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兵:如何根治“三公消费”
科技部率先公开“三公消费”预算,值得赞赏。更重要的是细化并公开财政预决算信息
【背景】4月14日,科技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11年部门预算”。科技部今年获中央财政预算拨款约237亿元。其中,“三公消费”预算为4018.72万元。科技部成为今年第一个公开“三公消费”预算的中央部委。
所谓“三公消费”,即用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三项经费。多年来,“三公消费”因其费用过高、收支不透明、滋生腐败,饱受公众诟病。
3月初,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中央各部门“三公消费”支出原则上要“零增长”。
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将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消费”预算,并把中央本级“三公消费”支出情况纳入中央财政决算。6月,国务院将就此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同时向社会公开。
科技部率先公布“三公消费”预算总额,应该如何看?如何从制度上杜绝“三公消费”不合理增长?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小兵认为,科技部率先把分散在不同部门和项目下的“三公消费”预算整合并公开,是政府预决算公开的一个进步。但要真正实杜绝“三公消费”不合理增长,必须向全社会公开每笔支出的预决算数据,接受纳税人的监督。
据刘小兵介绍,目前,在中国财政预算科目中,并没有“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条目,而是分列在不同的部门和项目中。同时,预算只是年度资金使用的计划,最后的执行还要看“决算”。但是,预算公开是公众监督的前提。
第一,预算公开为公众评估“三公消费”提供了可能。有了“三公消费”预算数,公众就有可计算科技部“三公消费”占该部门所获全部预算拨款的比重,并与其他中央部门“三公消费”预算对比,甚至与其他国家的该类支出比较。
刘小兵指出,2011年科技部“三公消费”预算占该部门年度财政拨款的1.7‰,“这个比例不可谓不大”。从欧美一些国家的预算看,根本就没有“三公消费”一说。“据我所知,在欧美国家,很多招待费都是由个人‘掏腰包’。”刘小兵说。
第二,预算公开会进一步推动财政决算的公开。年度财政决算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部门最终使用的金额。“要判断‘三公消费’等到底花了多少,是否实现零增长,必须把决算金额公布于众。只有这样,公众才能实施有效的监督。”
刘小兵建议,财政预决算信息还应继续细化,直到公布每笔消费的最终去向。“目前的预算公开只限于功能性分类,没有经济性分类。而且,公开的科目仅限于‘类’级、‘款’级,顶多到‘项’级。至于每笔钱怎么花,公众依然看不到。”
据他分析,此次科技部公开的“三公消费”预算,只是笼统公布了“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总额,并没有细化到具体的机构和项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政府预决算信息中,每一笔招待费清单上,客人和主人的人数都能查到”。
细化财政预决算科目绝非一日之功。刘小兵提醒,要警惕重蹈广州市政府部门预算公开半途而废的覆辙。2009年,广州市公布了该市本级114个部门的全部预算。但随着财政部发文规定“谁制定的预算谁公开”,此后人们再也看不到广州市政府各部门的预算了。
他最后指出,并非每个政府部门都会主动公开预算信息。按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今后中央部门预决算信息的公开,最好还是由财政部牵头来做。在此之前,中央部门先行公布本部门“三公消费”预算,是一个必要的过渡,但不能止步于此。■
(财新记者 杜珂 采写)
(声明:本站所使用图片及文章如无注明本站原创均为网上转载而来,本站刊载内容以共享和研究为目的,如对刊载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站站长。本站文章标有原创文章字样或者署名本站律师姓名者,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