
 
  行译法似乎不妥,有时候google 百度之类的搜索也只能参考,但是外国人用出
 
  来的参考的权重就大得多。
 
 
 
  突然听到‘阿蒙’高兴的说要做个cartwheel, 就像听中文一样,知道他高兴
 
  的要做个侧翻了。 坚信只要是朗读或者见过的词当时的语境能对应意思,哪怕
 
  若干年后一样可以听力自如; 而在说的方面,目前的推测应该是重复别人的
 
  原话同时一定会伴有表情身体语言的同步发生才比较合理,这一点等待进一步
 
  的稽查和体会验证。 原来提到那种说的很快不用脑子思考或者伴有很微小的
 
  一闪而过的思考过程估计还不是理想的境界。 能完全照搬外国人的原话或者自
 
  己吸收文本过程中的原话才是学到家了。可以肯定,目前体会到了该可能性。  昨夜总算找到《语言家》的完整译本,扫了一遍,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解,链接http://www.docin.com/p-36731705.html
 
  目前发现探索英语的习得方法除了《千万别学英语》就是这本《语言家》
 当天回家的途
 
  中和的士司机聊天,的哥谈到此类事件不胜枚举,倾情痛斥法律的不健全,非
 
  人性。
  
 
  但我认为生长在中国,只能适应国情来生存,这件小事情只能认倒霉,以后注
 
  意避开这些“疯狂的摩托”。
  
  刚才做菜的时候,看波士顿法律,看到一个词 equitbale :(Something
 
  that is equitable is fair and reasonable in a way that gives equal
 
  treatment to everyone. He has urged them to come to an equitable
 
  compromise that gives Hughes his proper due...? equitably a
 
  real attempt to allocate scarce resources more equitably.) 一个白
 
  人女子约会的时候偷了一个黑人帅哥的精子怀孕,双方对簿公堂,男方要求堕
 
  胎,女方行径虽然可耻,当然任何法庭都不会同意堕胎, 女法官最后的评论提
 
  到男方的要求虽然legal 但不是equitbale(男方损失不大), 当时不能准确
 
  的判断equitbale的意境,立刻查了字典,发现这个词很适合用在那天的摩托大
 
  叔的例子上。
  
 
  如果要从equity 这个词来猜测equitbale的意思的话,估计要对equity了解的
 
  比较全面, equity除了----股票值、(无固定利息的)股票,普通股、
 
  stocks and shares that carry no fixed interests ; 除去一切费用后抵押
 
  资产的净值the value of a mortgaged property after deduction of
 
  charges against it. 演员工会;----之外, equity “公平”的意思估
 
  计来自法律的衡平法,
  
 
  查了下什么是衡平法, 以“正义、良心和公正”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和体现自
 
  然正义为主要任务,
 
 
   1、衡平法不允许有错误存在而没有救济(Equity will not suffer a wrong to be without remedy)。
  2、衡平法是对人的(Equity acts in personam)。
  3、衡平法遵从法律(Equity follows the law)。衡平法当然不能违背议会的制定法,同时,凡是普通法承认的权益,衡平法也予以承认,不能拒绝。衡平法不是要挫败普通法,而只是补充它。
  4、求助于衡平法者自身必须公正行事(He who seeks equity must do equity)。
  
 
  虽然看的不太明白,但是猜测了第一个特征的意思后---衡平法不允许有错
 
  误存在而没有救济(Equity will not suffer a wrong to be without
 
  remedy)。 想想摩托大叔也是处在社会的相对底层,所以交警判他主要责
 
  任,我是次要责任, 要求太高了那就不太equitbale了, 也不符合国情,(一
 
  笑)。
  
  学英语要投入精神到另一个世界,想想也能培养平衡的世界观,面对摩托大叔
 
  奇怪的面孔也不至于大动肝火,人生中一定会和社会有很多摩擦和碰撞,能置
 
  换下位置想想大环境,生活就会平顺的多。
  
  这几天忙着家务,毛毛和杂事周旋,突然想起英语功课没做,十分愧疚,偷懒
 
  看美剧也困倦不堪,中午饭后振奋起来录了好几页字典,然后短裤T恤去跑步,
 
  享受了一把冷风,感觉比上次跑步进步多了。
  
  不知不觉,现在读字典在理解上几乎完全没有障碍,声音也分明,而相比较原
 
  来有些厌恶听自己的朗读录音。
  
  继续朗读录字典C部分。如果刻意琢磨学习语音,好处是语音(除去语调)可能进步的比较快,其本质
  我个人觉得就是要快速催化一些说英语的时候的一些口腔肌肉,而这些肌肉在
  说中文的时候几乎很少得到锻炼; 如果没有过来人或者有经验的老外指点,
  在这个过程中能将该放松的地方放松,该用力的时候用力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情, 原因可能有几个: 一个是因为在做一件没有经验和体验的事情,自然会
  紧张; 二是试图催化调动那些没有按照英语发声习惯的肌肉自然有相当大的牵
  扯,也会紧张,这不同与前面说的自然而然的说英语的过程;三是没有人指
  点,很可能做得不精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另外在没有语调和通篇吸收句子
  的前提下,语音衔接的地方可能问题百出。
  回到你提的问题上来,应该是都比较放松才对, 但在正确和熟练的基础上之
  后,再扩大音量----以上应该是比较稳妥的方案,供参考。
  以我自己为例,一直都很紧张,全方位的紧张, 在紧张中慢慢锻炼,一路过来
  很辛苦, 上传的录音就听得出来,虽然很快同时单词也能读出来,但是不仅不
  准还很不自然, 但如果模仿一下美剧里的发音,确可以做的很好,看单词朗读
  和模仿是两回事情。 说明语音最终进步还是要靠整体的英语听力水平和积累
  的量和掌握每个单词的准确发音; 如果随意朗读的很好很自然流畅,有
  声响还很放松加上有细微的语气和意境的话,那英语水平应该是很高了。

  以上供参考,祝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回复viceversa2012的问题   中国国情就是人多,估计会议口译这碗饭要去
  吃的人也多,市场相对小,算上前期投入,口译应该是个性价比很低总年收入
  不高的职业,要做口译自由职业的话估计要能胜任诸多行业的口译才会有一定
  的收入维持现在和将来的生活; 前面帖子里提到的胡博士,没有当医生,去了
  一个外企做医学顾问,让他感慨的是,开年会的时候,有三分之二的同行能随
  机上台英文演讲专业和即时中英互译,总裁说到:很欣慰的是,我们的会场是
  唯一不需要同声翻译的会场.... 要做会议口译的话,还要和比你早入行
  的前辈竞争饭碗,估计不容易。 另外,口译似乎是个纯技术活,但同样的任
  务,能做60分的人和做90分的人竞争,也有可能做60分的人胜出, 一样要靠关
  系的积累和营销; 口译培训班的广告蒙蔽了真实的就业状况,比较客观的方法
  是多和做口译职业的人或者兼职口译的人聊天交朋友获得真实的信息。 以
  上意见供参考。 祝生活愉快开心,英语进步。


(声明:本站所使用图片及文章如无注明本站原创均为网上转载而来,本站刊载内容以共享和研究为目的,如对刊载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站站长。本站文章标有原创文章字样或者署名本站律师姓名者,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中国简化企业进出口通关程序
下一篇:献给还在英语世界痛苦中挣扎的人们
在线咨询

姓 名 * 电 话
类 别 邮 箱
内 容 *

联系我们
电话:13930139603 13651281807
QQ号:373036737
邮箱:373036737@qq.com
 
点击排行      
· 商务英语大全
· 英文合同导读
· 我的英语人生70后
· Be a Successful ...
· 张威谈如何新托福考到116分
· economic report ...
· 报刊英语单词荟萃
· 我如何用一年时间考上欧盟口译司
· 躺着就能学语法
· 李阳疯狂英语大全
· 追问罗永浩 学英语的秘诀
· 怎样学好英语
· 《英语学习逆向法》——钟道隆 全...
· 看绝望的主妇学英语 Desper...
· 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 老板和律师必看的81部电影
· 英语语法:介词的用法口诀
· 阅读英语原版书的方法
· 献给还在英语世界痛苦中挣扎的人们
· 万全英语资料
· 看绝望的主妇学英语 Desper...
· 英语语法: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
律师团队     更多>>
法律顾问网.涉外

法律顾问网.涉外
13930139603
赵丽娜律师

赵丽娜律师
13930139603
赵光律师15605513311--法律顾问网.涉外特邀环资能法律专家、碳交易师

赵光律师15605513311--法律顾问网.涉外特邀环资能法律专家、碳交易师
法律专家:杨学臣18686843658

法律专家:杨学臣18686843658
湖南长沙单晓岚律师

湖南长沙单晓岚律师
13975888466
医学专家颉彦华博士

医学专家颉彦华博士
精英律师团队






法律网站 政府网站 合作网站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收费标准
Copyright 2010-2011 www.flguwen.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网 -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电话:13930139603 13651281807 QQ:373036737 邮箱:373036737@qq.com
冀ICP备08100415号-2
点击这里和QQ聊天 法律咨询
点击这里和QQ聊天 网站客服
留言咨询
联系我们
律师热线:
13930139603
13651281807
律师助理:
1393219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