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反倾销难反转 拿什么来拯救中国光伏
来源:人民网 本期主持: 史燕君 夏妍 楼佳骊 ■ 本期嘉宾:
林伯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韩小平 中国能源网首席执行官
胡耀坤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
张 虹 弘亚世代光伏分析师
编者按:
9月7日,欧盟正式宣布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史上最大涉案金额的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300亿元。这对于处在行业低谷、并已经遭受美国“双反”的中国光伏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欧洲反倾销究竟会有怎样的结果?政府、企业应该怎样应对?光伏业能否走出寒冬?《国际金融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以及业内人士。
【现状】
欧盟反倾销难反转
欧洲反倾销已经正式立案,本次反倾销调查将延续15个月。此前,美国商务部对华太阳能反倾销补贴初裁结果为认定中国大陆光伏制造商向美国出口的太阳能产品倾销幅度在31.14%至249.96%。
胡耀坤:已经立案了,最终结果一定会对中国不利。但欧盟可能不会如美国那样严厉。因为毕竟整个中国市场70%左右是出口到欧盟,美国只占不到20%,因此美国的裁决对中国来说不会伤筋动骨,更不会引发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但欧盟这次如果做的和美国一样绝,中国肯定会对欧盟的其他优势产业进行双反,这种结果是一些欧洲国家不愿看到的,毕竟光伏产业的特点就是三头(市场、原材料、技术)在外,欧洲利用中国低廉劳动力和环境资源,生产多晶硅片和简单模组,而技术、设备、市场完全在本国。
林伯强:个人认为应该会和美国的初裁结果差不多。同时,美国终裁也应该不会对初裁的结果有什么具体的改变。
韩小平:欧盟立案,不代表中国真有问题。但就算没有问题,欧盟也会“鸡蛋里挑骨头”。结果就是反倾销政策一定会出台,预期跟美国初裁结果一样。
张虹:短期看,形势是比较悲观的,因为借鉴以往的案例,欧盟对于中国反倾销幅度一向都很大。
【措施】
政府该救市不救企
假如欧盟的裁决结果是负面的,那么对于中国光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政府和企业该如何应对?政府应不应该救市?对于一些深陷债务危机之中的龙头企业,比如赛维、尚德又该不该救?
林伯强:在短期内,贸易战会让中国光伏业的发展遭受一定打击。但长期来看,这次贸易战反而能让中国光伏更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改进缺陷,增强竞争力。
中国政府和企业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客观地看待这件事。政府应采取政策救市,引导市场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于企业,如果无法在竞争中存活,那就是它们自身发展的问题,让它们在竞争中淘汰,政府没有必要去管它们。
韩小平:欧盟的根本目的是打击中国利用资本市场的能力。所以中国也应打击其优势产业,如法国的葡萄酒、德国的汽车。中国应绝地反击,抛欧债,积极进行贸易战。
此外,关于欧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的说法根本不成立。就因为欧盟存在才会影响中国,若27个国家分开,中国反而可以跟他们进行公平贸易。
对于企业,政府一定不能救,救了会更麻烦,况且这些企业是外国企业,政府只需帮助其适度加速市场开拓。
胡耀坤:若欧盟最后的仲裁不利,中国光伏业毫无疑问会倒闭一大批。但是洗牌关键是政府洗还是市场洗,如果政府洗,会产生一个相对不好的结果,必须依靠市场的动力和因素去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另外,洗牌也并非完全不利。很多行业产业都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现在的光伏产业是低端装配,地方政府出于自己利益考虑,大力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却无任何技术含量,光拼规模,导致恶性竞争。
张虹:中国光伏业今后在国外市场的兴起将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连续的反倾销调查,也让我们认识到这个行业有必要进行整合,优胜劣汰后,对行业今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益处。
面对贸易战,中国政府对于行业的发展要采取支持的态度,创造好的环境,帮助企业外销转内销。但政府能力有限,最后还是得靠企业自己慢慢地走出困境。对于现在尚德、赛维的情况,政府也是爱莫能助,只能说政府在努力挽救,当然结果还是未知。
【前景】
企业转型迫在眉睫
在行业持续低迷,国际市场贸易壁垒严重的情况下,尤其是欧美市场几乎占到了全球市场的80%,您觉得光伏行业能挺过这次危机么?光伏业未来会怎样?
胡耀坤:从行业来说,不会有问题,行业都是在发展,只是速度快慢。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中国三头在外的商业模式受到了挑战,所以目前要做的是改变这种商业模式,掌握技术,掌握核心的设备,要提升核心竞争力,从劳动密集型转为技术密集型。只是当下的企业毫无转型意愿,只考虑眼前利益,转型任重道远。在这种情况下,光伏产业会滑向什么样的地步很难说。
林伯强:对于这次危机,光伏行业的主要做法是慢慢地去“熬”,在政府的救市和自己的努力下,挺过这次的危机应该是可以的。因为太阳能产业是一项新型有潜能的能源,它的发展市场是非常有潜能的,只是短期内遭遇了困境,但它是立足于新型能源进行产业发展,前景还是很可观的。
韩小平:光伏很难成为主要能源,它只是一种补充能源,需要利用太阳能,有局限,不构成成为主要能源的可能性。但是城市可以积极推动光伏的使用,尤其是商业用电,利用分布式的光伏,帮助节能减排。
张虹:对于这次危机,无论是光伏行业还是政府方面,都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去解决。光伏行业如今从外销转为内销,是不是能挺过去,那就得看政府明年的政策,还有自身整合和发展的力度。
【本质】
受技术、制度所累
从欧美的双反影响来看,80%市场受制于欧美是我们现在如此被动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中国国内的光伏市场迟迟打不开?缺的是技术、资金还是政策?
林伯强:个人觉得根本原因是成本问题。因为光伏行业的产能明显过剩,最终会导致成本损失严重。它缺乏的是可以消耗这些成本的市场,而国家政府应该拿出救市政策,扩大发电市场,并对行业进行一定的补贴。
别国通常也是采取一些政策来支持能源产业的发展,比如政府进行能源补贴政策,引导能源市场,来让国家新型能源产业能不断地发展。
韩小平:光伏在中国都是利润薄、污染大的低技术部分,真正利润多的部分都在国外。但是低技术的光伏在中国依旧产能过剩,投入过多,政府要管,管不了,过度市场化又无法解决问题。根本上缺的是一个合适的制度。
张虹:光伏市场低迷和我们国家的体制有些关系,西方很多国家有明确的政策对于能源产业进行补贴。而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成本低,太阳能等新型能源替代成本过高。光伏行业发展风险较大,所以市场拓展力有限。所以中国光伏市场一直打不开,不仅是和他们的技术发展有些关联,国家的政策也占有一定的原因。
【企业声音】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
晶科能源会积极配合欧盟委员会的调查;同时公司也会通过开拓包括中国、南非、印度及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的手段来应对可能发生的贸易摩擦。
不公平的反倾销陈诉不会影响晶科能源的运营与全球战略,并有信心与这类不公平的的陈诉斗争。同时我们认为与贸易保护主义相对,公平与透明的竞争将降低光伏的使用成本,提高太阳能在新兴能源中的竞争优势,最终促进整个行业的繁荣。
阿特斯阳光电力CEO瞿晓铧:
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大家日子不好过了,于是贸易保护风潮渐起。欧盟的光伏装机容量大致占到了全球的70%,美国占了接近10%,这两个市场如果对中国关闭大门,那么中国光伏企业将遭受致命打击。如果欧盟和美国对中国企业关上大门,我们固然可以在东欧、南美、东南亚、非洲扩张业务,但是速度没有这么快的。
企业想要对抗美国和欧盟方面的压力,好比是大海中的一叶扁舟。现在光伏的争端,类似贸易领域的黄岩岛。靠渔民自己的力量去捍卫,够吗?如果光伏业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未来贸易保护主义会得寸进尺。
辉伦太阳能市场经理袁全:
欧盟“双反”真的实施,对于以欧洲为主流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无疑称得上是一场“灭顶之灾”。目前,辉伦向欧盟出口比例占到我们全球出口总量的七成左右。
无论事态如何发展,如陷入焦虑,或将时间精力耗在试图防与堵上,都是不足取的,关键还是企业做好“未雨绸缪”各项准备。这其中有自身的内外部机制,内部主要是“节流”,具体说如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而对外,则主要是“开源”,即开拓新兴市场。同时我们也开始考虑在海外建工厂,即所谓的“工厂换市场”。(来源:国际金融报)
(声明:本站所使用图片及文章如无注明本站原创均为网上转载而来,本站刊载内容以共享和研究为目的,如对刊载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站站长。本站文章标有原创文章字样或者署名本站律师姓名者,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