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低价进口,一边是高价出售,进口葡萄酒的中间利润空间究竟有多大?
价格曲线从法国农庄到中国货架
博姆-德-维尼斯位于法国罗纳河谷产区的南部,它的两款法定产区(AOC)葡萄酒每个月都会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其中,2010年桃红酒特级蜜思嘉在法国的零售价格是10.5欧元(约合人民币80元),在中国的网购价为168元,市场价在300元以上。而一瓶蜜思嘉的离岸批发价,即进口商的拿货价,大约在人民币70元。
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如此大的价格差?
2005年,瓶装葡萄酒的关税从原来的43%下调至14%,天津港保税区海关的一位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除去关税,瓶装葡萄酒还应缴纳增值税17%,消费税10%。按照公式计算,每进口100元瓶装酒要纳税48.2元。而瓶装酒正是进口主流。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1年葡萄酒进口总量为36万吨,其中瓶装酒进口量为24万吨,同比增长65%。
进入中国市场以后,虽然电商参与竞争让价格更透明,但传统营销渠道仍占据销售主流。驻扎在上海的葡萄酒讲师徐伟告诉记者,产品从进口商到零售商一般要转三四手,每手正常加价在30%上下,而链条上最后一环——零售商通常加价最高,包括大卖场的进场费、饭店的开瓶费,都成了葡萄酒价格高企的推手。
进口商上海米柯尼斯公司的市场专员陈钢则认为,由于现在很多进口商也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中间环节被大大压缩,但算上运营成本、物流等因素,“舶来品”的卖价要比原产地的零售价至少贵上一倍。
一线城市的硝烟二线城市的虚火
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都承认,进口葡萄酒确实存在暴利,但否认这是一个暴利行业。“把5欧元的酒卖到1000元人民币也是有的,不过这是某些地区、某些人。”徐伟说,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尤其是集中消费主力的北上广地区,均价远比几年前要理性得多。“全国从事相关行业的商家暴增到30000家,实际上只要有2000家就足以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
也买网去年创下了2.6亿元的业绩。“但是,我们还处在亏损状态。”刘君告诉记者,扣除配送成本,也买网的毛利率为15%~20%,与业内平均水平持平。“我们的批发价和零售价之间的差价只有30%。”
有10年从业经验、服务于某红酒进口巨头的杨女士表示,最怕碰到小公司。从老板、采购、会计到销售,都只有一人,这种家庭作坊式的小公司往往导致行业的无序竞争。
而另一种无序来自二线城市的价格虚火。常驻北京的杨女士出差时总喜欢逛逛当地进口酒的酒窖。“同一款红酒,我们公司卖131元,最多能打个8.8折;大连一家酒窖就敢标258元,促销时打对折。在延吉,我还看到价值30多元的地区餐酒卖到两三百元,还销售火爆。”
低价的尴尬
如果去掉虚火,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五六十元一瓶的法国AOC产区酒,老百姓敢买吗?
一年前,也买网开始推“便宜到老家”的概念,在其网站上的4500种进口红酒中,有500种是也买网从原产地直接采购,要比市场价低不少。结果,却遇上了消费者“不买账”的尴尬。
刘君说,一瓶好的红酒如果直接标一个低价,在顾客心目中就变成了一款低档酒。最后,商家只好采取尊重国内市场标价,再以打折形式推广的策略。“买低价红酒,就好像在商场里看到标价上万元的翡翠突然打折到几百元,总觉得里面有什么猫腻儿,害怕被以次充好。”在北京上班、月入过万元的邹小姐说,自己虽然喜欢喝法国红酒,但不是行家,感觉要买至少一两百元一瓶的,心里才踏实。“进口葡萄酒是奢侈品”的心理误区还在于在中国被炒到天价又深入人心的名庄酒,拉菲最具代表性。“其实,拉菲的价格涨跌是投资行为,与普通消费者无关。”徐伟说,包括市场喜欢炒作的年份概念。和中国白酒不一样,90%的红酒谈年份都没有意义,它还是及时饮用好;只有10%的顶级酒才有年份一说。
业内人士预言,随着消费者认知的丰富,供给总量放大,葡萄酒产区之间的相互竞争,进口葡萄酒仍有降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