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家中国企业被奥地利商会列入黑名单
经济参考报
“黑名单”敲响我海外投资新警钟
记者 刘钢 孙韶华 维也纳 北京报道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获悉,奥地利最高商会组织——奥地利联邦商会近期首次公布了一份涉及近30家中国企业的“黑名单”,称这些企业是“虚拟企业”,警告本国企业防止被诈骗。据了解,联邦商会拥有会员40多万个,该商会作为“准官方机构”,可以影响政府经济决策。此事已经在欧洲工商界引发了较大反响。
奥地利联邦商会称,这次公布的中国企业“黑名单”,主要是依据本国企业的投诉以及一些中国企业可疑的经营行为。名单没有通过媒体发布,而是在商会系统内部广而告之,为的是给本国企业提个醒。记者了解到,包括北京恒联中兴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昆明澳桥堡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天津金亿鑫化工有限公司、西安通欧进出口贸易公司等在内的近30家企业被列入了“黑名单”。这些企业既有注册在广州、珠海、天津等沿海地区的,也有注册在河南、陕西等中西部省份的,还有一些企业在香港注册,覆盖面较为广泛。
据了解,近两年中国企业在海外被列入类似“黑名单”的案例还有不少,这其中既有国外对中国企业的过度警惕和出于政治考虑而排斥等方面的阻碍,也有中国企业自身经营不规范等原因。业内人士提示说,在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的今天,中企“黑名单”无疑敲响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新警钟。一方面,国外对企业的合规等要求越来越严苛,这类“非传统风险”已经越来越多,需要企业格外警惕。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要在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步伐近两年明显加快。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的240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42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2.8%。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提示说,尤其是社会责任问题、环境问题、合规反腐问题等“非传统风险”要非常警惕。
针对此次奥利地发布的“黑名单”,王志乐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可能有些企业确实是违法诈骗的企业,本身就是以诈骗为目的的,对于这样的企业,我们要坚决反对、依法查处,避免此类事件干扰中国与他国贸易发展的主流。因为随着中国“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中国境外企业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形象,个别害群之马会破坏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对大多数合法经营的好企业也会造成不良影响。而对于被误列入或者被恶意列入“黑名单”的企业,要积极申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抱着去海外发展的良好愿景“走出去”的,但可能对境外环境和规则不熟悉,或者是对相关风险重视度不够,导致一些违规行为发生,被列入“黑名单”,这是最应该警惕和注意的。以合规反腐为例,王志乐说,国际公司把监管和合规的风险摆在第一位,而中国企业却重视不够。这使得最近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在海外已经屡屡受创。比如,中国某知名公司在阿尔及利亚的项目中,两个项目人员因为受贿被判入狱18年。
“黑名单”事件无疑给更多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王志乐说,国际投资环境已经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规范。打算“走出去”或者已经“走出去”的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现状,既要严格遵守国外法律,履行社会责任,又要高度提高警惕,因为国外的诈骗也是不胜枚举,中国企业也要提防在海外遭遇诈骗等事件。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等“软实力”也日益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今年5月,商务部、中央外宣办、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国资委、预防腐败局等六个部门和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了《中国境外企业文化建设若干意见》。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份以境外企业文化建设为要求的工作指导文件。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国庆对此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水平都上了新台阶。这个巨大的境外企业群体积极开展与驻在国的投资合作,为当地经济、社会、民生和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境外发展,面对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市场条件和差异很大的国别环境,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生存发展并与当地企业和谐相处,企业的成功经营是一个方面,企业的文化建设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我国境外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之相比,尚有不足与差距,急需充实内涵、提高素质、注重建设、加强引导。
(声明:本站所使用图片及文章如无注明本站原创均为网上转载而来,本站刊载内容以共享和研究为目的,如对刊载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站站长。本站文章标有原创文章字样或者署名本站律师姓名者,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