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银行业务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银行业竞争的加剧,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迅速发展,表外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是相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水平而言,还是比较落后的,目前还是依靠传统的存贷款利差来获取利润,表外业务形成的利润平均不到10%,其落后的现状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软肋”。究其原因有四:
一、从政策空间上看
1、是分业经营体制的限制。我国分业经营模式直接限制了表外业务的拓展,割裂了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抑制了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的业务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不能从事相当一部分资本市场上的表外业务,不能办理信托与租赁业务等。
2、是央行对表外业务管理不规范。目前,央行对表外业务的范围、种类和管理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使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缺乏规范和引导,界限难以把握;开办新业务审批环节多,时间较长。
3、利率没有市场化。我国商业银行依然依靠存贷款利差获取绝大部分收益,诸如利率掉期、远期利率协议等与利率相关的表外业务品种就无法经营。
二、金融环境欠缺
我国金融市场相对不发达,企业债券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在规模、流通机制等方面还很不完善;股票市场不稳定,投机性严重;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育不全,这些因素都导致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缓慢。
三、市场需求有限
一方面,商业银行缺乏开拓新兴表外业务的市场基础,市场发育水平低。商业银行在与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的交叉创新、交叉销售上,缺乏政策依据,难以作为。另一方面,我国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人民银行对利率、资本市场的管制还有没放开,汇率风险与利率风险仅发生在从事国际业务的企业中,客户防范这两种风险的需求不强烈,银行自然对提供风险管理类表外业务持消极态度。
四、商业银行自身原因
1、缺乏成熟的表外业务管理模式。由于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管理比较混乱,因此必须按照国际银行业通行的经营准则和业务规范,突出其独立性、创新性和系统性,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业务体系,以保证表外业务的发展走向正常化、规范化轨道。
2、缺乏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计算机应用等新兴业务方面很重视,已经或正在引进一批人才,投入了相应的物力和财力,但在创新表外业务上则没有重点考虑人才投入,从而制约了其表外业务发展。表外业务是一个高技术、高智能型行业,我国商业银行引进的技术和人才不能满足当今经济的需求,从而制约了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3、商业银行之间代理行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商业银行之间业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和扩大,商业银行间代理行业务日趋活跃,很多国外银行在中国设立了营业性机构或代表处,其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商业银行之间代理行关系并没有完全建立,导致表外业务不能拓展开来。代理行关系的不确定性制约了表外业务扩展到各个银行领域,一些新兴业务被禁锢在一定范围内。
4、商行自身积极性低。央行对某些表外业务收费定价过低,使商业银行承担风险与所得收益不匹配,商业银行开展某些表外业务的利益驱动相对较弱,积极性自然就低。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各个方面仍在不断挖掘和进步。国家在表外业务投入甚少,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对表外业务予以更高的重视。此外,表外业务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在风险防范和监管方面我们要防微杜渐,才能有助于表外业务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审计厅)
□杨玉红
(声明:本站所使用图片及文章如无注明本站原创均为网上转载而来,本站刊载内容以共享和研究为目的,如对刊载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站站长。本站文章标有原创文章字样或者署名本站律师姓名者,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