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投机”模式
近年来,外语教学中有一种危险的倾向——“投机”型的教学模式盛行,而且有蔓延的趋势,必须引起注意,并大声说“不!”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这种倾向源自TOEFL(即Test(ing)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大家知道,TOEFL(尤其是早期的TOEFL)的测试模式以“选择题”为主,ABCD四种答案中,选对了就可得分。毋庸置辩的是:这种模式蕴涵了“投机”的成分。根据逻辑学,排除了“最不可能的”和“次不可能的”,剩下的就是可能的,神探福尔摩斯就根据这种方式屡战屡胜。拿这种战术来对付TOEFL,确有奇效,经常出现的情形是:根据常识或基本理解,在四个答案中,先排除“最不可能的”和“次不可能的”,剩下的两个,连蒙带猜,总有50%的成功率。这能测试出真正的英语水平吗?三十多年前,我几次参加出国人员的英语试卷的批卷,发现考生经常涂改答案(说明他心中无数),而且多半是改错了的。于是TOEFL培训老师说“要相信你的第一感觉”。
前些年,“出国热”引发了“TOEFL热”,又诱生了“英语热”,形形色色的TOEFL培训班充斥城厢,英语进修学校分外“吃香”,其中不乏高资质的,更常见的则是滥竽充数的,它们的一大宗旨是教学员如何应付TOEFL,教给学员上面所说的“战术”。于是,英语的投机教学模式盛行,进而影响了正规学校里的英语教学,据说还有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其它科目的,更令人担忧。
也有人不吃这一套,本校的钱伟长校长就是一个。记得20多年前,我们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招收博士生,他接连三年亲自出博士生英语考试试题,沿袭了他那个时代和我们那个时代的传统做法:笔试的主要题型是英译中和中译英(大段文章、句子和短语、成语);口试要求对国家大事、学科发展和个人目标陈述看法。他说:“我就要看看考生驾驭英语的真实能力。”这种考试模式在上海大学一直在传承,可惜尚未成为主流模式。
前述“投机”模式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并未真正往“听说读写”四会的方向努力,学会的是“花架子”和投机取巧。我在英语国家访问时,遇到几位教授,他们招收了一些中国留学生。他们颇有疑惑地问我:“那些中国留学生TOEFL考了600多分,却开不了口说英语,写不了英语论文,怎么回事?”我只好说:“那是上了TOEFL的当了。”
我这里没有全盘否定TOEFL的意思,作为一种考试模式,它的出现和存在有其合理性,而且考试方式也正在加以改进。我认为,把TOEFL模式作为主要的外语教学模式是极为不妥、极为有害的。选择题只适合于低年级小学生,对年长一点的学生,只能偶尔为之。想学好英语,必须从语音学入手,通过扎扎实实的、灵活多变的形式,尽可能掌握英语的内在规律,掌握足够的词汇和句型,最后落实到真正“四会”上。
写于2009年1月12日
(声明:本站所使用图片及文章如无注明本站原创均为网上转载而来,本站刊载内容以共享和研究为目的,如对刊载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站站长。本站文章标有原创文章字样或者署名本站律师姓名者,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